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2022-04-18 1000字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1

  郭橐驼虽然是一个种树之人,但是却在勤耕细作之中发现了万事的发展规律,这和他细致的观察和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

  郭橐驼这个人,他虽然患有驼背的毛病,脊背弓起,弯腰而行,就好像骆驼一样,乡人们都嘲笑他,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这个而放弃自己,看不起自己,反而愉快地接受了外号。尽管上天给了他那样的外貌,他也没有去埋怨,只是顺从地接受了现状,并且调整了心态,也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所以他活的很好,至少他是快乐的。或者说,因为他的心胸开阔,因为他的心态,他比大多数人要活得快乐。

  人们常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成功总是和付出努力分不开。然而,现实中汗水固然重要,可往往成败的关键则是我们的心态。

  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的结果只是使自己与目标背道而驰。牛顿在剑桥大学期间,由于鼠疫爆发,被迫返回家乡。然而正是他在家乡的两年中,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及发明了微积分等重大成果。而之后牛顿却走向了功名利禄,纵使长时间埋头于书籍与实验室之中,其后的研究也再没有之前的辉煌可言。

  目标固然重要,可是若以一颗浮躁的心去探索未来的希望,则无异于揠苗助长,正如同《种树郭橐驼传》中他人种树的方法。目标犹如种树,需要我们抱以平常之心,自然之心方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老子说“道法自然”讲究“无为而治”才是治的最高境界。人生的目标需要我们以自然平和之心予以对待,既要避免急功近利也要懂得水到渠成的道理,我们的人生便可到达天性自然。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2

  最近,“虎妈”、“狼爸”、“鹰爸”走进了人们的视野,面对这些家长用棍棒式教育培养孩子的作法,人们广泛热议,到底我们是应该让孩子自由发展还是及早地让他们适应社会而为他们安排未来?

  也许问题的答案就在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中。

  现在我们老犯一个错误,就是一旦一件事不合理,我们就马上走极端——支持这件事的另一面。严厉的家庭教育受到怀疑、指责,有人马上打起旗号“让孩子自由发展”。

  看看郭橐驼是怎样种树的吧,“顺天致性”是最好的方法,做到这一点,就自然而然能使树“天全性得”。教育也一样,我们不能放手什么也不管,“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我们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便足够了。否则,有些家长“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恐怕只会使“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也许这是给家长的一个良好训诫。

  十年种树,百年树人。种树和树人相似,既要爱得适度,又要“顺天致性”,如果现在家长将孩子看作追求功利的工具,那么,输在起跑线上的便恐怕是整个社会了。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3

  爱迪生说,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韩婴说,贤母使子贤也,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尤其是幼儿的影响最大。其次就是学校教育了,学校教育要使青少年学会更好地融入群体与社会当中;要使青少年获得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动力、热情是必备的基础;要使青少年在纷杂的事物中学会选择,具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健全的人格和鲜明健康的个性;要使青少年拥有善良的人性、美好的内心和优雅的举止;要使青少年学会清醒而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价值和在社会上恰当的位置,并养成时时自我反省的习惯,学会自我调整,使自身不断完善;要使青少年逐渐懂得自己所承担的责任,包括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人类和对后代的责任。

  但在有些时候,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因此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十分重要的。

  学习了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后让我印象最深的话就是,“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传记里讲了一个叫郭橐驼的人,种树本领优于常人。人们赞叹他能把树种得这样高大茂盛,而他认为自己的种植方法很简单,就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顺应树木的天性,使它得以实现自身的习性,就能茂盛发展。

  让每个人主动发挥出自身的潜力特质、自觉开发出自己的兴趣能力。“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如果再把这培植树木的道理推衍到培育人才上面,那么,最好的育人,也是“顺其自然”,就是能“因材施教”。

  学习完这篇文章后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人就是丰子恺。丰子恺爱子女众所周知,他一生有三子四女,许多漫画作品就是以他的子女作为描绘的对象,儿童们为他的漫画作品提供了他们理解的世界,这些画风幽默的作品,实则也探讨了放在如今也仍然值得人们深思的教育问题。他的漫画《某种教育》让人看了觉得十分的讽刺,一个模子里做教育,制定一套优秀的标准,老师们就像糕点师傅一样,努力把每个孩子往“优秀”的模版里套,这样才是“完美的作品”。

  但这真的是我们作为父母想要给到孩子的教育吗?

