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就要到了,现在大家可以观赏一下古城的远景和比较完整的外观。
平遥古城,历史悠久,至今已有2800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曾有过她的繁华,也曾多次受到战火的破坏。
现在平遥古城到了.请大家随我上城墙参观。
这里就是平遥方城的“下东门”。大家看这高达12米的城墙多雄伟、多壮观。
在城外,本来还有护城河,城门处架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
难以逾越的防线。
我们进来的这个地方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城门是城墙上
的薄弱环节,有了瓮城.就大大增强了城池的防卫手段。这里地方很小,四周有高
墙围护,即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人,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
之鳖。
我们看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墙,叫女儿墙,为什么叫女儿墙呢?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早先城上并没有女儿墙,有一次一个老人被拉来做工,和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女也天天随他来到城上.坐在旁边观看。一天,一位累极了的民工昏昏沉沉中竞走到城墙边上,小女孩怕他掉下城去,用力向里推他,不料用力过大,民工虽得救了,小女孩却摔死了。为了纪念她,工匠们在城上修起了矮墙,并把它叫做女儿墙。这实在是个感人的故事,但确实说明了女儿墙的保护性功能。我们看:
两边的女儿墙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上还修筑了垛口,垛口还留着供瞭望和射击
使用的小孔.这当然是为了实战的需要。
大家都注意到了,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墩
台是干什么的呢?它是保卫城墙的。我们知道.古代攻守城池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
弯机,上面既可射下去,下面也可射上来,因此守城的士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
样,城墙脚下反而成了防御的死角。有了墩台.就可以弥补这个不足、从三面组成
一个强大的立体射击网,城防力量大大加强。在每个塌台上,还修有一座敌楼,上
面有孔,也是为观察和射击用的。
平遥城内文物众多,西南方向那一片覆盖琉璃的建筑,就是城因庙、财神庙建
筑群,近处观看,可以见到它馆角高挑、群昂飞动、油漆彩绘的壮丽景色。
各位游客,希望我的介绍能给你们的旅途增添快乐,谢谢大家!
【扩展阅读篇】
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
1.习惯用语
习惯用语又分为两个部分——见面时的开头语和离别时的告别语。
开头语包括问候语、欢迎语、介绍语、游览注意事项和对游客的希望五个方面,放在导游词的最前面。
a、开头语
(1)介绍自己和旅行社
(2)介绍司机和车型、车号
(3)介绍旅游时间、地点和形成安排
(4)表示欢迎。
b、告别语
(1)总结旅游情况
(2)感谢游客配合
(3)希望提出意见
(4)表示依依惜别
2.概括介绍
概括介绍是用概述法介绍旅游景点的位置、范围、地位、意义、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目的是帮助旅游者对景点先有个总体了解,引起游览兴趣,犹如“未成曲调先有情”。
概括介绍应根据时间和游客情况,可长可短,可详可略(可根据需求所变)。
3.重点讲解
重点讲解是对旅游线路上的重点景观从景点成因、历史传说、文化背景、审美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有一个全面、正确的了解,同时要提醒旅游者注意自己携带的东西,保管好自己随身的物品,这是导游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功能
1.引导游客鉴赏
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2.传播文化知识
传统文化知识即向游客介绍有关旅游胜地的历史典故、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传说故事、民族习俗、古迹名胜、风景特色,使游客增长知识。
3.陶冶游客情操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此外,导游词通过对旅游地出产物品的说明、讲解,客观上起到向游客介绍商品的作用。
编辑本段特点
其主要特点是口语化些,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和蔼,亲切,自然轻松
编辑本段易出现的问题
1. 缺乏鲜明主题和观点
2. 内容太单薄。
3. 结构层次不清楚,逻辑性不强,条理不清晰。
4. 导游词不是散文,书面语太重介绍,口语化注意不够;
5. 应该有自我介绍以及导游惯用语,同时要注意与游客进行交流,尽量有互动节目。
6. 没有处理好“景”与“事”的关系,讲故事或者事理往往游离景点内容。
【平遥古城导游词】相关文章:
3.平遥导游词
7.平遥英文导游词
8.平遥英语导游词
9.台儿庄古城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