童年的秘密

2017-10-03 话题作文

童年的秘密1

我的小秘密,是一个在居家附近的秘密基地。那里非常隐密,里面有一些花草,很幽静,让人心矿神怡。我的秘密基地,是我藏在心底最美的地方。

我的秘密基地位在我家附近,由于我经常走到那里去玩,于是我便不知不觉把那杂草丛生的地方,当做了自己的秘密基地,更把这个秘密基地放入心中,成为自己的小秘密。我喜欢到我的秘密基地里,虽然那边十分杂乱,野草随处长,满地都是落叶和枯枝,但也因此,在我想要清静的时候,便更容易隐藏自己,也更能享受独自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每当我来到秘密基地,在和大自然为伍的时间里,我感觉自己就像个拥有薄纱般翅膀的仙子,生活在一个无忧无虑的世界,既没有繁重的课业,也没有人会责骂我,只有风呼呼的低语和树沙沙的声响,一切都那么美好。

走进秘密基地,温柔的微风轻抚我的脸颊,燥热顿时一扫而空。我侧耳倾听树叶“沙沙”的低语,小草若有似无的呢喃,闻一闻花朵清新淡雅的芳香,欣赏勤劳采蜜的蝴蝶。弯下腰来,我发现蚂蚁们行军四地列队走着,合作一起搬运食物,团结一致。从蚂蚁以身上,我了解到团结力量大的重要性。仔细一瞧,那娇艳的花朵上,有一群努力拍着翅膀,认真采蜜的小蜜蜂,他们采完这一朵,就采下一朵,然后再带那些花蜜回到蜂巢,制成香醇可口的蜂蜜。这时,我恍然大悟,知道了食物的珍贵,与得来不易,也告诉自己,要懂得珍惜。

一直到现在,这个秘密基地们是我心底深处的小秘密,那里所带给我的快乐、美好,会永远烙印在我心底。每一个惊喜,每份愉快的心情,都化作最鲜明、难忘的记忆,令我回味无穷。我的小秘密,带给我快乐的童年,在我心目中,它永远是我最棒的秘密基地。

童年的秘密2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索利撰写的,本书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一、人的心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感到这本书挺枯燥的,甚至有点夸大儿童的作用,讲到儿童的精神,潜意识及儿童的心理,似乎把人类人生的成败都归结到了儿童期,未免将儿童期成长的作用有点太夸大化了,可是经过后面内容的阅读才明白,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铺垫。

  在后面的讲述中,蒙台梭利讲到的关于对幼儿的教育,无一不是以尊重幼儿为前提下,尽量让幼儿在最自然的环境下,在自愿与自我选择的条件下进行蒙氏工作,从而总结经验,完成自我知识的提升!试想想,处在这样环境下的孩子怎会不快乐,我想这是孩子的心里肯定是最轻松愉快的,而我们知道快乐容易产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孩子有兴趣,还怕他不会学习吗?所以作为一个孩子的教育者,首先对孩子的心理进行一定的揣摩与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会让你的教育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只是一味的对幼儿进行死教育,从来也不考虑他们的心理状态及需要,势必会造成烦躁与抵触的心理,即使是成人也不会有什么学习热情,更不要说什么学习成果了!

  所以作为教师,学习对幼儿进行心理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将会游刃有余,还怕孩子调皮,会造成教育失败吗?而且我还有更深的理解,拥有一位“好”老师,不光是孩子的幸运,更是家长的福气,我相信教师的行为、教育方法及理念无疑会潜移默化的传导给家长,从而影响到一代人的一生。

  二、对于成人的斥责

  也许是对幼儿的教育及现在幼儿所处的现状百感交集,所以蒙台梭利好不留情面的对成人进行了斥责,他把成人对幼儿的关爱看作是成人自私自利,我承认成人在照看及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势必会走弯路,或出现一些错误的举动,但在孩子面前,我却觉得父母都是无私的。

  如果没有成人组成的人类社会,我将质疑一个婴儿会凭自己的能力而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人的努力是在教会孩子怎样去更好的适应社会,当然也不排除极少数的成人对此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成人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自然的本能就是将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并能够生存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成人参与,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性格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自然存在的矛盾相对论,但总体来说,依照现在社会的发展来说,人类还是在不断的发展的,人类的教育总体来说还是好的,但对于某些方面,某些家长还缺乏正确的引导,只要将正确的方法加以推广,科学的理念得到普及,相信未来的人类将是更加智慧无比的,但与此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加的感到了肩上人物的重要性。

  三、关键期与教育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于这本书,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了解的知识与内容,我想在今后的时间我将进行第二遍的阅读,相信将会有更大的收获与惊喜!