  一个好的教育者应该用用50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孩子,而不是用一种方法教育50个孩子。

  有远见的父母和教育者都应该明白,人生而不同,如同花草植物,只有清晰认识其不同特性,因性施肥浇水,因材施教,才能开出最娇艳的花朵,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都是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到孩子,但若是硬把一个孩子往不适合的模子套和培养,对孩子到底是磨砺还是痛苦。

  对于教育者也是一样的,丰子恺的漫画《某种教师》照本宣科,老师讲课犹如录制唱片,循环播放。不像讲课,倒像背书,也不管学生听不听,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讲完走人。

  课本是死的,但讲课的老师是活的。老师不是说书先生,而是孩子求学之路上的引路人。人们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多,老师也早已不只是单纯给孩子输入知识的角色,更重要的是在浩瀚无垠的知识宇宙中为孩子指明方向,架起桥梁。

  “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丰子恺作为一位父亲所发出的最深最真的呼吁,他反对家长和老师按照成人的观念去干预孩子,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丰子恺先生用这种风趣幽默的漫画形式生动刻画了不合适的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揭露一直延续至今的教育痛点问题,发人深省。从古到今,哪朝哪代的君王,只要不是昏庸无能之辈,无论怎样的制度为主,本意上都希望自己能够仁政施民,有所建树。但做来几何,就不得而知了。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被属下蒙蔽了眼睛,看不到事情的本相;一是所为与现实情况不符,与爱心初衷相违,即所谓的“好心办坏事”。

  一个精于种树、深谙种树之道的稍残老人,能够顺应树木的天性,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这一点当真难能可贵。树的天性是舒展其根部,培土均匀,原土宜生,筑土紧密。这些做到后,不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的生死,自然会有它自身的生长长势。栽种时就像对子女一样尽心,栽好后就不要再牵牵念念了,随它生长去。只有如此它的天性得到保全继而才会更好的成长。总的来说,也就是橐驼不妨害树的生长。其他种树人呢?则不是粗心大意于树就是过分溺爱于树的成长其程。疏忽导致树死亡,溺爱亦会有损于树的正常生长。正所谓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养树与养人,种树和治民,本无相关,但究其内里,又如此类似。从种树中得治民法,亘古皆适,不妨将其视为颠扑不破之真理。此文涵煦之深,愿时下有心人思之,以为鉴戒。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4

  《种树郭橐驼传》中的养木之道其为:“顺木之性,以致其性。”也就是说顺应树木的自然天性,使其自然生长。养木如此养人亦是如此,在我现在的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对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来说我们更多的是需要顺应孩子的天性去教育,而不是一味的逼迫孩子去学一些自己不愿意学的东西。

  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词汇“虎妈”、“狼爸”,就是说这些家长用魔鬼似的教育培育出了一个顶尖大学的孩子,但我们若细细“品味”这种教育方式,便可发现这样的成功的代价有多大。她对孩子不尊重,不信任,严定家规,辱骂更是家常便饭,试想在这种缺乏信赖和起码的人格尊重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又怎么能够变得自信、宽容、公正呢?

  在他们看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是以这样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只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好每件事,而失去了自己本来原有的天性,慢慢的变得性格孤僻、不自立,或者自卑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做好了别人给他们安排的事情才不会受到批评,从而导致他们的人格变得不健全。所以顺应孩子的天性的教育才是适合孩子的。

  有时候爱也是一种伤害,直到这几年才被人们关注的一样病症——抑

  郁症,你听说过吗?有一种抑郁症叫青少年抑郁症,死亡率仅次于车祸。导致这个病症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大多数患者表示是来自于学校和家庭的压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和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去逼迫他们学习一些自己不愿意学的东西,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慢慢的转化为暴躁最终演变为抑郁症。

  倘若家长和学校注重顺应天性的教育,那么将会减少一些这样死亡案例,不要将自己的意志过分的强加于还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不要以爱之名来伤害孩子。

