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冬至的谚语和传说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冬至的谚语
1、冬至有霜,腊雪有望。
2、冬至毛毛雨,夏至涨大水。
3、冬至无雨一冬晴。
4、冬至晴,春节阴。(辽)
5、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6、晴冬至,年必雨。
7、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8、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
9、冬至晴,新年雨;冬至雨,新年晴。
10、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11、阴过冬至晴过年。(浙)
12、冬至无雪刮大风,来年六月雨水多
13、冬至晴,明年阴雨多。(桂)
14、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15、晴冬至,年必雨。
16、冬节丸,一食就过年。
17、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桂)
18、冬至不离十一月
19、冬至晴一天,春节雨雪连。
20、冬至在月头,大寒年夜交;冬至在月中,天寒也无霜;冬至在月尾,大寒正二月。
21、犁田冬至内,一犁比一金。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铁。
22、一年雨水看冬至。
23、冬至下场雪,夏至水满江。
2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25、冬至有雨雨水多,冬至无雨雨水少。
26、冬在头,卖了被置头牛;冬在腰,冻死猫;冬在尾,冻死鬼。
27、冬至无雨,来年夏至旱。
28、冬至天气晴,来年百果生。
29、冬至冷,春节暖;冬至暖,春节冷。(湘、粤)
30、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黑)
31、冬至晴,新年雨,中秋有雨冬至晴。
32、冬至在头,冻死老牛;冬至在中,单衣过冬;冬至在尾,后悔没有火炉。
33、冬至头,天气暖;冬至中,天气冷;冬至尾,冷得迟。
34、冬至不冷,夏至不热。
35、冬至有霜年有雪。
36、冬至晴,明年阴雨多
37、冬至落雨星不明,大雪纷纷步难行
38、冬至萝卜夏至姜,适时进食无病痛。
39、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浙)
40、冬至暖,烤火到小满。(桂)
41、阴过冬至晴过年
42、冬至有雪来年旱,冬至有风冷半冬
43、冬至晴,春节阴。
44、晴冬至,年必雨。(鄂)
45、冬在头,卖被去买牛;冬在尾,卖牛去买被。
46、冬至阴天,来年春旱。
47、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台湾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48、冬至打霜来年旱(湘)。
49、冬至稻无刈,一夜脱一箩
50、阴过冬至晴过年。
51、冬至南风百日阴
52、冬至强北风,注意防霜冻。
53、冬至有雪,九九有雪。
54、冬至暖,冷到三月中;冬至冷,明春暖得早。
55、冬至地干燥,钟响人咳嗽。
56、冬至无雨一冬晴。
57、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58、冬至无雨过年雨,冬至下雨过年晴。
59、冬至大如年
60、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黑,指下雨)
61、冬至晴,正月雨;冬至雨,正月晴。
(二)冬至的传说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三)冬至节的风俗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诸如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曾较为时兴的“冬至亚岁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献冬至盘、供冬至团、馄饨拜冬等。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民间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说。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馄饨名号繁多,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而广东则称云吞,湖北称包面,江西称清汤,四川称抄手,新疆称曲曲等等。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还有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
【冬至的谚语和传说】相关文章:
1.关于冬至的谚语
3.和天气有关的谚语
8.年的传说
9.重阳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