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文章读后感
"月,阙也"那是一本二千年前的文学专书的解释.阙,就是"缺"的意思.
那解释使我着迷.
曾国藩把自己的住所题作"求阙斋",求缺 为什么 为什么不求完美
那斋名也使我着迷.
"阙"有什么好呢 "阙"简直有点像古中国性格中的一部分,我渐渐爱上了阙的境界.
我不再爱花好月圆了吗 不是的,我只是开始了解花开是一种偶然,但我同时学会了爱它们月不圆花不开的"常态".
在中国的传统里,"天残地缺"或"天聋地哑"的说法几乎是毫无疑问地被一般人所接受.也许由于长期的患难困顿,中国神话对天地的解释常是令人惊讶的.
在《淮南子》里,我们发现中国的天空和中国的大地都是曾经受伤的.女娲以其柔和的慈手补缀抚平了一切残破.当时,天穿了,女娲炼五色石补了天.地摇了,女娲折断了神鳌的脚爪垫稳了四极(多像老祖母叠起报纸垫桌子腿).她又像一个能干的主妇,扫了一堆芦灰,止住了洪水.
中国人一直相信天地也有其残缺.
我非常喜欢中国西南部有一少数民族的神话,他们说,天地是男神女神合造的.当时男神负责造天,女神负责造地.等他们各自分头完成了天地而打算合在一起的时候,可怕的事发生了;女神太勤快,她们把地造得太大,以至于跟天没办法合得起来了.但是,他们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把地折叠了起来,形成高山低谷,然后,大地才虚合起来了.
是不是西南的崇山峻岭给他们灵感,使他们想起这则神话呢
天地是有缺陷的,但缺陷造成了皱折,皱折造成了奇峰幽谷之美.月亮是不能常圆的,人生不如意事十常九,当我们心平气和地承认这一切缺陷的时候,我们忽然发觉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
在另一则汉民族的神话里,说到大地曾被共工氏撞不周山时撞歪了——从此"地陷东南",长江黄河便一路浩浩森森地向东流去,流出几千里的惊心动魄的风景.而天空也在当时被一起撞歪了,不过歪的方向相反,是歪向西北,据说日月星辰因此哗啦一声大部分都倒到那个方向去了.如果某个夏夜我们抬头而看,忽然发现群星灼灼然的`方向,就让我们相信,属于中国的天空是"天倾西北"的吧!
五千年来,汉民族便在这歪倒倾斜的天地之间挺直脊骨生活下去,只因我们相信残缺不但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是美丽的.
而月亮,到底曾经真正圆过吗 人生世上其实也没有看过真正圆的东西,一张葱油饼不够圆,一块镍市也不够圆,即使是圆规画的圆,如果用高度显微镜来看也不可能圆得很完美.
真正的圆存在于理念之中,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做圆的"复制品".就现实的操作而言,一截圆规上的铅笔心在画圆的中国和终点时,已经粗细不一样了.
所有的天体远看都呈球形,但并不是绝对的圆,地球是约略近于椭圆形.
就算我们承认月亮约略的圆光也算圆,它也是"方其圆时,即其缺时".有如十二点正的钟声,当你听到钟声时,已经不是十二点了.
此外,我们更可以换个角度看.我们说月圆月阙其实是受我们有限的视觉所欺骗.有盈虚变化的是月光,而不是月球本身.月何尝圆,又何尝缺,它只不过像地球一样不增不减的兀自圆着——以它那不十分圆的圆.
花朝月夕,固然是好的,只是真正的看花人那一刻不能赏花 在初生的绿芽嫩嫩怯怯的探头出土时,花已暗藏在那里.当柔软的枝条试探地在大气中舒手舒脚时,花隐在那里.当蓓蕾悄然结胎时,花在那里.当花瓣怒张时,花在那里.当香销红黯委地成泥的时候,花仍在那里.当一场雨后只见满丛绿肥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当果实成熟时,花恒在那里,甚至当果核深埋地下时,花依然在那里.
或见或不见,花总在那里.或盈或缺,月总在那里,不要做一朝的看花人吧!不要做一夕的赏月人吧!人生在世那一刻不美好完满 那一刹不该顶礼膜拜感激欢欣呢
因为我们爱过圆月,让我们也爱缺月吧——它们原是同一个月亮啊!
回首风烟
张晓风
"喂,请问张教授在吗 "电话照例从一早就聒噪起来.
"我就是."
"嘿!张晓风!"对方的声音忽然变得又急又高又鲁直.
我愣一下,因为向来电话里传来的声音都是客气的,委婉的,有所求的,这直呼名字的作风还没听过,一时竟不知如何回答.
"你不记得我啦!"她继续用那直捅捅的语调:"我是李美津啦,以前跟你坐隔壁的!"
我忽然舒了一口气,怪不得,原来是她,三十年前的初中同学,对她来说,"教授","女士"都是多馀的装饰词.对她来说,我只是那个简单的穿着绿衣黑裙的张晓风.
"我记得!"我说,"可是你这些年在哪里呀!"
"在美国,最近暑假回来."