  法国当代哲学家、教育家埃德加〃莫兰在谈到教育时也说:“教育的任务不是纯粹的传授知识,而是传授使我们据以理解我们的地位和帮助我们进行生活的文化。同时,它也是一种促进开放的自由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为什么老师在教书的时候经常提起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一个释放天性的过程,人在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探索则是人们的天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得到的知识往往比老师传授于我们的吸收的更加牢固这便是为什么老师要一遍一遍的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顺应天性的教育比逼迫和强迫更适合孩子,在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更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天性。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5

  重读《种树郭橐驼传》是在琴姐的影响下完成的。昨天晚上,她在办公室备课。而我也在办公室看书。她备的课就是《种树郭橐驼传》。相比于很多人喜欢利用网络备课,我更喜欢用自己看到的直接讲给学生听。总觉得网上的资料乱七八糟的,不符合我的'胃口——当然,这也显然是一种骄傲自大的心理。这也是影响我班级管理成效的重要原因。

  郭橐驼种树,总结四个字:顺天致性。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曰其莳若子。其二曰其置若弃。其莳若子具体表现为: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置若弃具体表现为: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按照郭橐驼的说法,其种树无它法,不扰而已。相对应的,“不我若也”。要不然就是在其莳若子阶段不踏实,要不然就是在其置若弃阶段太忧心。最后的结果就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将种树的理论运用到“治民、养人”,郭橐驼用反面方法来说,官员名义上不断督促百姓,实际上耗费百姓宝贵的休养和生息的时间和精力来犒劳官吏。也就是“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柳宗元曰: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总结全文,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精心准备,顺天致性。或者“其莳若子,其置若弃”。那么对于我们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呢?

  高二年级(2013级)总共有班级25个。其中以管理严格著称的班级有G405和G502。班规严肃,仿如军营。两个班的成绩也相当不错。这是通过外在的力量进行约束取得的效果。令行禁止,若动若静。以管理松散著称的班级有G106和G205 。颇有无为而治,随从自然之态。但是成绩却有差别,G106班成绩屡屡前茅。同样是体育生众多,却风平浪静。而G205则是成绩屡次垫底。班级纪律也屡亮红灯。同时,在班级事务的处理上,G106班学生自如洒脱,积极主动;G205班学生则缺少些主动。更有甚者,即使叫了,也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

  如是看来,柳宗元的理论是否就此破产?非也!养树两部分:其莳若子和其置若弃。在没有做到其莳若子的情况下,也就无从谈得上其置若弃。在其莳若子的基础上,是否真正实现了其置若弃呢?

  分析G205的情况,优秀的人才自然不少。田雨、谭亮、曾荣飞、肖锐等等皆是一时之选。但是人皆有惰性。正如“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没有做到“欲”后面的内容,这种惰性就会成为破坏力,影响人才力量的发挥。而笔者一直以来,并未找到真正合适的方法。故此,在其莳若子部分,已然失分。

  正因为在其莳若子部分失分,我又贸然力图实行“其置若弃”,于是就容易出现所谓“甩手掌柜”的情况。而班级管理那么琐碎,真正“甩手掌柜”是做不到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现在这种“四不像”的状态。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必须在源头入手,也就是“其莳若子”部分着手。问题来了,如何做才是“其莳若子”?把所有的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对待。严格说,我确实将所有人都当做弟弟妹妹在对待。至于如何当孩子对待,还真是不知道。毕竟我也只是个未婚人士。如果一定要进行猜想,无非是要“爱护”他们。那么何谓“爱护”呢?会不会过犹不及,成为了“非其置若弃”呢?充满了茫然与无措。

  郭橐驼给了我们一个样板,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方向。但是具体的路径还在摸索之中。柳宗元得到了养人术,我却还没有得到治班术。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6

  《种树郭橐驼传》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所著的一篇流传千古的散文。历代各种古文选本多选入此文。

  橐(tuó)驼即骆驼,“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窿然伏行,故乡人号之驼”。主人公姓郭,原名不详,因为身体残疾,背驼得很厉害,众人就以“郭橐驼”称呼其人。郭橐驼的绝技在于善于种树,“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凡是经他之手栽种或是移植的树,不但都能成活,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既早又多。个中诀窍何在?郭橐驼给出的答案貌似十分简单。“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强调自己并非高人一等,成功的秘诀首先在于顺应植物生长的客观规律。但也不是“无为而治。“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只要在栽种或移植的过程中,保持树根的舒展,把土培得平整,捣得严实,移栽时尽量保留树木原来所生长的土壤。做好这些基础工作后,不必再多动,不必再焦虑,该干啥就干啥去,等着到时候枝繁叶茂,花果飘香吧。

