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5篇 都要500字
狼——草原山上的王者
狼,在我们的意识中,是阴险狡诈,凶狠残暴的代名词。但当我读过姜戎先生的 《狼图腾》后,不但消除了以前对狼不正确的认识,而且,狼还成为我最喜欢的动物。
狼在许多地方都扮演一种坏人的角色。但我认为,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借鉴。其一,不打无准备的帐,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其二,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对方于死地。其三,自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
虽然我不曾与狼在现实中打过交道,但从电视中,书中,我也了解了狼。他们极赋战争谋略,是动物界的诸葛孔明。
在《狼图腾》中,有这样一个片断:“嘎斯迈的九岁的儿子巴雅尔冲出了蒙古包一件阵势,喊声也变调了。但他立即向妈妈直冲过去,几乎像跳鞍马一样,一把就抓住了狼腿。嘎斯迈大喊:“抓住狼腿!抓狼腿!”……营盘东边的狗群继续狂吼猛斗,狼群显然在声东击西,牵制狗群主力,掩护冲进羊群的狼攻击或撤退。羊群中西部的防线全是靠母-子二人在苦苦支撑。”从这个片断中,便可以概括一切狼的优点了,而且从陈阵养小狼的过程中也可看出狼的不屈的天性
狼还是草原的清道夫。因为狼也食用腐肉,所以在一揉难觅的时候,狼便将以溃烂的尸体食用。狼还是腾格里(藏族类似与上帝的天神)的守护神,他吃掉一切破坏草原的动物,如:草原鼠﹑野兔﹑黄羊。
狼全身上下都是宝,但由于汉族的传统思维,狼才没有被列为濒危动物。
这便是狼,我心中的草原魂,真正的王者。
亮-剑读后感
寒假的一天,我无意之间翻开了《亮-剑》这本书,便聚精会神地读了起来。
读完《亮-剑》后,我感受颇深,不觉为其中的亮-剑精神而翘起了大拇指。
文中讲述了一位叱咤风云、百战沙场的职业军人——李云龙,是一个一生都在血与火中拼搏的人。“两个剑客碰到一起,狭路相逢勇者胜,就算是对方是天下第一的剑客,你也要敢于亮-剑,比的不是生死,而是你亮-剑的`勇气,你勇往无畏的精神。”这是李云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身上表现出来的一种军人的性格和气质,我很欣赏他那铁一般的性格。还有他那豪迈的豪爽之情。
二战时中国为什么战胜了无论是在军事武力,还是人力科技方面都比自己强的日本呢?我想,我们大家都能毫不犹豫地说:“是军魂!”
我们的士兵有着超越一切的毅力。就像作者所说的职业军人李云龙。面对再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便是“亮-剑”精神,也是中国-军人的军魂。无论敌人如何之强悍,我们必须亮-剑,而一旦亮-剑,血溅七步,所向披靡。亮-剑精神是种过人的胆略,必胜的气势,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坚定决心。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保家卫国是军人的使命,遵守命令,为了完成任务,哪怕失去生命也不退缩,这是种怎样的精神啊!一息尚存、战斗不止。令行禁止,没有借口,没有任何理由不去执行。狭路相逢勇者胜,兵贵神速。豪气纵横,为民族自由而浴血百战; 铁骨铮铮,为将军尊严而宁折不弯。
我无法想象片中李云龙是个怎样的人,那举手投足,透出的激情与振奋,让我这个远离军事,远离历史的人不止一次想象着那是怎样一个时代,炮火纷飞,铁血柔情。
这个故事的爱国精神与英雄主义、铁血丹心与人世常情、斗智与斗勇、友情与爱情交相辉映。
历史已经逝去,但留下了不朽的精神!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题目。从小,老师就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村光阴。”通过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懂得了这句话的意义。
在书中所看到的每一篇文章,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把对作者对人生的领悟和对光明的渴望,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小时候的海伦是非常聪明而又很活泼的小女孩,6个月就可以说话,刚满周岁便会走路了!