那天早晨我忽然变得很混乱,一个人时而抛回三十年前,时而急急奔回现在.其实,我虽是北一女的校友,却只读过二年,以后因为父亲调职,举家南迁,便转学走了,以后再也没有遇见这批同学.忙碌的生涯,使我渐渐把她们忘记了,奇怪的是,电话一来,名字一经出口,记忆又复活了,所有的脸孔和声音都逼到眼前来.时间真是一件奇妙的东西,像火车,可以向前开,也可沿着轨道倒车回去;而记忆像呼吸,吞吐之间竟连自己也不自觉.
终于约定周未下午到南京东路去喝咖啡,算是同学会.我兴奋万分的等待那一天,那一天终于来了.
走进预定的房间,第一个看到的是坐在首席的理化老师,她教我们那年师大毕业不久,短发,浓眉大眼,尖下巴,声音温柔,我们立刻都爱上她了,没想到三十年后她仍然那姻雅端丽.和老师同样显眼的是罗,她是班上的美人,至今仍保持四十五公斤的体重.记得那时候,我真觉得她是世间第一美女,医生的女儿,学钢琴,美目雪肤,只觉世上万千好事都集中在她身上了,大二就嫁给实业巨子的独生孙子,嫁妆车子一辆接一辆走不完,全班女同学都是伴娘,席开流水……但现在看她,才知道在她仍然光艳灿烂的美丽背后,她也曾经结结实实的生活过.财富是有脚的,家势亦有起落,她让自己从公司里最小的职员干起,熟悉公司的每一部门业务,直到现在,她晚上还去修管理的学分.我曾视之为公主为天仙的人,原来也是如此脚踏实地在生活着的啊.
"喂,你的头发有没有烫 "有一个人把箭头转到迟到的我身上.
"不用,我一生卷毛"我一边说,一边为自己生平省下的烫发费用而得意.
"现在是好了,可是,从前,注册的时候,简直过不了关,训育组的老师以为我是趁着放假偷偷去烫过头,说也说不清,真是急得要哭."
大家笑起来.咦 原来这件事过了三十年再拿来说,竟也是好笑好玩的了.可是当时除了含冤莫白急得要哭之外,竟毫无对策,那时会气老师,气自己,气父母遗传给了我一头怪发.
然后又谈各人的家人.李美津当年,人长得精瘦,调皮岛蛋不爱读书,如今却生了几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做起富富泰泰的贤妻良母来了;魏当年画图画得好,可惜听爸爸的话去学了商,至今念念不忘美术.
"从前你们两个做壁报,一个写,一个画,弄到好晚也回不了家,我在旁边想帮忙,又帮不上."
"我怎么想不起来有这么一回事 "
"国文老师常拿你的作文给全班传阅."
奇怪,这件事我也不记得了.
记得的竟是一些暗暗的羡慕和嫉妒,例如施,她写了一篇《模特儿的独白》让橱窗里的模特儿说话.又命名如罗珞珈,她写小时候的四川,写"铜脸盆里诱人的兔肉".我当时只觉得她们都是天纵之才.
话题又转到音乐,那真是我的暗疤啊.当时我们要唱八分之六的拍子,每次上课都要看谱试唱,那么简单的东西不会就是不会,上节课不会下节课便得站着上,等会唱了,才可以坐下.可是,偏偏不会,就一直站着,自己觉得丢脸死了.
"我现在会了,123 12 32……"我一路唱下来,大家笑起来,"你们不要笑啊,我现在唱得轻松,那时候却一想到音乐课就心胆俱裂.每次罚站也是急得要哭……"
大家仍然笑.真的,原来事过三十年,什么都可以一笑了之.还有,其实老师也苦过一番,她教完我们不久就辞了职,嫁给了一个医学生,住在酒泉街的陋巷里捱岁月,三十年过了,医学生己成名医,分割连体婴便是师丈主的刀.
体育课,童军课,大扫除都被当成津津有味的话题,"喂,你们还记不记得,腕骨有八块——叫做舟状,半月,三角,豆,大多棱,小多棱,头状,钩——我到现在也忘不了."我说,看到她们错愕的表情,我受了鼓励,又继续挖下去,"还有国文老师,有一次她病了,我们大家去看她,她哭起来,说她子宫外孕,动了手术,以后不能有小孩了,那时我们太小,只觉奇怪,没有小孩有什么好哭的呢 何况她平常又是那么要强的一个人."
许多唏嘘,许多惊愕,许多甜沁沁的回顾,三十年已过,当时的嗔喜,当时的笑泪,当时的贪痴和悲智,此时只是咖啡杯面的一抹烟痕,所有的伤口都自然可以结疤,所有的果实都已含蕴成酒.
有人急着回家烧晚饭,我们匆匆散去.
原来,世事是可以在一回首之间成风成烟的,原来一切都可以在笑谈间作梦痕看的,那么,这世间还有什么不能宽心,不能放怀的呢
敬畏生命
张晓风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漫地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憾.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靠纤维播送的;但也只是知道一条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之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的.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种子成了小树 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张晓风文章读后感】相关文章: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08-11
张晓风文集读后感08-11
张晓风我喜欢读后感08-11
张晓风我在读后感08-05
张晓风的散文读后感08-13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5篇03-17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11篇09-25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5篇02-18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3篇01-19
文章读后感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