童年的秘密3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的生长有其自然的规律,儿童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进程。这就好比孩子是一颗幼苗,幼苗是需要自己成长的,而我们所做的工作只需静待观之,需浇水时浇水,须施肥时施肥,而不能拔苗助长。教育儿童就应该遵循这个自然规律,让他们朝着该有的方向发展。成人应该只是一个引导者,起着催化剂的作用,而不应该帮他们画好路线。这和夸美纽斯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观点是一致的。

  作为老师,我看到,当今的社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寄予所有的期望。于是他们就让自己的孩子很小就学东西,钢琴,美术,乒乓球,毛笔字……不管孩子自身愿不愿意。

  而蒙台梭利为我们介绍了儿童的几个敏感期。有一个敏感期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秩序感在于认识到每样物品在它的环境中所处的位置,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所以儿童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他们与生俱来许多惊人的才能,而这些往往都是成年人所丢失的。比如说,他们对外界观察入微,那种细致程度是大人所不能做到的。

  由此,我想到了我的孩子。他总是能发现我们其实早已经看到但是早已经忽略的东西。记得有一次,一个和我们相处了十几年的邻居来我们家,我的孩子还很小,不认识,我教孩子叫这位邻居姑姑。孩子当时没有吭声,当时我还蛮尴尬的。后来问到原因,孩子说:“她不是我的姑姑,她眼睛下面有红的东西,我的姑姑没有。”开始我纳闷,什么红的东西?等我再一次看到这个邻居的时候,我才明白了,原来孩子看到了她脸上有很小很小红色的酒痣,而我跟她相处了十几年,全然忽略了这一点。

  另外,书中成人与儿童冲突这一部分谈到了青春期叛逆的问题。

  经历着青春期的我们是否有过叛逆,是否因为和父母意见不同而产生冲突呢?可以肯定的是,我有过。记得小时候,因为母亲不能满足我一个愿望,我就在家里的图画本上画一个人,上面写上妈妈的名字,然后还在旁边写上“大坏蛋”三个字。

  可是等我们长大了,孩子们也会叛逆我们呀。接触到的很多家长,都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拿筷子夹菜吃饭,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全是大人再喂。

  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纽扣、系绳子的工具。

  我的孩子在这段时间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就是喜欢拿剪刀剪纸,因为我们家全部都是大人用的锋利的大剪刀,孩子用起来很危险,所以孩子的奶奶就把剪刀全部藏起来了。但是孩子一点都没有罢休,他在家里千方百计的找。发展到后来,奶奶藏到哪里,孩子都能找到哪里。这可怎么办?后来到超市一看,原来有专门孩子剪纸用的塑料剪刀。我才明白这其实都是我们错了,孩子在剪纸的过程中,并不是要故意和大人捣乱对着干,而是在充分享受这个有趣的过程,这个动作在充分运用她的拇指与食指,对她的动作技巧训练帮助很大,从而对她的大脑发育也有很大帮助。

  后来,我了解到,在很多幼托园有一个训练项目就是让幼儿用拇指和食指拾小豆子。现今,大人们想尽方法发展自己宝宝的智力,但无知的大人们却失去了生活中很多可以锻炼他们宝宝的机会,这些机会简单、普通,但是却让家长完全忽视掉了。

  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蒙台梭利认为:成人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早已失去的那种富有的活力的勃勃生机再次激发他们,成人需要一个以不同方式行事的人给他们以更好的生活启发。

  最后提一点,既然我们知道成人不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做什么不做什么,那么就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但这种放手有没有一个限度呢?是不是要完全抛弃自己的想法呢,难道没有经过任何修剪的小树苗长大之后其弯弯曲曲的样子就真的好看吗?成人的经验就真的帮不了孩子什么吗?我看不是,成人的放手是有前提的,首先得确认孩子的探索过程是安全的,其次也得要有远见,可以准确判断出孩子当前的探索是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帮助的,并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纠正帮助。

  《童年的秘密》给我启发当然不止只有这些,我相信通过更深层次的阅读我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童年的秘密4

  生命的创造是何等神圣和神秘。而从进化到现在,庆幸有蒙台梭利科学的教育法指引我们往更理智的方向发展,而非愚蠢。能察觉到人类已经逐渐意识到儿童深不可测的精神世界,并且已经开始苏醒,当人们开始真正地关心儿童的健康时,终于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儿童的生命,这,也许是伟大的苏醒,而人类也逐渐走向成熟。

