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大故事

2021-08-30 哲理故事

哲理大故事1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使各种意见得到合理的一致,却不随声附和;小人随声附和,却不去合理地解决意见的分歧。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做“和”。“和”能产生新事物。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协调各种利益,综合不同意见,化解复杂矛盾。“和而不同”,则和实生物。如果只是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不可能产生新事物,就不可能生机勃勃,而出现“同则不继”的现象。

  将“和谐”用于人际关系,“宽则得众”,以宽和的态度待人,就会取得众人的信任。“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将“和谐”用于政治,则能“政通人和”,促进历史发展,文化繁荣。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光辉时代,是和当时的“和谐”的文化政策和“养士”政策密切相关。“和谐”能促进新事物、新思想的产生,能出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局面。反之,只能是万马齐喑,鸦雀无声。

  将“和谐”用于经济,则能促进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我国许多朝代的开初,为了给人民一个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机会,都实行一段休养生息的政策。这种“和谐”政策,确实对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过良好的作用。

  将“和谐”用于外交,则“协和万邦”,既维护自己国家的独立,又不向外扩张;既不侵犯别国,也绝不允许别国侵犯。这是中国爱好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优良传统。

  将“和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则“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类发展只有合理地利用自然界,与自然界保持和谐,才能维持和发展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才能既满足代内需求,又实现代际公平,与自然界共生共荣、协调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提倡的“和谐”理论是十分深刻的。它作为一种调节社会矛盾使之达到适度、适时、适当的和谐状态的深刻哲理,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稳定和祥和。

  今天我们继承我国古哲先贤所倡导的“和谐”理念,对于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基础上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哲理大故事2

  1、忌恶意缺席

  接到面试通知,如果不能或不想出席,都应该在前一至三天以电话婉转地通知对方。许多求职者可能会认为,反正我已决定不去这家公司上班,何必和对方有所接触?这是绝对错误的,留下恶意缺席的印象,对你日后在这个行业中的发展,一定会有所影响。

  2、忌不守时

  面试时的守时很重要。迟到是绝对不可原谅的行为,代表你对这家公司根本不重视。太早到也不好,主试者可能有别的事情,还要应付你的突然出现。

  3、忌穿着邋遢

  穿着是给别人留下第一印象的机会。即使是所谓创意型人员,邋遢、不修边幅的穿着,还是不易令人亲近。是不是西装革履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把握干净、整洁的原则。

  4、忌没有准备

  就算你是一个毫无经验的社会新鲜人,对于应征职务的工作性质、内容,也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认识与了解。企业可以容忍新鲜人缺乏经验,但是没有准备、一问三不知的人,似乎也意味着缺乏责任感。

  5、忌欺骗

  没有一家企业会录用不诚实的新人。尤其是不要在简历中夸大自己的能力,或是谈话内容和简历所写不符。即使面试时未被发觉,日后也会被检验。

  6、的言行、夸张的肢体动作,会令人有不信任的感觉。主试者最讨厌的是无所谓、可有可无的态度,如果你对这家公司没有兴趣,又何必来应征?

  7、忌没有自信或过于骄傲

  自信和骄傲有时就在一线之间,要拿捏好尺寸。没有自信的人会让人有学习能力差、推诿塞责的联想;骄傲的人则令人生厌,没有团队合作的概念。

  8、忌天马行空

  说话逻辑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组织能力。天马行空可能是一种创意,却也代表“只会说不会做”的言行失衡。企业招募社会新人,多半是希望做好基层的执行工作,而不是只动嘴不动手。

  9、忌喜好批评却无创见

  即使批评的是和工作无关的事,像是政治、经济、社会的现况,对于求职者来说,并没有任何加分的效果,可能还会因为你言语不当,引起主试者的不快。

  10、忌不知行情乱开价

  谈到薪水多半代表你有很大的机会被录取,可是你却来个狮子大开口,企业怎么敢用一个漫天要价的人?如果你不想吃亏,面试前应多打听行情,否则就采取“依公司规定”的保守策略。

