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维克多·雨果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它是雨果浪漫主义小说的著名代表作。围绕着善良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的悲惨命运,叙述了一个个奇异的故事。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美丽与丑陋,纯洁与肮脏的较量,是一副光怪陆离又鲜血淋淋的爱情悲剧。美与丑,本是一对意义毫不相干的反义词,可在这部书中却让我深切体会到美与丑的完全统一。
本书人物个性鲜明。克洛德·富洛娄,身为神甫的他必须压抑自己的欲望,正是这种压抑扭曲了他的人性,最终由神甫变成了魔鬼,他让我憎恨;侍卫队长菲比斯,外表英俊却是个势力小人,薄情寡义,为了权与财不惜欺骗、亵渎一个纯真少女的爱情,他让我感到可耻;而加西莫多,他的丑达到人类的极至,而在他身上表现出的深刻的人性美,却使我深深震撼。
在这部小说中,我对加西莫多产生了莫大的尊敬。加西莫多天生一副怪相,四角形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右眼完全被一只大瘤着遮住了,参差的牙齿……却有令人生畏的强健身体。加西莫多在见到爱斯梅拉达之前,他的生活如一潭死水,以恶报恶,冷眼看世界。当爱斯梅拉达遇难时,是加西莫多勇敢的救了她。可他却不敢面对爱斯梅拉达,生怕吓坏她。因为他知道美貌只能爱美貌,阳春不理睬寒冬。善良的爱斯梅拉达并不知道他救她是因为他的心里爱着她,是可以为她赴汤蹈火的人。故事的结局是悲哀的,当爱斯梅拉达死后,加西莫多抱着她的遗体也死于隼山。他拥抱着爱斯梅拉达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种高尚感情使渺小变成了伟大,畸形变成了美好。加西莫多的心灵美已完完全全地掩盖了他外表的缺陷,成了人们心目中善良的楷模。
《巴黎圣母院》这本书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让我了解了人类最纯正的心灵与勇敢的品质。谁是最美的人?在读了《巴黎圣母院》之后,已无须我们再去争辩……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2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喜欢读书,书带给我许多许多,书使我认清了整个世界。一个美丽的少女,一个丑陋的敲钟人,一个邪恶的副主教,在庄严、肃穆的圣母院里演绎了一个美与丑,善与恶的神话。是的,这就是鼎鼎有名的雨果大作家写的几乎没有人未曾读过的《巴黎圣母院》。
最近,我品读了这本书名著,这本书是这么的感人,它让我知道了,美和丑并不是绝对的,美的或许是真正的丑陋,而丑的或许才是真正的美丽。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代表着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灵,她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待自己的山羊不离不弃,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水和怜悯,我们可以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可是,这样天使一样的姑娘,却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抛弃,被诬陷。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当这位身穿白色长裙的天使在绞刑台上香消玉殒时,我真为她感到伤心。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个美丑的鲜明对比,一个个心灵的真实写照!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的外表固然丑陋;他的鼻子是个四面体,嘴巴像马蹄,左眼一半被茅草般的眉毛遮住,右眼完全被埋在一个大瘤子下面,牙齿七横八竖,嘴唇粗糙不平,下巴劈成两半。雨果几乎把全世界最丑的五官聚集在他的脸上。但是,他的心灵是纯洁的,是美丽的。而副主教克洛德。福洛特虽然外表美丽,但却残忍虚伪,内心是丑恶的。有时候,正是这样,美和丑并不是绝对的,美的或许是真正的丑陋,丑的或许是真正的美丽。
读完了这本书,我感到当时18世纪的社会统治阶级当道,善良的人是他们的玩物,善良的爱斯梅拉达成了他们的牺牲品。但,邪恶终究斗不过正义,真正的凶手克洛德副主教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作者的人道思想。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3