  即儿童时代已经开始出现,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对社会来讲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首先,成年人应受到控告,在与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只能使他们的误解越积越多,就我们家两老人家而言,在他们带孙子孙女的时候,我发现他们常常使用软暴力、威胁,还有许诺但不去实行。不理解并批评、压抑幼儿的探索欲望……等等,种种根深蒂固的老教育和老问题。

  而当我尝试介入和帮助解决问题时,他们会非常抗拒并觉得我的.方法是不对的,是不可行的。如此抗拒我也是有心无力。但尽管大人对孩子做了那么多无可理喻甚至可以称为神经病懂得事情,孩子永远都是原谅大人的,他们没有生气也没有批评,而是平静的面对这一切,但我相信他们的内心是很难受很痛苦的,只是会自动调整,他们的内心也会通过不停重复地包容大人的种种并重新调整自己的内在,所以我们常常也会说:“婴儿是成人之父。”

  事实上,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在当时并没有将之表现出来,而且他还必须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秘密地完善这种精神生活,而需要进行这种精神生活的辅助则是爱和自由的环境。

  说到敏感期,我就察觉到我们家侄子侄女的敏感期。侄子,2岁,敏感期的特征是—模仿、口、手、自我意识。

  当和姐姐在一起的时候姐姐干什么,越模仿越有趣,而口的敏感期最为明显,因为只要是清醒的时间他就会翻零食柜翻冰箱,永远也吃不够似的。但我们家两老人家一直觉得吃零食是陋习(包括对我和哥哥也一样)他们觉得吃饱饭才是硬道理,结果把零食柜给锁了,冰箱下层不放可以直接食用的食物。可怜的侄子只能到处翻翻,大人们则理解为“嘴馋”而我也只能表示无力。

  而侄女,4岁,敏感期是——交往、情感,处于交往敏感期的侄女喜欢到隔壁邻居去找好朋友,而且喜欢找比她小得孩子进行游戏,因为这样她就可以决定事情的哪一位,可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在家被压抑太多)所以,基本除去三餐和睡觉时间她是不在家里面的,对于她这个行为大人们也比较理解,所以,也由她了。

  而情感的表现则是粘人、情绪波动大,而且据观察她想从母亲(我嫂子)身上获得情感,但是当她一靠近过去她母亲就觉得她滚在身上难受,直接回绝“走开”。坚持不懈的侄女希望还坚持一会儿,结果我嫂子就直接拿棍子相对。我的天呐!我大呼不妙,直接把他们分开,几次相救,我侄女直接对群殴建立了安全感并在我身上获取情感。确实,儿童在其敏感期就能学会自我调整和掌握某种东西。但如果儿童在发展敏感期时发展遭到了障碍而无法正常发育,他的心理就会混乱甚至扭曲。

  研究表明,儿童在敏感期时发脾气时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这表达了他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对杂乱无章的反感,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或危险被消除,他们就会平静下来。

  所以,大人会明显地发现儿童发脾气这种反复无常的举动,但是由于这种心理冲突背后存在着不同的原因,所以,我们无法把所有发脾气的原因都解释清楚。但我觉得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幼儿沟通大概获得理由并协助幼儿平静地过渡。而成人应该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应该努力去认识在儿童行为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可以弄清楚的原因,没有某个原因,没有某个动机,他就不会做任何事情。

  儿童的爱,从本质上说是单纯的。他爱,也许是因为他想获得感官印象并借助这些印象不断成长。爱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他想一颗行星,得到太阳的光芒。

童年的秘密5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一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儿童,帮助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觉得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此外,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觉得,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孩子。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事实上,孩子们都在控诉这样的生活,可家长却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让儿童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该尽最多的努力帮助孩子创建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童年的秘密6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但要给爱下一个定义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对爱的理解不尽相同,蒙台梭利关于爱的理解是: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实现。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权威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权威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

  首先: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

  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

  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

  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

  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聋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

  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其实有一个敏感期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就是儿童的语言天赋。在儿童的某个阶段,学语言是非常惊人的,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老师,他们只是沉默的聆听,直到某一天说出他们的第一个字。这点成人体会最深,学外语现在对我也是一件头大的事情,无论是听力还是单词,都是需要持续的下苦功才可以。但是除此之外,儿童的敏感期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敏感期,就是对秩序的敏感。?°一个很重要和神秘的时期是儿童对秩序有极端敏感的时期。这种敏感在儿童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

