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作文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作文 篇1
南阳三葛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琅琊(今山东临沂北)的诸葛亮兄弟迁居南阳。
后来刘备来访诸葛亮,27岁的诸葛亮预言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后出任蜀国丞相,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国当南郡太守。当刘备东下進攻吴国时,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说明吴蜀联盟的重要性,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孙权很生气,说:“我和子瑜(诸葛瑾)有生死不易的交情,子瑜不会背叛我,就象我不会背叛子瑜一样!”诸葛亮的从弟诸葛诞也很了不起,他在魏国当刺史,常常为魏国领兵出征。
当时人说:“(诸葛三兄弟,)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成语故事作文 篇2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人,擅长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有一次,孙阳路过一个地方,忽见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冲他叫个不停,走近一看,原来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拉着车艰难地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里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大作用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使千里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自己一身绝技不至于失传,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出处】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释读】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成语故事作文 篇3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名将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他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
成语故事作文 篇4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
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领高强的人。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进攻路线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秦王子婴,灭秦朝。但是,刘邦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撤出咸阳,等待日后有机会再成就大事。
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秦宫,大火烧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
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ding huò]里活活烹死。
成语故事作文 篇5
教学目的:
通过新编成语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召开成语故事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前些天,同学们的成语故事会开得很好,很多同学讲得有声有色,并且理解了很多成语的含义。今天,我们将进行更有趣的,也是有关成语的教学,那就是要求大家新编成语故事。(板书标题:新编成语故事)
二、教学活动过程及要求
1.提出新编成语故事的要求:①可以改变故事的情节;②可以改变故事的本来含义。
2.说一说“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故事的含义。
3.启发思维,全班同学自由接编《新编狐假虎威》。
4.师生小结新编故事的优缺点。
5.学生自由选择成语,按要求动笔编写故事。
6.按小小组(三、四人一组)读新编的成语故事。每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读。
7.大组读故事,评出一、二、三等奖。
8.总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的想象,深刻的思维,新编了这么多情节完整、想象丰富的成语故事,真不错。课后,你可以把原成语故事和你新编的成语故事讲给亲朋好友或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比较,最好能向你提出宝贵的意见。
三、教学效果
同学们新编的成语故事,创造了新的有趣的情节,有的保持了故事本身的含义,有的给予故事全新的意义。
例如,有个同学的《滥竽充数新编》(前—部分省略),说南郭先生逃到了另一个王国,这个王国的大臣看到他手里拿着竽匆匆赶路,急忙拦住他说:“正好,我们国王要找一个人吹竽给他听,那就请你吧。”他们把南郭先生推推搡搡地送到国王寝宫。国王支开了所有的大臣,要南郭先生吹竽。南郭先生见实在躲不过去了,便又装模作样胡乱地吹起竽来。那国王眯缝着双眼,俨然一个懂音乐的行家,还不时指指点地称赞:“好!好!”
故事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还讽刺了这个国王也是个“滥竽充数”的角色。
还有个同学在《新编狐假虎威》故事里说,小猴博士学成回山,识破了狐狸的诡计,结果,倚仗老虎势力欺压动物们的狐狸被老虎吃了。
还有个同学的《新编对牛弹琴》,里面写:牛天天听弹琴,长得快,产奶多。
四、教学后的感想