哲理大故事3

  从前森林里一个猎人,养了一只鸡和一只猪。有一次,到冬天的时候大雪封了山,没有食物,猎人已经饿了三天三夜。怎么办?看到主人快要饿死了,鸡和猪都拼命的想办法。鸡想了想对主人说:“我来下只蛋吧!”这时候,猪着急了,因为它不能够生蛋啊,想来想去,猪就对主人说:“我不能生蛋,不如给你一条我的火腿吧。”

  鸡只是参与,而猪确是全心投入。

哲理大故事4

  2、亚历山大的财宝

  亚历山大大帝给希腊世界和东方、远东的世界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开辟了一向影响到此刻的丝绸之路的丰饶世界。据说他为此投入了全部热情与活力,出发远征波斯之际,曾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大臣。

  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长征途,他务必买进种种军需品和粮食等,为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但他却把全部财产都给臣下分配光了。心痛的句子

  群臣之一的庇尔狄迦斯深以为怪,便问亚历山大大帝:“陛下带什么启程呢?”

  对此,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只有一件财宝,那就是‘期望’。”

  据说,庇尔狄迦斯听了这个回答以后说:“那么请允许咱们也来分享它吧。”

  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而且大臣中的许多人也仿效了他的做法。

  【哲理】所有的人都生活在期望之中,期望是用心心态的催生剂,有了期望,又有一颗用心的心,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哲理大故事5

  十多年前,我在一所民族学院读书。班上大部分同学来自偏远贫困的山区。也许是家乡偏僻且贫穷的缘故,他们几乎都很少与家人通电话,信件往来倒是很常见。

  作为班长,我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午休前站在讲台上发信。念到哪个同学的名字,那个同学就上来取回自己的信。我留意过,“多吉”这个名字从我口中吐出的次数最多,每周必有。多吉是布依族,来自贵州黔南自治州。那些信正是从黔南寄来的,估计就是家书了。

  那一日,我又在讲台上分发信件,多吉听到名字后喜滋滋地上讲台来取信。大概是信封边沿破损了,我的手刚抬起,里面的“信”飘了出来———竟是一片树叶,只见那片叶子在空中翻转几个来回,缓缓地落到了地面上。

  大家惊异地看着多吉,他的脸腾地一下便红了。

  “……我爹不在了,只有娘,但她是个瞎子,我家就我一个儿子,娘很想我,我也想娘,我用勤工俭学的钱,给她准备了上百个写好了地址的空白信封。我对娘说,如果她平安,就寄一片桉树叶给我。我收到信后,又将桉树叶寄回去,但不是一片,而是两片。干枯的桉树叶在水中浸泡湿润后,两片合在一起,娘就能吹出很清脆的声音。我娘说,那样的话,她就知道我平安了。她还说,桉树叶发出的声音像我呼喊她的声音。”

  那天,我第一次真切理解了这个词语——大爱无言。

哲理大故事6

  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1936年,弘一法师由鼓浪屿移往厦门南普陀寺担任住持。当时,有很多人说弘一法师是贪图厦门的富裕生活,这让弘一法师的弟子们非常不悦,他们就写了一篇关于弘一法师的生平文章给当地的报社以辩驳造谣者。报纸刊发出来后,弘一法师才知道徒弟们的这一做法,他皱着眉头把徒弟们叫到跟前说:“你们虽然是出于好意,但这其实是对我的坑害,看来我日后在这里要更加谨慎了。”

  徒弟们不赞同地说:“师父,是那些人说你的坏话,我们才决定为你正名的。”弘一法师摇摇头说:“你们要记住,如果你们日后也被人诬陷,切不可去辩驳,越辩驳就会越吃亏。如不辩驳,别人一谤便罢,没有后患;而一辩驳,诬陷便会无穷无尽,那样你们还有什么时间去做別的事情呢?所以,我们只管把自己认为的最善最美的事情做好就行了。倘若做错了,即使再多的人称赞我们也于我们无益;而要是做对了,即使再多的人说我们的坏话也于我们无损。我们为人做事,必须要置诬陷于不计。”