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是著名的大教堂,被誉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的著名作家雨果就把他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的主人公定在了这座著名的大教堂里。
主人公卡西莫多是个弃儿,长得奇丑无比,力大无穷,被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收养,在巴黎圣母院敲钟,对副主教惟命是从。副主教爱上了埃及少女爱斯梅拉达,命卡西莫多抢夺少女,却被国王护卫队队长费比斯救下,爱斯梅拉达对弗比斯一见倾心,可弗比斯已有未婚妻但他十分花心,欺骗了爱斯梅拉达,副主教十分嫉妒,刺伤了弗比斯,栽赃给爱斯梅拉达。
卡西莫多因受过爱斯梅拉达的帮助,便把爱斯梅拉达救了出来,藏在钟楼里,可是被副主教发现了,副主教偷入钟楼,意图欺辱爱斯梅拉达,被卡西莫多发现后坠楼而亡,爱斯梅拉达也因听见弗比斯的消息暴露了自己,被绞死在绞刑架下,埃斯梅拉达的母亲伤心过度,惨死在绞刑架下,卡西莫多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自杀。
小说结尾悲惨,令我唏嘘不已。《巴黎圣母院》不仅让我看到了当时的历史,还让我感受到了世间最深沉的灵魂的呼唤。作者把最美的笔墨毫不吝啬的全部赋予了爱斯梅拉达,她善良、美丽、聪慧、才能匪浅……而主人公卡西莫多则丑陋不堪,却偏偏爱上了如女神般的爱斯梅拉达。现在有一句流行的骂人话“你长成这样简直就是一巴黎圣母院敲钟的!”敲钟的?不就是卡西莫多了么!这句话毫无疑问表达了世人对卡西莫多的轻视。在我看来,卡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可心地善良,和道貌岸然的副主教相比卡西莫多远高于他。
副主教对爱斯梅拉达的先爱后恨和当时的社会有着很大关联。副主教克洛德一面恶势力的代表,极其自私,手段毒辣,是一个得不到情愿毁掉也不愿让他人得到的人,而另一面他又是宗教主义的牺牲品,精神长时间受宗教的洗礼扭曲了他的灵魂和人格。
这本书作者以离奇的对比手法书写着动人的故事,构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善于恶,美与丑的对比,教会了我辨别真正的美与丑。爱斯梅拉达的外在美与内在美完美结合,卡西莫多的内在美盖过了他外貌上的不足,而副主教克洛德的外在美却无法掩饰他心灵的丑陋。
我相信,读过这本书的人不会以貌取人,外貌不美者也会让自己的内心变得美丽!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4
合上书本,窗外天气阴沉,淅淅沥沥的小雨打在窗户上。《巴黎圣母院》像一杯烈酒,饮时灼烧着喉咙,但回味起来厚重又苦涩。
爱斯梅拉达和四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贯穿了整本书。弗比斯的花心让我厌恶;克洛得的偏执让我无奈;格兰古瓦的自由洒脱让我欣赏;卡西莫多的忠诚和宽容让我感动。跌宕起伏的故事震撼人心,当时的法国人民说:法国可以没有国王,但不可以没有雨果。
在所有人物中,甚至在这本书里最大的恶人应该非副主教克洛德所属,作者毫不留情地对他痛斥、谴责、批评,对他的虚伪,贪婪和残忍更是毫不掩饰的厌恶。但克洛德心中没有美好吗?我觉得还是有的。而爱斯梅拉达就是他黑暗的心中那一缕阳光,是他藏在心底的美好。他对爱斯梅拉达的追求不假,作者也没有一票否定他对爱斯梅拉达的爱。只是这样的美好远远抵挡不住他心里的黑暗,远远抵不上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但我相信在克洛德亲手葬送了他心中的美好,在看到他心爱之人被送上绞刑架时,他心里还是痛苦的。
强烈鲜明的对比是雨果在这本书中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手法,而卡西莫多和克洛德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雨果觉得:自然中的万物并非全都是崇高优秀的,她们是混合存在的。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完美,粗俗藏在高雅背后,善与恶并存,黑暗与光明同在。由此,雨果创造了卡西莫多的角色。卡西莫多在书中被世人唾弃,在书外却是一个令世人赞颂是“丑八怪”的形象。在见到爱斯梅拉达之前,卡西莫多对这个世界不报以希望,是爱斯梅拉达唤醒了他心中沉睡的美好。雨果明确地告诉我们:一旦心中的美好被唤醒,那么人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卡西莫多就是典例,他愿意为自己爱的人赴汤蹈火奉献一切,甚至在死时仍旧贪恋她的温暖,执意抱着她的尸体死去。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宽宏大量,是唯一能够照亮伟大灵魂的光芒”。