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名师工作室阅读与情感激活研究课

2018-06-16 语文阅读

  目送

  一、导入(1’)

  同学们还记得朱自清所描写的父亲的背影吗?那是在什么情景中的背影呢?谁来描述一下?“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饱含父爱的背影把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打动了无数读者。这节课,我们阅读台湾女作家龙应台的《目送》,来感受背影背后那双深情注视的目光。

  二、感悟文本动情点(8’)

  思考(2’)

  作者目送谁?写了哪几个“目送”的场景?请简要概括。

  板书:目送儿子父亲

  目送儿子:儿子上小学第一天,我在操场目送他背着书包走进教室。儿子十六岁去美国做交换生,我在机场目送他通过安检。儿子上大学,我从高楼上目送他上公交车。

  目送父亲:父亲送我到大学任教,我目送父亲驾车离开。我去医院看望父亲,离开前目送轮椅上的父亲被推入病房。火葬场里,我目送父亲离开这个世界。

  2、朗读、交流(6’)

  这六个场景哪个场景最打动你?朗读最让你动情的句子,并说说它为什么打动了你。

  (做情感与技巧方面的引导)

  ①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熟悉,所以能“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无比清楚”区区四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却把母爱表现得如此生动!我对儿子的牵挂与儿子对我的依恋,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让人动容。

  “不断回头”这一细节,生动地把孩子离开母亲、独自上学的那份胆怯表现出来了。目光的交会,既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切,也表现了儿子舍不得离开母亲的那份依恋。

  ②我的不舍、期待与失落令人产生恻隐之心。

  ③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这个场景,只有景物没有人物,却把母亲目送的极度失落的心情含蓄但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妈妈却因无法与儿子沟通而感到失落,孤独。

  ④把小货车停在大学侧门的窄巷边,因为爱女儿而把自己卑微到尘埃里。

  ⑤女儿对病重父亲的一种关爱;那是在父亲需要自己帮助、而自己又不得不离开时的一种不舍;那眼神中充满的是女儿对父亲的爱,是女儿对父亲病情的担忧

  ⑥“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女儿在雨中目送父亲遗体送进火葬场的这一幕,这里的雨景表现了作者在雨中目送父亲遗体送进火葬场的凄凉心境,风裹着雨,(雨湿了前额的头发)女儿忍着悲痛,忍着泪水,没有言语,所有的表情都集中在一个目送的眼神里:“深深地、深深地凝望”。这凝望的一刻中,一定有回忆,一定有辛酸,一定有悲痛,一定有想要说的话,一定有想说而又说不出的话。

  小结:作者就是这样运用精炼的词语、传神的细节,通过景物描写描绘出一幅幅感人的画面。

  三、联想生活动情点(3’)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讲述可以看出,作者描绘的这六个情景确实深深地打动了你们,其实我们生活中何曾没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呢?我们每个人何曾不是这样被父母目送过或目送过别人呢?(师讲述自己的'经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曾有过一双凝望你的眼睛?目送你背着书包离开家门,焦急的凝望着你回家的方向,满足地看着你大口大口地吃饭,甚至看着你安静的入睡……想好后用简要的语句加以概述。(仿照前面的概括:儿子上小学第一天,我在操场目送他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四、表现生活动情点(10’)

  1、借鉴

  龙应台笔下的这一幕幕“目送”的情景你曾经历过,我曾经历过,作者为何能把这种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镜头写得如此打动人心呢?

  作者用精妙的词语、生动的细节、空镜头、景物渲染等手段,将生活中的至深亲情用一幕幕场景表现出来。

  2、片段练习(5’)

  请借鉴本文的写法,把刚才联想到的概述的凝望情景展开,写成一个饱含真挚情感的200字左右的片段。

  3、分享交流(5’)

  请同学们把自己内心的这份感动与大家分享

  (倾听,就情感与技巧做及时恰当的点评。)

  同学们将深藏于内心的那份感动倾吐出来,也感动了我们大家,谢谢你,谢谢你们!