  果然不出弘一法师所料,报纸刊发出来后不久,外界对弘一法师的非议更多了,但徒弟们都谨遵弘一法师的教诲,没有再做回应。时间一天天过去,所有的非议与诬陷也自然就不了了之,烟消云散了。

  绒鸭急中生智

  北极,冰天雪地,一只失群的小狼沿着海岸孤独地行走,它又冷又饿,东张西望寻觅猎物。突然,它发现前面礁石上有一个巢穴,一只绒鸭从巢穴中伸出头来。它加快了脚步,悄悄向巢穴走去。

  其实,巢穴中的绒鸭也发现了小狼,正在静静地观察小狼的动向。见小狼奔巢穴而来,绒鸭急了,立即跳出巢穴,一头扎进水中。奇怪的是,它不但没向远离小狼的方向逃跑,反而迎着小狼的方向而来,只不过它在海里,小狼在岸上,相距一段距离。

  小狼看着近在咫尺的猎物,迫不及待地跃入水中,向绒鸭追去。在水中,狼的游泳技能远不如绒鸭,追了一阵,见追上无望,小狼停住了,打算放弃。

  绒鸭见状却不干了,它也停下来,而且假装断了翅膀,失去平衡似的在水里打转。

  本就恋恋不舍的小狼得意了,又继续向绒鸭游去。

  见小狼追来,绒鸭又开始游动,只不过一直和小狼保持一段安全的距离,既不让小狼追上,也不把小狼落下很远。小狼是陆上动物,长时间在水里可受不了,它终于失去了信心,最终放弃了眼见到嘴的美味,上岸离去。此时,离绒鸭的巢穴已经很远了。绒鸭见小狼朝另外的方向走了,这才放心地回到自己的巢穴,与两个刚出生不久的宝贝依偎在一起。

  原来,绒鸭妈妈是为了自己的孩子不被小狼吃掉,才急中生智,导演了刚才一幕。仅仅这一幕,就将母性的伟大展示得淋漓尽致。

  成败与细节

  苏舜钦是北宋庆历年间当朝宰相杜衍的女婿,平日负责监管各地方行政机构驻京办事处,他和另外十多位在京的高官,一起强力支持岳父和范仲淹等人联手推行的改革,与保守派们作着不懈斗争,并眼看着就要取得胜利。

  这年中秋,苏舜钦想犒劳一下志同道合的同仁们,顺便给他们鼓鼓劲儿,便把他们邀请到官衙内聚餐,聚餐的费用大部分是苏舜钦自掏腰包的,一小部分则是官衙卖掉的废文纸所得来的钱。

  不料,这却给保守派留下了口实。一直以来,保守派都想把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们从高位上拉下来,并赶出京城,但一直苦于找不到机会,这次终于有了。北宋法律规定,官衙的废纸属于公家财产,如卖掉,所得的钱必须充公。如私自挪为他用,则触犯了法律,应受到惩处。

  保守派就此轮番上奏宋仁宗,大肆渲染苏舜钦违法违纪,要求一定要严办此事,以正视听。无奈之下,仁宗只好按律办事,将苏舜钦和参加聚会的人全贬到外地,且永不得回京城。范仲淹、杜衍等也因此受到了牵连,同样被降职外调,改革派自此一落千丈,再也没能东山再起,一场志在必得的改革也因此不了了之。

  毁掉千里之堤的,往往不是什么洪水巨浪,而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蚁穴。因此,越是想成大事者,越要多关注局部的细节,特别是那些对自己不利的细枝末节。

哲理大故事7

  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注意她,是因为她上菜时显得笨手拙脚的,让我老是担心她可能会把盘子里的汤汁转化成我的洗澡水。

  我的第六感居然没有“辜负”我。

  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搁于椅子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这皮包,是我在意大利买的,极好极软的牛皮,不能洗涤,是我心头的大爱。

  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端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着说:“我,我去拿布来抹……”万万想不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工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这时,女侍原本绷得像石头一般的脸,慢慢地放松了,她细声细气地说了声“对不起”,便低着头走开了。

  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火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的泪光。

  这样一来,我不怒反惊了。

  我这女儿,到底怎么啦?