即使是被所有人抛弃了的卡西莫多还是保持了一颗宽容的心。他用自己的宽容谱写了一段华丽的人生乐章。伟大的灵魂就像水一般,虽然平凡但不可缺。水能生万物,亦能容万物,水的宽容铸就了百川,丰盈了自己。宽容不仅仅是对他人的善意,更是对自己灵魂的升华。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5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雨果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15世纪醉生梦死的巴黎生活,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了一群性格鲜明、极富感染力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和和复杂的人性世界。
主角是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16岁的爱斯梅拉达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但在当时社会,这样一朵鲜花般的生命却在极端保守腐朽的教会势力的摧残下令人惋惜地消逝。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他一来到世界上便相继遭到了亲人和社会的遗弃。然而外貌丑陋的他却拥有着一颗美丽纯洁的心灵,他以纯真的爱情守护着爱斯梅拉达,不希望爱斯达梅拉受到一丝伤害,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保护爱斯达梅拉。可在强大的社会偏见和邪恶势力面前,个人的力量实在不足以抵挡一切,强悍的卡西莫多,最后也只有选择徇情这一悲剧结局。这两个主人公有着纠结在一起的不幸身世,外貌上的差别也无法掩盖他们共有的纯真善良,在他们这种至善至美的性格的陪衬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都露出了卑劣的本质。同时也衬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也爱上了美丽的爱斯梅拉达,弗罗洛道貌岸然,最终毁灭了爱斯梅拉达,也毁灭了自己,他的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他的爱是邪恶的,他把爱斯达梅拉推向了死神的怀抱。雨果以悲天悯人的姿态深刻剖析了这个人物阴暗扭曲的灵魂。另两个特色人物,一个是徒有华丽外表、内心却丑陋的弗比斯队长——一个粗野、肤浅的花花公子,他以极其恶劣的手段玩弄了一片痴情的爱斯梅拉达;另一个人是落魄诗人格郎古沃,一个在夹缝中苟且偷生的家伙,为了生存可以抛弃爱情、抛弃尊严、抛弃责任、抛弃一切的人,一个值得唾弃的人,作者对这两个人物的描写同样充满了鄙视和嘲讽。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描写社会的肮脏,黑暗,不堪
曲折的内容使我被这本书深深的吸引了,但最终还是以悲剧告终。已是一个无奈的结局,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社会,也只能这样,天生的残缺永远无法弥补,但是他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为了爱牺牲的卡西莫多和那些肮脏的无耻之徒。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6
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讨,很想让它澄清。书里面的经典情节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可以就这样不停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简单的说几句好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可以,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7
轻轻,我闭上了眼睛;
静静,扒在了书桌进入了梦境;
幽幽,耳畔响起一遍嘈杂声;
微微,睁开双眼,我已置身与巴黎圣母院这座法国把教堂前。
“轰轰……”钟声响起,不禁意间让梦中我想起了《巴黎圣母院》这部书中所提及那鼎大钟,打开了记忆闸门,书中一个个各具特色人物不断在我脑海中浮沉。
首先,展现在我眼前是美丽出众舞者爱斯梅拉达,她一人歌舞,群众云集,她是作品在体态美与灵魂美高度统一上集中体现。她是作者全力讴歌对象。她是被无数读者公认为清白无暇,美丽善良,天真热情,坦率开朗少女。她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简直可谓是美化身,她把世人都看作像她那样纯洁忠贞,以至于死都保持着对负心,放荡无情弗比斯爱情。
