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败俗成语故事

2021-03-31 成语故事

伤风败俗成语故事1

  释义

  败坏社会风气。常用来对道德败坏的行为进行谴责。伤:损伤。败:败坏。

  出处

  唐朝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故事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著名的诗文大家、文坛领袖。他曾担任监察御史、国子监博士、吏部侍郎等官职,为朝廷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那时候,佛教盛行,很多佛教徒利用皇帝的宠信,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一天,唐宪宗突发奇想,要把传说是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接到宫中供奉,以弘扬佛法。韩愈对宪宗的这一做法非常反对,就写了一篇《论佛骨表》,劝谏宪宗不要行此下策。

  在文章中,韩愈说道:“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佛教。古代圣人们不懂佛教,但他们治国有术,当政的时间很长,并安享长寿之福。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传到中国的,可是明帝只坐享了十八年的江山,以后各个朝代都把佛教抬得很高,可是君王却没有几个长寿的……

  “现在,陛下要把佛骨迎入大内皇城,使王公大臣四处奔走、施舍钱财,将钱财大把大把地浪费掉。很多愚昧无知的百姓为了表示对佛教的虔诚,竟然发疯似的灼烧自己的身体。妄迎佛骨,是败坏社会风气的事,有很深的危害呀!

  “照我看来,那块佛骨对治国安民没有什么用处,理应扔进水里或是投入火中才对呀!”

  宪宗看后,勃然大怒,觉得韩愈是在诅咒自己会短命而死。为了叫群臣知道自己的厉害,就要将韩愈开刀问斩。宰相裴度素来觉得韩愈忠直可信,因此在天子面前为韩愈说情。但皇帝余怒未息,还是将韩愈贬到潮州去当刺史。

伤风败俗成语故事2

  成语名称:伤风败俗

  成语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联合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伤:损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成语来源:《魏书·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成语造句:聂绀弩《探春论》:“其欺天害理,伤风败俗,无君无父,断子绝孙为何如乎!”

  伤风败俗的成语故事

  伤风败俗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伤字开头的成语

  伤风败俗

  包含有伤字的成语

  伤风败俗 两败俱伤 两虎相斗 少壮不努 暗箭伤人

伤风败俗成语故事3

  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成语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成语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

伤风败俗成语故事4

  【拼音】shāng fēng bài sú

  【出处】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唐·韩愈《论佛骨表》

  【解释】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道德败坏的行为

  【相近词】不堪入目、不堪入耳、伤化败俗

  【反义词】高风亮节、移风易俗

  【同韵词】家给民足、惟利是图、不一而足、狐鼠之徒、阴险歹毒、罪以功除、年尽岁除、右翦左屠、炙肤皲足、怏怏不服、......

  【成语故事】唐朝文学家韩愈在担任国子监博士期间,见唐宪宗把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他特写《论佛骨表》劝谏唐宪宗说:“佛教并不能使人长寿,有的百姓愚昧无知,发疯地自残,干出一些伤风败俗的事情,于国于民都不利。”

  【成语举例】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伤风败俗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成语造句】

  ◎ 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说:从前,他们女子出门还都撑把挡住头面的伞,现在你们一部分男女学生居然并着肩步行,这在他们看来算不算怪事?同时你们女同学穿着华丽的衣饰,也很容易改变她们俭朴的习惯,我们来到这里,即使不能移风易俗,可也不好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成语故事5

  伤风败俗的成语故事说的是唐宪宗时,佛教盛行。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让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竟然焚烧自己的身体以表示对佛的虔诚,所以韩愈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劝宪宗将佛骨扔掉。

  1、伤风败俗的成语故事

  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2、伤风败俗的材料

  【注音】 shāng fēng bài sú

  【出处】《魏书·游明根传附肇》:“肇;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

  【解释】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

  【近义词】 有伤风化、世风日下

  【反义词】高风亮节

  【年代】古代

  【例句】他居然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

  3、伤风败俗的点评

  故事中有的百姓愚昧无知为了表示对佛的虔诚,竟然烧自己的身体。人有自己的信仰是好的,不过千万不能盲目信仰。我们要善于去分辨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如今的行为都会对今后的生活造成影响,所以我们一定不要去做伤风败俗的事情,以免被人当成笑话四处传播。

【伤风败俗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成语故事12-17

成语故事指鹿为马04-16

守株待兔成语故事04-09

高中成语故事03-03

成语故事:兔死狗烹12-15

最新成语故事12-14

开诚布公成语故事12-13

不贪为宝成语故事09-13

得陇望蜀成语故事05-21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04-21

剪烛西窗成语故事 不逞之徒的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