  当天晚上,回返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负笈伦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在大学的假期里,我们不让她回家,我们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儿。她的大哥就曾在美国大学当过校园邮差,二哥呢,也曾担任大学实验室助理员。

  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第一天上工,便闯祸了。

  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玻璃杯,一只只薄如蝉翅,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又一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了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地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意为她在衣裙上栽种了一季残缺的九重葛。原以为她会大发雷霆,没想到她反而倒过来安慰她,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她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

哲理大故事8

  7、难解的结

  古罗马时代,一位预言家在一座城市内设下了一个奇特难解的结,并且预言,将来解开这个结的人必定是亚细亚的统治者。长久以来,虽然许多人勇敢尝试,但是依然无人能解开这个结。

  当时身为马其顿将军的亚历山大,也听说了关于这个结的预言,于是趁着驻兵这个城市之时,试着去打开这个结。

  亚历山大连续尝试了好几个月,用尽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打开这个结,真是又急又气。

  有一天,他试着解开这个结又失败后,恨恨地说:“我再也不好看到这个结了。”

  当他强迫自我转移注意力,不再去想这个结时,忽然脑筋一转,他抽出了身上的佩剑,一剑将结砍成了两半儿–结打开了。

  【哲理】勇敢地跳出思想的绳索,打开心结。过后会发现,事情实际上没有看到的和想象中的那么困难。用心一点,什么都会给你让路。

哲理大故事9

  有一座寺庙,因藏有一串佛祖戴过的念珠而闻名。念珠的供奉之地只有庙里的老主持和7个弟子知道;弟子们都很有悟性,老主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

  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主持问7个弟子:“你们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佛祖也不怪罪。”弟子们都摇头。7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老主持又说:“只要承认,念珠就归谁。”但又过去了7天,还是没人承认。老主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如果想留下就留下。”

  第二天,6个弟子收拾好东西,长长舒了口气,干干净净走了。只有一个弟子留下来。老主持问留下的弟子:“念珠呢?”弟子说:“我没拿。”老主持又问:“那为何背个偷窃之名?”弟子说:“这几天我们几个相互猜疑,有人站出来,其他人才能得到解脱。再说念珠不见了,佛还在呀。”

  老主持笑了,从怀里取出那串念珠戴在这名弟子手上,说:“能想自己,更能想别人,就是佛法啊。”

  【成长感悟】

  愿意成就别人、为别人付出,不惜经历磨难、受到委屈,这不仅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哲理大故事10

  1. 孔子借伞

  有一天,孔子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在同事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就交情不长久。

  2. 沃尔沃的停车位

  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

  ——多为同事着想时,路才会走得更远。

  3. 取经

  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永远的真理:越想偷懒越倒霉,越想安逸越受累。

  4. 合作

  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顺手扔进了垃圾堆里。进屋后,主人找到了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在一个团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同事之间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

哲理大故事11

  看法

  父子二人经过五星级饭店门口,看到一辆十分豪华的进口轿车。

  儿子不屑地对他的父亲说:“坐这种车的人,肚子里一定没有学问”

  父亲则轻描淡写地回答:说这种话的人,口袋里一定没有钱

  小故事大哲理:你对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内心真正的态度?)

哲理大故事12

  (一)前世是谁埋了你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

  未婚妻却嫁给了他人。

  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奄奄

  一息。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得知情况:决心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

  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赤条条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

  摇点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

  过去:

  挖个坑:

  战战兢兢把尸体埋葬了………疑惑间:

  画面切换.

  书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

  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书生不明所以。

  僧人解释道:看到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吗?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

  你是第2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

  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埋葬的人,那人就是他此刻的丈夫。书生大悟,唰地从床上做起,病愈。

  (二)蛛儿与芝草

  从前,学习禅理。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祖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痛快。离开寺庙的时候,不经意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蜘蛛。佛祖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题目,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灼见,怎么样?

