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子路背米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篇2
子路是春秋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学生。但小时候家里面穷,经常缺米少面,家里人只靠挖野菜度日,有一次过节,村中其他人家都准备好了饭菜,四处飘满了诱人的饭香,子路的父母闻到这饭香,不由得心中犯愁。子路看到父母每天因为吃野菜,身体十分虚弱,面黄肌瘦,十分伤心。于是,他想去亲戚家借米,当子路给父母说了之后,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但子路决心已定,他说服了父母之后,忍着饥饿,踏上了去百里之外为父母借米的路途。
子路一连走了好几天,终于来到了亲戚家。他向亲戚说明了来意,亲戚们看到一个这麽善良的孩子,被子路对父母的孝顺感动了,二话没说,把米借给了子路,子路装好米,他刚要走,亲戚便想让子路歇一歇,但子路一想到要让父母吃上白米饭便马不停蹄的赶到家中,看到父母津津有味的吃上了百米饭,他常常舒了一口气便靠在桌子上睡着了。
多好的孩子啊!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多磨伟大的词汇,但现如今,能够像子路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有谁能像子路这样为了父母能吃上白米饭,徒步走上百里路去道亲戚家借米呢?又有谁能像子路一样为了能让父母早点吃上白米饭,刚刚停歇了脚步又马上马不停蹄的又赶回家呢?一路上,饥饿劳累挡不住他,教的疼痛他也全然不顾,为的是能够早点赶回家让父母放心,子路的一片孝心真是让人感动。父母在子路的心中比自己都重要,但看看现在的儿女为了父母的家财连父母都不要了,父母生病了也不去给父母看病,更有甚者,是那帮“啃老族”整天游手好闲,在家里呆着吃着父母的养老金。但他们看看子路,子路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他柔软的肩膀已经过早的担负起照顾孝敬父母得责任。在他看来,为父母分忧,不养父母挨饿受苦就是他这个做儿子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希望那些“啃老族”可以像子路一样为父母撑起一片天,因为现在也需要你们为父母近一片孝心了!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篇3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是孔子三千弟子中非常著名的一位,被誉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以政事见称,是“学而优则仕”的典范,也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侍奉孔子时间最长的弟子。其人非常孝敬父母。
子路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充饥,他经常吃难以下咽的野菜。尽管如此,子路并没有觉得自己吃野菜有多苦,但想到父母年事已高,担心吃不到米饭会营养不够,影响身体。于是子路就到百里之外的集市上买米回家奉养双亲。步行百里,在交通不便的古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起早贪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虽然如此,子路却甘之如饴。
冬天,冰天雪地,子路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有很多次抱着米袋的双手都冻僵了,他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子路都不肯停下来歇息一会,怕担误了赶集的时辰,买不到好米。遇到大雨时,子路就把米袋裹在自己的衣服里,藏在掖下,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
后来子路的父母双双过世,他也在孔子那里学到了治国理政的真本事。就南下到了楚国。楚王久闻他忠孝的美名,聘他当了大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每次出门都有很多马车和随从跟随,每年给的俸禄也非常丰厚,一日三餐山珍海味,垒盘叠碗,极其丰盛。但他并没有因此感到欢喜,反而时常闷闷不乐。这是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多么希望父母还活着,一家人能够幸福团圆地在一起!
人寿终究有数,不孝后悔莫及。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递减的。尤其在现代社会里,有人十三、四岁就离家求学,一直读到高中、大学、研究生、甚至博士生。参加工作后,在生存压力、竞争压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忙碌奔波于红尘俗世,最忽略的人往往是对我们最亲近的父母双亲。
现代许多父母感慨:他们不奢求、也不需要子女给予他们什么,只要能经常见到他们,一家人能够共享天伦就满足了。然而,很多父母在晚年被送进养老院,子女很少过问、探望,使他们的内心世界孤苦无依。一个人,从组成家庭之后,他就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孩子、社会和工作。到了晚年,照理讲应该是到了安养天年的时候。可是相当一部分老人的晚境却很凄凉,有的甚至三餐不继。他们并不是因为贫穷,而是没有能力来料理。人一旦步入老年,儿女不在身边,眼看亲人、左邻右舍一个一个离去,孤独悲伤以及行将就木的恐惧会占据他们的心灵,百病也就更容易侵蚀他们那衰老的肌体。日薄西山,形影相吊的'凄凉可想而知。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动物如此,人何以堪。当我们读到,子路为了孝敬父母,不计劳苦,负米百里回家奉养双亲的时候。古人的孝道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我们要趁老人还健在的时候,忠行孝道。不要等到亲人远逝,才思亲、痛亲,徒留“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篇4
这是《美德故事》中的一个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从小他就对父母照顾得无微不至,父母爱吃什么,他都不辞辛劳千方百计的买回来。一次他背回一大袋稻米,煮成饭后父母竟赞不绝口。从今以后母亲就爱吃这种大米了,子路就定期地往家里背米。后来子路拜孔子为老师,孔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过一阵子路就会回家一趟,原来他是回去给母亲背稻米去了。孔子很高兴他的学生是如此懂孝道的人。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人的第一美德。中国是礼仪之邦,大家都要孝敬父母,尊重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这样就能营造出一个温馨和谐的社会。我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我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我们没有真正想过等我们长大了父母渐渐年老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孝顺”,甚至有时面对父母的教导都不耐烦,真是觉得汗颜!但是子路从小就能处处为父母着想,想尽办法去孝顺父母,他不愧为尊崇孝道的孔子的贤学生,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子路背米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子路背米读后感
2.小山羊背米
3.小羊背米童话作文
4.论语子路篇读后感
7.校园的石子路
8.校园的石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