  郭橐驼也指出了其它植树者的问题所在。“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然。”一类人做事潦草敷衍,违背树木的本性,没有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另一类人“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焦虑多动、急于求成,时不时抠抠树皮,摇摇树根,观察长势,考察指导,反而扼杀生机、适得其反。

  大道至简。郭橐驼这番种树的道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组织都有很强的现实的借鉴意义。人才培养、子女教育、组织管理、政策制订都要尊重客观规律,既不可撒手不管,听之任之也不可关心太过、急功近利。为政者、管理者重在做好“舒本培土”的基础工作,切忌好高骛远,朝令夕改。中国足协此前对于职业联赛、青训的一些做法,就可以说是和郭橐驼的种树之道背道而驰,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和种树更是有相通之处。

  教育主管部门如果不是在教育投资、师资培养、教材编写、教法改进、质量提升这些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工作上下工夫,而是整天在中考、高考考几门,算几分等细枝末节上忙于炫技、频频“改革”、急功近利、捞取政绩。视人才培养和选拔若儿戏,令教师、家长和学子无所适从。和那些“他植者”有何异哉?古往今来的某些为政者、管理者违背客观规律,没定力,瞎折腾,舍本逐末,花样百出。和那些“他植者”又有何异哉?

  本文首段有一处貌似闲笔,却是神来之笔。尽管被乡人以“橐驼”二字称呼,然而,“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面对乡人以自己的生理缺陷取的不无嘲讽之意的绰号,主人公不但不以为忤,反而称赞取得恰当,甚至抛弃自己本名,改以“橐驼”的外号自称。吴小如先生评价说,柳宗元不着痕迹地描写出了这位劳动者的“善良”性格。这岂止是善良,这分明是内心强大啊!面对别人的取笑,不愠不怒,欣然接受,勇于自嘲,大智若愚。有这样胸襟的人,和那些太“把自己当根葱”,自视过高的人比起来,必定少一分焦虑,多一分淡定;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实干;才会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抱负。成事之道,不在技巧,而在本性。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7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百感交集,不仅生出对郭橐驼的敬佩之情,又生出对当时腐败现象的痛斥。

  故事是这样的:一天,柳宗元去拜访种树高手郭橐驼,向他讨教如何把树种得那么好,驼曰:“凡植木本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己,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

  意思就是种树的应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多的去强求它的根本,既然已经种植完了,就无需过多的去忧虑它的成长,一切顺应自然!对啊!家长和小孩子之间就是这样,不能太溺爱孩子,在温室里长大的孩子是否能适应现代化社会。这也是其他种树者所做错的:“1。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2。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3。抓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然看似很爱护他们的树,实质上却在残害它的生存、阻碍它的生长。

  我的堂弟就被溺爱了,现在只要一点受伤他就会哇哇大哭,他妈妈也会哭着跑过去抱着叫心肝!书包书桌妈妈整理,正像老人古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草莓族啊!何止这些,弟弟现在有许多补习课,望子成龙,希望长大了能成就什么…。不但没效果,反而病倒了,学习一落千丈,只得再加补习班。

  不要再溺爱孩子了!不要再拔苗助长了!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8

  当人们谈到教育时总会想到在学校,在家庭。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始端,一个家庭对一个孩子、学生的培养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人格塑造人生。而学校,则是教育的承接者、转运者。可以说是人的转折之地。素质教育拓宽生命的价值。