在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一场高烧之后,她失丧失听力与视力,然后渐渐的,不能说话了。这三样东西,是人人都必不可少的。如果失去了这三样,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失去了生命。如果是我们,一定,活不下去了吧?哪怕有再大的动力和鼓励,也照不亮我们黑暗的心。心里也许只会想:这样活着,还不如在一点而结束算了。
然而,海伦却没有这样做。她在一生中,度过了八十八个岁月,却有八十七个春秋是无光、无声、无语的。
文中曾写道:“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做的生命里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又何尝不是呢?
篇末,海伦提出了一个让我们深思的话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眼睛?”三天,仅仅三天而已。这是多么的残酷!
海伦,一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女作家,却可以创造除了这些令人无法想象的奇迹!她用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生命的挑战,走出了黑暗,迈向了光明。她微笑着把那慈爱的双手,伸向了全世界!
读《童年》有感
在假期,我读了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童年》,深有感触。
这部书主要讲述了:阿廖沙.彼什科夫四岁丧父,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严峻的生活使得这个本来就乖戾、吝啬的小老头变得愈加残暴、贪婪、怪僻,他喜怒无常,脾气暴躁,经常打骂亲人和幼小的阿廖沙。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愚昧、狭隘、自私、残忍.......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产,甚至训一些小事而常常争吵、斗殴。暴戾的外祖父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竟把幼小的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两个舅舅,由于嫉妒。把阿廖沙的父亲骗到外面,并狠心地把他毒打一顿后推进冰窟里。大舅米哈伊尔为了取乐,竟把烧红了的顶针放在瞎眼的老长工格里戈里的手里。二舅雅科夫甚至残忍地把自己的老婆无端地折磨死了。干活时他们不把人当人看,抬十字架时竟把强壮的“小茨冈”活活给压死了。作品的开头高尔基就写道:“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许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阿廖沙就是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虽然是在这种环境中度过了童年,但阿廖沙并没有被这种黑暗、残忍所压倒、所毁灭,反而使他锻炼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的人。这是因为现实中,除了黑暗势力外,还有许多善良、正直的人们。如外祖母、那个善良、乐观的“小茨冈”、那个忠厚老实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献身科学的“好事情”等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是他们给了他力量,使他看到光明。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了、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最让我久久难忘的是高尔基从小就善良的内心,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读《复活》有感
《复活》这本书是我在妈妈的书柜里发现的,它包着一层黄色的牛皮纸,已被翻得非常柔软,边边角角被磨起了细碎的纸屑,里面的书页也已微微发黄,好像在暗示着这本书已进入了“老年时期”。
在假期的闲余时间里,我读完了《复活》。它的作者是19世纪后半期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托尔斯泰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的朋友,法官柯尼给他讲了一件真实的事。就是这件事像一颗种子落入了托尔斯泰的心里。经过若干年的酝酿,开始发芽、长大,最终成为了一棵参天大树,这就是《复活》的渊源。托尔斯泰目睹亿万人民的苦难,认为只写几个人的个人命运远远不够。于是广泛描写人民的苦难。小说中有两个主要人物:一个是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一个“忏悔贵族形象”。他是一个正派的青年,有自我牺牲精神,愿意为一切高尚事业献身。但大学毕业后,他涉足于上流社会,当了军官。在那个黑白颠倒的世界里,他渐渐堕落。三年后,他重返姑妈家,轻易地抛弃了玛丝洛娃。后来,玛丝洛娃的不幸遭遇深深地感动了他,他决心赎罪。他的精神复活了。另一个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她是下层人民的代表。她的苦难与冤屈在俄-国平平常常,是俄-国广大劳动人民悲惨处境的一种典型缩影。
复活,是人们精神的“复活”。 《复活》是一部再现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社会面貌的史诗。男主人公从解救玛丝洛娃的行动中,逐渐产生和增强了抗-议、抵制沙皇专制制度的信心和决心,反映了广大下层人民的思想和愿望。
总之,沙皇专制制度完全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压迫之上的。他们压迫人、欺骗人、折磨人、冤枉人,使无辜的人民受迫-害。实际上,他们为了除掉他们心目中的一个坏人,不惜错杀一百个没有罪的好人,这是一种多么残酷的观念!我们要深入思考什么是“良心”、“博爱”,以及对我们显示生活的重要性。
【读后感5篇 都要500字】相关文章:
2.凡是都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