作品中作者安排了上层统治者与下层平民对照。在封建王朝里,他们内部勾心斗角,处处与人民为敌,冤狱遍布国内,致使波希米亚女郎爱斯梅拉达遭受辱与迫害;而在“黑话王国”里,尽管那些平民,乞丐,流浪者们衣裳褴褛,举止粗野,但心地善良,互助互爱,具有舍己为人牺牲精神,团结一致与封建王朝,天主教会斗争,对爱斯梅拉达倍加爱护和尊重。
慢慢地,一副阴森嘴脸呈现在了我眼前,他是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他外表道貌岸然,温文尔雅,但他灵魂是邪恶阴险,卑鄙狠毒,他是真正魔鬼,是恶与丑化身。
与克洛德相反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人物——圣母院敲钟人伽西莫多。在《巴黎圣母院》中,伽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相貌;几何形脸,独眼,耳聋,驼背……似乎上帝将所有不幸都降临在了他身上。伽西莫多外貌虽丑陋,但是他内心却是高尚,他懂得真爱,他勇敢地从封建教会“虎口”中救出了爱斯梅拉达,用“圣殿避难”方法保住了姑娘生命。在圣母院中,伽西莫多还无微不至地照顾爱斯梅拉达。他形象在作品中逐渐由丑变美由矮小变为高大,人们也从嫌弃变得喜爱他,尊敬他了。他代表了处于社会底层,地位卑微广大人民,他闪光心灵正是作者心目中美与真象征,引起了读者强烈共鸣。
想着,想着。又是一阵钟响,猛然间,眼前一黑——我醒了。
周围一切都变了,铺开被压皱了书,继续我名著导读之旅……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
对这本书的了解是通过电影,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全都是这本书的内容的影面,很庆幸自己先看过电影,才了解的更容易些……
《巴黎圣母院》是一个善良无辜者在制制度下遭受迫害的悲剧。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其中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 ,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为本书构成了一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了尖锐、让人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女主角是个善良纯洁的少女,她富于同情,敢于舍己救人,当以卖文为生的诗人甘果瓦,深夜时误入“黑话王国”,即将被杀死时,她挺身而出虽不爱他,却愿与他结婚、当卡西莫多在烈日暴晒的广场上遭到鞭挞,口渴向人们求助时,只有她对这个丑怪异常而且又挟持过她的人表示同情,满足他的要求……她性格天真、且品格坚贞……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并将故事围绕她而引起,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在小说中,雨果十分自觉加以揭露的封建恶势力首先就是教会,克洛德就是教会的化身,他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却如蛇蝎般毒,表面圣洁,内心却贪求女色,过着奢侈的生活,对世人充满敌意,但最终恶人终有恶报。
作者也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身份的卑微低下,但却拥有远远胜于那一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的人的崇高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舍己为人……小说中巴黎下层流浪者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示出的英勇无畏更证明了这一点。
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震撼力,卷走我们的全部感情,也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内在美的`重要性。一个人拥有美丽的外表是让人羡慕的,但我们更加看重的是他的内心是怎样的,如果他内心肮脏,品质下劣,这种人根本谈不上美。所以,我们要从一个人的内心去对待这个人,要相信内在美是最重要的。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9
这些巴黎佬,全是笨驴蠢猪,货真价实的乌合之众!他们不是来听圣迹剧的吗?却什么也不听!——《巴黎圣母院》
这番咒骂是无奈的,因为自己编导的圣迹剧本来受人追捧,可在演出时大家都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了,全场顿时一阵荒凉,乌合之众!