  蜘蛛遇见佛祖很是痛快,连忙答应了。佛祖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点了点头,离开了。四大。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如故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题目,你可有什么更深的明白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

  佛祖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禅理小故事。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好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有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祖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题目: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明白,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对于禅理小故事。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小姐,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仍旧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佛经禅理。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心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倾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祖赐予她的姻缘。学会大经。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其实有禅理的网名。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好。佛家禅理。

  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祖竟然这样对她。

  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行将出窍,生命危在旦夕。学习佛教禅理诗。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若是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打定自刎。

  就在这时,佛祖来了,他对蛛儿的灵魂说:蜘蛛,佛家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

  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祖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此刻能把握的幸福!

  刚说完,佛祖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情地拥抱在了一起……

  (三)千年等待

  有个年轻貌美的少女,佛家禅理。出身豪门、多才多艺,她家的门槛都快被媒婆踩断了,她仍不想出嫁,因为她始终都在盼望如意郎君的出现。

  有一天,她去庙会散心,在万头攒动的人群中,瞥见一名年轻男子,心中确知就是她苦苦等待的人,然则,场面杂沓拥堵,她无论如何都无法靠近那人,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心上人消失在人群中。之后,少女四处寻找此人,但这名年轻男子却像是人间蒸发,再也没有出现。落寞的她,唯有每日晨昏礼佛祈祷,希望再见那个男人。她的至诚,感动了佛心,想知道佛家四大经典爱情故事。于是现身遂其所愿。

  佛祖问她:

  你想再看到那个男人吗?」「是的,哪怕见一眼也行!」「若要你撒手现有的一切,包括爱你的家人和幸福的生活呢?」「我愿撒手」少女为爱执着。

  「你必须修炼五百年,才能见他一面,你不会后悔吧?」「我不后悔」斩钉截铁。

  于是女孩变成一块大石头,躺在荒郊野外,四百九十九年的风吹日晒,女孩都不以为苦,难受的却是这四百多年都没看到一个人,禅理故事。看不见一点点希望,才让她面临瓦解。最后一年,一个采石队来了,相中了她,把她凿成一块条石,运进城里,原来城里正在建造石桥,于是,女孩变成了石桥的护栏。就在石桥建成的第一天,女孩就看见了那个等了五百年的男人!他行色匆匆,很快地走过石桥,当然,男人不会发觉有一块石头正全神贯注地望着他。这男人又一次消失了。

  佛音再次出现:「满意了吗?」「不!为什么我是桥的护栏?若是我被铺在桥的正中,就能碰到他、摸他一下了!」「想摸他一下?那你还得修炼五百年!」「我愿意!」「很苦,你不后悔?」「不后悔!」这次女孩变成了一棵大树,立在一条人来人往的官道上,每天都有很多人经过,女孩每天观望,但这更难受,佛经禅理。因为无数次希望却换来无数次的希望破灭。若非前五百年的修炼,女孩早就瓦解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孩的心逐渐平静了,她知道,不到最后一天,他是不会出现的。又是一个五百年啊,最后一天,女孩知道他会来的,但她的心中竟然不再激动。他终于来了!还是穿戴她最喜欢的白色长衫,脸还是那么俊美,女孩痴痴地望着他。这一次,看看经典。他没有匆匆走过,因为,天太热了。他提神到路边有棵大树,休息一下吧,他想。他来到树下,靠着树根,闭上双眼睡着了。女孩摸到他了,禅理句子。而他就紧靠在她的身边!但是,她无法向他倾诉这千年的相思。唯有尽力把树荫聚拢,为他遮挡毒辣的阳光。男人只小睡片刻,因为他还有事要办,他拍拍长衫上的灰尘,爱情故事。动身前一刻,他回头看了看,又轻轻抚摸一下树干,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当那人逐渐消失的那一刻,佛祖又出现了。

