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心又担心,开心的是明天又是星期天,担心的是今天的数学的考试,担心着我的分数,是好是坏,是高是低,这张试卷已占据了我整个思想。上课根本就听不进去,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终于等到了“审判官”来宣判我们的“罪行”。我害怕得直发抖,我在最后几个,这也意味着我在倒数第几个,“审判官”终于决定了我的位置,倒数第二。听了这个分数我的心像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压得我透不过气,自己坐在座位上沉默了许久,耳朵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似的,同学、老师坐在说什么都听不到。考到这个分数回家要怎么跟爸爸、妈妈和帮我补课的老师交代,想到跟他们撒谎可又想到纸包不住火,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索性跟他们说实话。
“并列第二”这意味着什么。
不过也好,它让我知道了开学到现在学的并不好,只不过是自我感觉良好。通过这张试卷我也明白了上课不认真听讲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作业马马虎虎地完成也不会取得好成绩。或许我改认同我班主任说的话,态度决定一切。
嗨,真后悔为什么我不认认真真地听讲,为什么不一丝不苟地完成作业,要不然近天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绩,可我知道后悔也没用,只好在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了。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的人生态度。凡是成功者,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而失败者则恰恰相反,他们的失败,完全在于他们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别人、对待事物的态度。
关于人生态度,梁漱溟先生曾经对此有极为精辟的论述,他将人生态度分为三种:逐求、厌离和郑重。逐求即对物质的追求,如饮食、宴安、名誉、声、色、货、利等,一面受趣味引诱,一面受问题刺激,颠倒迷离于苦乐中,与其他生物亦无所异;此种态度为多数人的人生态度。
第二种人生态度为“厌离”的人生态度。因为人虽然有和动物的本性,但毕竟比一般的动物高等些,所以常常会反省自己,回头审视一下,就会发现人生的许多痛苦来。一方面因为许多欲望而痛苦,另一方面又发现了人世间的丑恶、残酷和无情,于是便会产生厌离人世的态度,此种态度人人都会有,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郑重的人生态度可以分为两层,其一是儿童的天真,对生活的固有的认真态度,即顺其自然之态度,其二,“实即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求其自然合理耳”,即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进取,一心一意。
梁漱溟“三种态度”概括了人对于物质、对于自身以及对于他人的态度,而人之存活于世间,也就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对于世界、对于他人和对于自身的认识和评价。态度不仅决定了行为,也决定了一生的幸福。
幸福的来源有许多种,物质的满足是其中之一,是普遍追求的,但物质带来的幸福很不真实,两大敌人会将幸福感轻易地剥夺,其一是不满足,欲望的没有止境吞噬了成功的喜悦,在不断地追求中体验不到半点的幸福,物质极大丰富,精神却是一片荒漠。其二是厌倦,物质生活带来的幸福感会随着时间而一点点消失,直到空虚。
物质的满足虽然不那么持久,但毕竟还是真实的感官刺激,而比物质更加虚假的是别人的评价。事实上,名誉名声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又不那么重要,你可以选择为了别人而活,时刻关心别人的评价,也可以选择为了自己而活,没有必要完全以别人的.标准束缚自己,评价自己。
由此看来,物质的满足,别人的评价都很重要,但并不是最可靠的。物质的获得是有限的,因为人的能力有限;别人的评价是无限的,因为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物质和名誉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却完全可以由自己掌握。你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态度,选择自己的路,评价自己的得失,体验自己的幸福。
我常常听到抱怨做人的困难,因为人总是要和人相处,人也总是要做事的。做好事有坏人骂,做坏事有好人骂,不做事也是会有人骂的。既然如此,就可以做自己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人。
我常常怀念童年的时光,对许多人来说,童年都是幸福的。那时,对于物质没有太多要求,吃米饭、玩泥巴都是幸福;那时,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天真坦诚,童言无忌;那时,没有学习的困惑,工作的烦恼,家庭的负担以及社会的压力。此乃梁先生所言的郑重的生活态度,天然之郑重。
我可以并希望做到的是囊中羞涩,却精神饱满;外在贫乏,内心却充实;道路曲折,前途却光明;生活简单,却幸福万分
【态度决定一切的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