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太阳是个大火球”是不是比喻句引起的课文案例教学反思

2018-03-28 比喻句

  课堂上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课文介绍太阳的远、大、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方法进行具体的说明。王艺强同学说,除了数字法外,还运用了比喻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问。“太阳很大,很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把太阳比做大火球。”王艺强刚说完,还没有等我开口说话,陈爻马上站起来说:“这不是个比喻句。太阳本来就是一个大火球。”

  王艺强也不甘示弱,说:“这个句子虽然没有像、好象等比喻词,但是它有两个事物,太阳和大火球,老师说了,比喻句把一个事物比做另一个事物……”,我想,王艺强还真行,能够用比喻句的特点来分析句子。我边听边赞许地点点头。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对,对。”

  还没有等王艺强说完,陈爻着急的说:“不是有没有比喻词的问题,是因为太阳本来就是大火球。我查了资料,说辐射光谱。太阳是个炽热的大火球,它的表面温度可达6000°C,它以辐射的方式不断地把巨大的能量传送到地球上来,哺育着万物的生长。………”哎呀,这个知识我事先还真的不知道。同学们知道陈爻喜欢看书,知识面广,也都相信他说的话没有错,但是仍然将信将疑,把疑惑的目光投向我,希望我能作出判断。我知道此时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悱不启”的时候。据已有的经验,我知道这句话肯定是个比喻句,但是我觉得如果陈爻查找的资料正确,他所说的也有道理。到底是不是个比喻句呢?我决定采取延迟评价策略,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我觉得是比喻句。因为我们原来写的比喻句都是太阳是个大火球,月亮是个大玉盘”“我觉得是。老师曾经说过,是,也可以成为比喻句,比如,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对”同学们得意的看着陈爻叫着。陈爻似乎明白同学们说的有道理,但是他又坚定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却无法说服大家,于是满脸委屈,无可奈何地一屁股坐到座位上。我首先肯定陈爻在预习课文的时候能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增加对课文的理解,其次能认真思考,大胆提出问题,并且勇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太阳是个大火球,这句话到底是不是个比喻句,我想现在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再请教更多的人,查找一些资料,做更进一步的思考,可以吗?”

  下课后,我把这个问题带到老师们中间讨论,大家也认为这是个值得争议的问题。经过议论,还是一致认为太阳是颗恒星,这句话是个比喻句,把太阳比做火球,形象地说明太阳热的特点。晚上,我在网上查找有关资料。我看到了以前从没有看过的有关太阳的,有关星球的很多资料;我查到了如何判断一个比喻句的知识……此时我觉得知识海洋的浩淼与自己知识的渺小。我将自己认为可以具有说明力的资料的网址收藏在博克里。

  再次走进教室,我问学生:“同学们,通过两天的思考,你们认为太阳是个大火球,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呢?”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最后发展成一次激烈的辩论会了。这次他们手上有更多的资料,辩论起来还有理有据。我索性不理睬,任凭他们说去。因为我也查看了很多资料,所以,他们所说的我基本了解一些。但是,他们辩到“如果说太阳是个大火球,是是个比喻词,那么,我是个小学生,也是个比喻句了?”这个涉及到比喻的一种形式,──暗喻。我顺势给学生讲清楚比喻的三种格式:明喻,暗喻,借喻。因为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他们听的特别认真。

  在这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我发现一部分参与进来的同学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另一部分没有参与进来的学生却很茫然。我觉得有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学习以及学习的途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番话语:同学们,从陈爻的一个问题,引发了我们思考“太阳是个大火球”这句话是不是个比喻句。我们通过找资料、分析、判断、辩论,你现在想说什么话?”学习中要学会发现问题。”“对,有了问题还要想办法弄清楚。这就是学习。学习不仅是课堂上,也不仅上老师教。还有更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比如,查找资料,跟学生交流,与老师交流,甚至辩论。这次的活动应该感谢陈爻,如果没有陈爻的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我们也许不会知道这么多知识,大家说对吗?”

  看到学生手上的资料,我想到自己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很多问题。一张电子报,让我深受启发,能否让学生也通过电子报或手抄报的形式,把自己找到的有关太阳的知识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于是我打开自己收藏的电子报的网址,让学生欣赏一个初中生制作的色彩艳丽,图文并茂的`电子报。学生非常兴奋。在欣赏之余,他们有了新的问题“怎么找图片?”“怎么交作业?”于是我教他们找图片,注册博克,发送文件……下课后一群学生以空前的热情围住电脑,在陈爻同学的的帮助下,纷纷注册博克。

  第二天,谢恒、龚昀等同学把电子报用磁盘带来,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开并保存在电脑上。胡佳慧、彭肖正杰也给我博克留言,更多同学带来的是有关太阳的手抄报。看到这些一点也不逊色的电子报、手抄报,和同学们在博克上的留言,我觉得语文教学已经深入到学生生活,延伸到课外,我感到很欣慰。

  有关“太阳是个大火球,是不是比喻句”的问题,虽然延续了几节课,但是留给我的深深思考远远不止是否为比喻句这么简单。首先,知识浩瀚无穷,老师不可能知道成为百科全书,老师也不可能把学生当成知识的接受器。因此,作为老师要做的是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发现、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内在潜力,鼓励学生超越自己,超越老师,超越教材,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

  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材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内容。但是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材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将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树立真正意义上的大语文观。

  二是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三是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

  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甚至在可以向学生请教,向学生学习,在互动中做到真正的“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面对新课改下语文课堂上随时出现的各种新的问题,我们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大胆地去实践。让我们一起“品味教学,享受课堂”吧!

【由“太阳是个大火球”是不是比喻句引起的课文案例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由作业引起的反思作文

2.有关太阳的比喻句

3.描写太阳比喻句

4.幼儿园教学反思案例

5.爸爸是个大厨师

6.描写太阳的比喻句集锦

7.太阳比喻句20句

8.关于描写太阳比喻句

上一篇:形容彩虹的比喻句 下一篇:三年级语文课文中的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