  五、开掘生活动情点(6’)

  《目送》一文红遍东南亚,在美国影响也很大。如果只是把普通生活小镜头写得动人还不足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仅源于情感的动人,更源于她对这份情感的冷静思索。合作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挖掘动情点的价值和思想内涵的?

  提示:这个问题不好答,可以将它转换一下,该如何转换?

  分解问1:通过这六次目送的情景,作者获得了对亲情、对人生的体悟。这种体悟集中在文章的哪里表达的?

  在文章的第9、15段:“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分解问2: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悟呢?这段文字非常含蓄,没有直述本意,要准确理解它,需要品读。自由朗读两遍默读一遍,然后相互讨论

  用语法分析法抓关键句或关键词: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而且、不必追

  它的表层含义是:亲情之间是一种渐行渐远的缘份;目送的背影是不可逆转的。

  分解问3:这两个相同的段落不是简单的重复,看它出现的位置,结合目送情景诠释“渐行渐远”和“不必追”的内涵。

  作者目送儿子的三个情景,分别是儿子小学、中学、大学三个阶段。每一次的母子别离,相同的是母亲那双痴情的眼睛,不同的是孩子渐行渐远:第一次是---不停地回头,第二次是---没有回头,第三次是---拒绝与母亲同行。此处的“渐行渐远”是指孩子渐渐成长、逐渐独立,这是成长的规律,所以“不必追”。虽然不舍,虽然落寞,但不得不放手

  作者目送父亲的三个情景,分别是----父亲送他去大学、父亲住院以及父亲与生命告别。此处的“渐行渐远”是指父亲一次比一次衰弱离世。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谁也超越不了,所以“不必追”。虽然依恋,虽然痛楚,但也不得不面对

  齐读小结:

  《目送》中的这番感悟,穿透了人世离别的世俗情感表层,触及到了生活与亲情的本原,是对生活的一种顿悟。当缘份注定要渐行渐远时,必定是想追又追不上,想留又留不住,想说又无语,内心的所有感情只能汇聚在凝望的眼神中。

  我们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启示:既然亲情之间是一种渐行渐远的缘份,那么我们得珍惜当下;既然目送的背影是不可逆转的,那么我们得淡然面对生活中的别离。

  五、类文拓展研读(10’)

  龙应台,是作为母亲,也是作为女儿,将她长长牵引的目光,连接着儿子、自己、父亲三代人的情感与生命,连接着生命的起点到终点的整个过程,渐行渐远的背影,蕴积着渐远渐浓的至深亲情,这种情感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一位年轻的母亲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有感情地朗读《凝眸》。

  (合作)鉴赏交流:你更喜欢哪篇文章,为什么?

  (提示:可从抒发的情感、语言风格、人称、结构布局三方面比较)

  《目送》用细腻的笔触、冷静凝练的文字勾勒出每寸光阴中触动自己的背影,儿子背影后的落寞和父亲离世后的虚空都郁结在这揪心的文字里,没有歇斯底里的情绪,却让我们有哽咽的滋味,体会到其中隐隐的落寞与哀伤。

  《凝眸》在这时光慢慢流淌中,母亲的深情厚爱随着孩子的成长越聚越浓。我们可以从画面中,与母亲一道凝望孩子一天天成长,也触摸到母亲厚积的爱。每一幅画面是生命的礼赞,也是母爱的礼赞。

  人称:我、他我、你

  结构布局:两者都采用了画面组合的形式,用情感贯穿。《目送》叙写了六个画面---《凝眸》撷取了了儿子的降生、满月、初次微笑、日益生长等几幅图景,画面随着新生儿的成长而流转。

  六、结束语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凝望,你是否体会到他们的目光流转的深情?

  课后补写几个片段,将它联缀起来,用情感贯穿,并深入挖掘情感背后的价值,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语文名师工作室阅读与情感激活研究课】相关文章:

1.《名师》阅读答案

2.名师指导初中语文阅读的提升方法

3.名师指导初中语文阅读提升的方法

4.名师的阅读答案

5.《名师》的阅读答案

6.小学语文阅读开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7.小学语文有效阅读研究论文

8.微课与慕课节选阅读答案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诀窍 下一篇:中考的语文文言文阅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