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解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
春秋时孔子偕徒外游,忽闻道旁有哭声,停而趋前询其故,哭者曰:“我少时好学,曾游学各国,归时双亲已故。为人子者,昔日应侍奉父母时而我不在,犹如‘树欲静而风不止’;今我欲供养父母而亲不在。逝者已矣,其情难忘,故感悲而哭。”
借树欲静,而风不休不止吹之为喻。实叹人子欲孝敬双亲时,其父母皆已亡故。后喻事与愿违,不尽人意。或客观情况与主观愿望相悖,多用此语。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盂郊《游子吟》
[解读]谁说小草的嫩心可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母亲的情爱于万一。形象贴切,一语双关。后亦用以比喻一个人难以报答祖国的恩情。寸草:小草。心:指小草抽出的嫩心。三春晖:喻指母爱。三春,春季的三个月称三春。晖,太阳光。
3、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4、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解读]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解读]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6、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读]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7、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解读]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8、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解读]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9、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解读]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10、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2、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1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14、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读]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5、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解读]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6、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解读]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17、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解读]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18、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解读]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19、首孝弟,次谨信。
[解读]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2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读]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21、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解读]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2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解读]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23、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古代感恩名言警句精选】相关文章:
1.古代励志名言警句
2.古代的名言警句
3.古代诚信名言警句
4.古代名言警句大全
5.古代名言警句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