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陌上花开缓缓归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好多小资朋友在读安意如的书,于是接受推荐,在淘宝网上买了开始读.
很久不这样读书了吧?夏色渐浓的夜晚,哄睡孩子,洗涮完毕后躺在床的怀抱里,就一展小灯,翻开一页的书香--这是多久都不曾有过的享受呵!
安意如一套四本的书,选的不是当前最流行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而是《陌上花开缓缓归》,没有原因,只是觉得这一句,更加满口生香。而“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句,只因见得多了,虽然依然美丽,却再无惊艳。
书的第一篇,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这一句话读完,竟觉得心里似乎涌起了千言万语,多少种心绪如暗夜玫瑰,刹那间开到心中一片芳华。
叹一声,心悦君兮啊,君不知……君不知……
据说这世上最大的幸福,是你爱我,我爱你,然后我们两个人还能在一起。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是能够实现的能有几多?常常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要么就是新人常笑旧人黯然神伤,或者像现在流行的歌曲《白狐》里唱的那样“爱上你时你正一贫如洗寒窗苦读,离开你时你正金榜题名洞房花烛”——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呵。早知道王子和公主生活在一起未必是最幸福的结局的话,倒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心悦君兮君不知”呢。
君不知,至少我可以在心冷神伤的时候保留最后的尊严;君不知,至少我永远是你心中最特别的那一个;君不知,至少在不得不刀弋相见时可以全身而退;君不知,那么在很多个白雪春光中还能有最美好的念想——君不知,就任凭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心中的潮起潮落都与你无关——或心伤,或忧愁,或愉悦,不过都是我自己的事情。
合上手中的《慢教育》,不知怎么的,脑海里竟跳出“陌上花开缓缓归”那句诗,它本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典故:宋人的笔记和明人周楫的拟话本小说《西湖二集》里均有记载。吴王妃每年以寒食节必归临安,钱鏐甚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归,至春色将老,陌上花已发。钱鏐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请你细想: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漫步在一条田边的'小路上。走累了,坐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休息,大树枝叶繁茂,阳光从叶子间的缝隙间星星点点地散落下来。天并不热,风一吹马上便会感觉到令人舒适的清凉,不远处的青青的田地,随风一吹漾起一片片的绿波来。周围绿已不是新鲜的翠绿,而是逐渐已然成熟的深绿色。身边的不知名的树木上也开满了或粉或紫或红或白的花朵。陌上花开缓缓归,也可缓缓醉矣。怎让人浮想翩翩,心生喜爱?钱鏐对妻子的怜爱怎么可以这样丝丝入扣,体贴入微呢?其实,教育的本质不也应该这样以一种自信却博大的胸怀慢慢地却又充满虔诚的等待吗?
曾经有一段日子,觉得日子越来越像车轮,滚滚向前,急速容不得人有太多的反思和咀嚼。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真的也很想停下脚步,带领孩子们看看小路上那几朵无名的却也嫣然可人的野花,望望头顶上这片广袤无垠变幻莫测的蓝天,听听颤抖着的树叶间是否会传来鸟儿的啁啾……可是很多时候,却只是想想而已。
从什么时候起,看到语文书,想到的不再是如何带领孩子走进作者的心灵,而是哪一段容易出现在考卷上?哪一种题型会是拦路虎,攫食他们的分数?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看到作业本上越来越多的红勾,心里应是欣慰欢喜的吧?可是分明,还有一种异样的感受在其中。取得了所谓的理想分数,就意味着他们距离文学越来越近了吗?为什么我不再看见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狂热,对古诗名言背后故事的好奇,对作者敏锐思维的惊叹?
有时会怀念从前那段很单纯的岁月,一个劲地在班里组织文学社,读书沙龙,因为学业没有现在这么繁忙,倒是在我的“逼迫”下,一周能完成三篇日记,三篇摘抄,三篇读后感。才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捧着钱钟书的《围城》津津有味,煞有其事地记下很多读书的感悟。如今想来,那段“学法于课内,得法于课外”的时光才是真正促使他们能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阶段吧!多年后,师生邂逅之时,他们会问我:
“还记得小时候上写字课你给我们听音乐吗?”
“还记得那次你带我们去公园举行生日PARTY吗?”
“还记得读书会的书把你家的饭桌铺得到处都是吗?”
“还记得你和我们一起比赛写作文吗?”
“还记得你在班里成立了口琴小组,手把手教我们吗?”
很幸福的时刻,心里却泛起了一丝苦涩。以至于我无法面对如今的班级如今的孩子,因为,我已经让自己改变了太多太多,尽管有更多的不得已。一名语文教师,如果不能叫自己的学生爱上语文,还有什么能令我更感到悲哀和耻辱的?
【陌上花开缓缓归读后感】相关文章:
1.陌上花开缓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