  身为父母,最重要的不只是学生怎样,还有自己怎样。自己尽力在孩子面前塑造自己,最后还是为了做一个模板。身为学生,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模仿。所以说,环境使然,人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是一个深刻的问题。人都有天性。人没有改变人的能力,但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判断去影响他的生活、内部环境。为什么现在熊孩子胡乱作为的新闻层出不穷?说到底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宠溺有错吗?没错。其实这些就是中国家庭教育背景下的现状,家长过度宠溺,本心是出于对孩子的关爱,想向孩子表达自己是出于真心,最终导致培养出来一个行走在社会上的巨婴。不会独立思考,不会独断甚至无法自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爱?还有棍棒教育下的传统家庭,认为只要够严,就够好。随随便便从某处得来某些严厉家庭成才,就觉得自己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望子成龙。这样出来的孩子是没有童年的。就像董卿每每回忆到家庭教育时就会潸然泪下,很难想象一个花季少女,整天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下,不准照镜子,一闲下来就背诗。在她成名的背后是多少心酸与坚持。这样的教育确实可以成功,但也会毁灭孩子的天性。为什么郭橐驼种树会比别人好?是因为他顺其自然,给它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根据其长势而判断是否松土、培育。

  身为学校的育人者,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而不是维护自己的面子。这样学生会发自内心去尊敬老师们。青取于蓝而用之于蓝,教书育人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相互信任是最重要的,不要总是作表面工作,形式主义。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年轻人气血方刚容易意气行事,素质教育应该做到陪养一个遇事做事思考全面,冷静判断,有敏捷思维,有全面性,社交性。改变一个人可能只是一句话,但一句话也可以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对待学生过于强硬会引起激烈反弹,过于柔和会造成话语权下降。不咸不淡会刚刚好,保持一定联系不过于紧密才是目的。

  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以自身之精修为养料,饲养于未来之无限之树。以德教化,以心为本基为其固本松土。所以任环境如何电闪雷鸣,烈日如炎,保其本心。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心”和别人的“心”刺猬拔掉刺之后,只会留下脆弱不堪的身躯。若本无心,为何交心?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9

  郭橐驼把种树做行业,凡是长安为了玩赏而种树的富豪人家,和卖果营生的人,都争先地请他来奉养。看郭橐驼种的树,时常有迁徙的,却没有不活的,并且硕大茂盛,早生果实,又是繁多。别的种树人,虽是照样的仿着他做,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他的。

  有人去问他种树的秘诀,他回答道:“我不是能够使树木不死,并且繁茂;不过能够顺从树木的天性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它的根本要舒畅,它的培养要平稳,它的泥土要旧;它的筑护要密;既然种好了,不要动它,不要虑它,离开了不要再时时的回顾;种的时候很谨慎,种好了就像抛弃一样,那么它的天然性格可以保全,所以我不过不去妨害它的生长罢了,不是教它早生果实并且繁多的。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树根拳曲,泥土不旧;这培植的时候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即使不是这样的人,便又因爱它太殷勤,忧它太过分,朝看夜摸;已经离开了,还要回来再看;更厉害的人竟掐破它的树皮,来验它的死活,摇它的树根,来看土的疏密,因此木的天性一天一天的远离了。虽说爱它,其实害它;虽说忧它,其实与它为敌;所以不能及我。我又哪里有别的能力呢?”

  我听见种树的方法,就知道养人的道理。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种树郭橐驼传》。

  文中讲到:郭橐驼的种树秘诀在于他只把根基做好。在种树之初,他对待树木就像对待婴儿一样细心呵护,比如:把树根舒展,把土培实、培匀等等。在栽好后,就像丢弃它一样不管它,让它的本性得以充分发挥。这不也正是育人的道理吗?

  就拿我们来说吧,小学阶段行为习惯的培养就像种树之初一样,正是要打好根基的重要阶段。只要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长大就能有所作为,对社会有所贡献。

  比如,独立性的培养。现在,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家长精心呵护着我们,但是如果不及早放手,过度的溺爱,写作业陪着,上下学接送,课外班陪读……以至于十几岁了还未洗过一次衣服,做过一次饭,这样等到长大了一定是一事无成。如果真是这样,还能说父母是爱我们的吗?

  种树如育人。家长们,请重点培养我们的好行为、好习惯吧,只要把根基做好,我们一定会成长为参天大树!

【种树郭橐驼传读后感(通用10篇)】相关文章:

种树09-14

种树09-14

岳飞传读后感(通用10篇)03-08

林肯传读后感(通用15篇)08-03

种树记02-11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0篇)02-26

水浒传读后感(通用12篇)10-14

苏东坡传读后感(通用10篇)03-09

《爱因斯坦传》读后感(通用9篇)08-03

童话故事的读后感 童话故事作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