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作文

2021-09-07 成语故事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成语故事作文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作文 篇1

  战国时期,楚顷襄王有一位大臣叫庄辛。

  那时,楚国早已失去霸主之风。国君顷襄王整日不理财政,终日只顾享乐,把朝廷之事都交给宠臣处理,朝中的良臣看出楚国必亡就都四处逃难。此时,朝廷仅在的良臣大夫庄辛心里十分着急,于是便规劝顷襄王。顷襄王非但不听,还把庄辛在朝廷的官职给撤了,庄辛只好隐居起来。

  后来·,秦国攻打楚国,楚国败,此时秦国想讲和,顷襄王认为可信就同意了。可是顷襄王刚到秦国就被秦王抓了起来,秦国要楚国十二座城池做赎金,顷襄王因为害怕秦国而同意。顷襄王回到楚国后就立即迁都到城阳郡。与此同时楚国衰败的势头非常猛,顷襄王无能为力。这时,他又想起了庄辛,于是赶快派人去找庄辛。

  庄辛回朝后,顷襄王立刻向他请教治国的方法。庄辛给顷襄王讲了一个故事:“衡山上有一个牧羊人,有一天晚上,一只狼从牧羊人没有注意的羊圈的洞里偷了一只羊,牧羊人早上起来才发现,于是立即把洞补好了。”讲完后庄辛又总结说:“大王可以向这个牧民一样,谁让吃了亏,但是只要补好这个洞就能避免羊的丢失。”

  楚国顷襄王听了后又振作起来,开始管理朝政,虽然楚国没有复兴,但是顷襄王在位剩余的几年,楚国确实好了很多。

成语故事作文 篇2

  成语对我一直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拿到《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爸爸告诉我;“看成语故事,不能囫囵吞枣,必须慢慢品味其中的含义。”中国成语中包含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蕴藏着一段中华历史和传统美德。我们小学生阅读这本书,不但可以增加词汇量,还可以益智养性,我们要在作文上多用几个成语,这样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呢!书中,《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有300多个善于吹竽的人吹给他听。齐宣王喜欢热闹,总想在人前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当他想听吹竽的时候,便叫那300个人一起合奏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个爱好,就跑到齐宣王那你吹嘘自己吹竽是有多么动听,齐宣王不假思索就收留了他,并把它加入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随后,南郭先生就与那300人一起合奏吹给齐宣王听。他就这样轻轻松松地享受舒适的条件以及优厚的薪水与赏赐,南郭先生得意极了。接着,齐宣王过世了,由齐泯王继承王位。齐泯王也喜欢听吹竽,但他喜欢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先生可急坏了,他像热锅上的蚂蚁,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就连夜收拾行李逃跑了。

  我本以为滥竽充数这事离我很遥远,但它其实就发生在我身上。比如,课堂上背课文时,我的嘴型对不上,声音不敢出,更不敢抬头看老师,到头来还是自欺欺人,自己伤害自己。

  读了《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我悟出了一个道理: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成语故事作文 篇3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所以称之为‘文’。”

  所以,虚心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才能更好的进步。

成语故事作文 篇4

  教学目的:

  通过新编成语故事,丰富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

  教学准备:

  召开成语故事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前些天,同学们的成语故事会开得很好,很多同学讲得有声有色,并且理解了很多成语的含义。今天,我们将进行更有趣的,也是有关成语的教学,那就是要求大家新编成语故事。(板书标题:新编成语故事)

  二、教学活动过程及要求

  1.提出新编成语故事的要求:①可以改变故事的情节;②可以改变故事的本来含义。

  2.说一说“狐假虎威”这一成语故事的含义。

  3.启发思维,全班同学自由接编《新编狐假虎威》。

  4.师生小结新编故事的优缺点。

  5.学生自由选择成语,按要求动笔编写故事。

  6.按小小组(三、四人一组)读新编的成语故事。每小组选出一个最好的在全班读。

  7.大组读故事,评出一、二、三等奖。

  8.总结:同学们通过大胆的.想象,深刻的思维,新编了这么多情节完整、想象丰富的成语故事,真不错。课后,你可以把原成语故事和你新编的成语故事讲给亲朋好友或爸爸妈妈听,请他们比较,最好能向你提出宝贵的意见。

