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进士 读后感

2017-10-28 初中生作文

十万进士 读后感

一●相關書訊:

作者余秋雨,為大陸著名美學專家。山居筆記,是他在走訪大陸許多省份的名勝古蹟或者循著過去詩人、名人的腳步來到前人曾駐足的地方後所寫的筆記與心中的想法。每篇文章都引入了傳說或歷史,或是詩文。他把中國的歷史、文化全融進了山水、文字中,更深一層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慨。他用客觀的觀點、現代的眼光帶領我們回顧、思索歷史中所蘊含的啟示,細看過往的是非功過,重新領略歷史。而這些啟示更點醒了現代人!書中有寫流放者心酸的「流放者的土地」,王朝興衰的「一個王朝的背影」,評論科舉變質的「十萬進士」,帶著絲絲鄉愁的「鄉關何處」……等,共十一文章。

二●內容摘錄:

一、許多人覺悟在過於蒼老的暮年,換言之,成熟在過了季節的年歲,剛要享用成熟所帶來的恩惠,腳步卻已踉蹌蹣跚。P.110

二、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P.110

三●我的觀點:

山居筆記--乍看之下,還以為是作者旅遊的心得分享或是隱居於山中的作者想以筆記的方式透露心中的想法。很快地,我發現我錯了。這可不是本輕鬆談山居心得的書!藉著作者流暢的文筆,我重新領略了歷史,跟著作者以現代的眼光去細看過往的.是非功過。看完這本書,讓我更佩服這位作者了!他真的只是位美學家 ? 我想,他更是位文學家、歷史家吧!

山居筆記的每篇文章都在我心中激起一陣陣浪花,是很深的感動!好像我們正隨著文字飄移在時間的空間中。或許正因我是個學生吧!正處於「試」多、事多高中階段,我對於「十萬進士」印象特別深刻。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一千三百餘年之久,一直緊緊伴隨著中華文明。藉由此制度,選出十萬進士以上,其中包含了不少出色的政治家、文學家等等,例如:賀知章、王維、蘇軾……。而這些人影響中國歷史的深度,足見科舉制度對中國的影響力有多少了。

它之所以流傳如此久遠,必有一定的理由。山居筆記有段寫到:「中國的版圖如此遼闊,政權結構如此複雜,需要的官吏數額也就十分驚人,把那麼多官吏編織在同一張大一統的網絡,其間之艱難可以想像。」當然,中國歷代除了科舉制度外,也實行過許多規範,如:世襲、九品中正制度、察舉。但其中都大有問題,舉例來說,察舉是由地方官員向中央推薦官吏人選。而各個地方官員是否公正,眼光或標準的不同,便是個問題。世襲和九品制度更不用說了。

科舉制度最大的優點是從根本上打破了豪門世族對這部分的權利掌握,使社會階層不再只是水平流動,也有上下流動。凡是在這片國土上參加科舉考試,就有可能獲得舉升的機會。而且,不管多晚,只要有考試就有機會,而不會去在乎中舉者的身分地位,這就是人們熱衷於科舉考試的原因。雖然它的考試內容總是四書五經,限制人們的思想,但不可否認的是,一定有某些人從中學習到不少聖人思想。它開闊了中國更深更廣的文明。試想,若蘇軾當時沒有參加考試,無法在當代崛起,作品無法流傳下來,中華文明必會大失光彩。

當然,這種制度的缺點,累積千餘年後,更是可怕!拖過漫慢千年,這文官選拔制度已成了社會的大爛瘡!為何古往今來的人們,要將自己的人生與心神投入其中呢 ? 我想原因不外乎是為了追求榮華富貴,或是想光宗耀祖,抑或是為了一展自己的報負等等,但最後者可說是極少數。

所謂,「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都在在顯示了考試及第與否能直接影響考生的命運!所以,人們卯足全力,不惜耗盡自己的生命來追求功名,而未能如願成功者則成了考試中的犧牲品!科舉考試在創造十萬進士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多「封閉」的讀書人!只要讀四書五經就可以升官發財!使科舉徹底壟斷了社會的思想!就因它決定著一個人榮華富貴的關鍵;就因不想成為犧牲品,不想浪費了歲月,也才會有這麼多人如此拚命以作弊換取成功!這種情形,我們似乎見過,不是嗎 ? 就如同現今重大考試時舞弊或是使用qiang手等等,為進入理想學校!常看到類似的故事:主角在為取得功名前,拋下新婚妻子或情人、年邁的雙親,在京城一次又一次考著試,甚至多年來和家裡毫無來往。現在看來有些可悲、可怕!親人竟比不上功名!

還記得高一時國文課本中的「孔乙己」,它就是此制度下的犧牲品!他一生潦倒,被人嘲笑,默默地死去,得不到他人的同情。而文中掌櫃惦記在心的,竟是他積欠的「十九個錢」!社會竟是如此冷酷無情!從魯迅的文章中,我們看到了中國當時社會所存在的勢利、虛偽及冷酷。而在這學期的課本中,又再次提到相關問題--儒林外史的「范進中舉」。主角范進屢試不第,得知中舉後竟喜極而「瘋」,令人不勝唏噓。它揭露了科舉制度對士人們精神折磨,而士人們熱衷於功名,反倒迷失其中。「范進中舉」另一重點描寫在主角中舉後人們的趨炎附勢,深刻地諷刺當時的世風。兩篇課文都呈現了科舉考試所造成的種種問題。「十萬進士」中提到:「科舉像一面巨大的篩子,本想用力顛簸幾下,在一大堆顆粒間篩選良種,可是實在顛簸太久了,把一切上篩的種子全給顛焉了,顛壞了。」科舉考試竟變質到如此地步!

此制度下的學子們把考試當作翻身的跳板,過程中的艱辛都只為等待及第的那天,這和當下考高中基測、考大學的學測及指考,不像嗎 ? 人生中的每個階段都有著重大關卡,大家無不使出渾身解數苦熬至最後一刻,只為能考上人人稱羨的學校。我們讀書似乎只為應付考試,而學習真正的意義又在哪裡 ? 其實我們就像當時追求一味功名的士人啊!忽略了學習的真正意義。唐太宗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願我們都能以此為鏡,好好省思。

四●討論議題:

「十萬進士」中提到許多關於科舉制度的問題。科舉制度和現今的考試及教育制度從創立之初就承擔著一些社會課題,我們該如何解決。

【十万进士 读后感】相关文章:

1.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2.《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3.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4.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5.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6.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7.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8.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强盗世界 读后感 五个手指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