1.全班接编故事,小小组读故事,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运用了合作学习的原理,
2.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根据不同的成语自由编写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因为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以说这一教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成语故事作文 篇6
百发百中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 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
(百发百中)
“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
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释读】百:形容多;发:发射,也指射箭;中:正对上,恰恰合上。形容射箭或射击非常准,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办事成功,决不落空。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
成语故事作文 篇7
死而不朽
解释:指身虽死而声名、事业长存。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9年,鲁国的大夫穆叔奉命到晋国去访问。晋国的卿范宣子接待了他,并且与他交谈起来。范宣子问穆叔道:“古人有话说:‘死而不朽。’你知道它说的是什么吗?”穆叔不清楚范宣子提出这个问题的用意,没有马上口答。范宣子以为穆叔答不上,得意他说:“我的祖先,虞舜前是陶唐氏,夏朗后是御龙氏,在商朗是象韦氏,在周朝则是唐社氏。周王室衰败以后,由晋国主持中原的盟会,执政的是范氏。所谓‘死而不朽’,恐怕说的就是这个吧!”穆叔听他这样说,觉得很不入耳,便说:“据我所听到的,这叫做世禄,也就是世世代代享受禄位,而不是‘不朽。鲁国有一位已经去世的大夫,叫藏文种。死了以后,他的话世世代代没有被人们废弃。所谓‘不朽’。说的是这个吧。”他接他又说:“我听说,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立功业,再其次是树立言论。如果能做到这样,虽然死了也久久不会被人们废弃。这叫做三不朽。若只是保存和接受姓氏,用来守住宗庙,世世代代不断绝祭祀,那是每个国家都有的,不能说是不朽。
成语故事作文 篇8
以前,我对成语是知之甚少,一度认为成语是非常枯燥无味的东西,但是自从读了《成语故事》后,我才感到自己对成语的了解太少了,原来成语是这么的有趣,能带给人很多很多的知识,不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记得《成语故事》中的有一则《骄兵必败》。
它写的是:魏相是我国汉朝的一名有名的官员,他当过好多的官。据说,他很小的时侯就读过《易经》,文章写得好,也很有见解。公元前65年,匈奴人攻打汉朝,匈奴人打了败仗,向北方逃去。当时汉朝的皇帝汉宣帝,准备追击打垮匈奴。那时魏相正当丞相。
魏相对皇帝说:“我听人家说兵分4种:义兵、应兵、贪兵、骄兵。还说义兵打仗会胜利,应兵一定能克服敌人的进攻,抢宝贝的贪兵不会打仗,骄兵必然会打败仗。”皇帝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放弃了追击的念头。后来,人们就根据这句话总结出“骄兵必败”这个成语。读到这我才发现,魏相的学问真是太渊搏了。他用了寥寥数语就让汉宣帝知道了骄兵必败的道理。
但我自己何尝不是跟汉宣帝一样?只要做了什么好事,比如说老师今天夸奖了我,我回家就马上得意地告诉爸爸妈妈,但是爸爸妈妈听了后往往只会说:“知道了!”现在想想,真是汗颜。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不可磨灭的一大部分,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人生哲理。大家都来读《成语故事》吧!
成语故事作文 篇9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和村,住着一个哑巴,他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有一天,村长的孙子过满月,把全村的人都请过去吃满月宴。哑巴也来了,到了村长家,哑巴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包东西,就想知道这里面包的是什么?哑巴伸手扒开纸包,想一探究竟。
快手二嫂一把夺下哑巴手里的黄连,连连摆手,连喊带叫:“哑巴,这是黄连,苦得很!”好奇的哑巴才不理那套呢:“不让吃我偏吃!”又把二嫂手里的黄连抢到自己手里。
旁边的人看哑巴那副傻傻的样子,也跟着大声喊:“这不是吃的,这是入药用的药材,你不能吃。”俗话说,十聋九哑。也就是说,十个聋子里面有九个是不会说话的。是啊,哑巴怎么听得见呢?但他看到众人阻拦的样子,犟劲又上来了,“哇哇”叫着,仿佛在说:“我偏吃,我偏吃,你们算老几?管得着吗?”众目睽睽之下,哑巴把黄连塞进了嘴里。
黄连到了嘴里,但哑巴并没有嚼。他想:“不行,不行,万一真的不能吃,把我毒死怎么办呀?”思忖了一会儿,哑巴动了动腮帮子,跃跃欲试。
村长抓住他的手,连比带划地命令他:“放下,黄连可是天下最苦的东西,你小子也敢吃!”哑巴一看村长生气了,反而坏笑起来,边笑边大嚼起来。
这下可不得了,刚嚼两口,哑巴的脸都痛苦得变形了,呲牙咧嘴,吐着舌头,不停地往外哈气,用手扇嘴边的苦气,想要把黄连的苦味都扇走似的。那捶胸顿足的样子,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旁人见了连连摇头,叹道:“唉,这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啊!”
成语故事作文 篇10
众叛亲离
春秋时期,卫国公子州吁杀死他的哥哥卫桓公篡位,对内残暴统治,对外穷兵黩武。鲁隐公问大臣对公子州吁的看法,众仲认为公子州吁残暴狠毒,失去亲信的拥护,众叛亲离必定失败。后果然让石儒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阴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精选】成语故事作文十篇】相关文章:
1.成语故事作文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