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教学常规是一个教师规范自己教学行为的准则,这里面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教师要从这些常规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从这些环节抓起,以促带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人认为主要从这些方面做起:正确的把握教学目标,能合理的组织教学活动;能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悟知识的本质,从而达到引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认真备课
备课先要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特色,了解编排体系。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确实“新”了。数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有用的数学”,注重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备课是为如何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进行的`整体计划,我们教师要依据教学任务和学习需要来规划学习目标,努力使三维教学目标在过程性目标中得以体现,并逐步得以实现。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瞻前顾后,要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每一课学习目标的制定,更要注重单元目标的制定,这样才能使单元的整体目标和每一课的具体目标相互融合,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得以持续、稳步发展。
深备教材的同时,还要备透学生。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脚点,是备课活动的最终服务对象。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情况,把学生的经验、视野作为可用资源。激活学生学习动机,把握学生认知矛盾,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我们可将教材内容情景化;也可根据教学目标和优化课堂教学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动态化。因为这种形式更符合学生心理,可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老师们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养成教后反思的习惯,要认真记好“三记”,即观察日记、教学后记和问题日记,并把它作为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加以储备,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生成提供有力的事实和经验支撑。
二、认真讲课
讲课,先要过好语言关。描绘、叙述事实,解释,论证概念,都需要“讲”,讲要运用语言,语言技巧的差异,将对教育效果有多方面的影响。新课程十分强调-教师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语言应准确、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必要时还要借助表情和气势,以态势助语言。课堂教学是“教”和“学”两方面交流的过程,从“讲”字说,要“讲”好课,一方面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条件,要对教材内容掌握深透,还要对所授之课与整个教材各部分的纵横关系了如指掌。
三、认真批改作业
每项作业批改后,特别是测验、考试,要作出简要的记录,及时地进行讲评,对书写整洁、解题具有独到之处的学生,教师要留下有针对性的批注。要找到学生作业的错误之处,并做上相应的记号,记号也要自成体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另外,批改作业的过程最好要能作为形成学生个人档案的过程,及时记下学生存在的问题,特殊的见解、优秀的答句等。
四、认真辅导
【抓规范年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3.抓落实心得体会
4.校长规范心得体会
5.师德规范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