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有余地的哲理故事

2018-07-20 哲理故事

留有余地的哲理故事1

  有一个佛门弟子,做事非常的认真,日夜参禅,可就是收效甚微。一天,他去请教师傅,师傅听后,给他一个葫芦、一把盐,说:“你把葫芦装满水,再把盐放进去,让它很快的融化。”弟子立即照办。可过了一会儿,他又来找师傅,说:“师傅,水太满了,摇不动啊。想用筷子进去搅,可葫芦口又太小了,进不去。所以,这盐都沉到下面去了,化不了啊!”

  师傅听后笑着说:“呵呵,那不好办嘛,你先把葫芦里的水倒掉一些,然后再用力摇一摇,看看如何?”徒弟又立即按照师傅说的去做了。呵呵,果然见效,甚至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葫芦里的盐很快就融化了,清水变咸水了。这一下,徒弟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真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人做事,认真是重要的,也是必须的;但仅有认真是不够的,留有一定的“余地”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所面临的人和事,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千变万化的,需要我们给人和事留有足够的“空间”或者“余地”,这样可以促进或者加快事物向既定的目标发展。就像上面故事中的那种情况,葫芦口小,不能用东西进去搅,那么,如果你把水装满,就等于把事物活动的“空间”堵死了,没有了“余地”,这样做不但不利于事物的发展,反而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和进程。

  因此说,我们在处理很多事情的时候,最好能考虑给事物留下一个适当的“空间”,给事物有一个“回旋”的“余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留有“余地”,既是技巧问题,也是原则问题!留下了“余地”,也就是留下了“活”路。

留有余地的哲理故事2

  有位英国雕塑家,作品屡获大奖。

  一次记者采访他,请教雕塑的秘诀。

  雕塑家说:“所谓秘诀,只有两点: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记者不解地问:“鼻子大眼睛小,那雕出的人像不是太难看了吗?”

  雕塑家解释道:“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改的余地。你想,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眼睛小了,还可以向外扩大。反之,如果一开始鼻子雕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眼睛雕大了,也没办法改小了。”

  记者茅塞顿开。

  这位雕塑家的智慧,对做人也是一种启示:

  为人处世,要为自己和他人留一些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只有这样,你才能行动自如,别人也会更加自在。

【留有余地的哲理故事】相关文章:

1.留有余地的智慧哲理故事

2.人生的哲理哲理故事

3.坚强的哲理哲理故事

4.哲理的故事

5.财富故事中的哲理警示的哲理故事

6.哲理故事乌鸦的故事

7.青蛙的故事哲理故事

8.哲理文章哲理故事

上一篇:从零开始的勇气的哲理故事 下一篇:哲理故事:微笑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