  让我最后抄录一段书中的话,与所有的成人共勉:“成人必须确信,在儿童的发展方面他们只能起一个次要的作用。他们必有努力理解儿童,这样他们才能适当的帮助他们。这应该是儿童母亲的目的和愿望,也应该是那些所有教育工作的目的和愿望。自然儿童远比成人弱小。如果儿童要发展他的个性,成人必须控制自己,领会儿童的表示,而且成人必须把这当作特殊的事,使自己能理解和追随儿童。

童年的秘密7

  儿童的世界里是多姿多彩的,同时在孩子的心中也有很多的秘密。在工作和劳动之余,我有幸读到了意大利著名教育改革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读过这本书后,对作为一个教师的我有很大的启发。

  《童年的秘密》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作者有依据儿童生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儿童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孩子们。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种理念贯穿全书: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沟通。“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为什么他们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成人对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甚至于对于工作不再热爱,开始得过且过,儿童时期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和老师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纽扣、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作文

童年的秘密8

  (一)当成人看到儿童的动作节奏缓慢时,会忍不住插手,用自己的行动代替儿童。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儿童的心理需求,反而剥夺了他们的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权利和机会,甚至还会阻碍儿童的自由行动,这本身成为儿童自然成长发展中的最大障碍。(P84)

  因为我们习惯了“成人方式”思考与行动,很少考虑到儿童行动的节奏与成人不同。送女儿上学的路上,我常常会走在她前面,口中重复着“快点,快点……”路上的风景从没有在我们的心里停驻片刻,一片飘落的树叶、一只缓慢的蜗牛、一声清脆的鸟鸣……都可能成为她眼中无比美妙的风景,这些细小的美完全可能抓住她敏感的心,使她慢慢悠悠!而我们此时脑袋里全是固定的时间、地点和目标,于是催促着孩子向前,其实这和拿着皮鞭是没有区别的。放学回家的路上,似乎那些目标才逐渐的隐退,我们才可以真正同行,不仅仅是脚步,更多的是心灵同步,因为我的慢包含了对她行动节奏的理解。要永远像走在回家路上一样多好!孩子这样对我们说。

  与儿童相比,成人往往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件事情完成得又快又好,于是他们总是忍不住对儿童“出手相助”。

  在成人眼里,儿童那种自然的、节奏缓慢的活动,简直就像苍蝇一样令人烦恼,成人不可忍耐地想把他赶走,从而摆脱困扰。(P86)读到这样一句话时,我想我们基本都会认为这是从自己的口里说出的,因为我们正是这样做的。一早起床,我们忙于给孩子穿衣服、挤牙膏、洗脸……想想其实孩子对穿衣服、挤牙膏、洗脸这些都饱有浓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似乎已经消逝了很久,原来消逝的原因并不是他们不爱做,也不是他们不能完成这些,而恰恰是我们习惯了的替代行为,替代了他们的兴趣,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而我们却常向别人声称自己是多么的爱孩子。给儿童提供他们本不需要的帮助,反而会给儿童造成心理上的压抑,这不利于儿童的成长,也会对儿童以后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P86)

  这几天,我们开始放手让女儿自己去行动,起床穿衣服、刷牙、洗脸、穿鞋子……除了动作缓慢以外,她完全没有行动障碍,原有的障碍不过是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

  (二)詹姆士在论述这个观点时说:“没有一个人能看到一个物体的全貌,我们只能看到物体的某一个部分。”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兴趣来看事物的,所以不同的人会看到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方面。詹姆士举的一个例子也能很好地诠释这一理念,他说:“如果你对一件新衣服特别感兴趣,你在走路时就会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别人有没有穿这件衣服上,而不是行驶的车辆上。这样的话,你就很有可能因此丧命在车轮之下。”(P56)

  今天我们为人父母,都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无不担忧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此而卷入一场教育“异态”之中,并无形成为了这种“异态”的幕后推手。文化补习班,兴趣特长班此起彼伏,其实并非这样不好,而不好的是面对孩子我们失去理性,在孩子的需要与五花八门的教育课程之间,我们迷失了方向。这里我们有必要从教育的立场反思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是不是参加培训学习总比不参加要好?二是花一分钱是否就会获得一分回报(儿童发展)?也许我们习惯了以成人的视角看待事物,往往还只看到其一个部分,这样的教育无疑将“丧命于车轮之下。”也许大家会觉得言重了,其实不当教育带来的“灾难”往往比这样的表述更为严重,只不过是不被人认识和承认的。

