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尔摩斯全集读后感
看《福尔摩斯探索全集》,真是十分精彩,从他周密的逻辑推理和故事情节中,我从辩论队队员的角度联想到几个观点:
一、 成大事者也拘小节。
这是我进入辩论队第一次面试的辩题,
1.成大事,既成功,我认为它一定是正面的成就,而不包括反面的“成功”,像走私大王赖昌星、超级贪官和绅,在我看来不能算是成大事者。小节,既生活中的细节,尤其是别人容易忽视的地方。
我觉得用福尔摩斯的例子来论证这个辩题是最有力的。他破案无数,抓获罪犯,还伦敦一片安宁。所以不可否认,他是成大事者。而他是十分拘小节的,能够注意到一般人容易忽视的细节。像案发现场的脚印,烟灰,口述者的矛盾等等。
2.从生活的角度看:人在生活中出现大事的几率远远小于小节。一个人的一生能做多少件大事,但人的生活充满着无数的小节。如果不拘小节,那连日常的生活都过不好,又何谈成大事。敢问古今中外,哪位成大事者在生活中是不能自理的懒散杂乱之人?
3.从二者组成和递进的关系看:大海是由无数水滴组成,高山是由无数石块和泥土组成。同样,一件大事的成功无疑是由许多件小事构成的。正是这些小节的堆积,才到达成大事的高度。福尔摩斯破案时注意到的小节不是只发现就没用了,更重要的是他从这些小节中推理出的结论。像从脚步的跨度推理出人的身高,从墙上留言周围的`墙灰推断出犯人的指甲长度, 从现场遗留下的帽子的款式推断出主人的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没有这些小节的注重,就不会有福尔摩斯破案的成功。
二、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非也。
书中的第一章《血字的研究》共杀害了两个人。人们一定认为凶手是一个极度凶残的大坏蛋。然后,从后面的故事我们知道了凶手是一个重情谊,勇敢的人。他和女孩情投意合,为了躲避追杀和女孩及未来岳父一起逃亡。他杀害的人是蛮横的两个首领的儿子,首领的儿子为了财产抢走他的未来妻子,并害死她和她的父亲。所以他才怀恨在心,决心要报仇。
我反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当局者是事件的参与者,他清楚事件的起源,参与了经过,造就了结果。而旁观者一般只看到结果。就算他也看到了整个经过,但他并没有亲身参与。哲学上说:意识来源于实践。所以人们说真正参与实践的当局者迷,而没有参与实践的旁观者清,我是不同意的。 2.接着上一点论述。其实这句谚语的本质在于“迷”的当局者由于与事件紧密相连,很容易让自己的感性压倒理性。从而影响对整件事的客观看法和处理方式。而“清”的旁观者则刚好相反,由于他们与事件没有紧密联系,往往不会倾入个人情感,所以更能对整件事情做出客观评论。所以,其实“迷”和“清”的差异并不是“当局者”与“旁观者”的问题,而是感情大于理性和理性大于感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改成“感性者迷,理性者清”。
3.针对第2点。我又有些疑问。A.就算旁观者是相对理性的人,但他对事件的了解程度大不如当局者,这有得有失如何衡量:相反亦然。B.旁观者就一定理性吗?当人们看到凶杀案时,首先想到的是“这个人死的好惨,凶手太没人性了。”而不是“这个人为什么被杀?凶手是不是有难言之隐,被-逼无路走上犯罪道路?”而且每个人对任何一件事都会多多少少倾入自己的情感。我倒认为当局者的情感比旁观者的情感更符合事情真-相。
三、不劳而获不可耻
在《福尔摩斯探索全集》冒险式中“歪嘴男人”一章中的男主角本是新闻记者,偶然依次发现靠乞讨赚来的钱比他正式工作的工资还高。所以他后来靠乞讨为生,赚了很多钱。有车有楼有老婆。但是由于自尊心的坚持,他出门乞讨会化装成完全另一个样子的人,而回到家又卸装变回原来的自己。所以没有人知道家中光鲜亮丽的他和街头蓬头垢面的他是同一个人。大家觉得他很可恶吗?很奸诈、卑鄙?或是其它贬义词来形容这个男人。我觉得他很厉害!
乞讨,可以说是“不劳而获”的典型。而我今天要说“不劳而获光荣”。
1.现代人赚钱都讲究效率,所谓效率,通俗来说付出越少,获得越多。越是付出少,获得多。越是能力的表现。时间是这样,能力也是这样。那不劳而获,岂不是最高境界?因为他不用付出,就可以收获。成本为O
2.其实世界上是不存在不劳而获的。就拿乞讨来说,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他的心里是十分难受的,他对金钱得到欲望和自己高贵的自尊心斗争很激烈。这个过程并不好受。所以我认为即使他似乎没有身体上的付出,也有精神上的付出。我认为每一个不劳而获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心里斗争。
3.为什么人们认为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呢?我认为这其中有人人不可避免的嫉妒心理。因为自己付出很多获得的成果,别人没有付出却获得同样的成果。所以心里觉得很不公平,反过来说这种行为是可耻的。
4.人们不屑于做不劳而获的人,那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劳而获?你没有运气(运气也是实力的一种);你斗不过自己高贵的自尊(在这方面你无法战胜自己);你不敢面对世俗的眼光(这需要很大的勇气)。综上,我认为不劳而获很厉害,不可耻。
四、世上没有美丑之分
在《福尔摩斯探索全集》冒险史中“蓝色宝石”一章中,福尔摩斯看着蓝宝石说:“请看它是多么光彩照人啊!不过,它还是罪恶的深渊。没有哪一课宝石不是这样。它们是魔怪最有效的诱饵。在形状更大和年代更久的宝石上,每一面都代表着一桩血腥的罪行……”是啊,非洲的钻石给当地带来多少杀戮?那敢问,这些钻石是美丽还是丑陋?所以我认为:世上没有美丑之分。
1.美和丑,我认为是人们对一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所以客观的事物并没有美丑之分,而主观的意识也没有标准定义。暂且不说“美丽”的 宝石引发的罪恶,就它本身而言,人们有着不同的审美观。面这这小小的蓝色石头,虽然大部分人说它美丽,但我就要说它丑陋。
2.另外,就是美和丑的紧密联系。为什么自古有言“红颜祸水”?因为美丽的女人往往招来男人的侵犯,引起追求者之间的斗争,甚至是国家的兴衰和战争。像杨贵妃,特洛伊战争。所以美丽可以引起或转化为丑恶,同样,丑恶也可以带来或转化成美丽。
3.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既美丑同体。在《福尔摩斯探索全集》的“四签名”一章中,福尔摩斯说:“我一生中见过最美丽的女人,残害了三个孩子,目的只为了得到保险金,最终处于绞刑。我认识的一位男子,他的面孔最让人不舒服,但给伦敦贫民捐了二十五万英镑。” 所以,就一个整体而言, 世上没有美丑之分。
【福尔摩斯全集读后感】相关文章:
2.福尔摩斯读后感
6.老舍全集读后感
7.李嘉诚全集读后感
8.狼道全集读后感
9.鲁迅全集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