  「你是不是还想做他的妻子?那你还得修炼。」女孩平静地打断了佛祖的话:「我是很想,但是不必了。」「哦?」「这样仍旧很好了,爱他,并不一定要做他的妻子。」「哦!」「他此刻的妻子也曾像我这样受苦吗?」女孩若有所思。

  佛祖微微点头。

  女孩微微一笑:「我也能做到的,但是不必了。」就这一刻,女孩似乎发现佛祖微微地吁了一口气。你知道禅理小故事。

  女孩有些诧异:「佛祖也有心事?」「这样就好,有个男孩可以少等你一千年了,为了看你一眼,他仍旧修炼两千年了。」佛祖脸上绽放着笑容。

  (四)商人的四个妻子

  从前,有个人娶了四个妻子,第四个妻子深得丈夫喜好,不论坐着站着,丈夫都跟她形影不离。第三个妻子是经过一番辛苦才得到,丈夫常常在她身边花言巧语,但不如对第四个妻子那样宠爱。第二个妻子与丈夫常常见面,互相安慰,宛如朋友。只须在一块就相互满足,一旦诀别,就会互相思念。而第一个妻子,简直像个婢女,家中一切繁重的劳作都由她担任,她身陷各种苦恼,却毫无怨言,在丈夫的心里险些没有位置。禅理故事。

  一天,

  这个人要出国做长途旅行,他对他四个妻子说:你肯跟我一块儿去吗?

  第四个妻子回答:我可不愿意跟你去。

  丈夫恨她无情,就把第三个妻子叫来问:你能陪我一块去吗?第三个妻子回答道:连你最心爱的第四个妻子都不愿意陪你去,我为什么要陪你去?

  丈夫把第二个妻子叫来说:你能陪我出国一趟吗?,我受过你恩德,可以送你到城外,但若要我陪你出国,佛家。恕我不能答应。

  丈夫也憎恨第二个妻子无情无义,对第一个妻子说:我要出国旅行,你能陪我去吗?

  第一个妻子回答:我离开父母,委身给你,不论苦乐或生死,都不会离开你的身边。不论你去哪里,走多远,我都一定陪你去。

  他平日疼爱的三个妻子都不肯陪他去,他才不得不携带决非意中人的第一个妻子,离开都城而去。

  原来,他要去的国外乃是死灭世界。拥有四个妻子的丈夫,我不知道佛教禅理诗。乃是人的认识。

  第四个妻子,是人的身体。人类疼爱肉体,不亚于丈夫体贴第四个妻子的情形。但若大限来临,生命终结,灵魂总会背负着现世的罪福,孤单寂寞地离去,而肉体轰然倒地,没有办法陪着。

  第三个妻子,无异于人间的财富。不论多么辛苦储存起来的财宝,死时都不能带走一分一毫。

  第二个妻子是父母、妻儿、兄弟、亲戚、朋友和仆佣。人活在世上,互相疼爱,对于故事。相互思念,难舍难分。死神当头,也会哭哭啼啼,送到城外的坟墓。用不了多久,就会渐渐淡忘了这件事,重新投身于生活的奔波中。

  第一个妻子则是人的心,和我们形影相随,生死不离。它和我们的关系如此密切,但我们也容易忽略了它,反而全神贯注于虚幻的色身。

哲理大故事13

  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

  禅师并未直接作答。而是告诉信者:“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者:“城垣造毕。”

  禅师:“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者:“毫毛造毕。”

  禅师:“当你造城垣时,是否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者:“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者开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的啊!”