格兰古瓦看出了观众的心理,起码是咱们中国人的心理。一听是大影片便熙熙攘攘你推我搡,而看了一点便轰轰而散走的一干二净,影院门可是罗雀,无人欣赏大影片。中国观众的普遍心理只想图个乐子,而影片中的精髓则在灯光镜头的一张一合中被无所事事找乐子的观众沉灭。
开场时,一直喧哗连天人头攒动的队伍瞬时占满了座位,可能认真看懂影片的究竟能有多少个?不说这,能看完影片的能有多少人?或者,比如今年贺岁片《三枪拍案惊奇》,能有多少人想去看这部影片的真实意境以及导演张艺谋拍这部电影的意图?大多不都是冲着张艺谋的名字和新秀小沈阳的名气来观赏的。没事情做,闲来无趣,找乐子罢了。其实更多的人还没看就把这影片给枪毙了,妄言说纯属虚头,没有任何意义所在。其实寻找意义的所在是需要进入电影灵魂深处去了解的,对于没有观看和没有仔细认真观看的人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你还没看有什么资格去评断他人,可笑至极。
前几天,我在一个名人的博客中看到:如果没有贺岁档名导演名演员,那么即使再漂亮的结尾,再曲折的故事,也很在中国这个国家兴起来。我觉得说到病根,一针见血直指要害。那么试想,没有贺岁片的名号,没有名导演执导,没有名演员参与,而故事内容结尾都非常棒的影片,那么究竟会有多少人去抢座位争着来看?
如今的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大多都是为了票房而不讲究气韵以及电影本身的深刻意义。因为电影已不是电影了。而在国外,他们则沉着气仔细思考,回味看后的每个片段,他们在寻找令人深思的道理,可是他们本身就是一个个发人深思的道理。他们就像细细霏雨下突然出现的一把刀子,像把最真诚的光留给我们。电影早已是另一番光景了。
《巴黎圣母院》开篇便引出了一条让全中国人深思的问题,不愧经典。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
情到深处转为浓,爱到深处无怨尤。——题记
样貌的背后藏起了一颗颗难分真假的心,还有悲悲切切的爱情。
那月色静谧,绝妙的屋子里,有一位拥有天使般的脸庞和心地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达,悄悄地起舞,吸引着那可怕的弗洛克,如此圣洁的一朵雪莲,却唤醒了丑陋狂妄的心。弗洛克疯狂地爱上了她,爱斯梅拉达却不爱他,她爱的是那位花花公子啊,她看到的只是花花公子的外貌,地位与虚伪的浪漫。可那位花花公子也只是在利用这位姑娘,伤害姑娘的是他,最后把姑娘推向死亡的也是他,我气愤,气愤为什么命运女神要捉弄她,爱上不该爱的人,虚幻的爱情摆在眼前,缥缈不定,也只能傻傻地,忠贞不渝,放弃生命,对爱情如此幼稚,如此肤浅,却又对素不相识的人,如此善良大方,到底,对她更多的还是遗憾。
我可怜卡西莫多,拥有着令人摒弃厌恶的容貌,我又崇拜卡西莫多,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善良的品质和对爱情的纯真与忠贞。可惜自己爱的人却把自己当做最好的朋友,那又如何,守护她便是最好的告白。愿意为了心中的那个她,竭尽自己的智慧,用尽自己的力气去阻止一批批乞丐闯进巴黎圣母院,愿意为了她,背弃收养自己的弗洛克,替那位女郎默默做了许多事,也只是因为爱她。我也遗憾最后的结局,两人双双归去天堂,但我也羡慕,他紧紧地将她抱起,化为尘埃!我希望能把那窗轻轻打开,让卡西莫多再看那位女郎翩翩起舞,绝美的舞姿。
我并未对弗洛克的可怕,阴森,恐怖而厌弃,只是对他深深地无奈同情,从小便接受着教育,受着封建思想的禁锢,身上的不满,污浊一点点积累,在遇见了爱情中爆发出来,变得麻木不仁。一个道貌岸然的他,只是渴望爱情却又被宗教所麻痹扭曲,谁都无法控制自己对爱情的欲望,可惜他却错了方式,得不到爱情却又着手毁灭,那么自私那么残忍。到最后,活生生变成了宗教的牺牲品!对爱情,他无可奈何,只因自己的身份地位思想,残忍的把自己的爱情,送上了绞刑架,造成了无法抹去的悲剧。
虚伪浪漫,守护忠贞,自私残忍的爱情,也终究是一个悲剧,留下的泪一滴我能抹去。而留下的遗憾与震撼我却无法抹去。
【巴黎圣母院读后感800字(精选10篇)】相关文章:
2.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
8.巴黎圣母院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