  三、教学效果

  同学们新编的成语故事,创造了新的有趣的情节,有的保持了故事本身的含义,有的给予故事全新的意义。

  例如,有个同学的《滥竽充数新编》(前—部分省略),说南郭先生逃到了另一个王国,这个王国的大臣看到他手里拿着竽匆匆赶路,急忙拦住他说:“正好,我们国王要找一个人吹竽给他听,那就请你吧。”他们把南郭先生推推搡搡地送到国王寝宫。国王支开了所有的大臣,要南郭先生吹竽。南郭先生见实在躲不过去了,便又装模作样胡乱地吹起竽来。那国王眯缝着双眼,俨然一个懂音乐的行家,还不时指指点地称赞:“好!好!”

  故事不仅保持原意: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混在行家里面充数,而且还讽刺了这个国王也是个“滥竽充数”的角色。

  还有个同学在《新编狐假虎威》故事里说,小猴博士学成回山,识破了狐狸的诡计,结果,倚仗老虎势力欺压动物们的狐狸被老虎吃了。

  还有个同学的《新编对牛弹琴》,里面写:牛天天听弹琴,长得快,产奶多。

  四、教学后的感想

  1.全班接编故事,小小组读故事,同学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运用了合作学习的原理,

  2.锻炼了胆量,培养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根据不同的成语自由编写的故事,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因为思维的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所以说这一教学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成语故事作文 篇5

  夏雨雨人

  孟简子相梁、魏,有罪而走齐。齐相管仲迎而问之曰:“吾子相梁、魏时,门下使者如何?”孟简子曰:“门下使者约三千余人。”管仲曰:“今与几何人来?”对曰:“臣与三人俱。”管仲曰:“是何也?”对曰:“其一人父死无以葬,我为葬之;一人母死无以葬,亦为葬之;一人兄有狱,我为出之。是以得三人来。”管仲曰:“嗟乎!我穷必矣!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译文]

  孟简子担任梁国和卫国的丞相,后来犯了事出走齐国。管仲来迎接他,问他:“你当丞相时,你家里有多少门客?”孟简子说:“有三千多人。”管仲说: “现在有几个人跟来了?”回答说:“只有三个人。”管仲问:“为什么这样呢?”回答说:“其中一个人的父亲死了没钱葬,我给他葬了;一个人的母亲死了没钱葬,我也给葬了;一个人的哥哥吃了官司,我帮了他,後来人被放出来了。所以这三个人跟来了。”管仲上了车说:“唉!我一定会衰败的,我不能像春天的风一样吹在人身上,我不能像夏天的雨一样落在人身上(夏雨雨人),我一定会衰败的。”

  【释读】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出处】汉·刘向《说苑·贵德》:“吾不能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

成语故事作文 篇6

  今天,我们学了生字“心”,妈妈说“心”字可以组成很多成语,可我一着急一个也拼不出来。妈妈有点生气了。唉……

  妈妈看着心急如焚的我说:“算了吧,我心潮澎湃也没用,你自己要心中有数,学习可不能心不在焉,心神不定的,而要心口如一。你认真时,妈妈看了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你的表现也令我们心花怒放。我呢也应该心平气和的和你说话,我生气并不是对你拼不出成语心灰意冷了,更不会心胆俱裂,妈妈只是有点心直口快,我想我们是心心相印、心照不宣的,所以妈妈的意思宝宝一定能心领神会。虽然有时候你不是那么心甘情愿、心悦诚服的,但是妈妈不希望你有心高气傲的表现,而要成为一个心明眼亮、心灵手巧的宝宝。如果你能理解上面一半的意思,我就心满意足了”。

  唉,爸爸也说为了不让妈妈心烦意乱,我又能心安理得地得到表扬,那就只有自己努力吧!看来爸爸和妈妈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哦,我心悦诚服!

成语故事作文 篇7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实用】成语故事作文集合7篇】相关文章:

1.【实用】成语故事作文集合5篇

2.【实用】成语故事作文集合七篇

3.多个成语故事集合

4.【实用】成语故事作文四篇

5.【实用】成语故事作文5篇

6.【实用】成语故事作文3篇

7.【实用】成语故事作文三篇

8.【实用】成语故事作文4篇

上一篇:读成语故事有感 下一篇:论语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