  这几天通过阅读,在儿童学习英语的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些新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五六岁的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看似英语说得有模有样,表面上看无疑会助长孩子的自信心和成人的虚荣心。这种所谓的“有模有样”无疑是过度关注儿童发展的“局部”而忽视生命发展规律的“整体”,“局部”的成绩显然已经掩盖了“整体”,“局部”的精彩却是以牺牲“整体”作为代价的。儿童还没有很好的习得母语的同时,过早的学习英语,很容易造成拼音和英语字母混淆,导致儿童语感混乱。小卡尔在8岁时已经学会了六国语言,一方面也许这是一个并不多见的特例,或许像卢梭说的“天才”,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卡尔威特教孩子学习外语坚持的几条原则:一是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二是从与母语最相近的语法开始学习才合乎逻辑;三是遵循从易到难的基本习得规律;四是并不系统的教授语法,注意随时教他必要的东西;五是注重语感,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

  对于儿童学习外语,卢梭说:“不同语言之间只有思想是共同的,每一种语言的精神都有它独特的形式。孩子们只能运用这些不同形式中的一种,在他达到理性的年龄以前,也仅限于这一种。为了学会两种语言,他就需要能够对观念进行比较,然而他们连观念都不懂,怎么能进行比较呢?即使有儿童学会几种语言,那变化的也只是词语而不是语言。”(儿童期-P55)我们给孩子报兴趣班,往往是十分麻木的,最大的麻木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从众心与虚荣心作祟,当然在我的心里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很少从孩子发展规律和自己孩子这一个体出发来慎思考量。精致的细节和优秀的成果往往容易使我们沉溺于教育硕果的喜悦之中,然而这种成果往往是以牺牲其他发展作为代价,这种“喜悦”不过是成人虚荣心的一时满足而已。无视儿童发展的规律,也许是我们教育的一大误区,重视儿童发展的普遍规律与个体差异,我们才能俯瞰全貌,也更准确的把握教育方向成为可能。

  回到上面的两个问题,让孩子参加培训学习不一定比不参加要好,在孩子教育上花一分钱不一定就会获得一分回报反而有可能获得相反的效果。我以为没有理论支撑的行动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 ,只关注全貌而忽视细节深入的教育可能是肤浅的;不关注全貌只关注局部可能会导致毁灭性错误的发生。

童年的秘密9

  在读全书的过程中,有一种情感一直在深深地吸引着我: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无法理解儿童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他们对一切都习以为常,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童年的秘密读后感。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他们对工作不再热爱,开始被动行事,儿童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下扣子、系绳子的工具。

  《童年的秘密》中还提到:新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试想今天,我们在解读孩子的“一百种语言”,在创造的幼儿教育中发展孩子的多元智能,在关注孩子的生活世界中努力为孩子创造回归以人为本的生态式教育环境……所做的一切不正是源自于发现儿童的渴望,我们所孜孜追求的不正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儿的解放和童年的真义吗?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以上就是我读《童年的秘密》一书的主要感受。我想每个童年秘密的发现、教育方法的实施、孩子的点滴进步都将成为我今后不断努力、不断前进的动力!

童年的秘密10

  人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数童年了。童年的时候,我们爱幻想,经常做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想起我童年做的“傻事”至今仍忍俊不禁……正是因为这些“傻事”才让我的童年多了一丝神秘感。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三岁时的牛奶凉皮事件。那是一个炎热的酷夏,树上的知了大叫“热死了,热死了……”小狗吐着舌头也说“好热呀!”妈妈买来了可口的凉皮。

  妈妈买完凉皮后去做饭了,我一个人在房间玩。身为“小馋猫”的我闻到了凉皮的香味,蹑手蹑脚地去餐桌前实施偷吃计划。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凉皮就往嘴里塞。好辣呀,辣的我都哭出来了,汗珠不断从额头渗出。不经意瞄准了餐桌旁的牛奶,不假思索地喝了起来。牛奶的香味把我那心田的火浇灭了。忽然我眼睛一亮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如果把牛奶倒入凉皮之中不就不辣了吗!说干就干,我把牛奶倒入凉皮之中,搅拌许久。这次我可得小心点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了一块凉皮,放入嘴里。“呸!好难吃呀。”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只好装无辜了。

  妈妈做完饭走了过来,看到这幅场景,便问我怎么回事。看到妈妈凌厉的目光,我只好一五一十讲出来。妈妈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我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牛奶凉皮”这件事,妈妈也许已经忘却了,但我却铭记在心,成为了我童年的秘密。作文

【童年的秘密】相关文章:

1.童年的秘密作文

2.作文童年秘密

3.童年的秘密读书笔记

4.《童年的秘密》的读后感

5.《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2篇)

6.童年的秘密读后感9篇

7.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篇)

8.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篇

9.《童年的秘密》读后感(15篇)

再见童年 致我们失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