哲理大故事14

  提醒自我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媾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小故事大哲理: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哲理大故事15

  小故事,大哲理——陈志宏作品阅读

  【人文印象】

  陈志宏出身在一个教师家庭,从小就显示出对写作的兴趣,从初中开始,每天写一篇日记成了他必须做到的事情。他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小说家或大作家,然而苦心创作的十多篇中篇小说却并没有得以发表,于是他开始转型写短篇故事,也就是行内所说的“心灵鸡汤”,这种文章就是要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讲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样的创作经常刊登发表。

  ——《心灵鸡汤温暖多少普通人》/佚名

  他的笔下,幸福是一种轮回,总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事实上,人生的幸福,归根到底是心灵的选择,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水穷处,坐看风飘云起;绝望时,静听心跳雷鸣。”这是陈志宏于赠书的扉页留下的一句话。我想,大抵经历过人生风雨、人生沧桑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触。

  ——《向幸福看齐》/程应峰

  【美文链接】

  阿尔卑斯山的羊铃

  陈志宏

  那年,她去瑞士旅游,和一个牧羊人不期而遇。牧羊人是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从车里钻出来,将羊群赶往阿尔卑斯山南麓。牧羊先生开的车居然是豪华奔驰,她暗自一惊,有些纳闷了,能开上奔驰车,怎么还甘愿放羊呢?

  带着疑问,她问牧羊人:“这辆奔驰车是你自己的吗?”

  他微微一笑,说:“对呀!”

  她问:“能开这么高档的车,怎么会放羊呢?”

  他说:“我喜欢呀,放羊是多美的事呀!政府也鼓励放羊,给我们发薪水。做自己喜欢的事,还能从中获得收入,这不是很幸福的事吗?”

  这就难怪了。人一旦喜欢上什么,做起事来,就会不计得失,才会有不管不顾的兴头。更何况,牧羊人不但喜欢做这事,还能从中获得相应收入和难得的幸福感。

  她不停地点头,释去内心疑团。

  牧羊人说:“政府要我们放羊,不为别的,是想制造一种视觉美感,你看呀,蓝天之下,青草之上,绿树丛中,一只只走动的羊多像一片片流动的白云,动感,明丽,多美啊!”

  疑团散尽,敬意浮生。瑞士人放羊,不为吃羊肉和剪羊毛,已然超越形而下的物质追求,只在乎唯美的精神享受。她有些感动了,感动于眼前这个普通人的单纯可爱,还有这个国家对美的孜孜以求。

  没料到,更绝妙的还在后头。

  牧羊人说:“除了如此美丽的视觉效果,我们还追求听觉享受。我们在每只羊的脖子上,挂上一个铜铃铛,它每走一步,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声,为游客增添一丝悠然野趣。”

  她发自内心地称赞:“你们想得真是太细致,太绝妙了。”

  牧羊人说:“我是听着山上悠悠铃声长大的,不想让这美妙的铃声在我们这一代消失。因为清越的叮当声,阿尔卑斯山才更纯美,更有韵味。”

  听完旅美女作家的讲述,我心怦然一动,仿佛醉倒在一种纯美的意境里。多么可爱的政府,多有个性的牧羊人啊!他们诗一般的举动,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没想到,放羊也可以如此浪漫。他们的追求简单却野趣天然——好看好听。铃声和着阿尔卑斯山美的旋律,在蓝天为经,大地为纬的美丽织锦上,添上一朵一朵动感的白花。

  面对一只羊,只取肉和毛,是生存之需,只图看和听,那是生活之美。“生”之后,一字之差,照见我们生活的欲望和直白,也让我们看到那遥远国度唯美、可爱和自然的一面。期待有那么一天,美和诗意就像阿尔卑斯山的铃声一样,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如水般静静地回荡。

  国际笔会散了,那些日子那些人,渐渐淡出我的记忆,唯独那位开奔驰的牧羊人和阿尔卑斯山的铃声,日深一日地印刻在脑海,渐明渐亮。明灿如月华,清越如诗吟。

  想念那群悠然漫步在阿尔卑斯山的羊,还有那如歌如诗般美妙的羊铃声。

【哲理大故事15篇】相关文章:

1.容人乃大哲理故事

2.大智大慧的和谐哲理哲理故事

3.大蒲扇的忠告哲理故事

4.佛教四大哲理故事

5.小故事大哲理读后感

6.能大能小的哲理故事

7.大弃大得,小弃小得哲理故事

8.小包子里的大诚信-哲理故事

9.哲理文章哲理故事

上一篇:哲理大故事 下一篇:哲理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