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例谈论文

2021-04-09 语文阅读

  一、语文实践活动现状。

  观察我们的公开课,尤其平时的授课,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确实让人担忧。

  1、语文实践活动的缺失有个老师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流程是这样的:

  先简介普希金,然后齐读课文,紧接着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再次齐读课文,然后是细致地分析诗歌内容,最后让学生谈谈从这首诗歌中学到了什么。这节课,老师忙,学生烦,听者如坐针毡。这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假活动。这样的语文课堂,实质上是缺失语文实践活动的。遗憾的是,类似不走心的课,正充斥着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

  2、语文实践活动的虚假有个老师在教学《荷叶母亲》时,课堂上有一半的时间在拓展。

  让学生用画画、唱歌、跳舞、做手工等方式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这样的课表面热闹,实际上呢?实际上“活动”了一节课后,学生一无收获。很多老师本末倒置,在教学《观舞记》就来一段印度舞,在教学《口技》就来一段口技,在教学《公输》就大搞辩论……偏偏他们把语文课堂上最宝贵的东西——语言弄丢了。

  3、语文实践活动的低效也有一部分语文课堂,确实进行了实践活动,但因为不考虑学情,不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从而呈现出低效的特点。

  一老师在教学《窃读记》时,一上来就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标出你认为写得很生动的或打动你的句子,再在句子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对于《窃读记》这样较长的文本,默读需要较长的时间,还要全文去找所谓的生动句子,还要写感受。任务过多,指向模糊,不顾学情。结果难免学生死气沉沉,老师捉襟见肘。这样的实践活动实则是低效的。

  二、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

  语文实践活动,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应该是教师教学设计的自然体现,应该贯穿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在教学细节之中。

  1、导入。

  对导入进行精心设计本无可厚非,但有的`老师在开讲时过于煽情,显得刻意了点,感觉为了导入而导入。笔者对余映潮老师的一种做法很欣赏,即紧扣课文内容进行诗意的导入。如他的《散步》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文《散步》———那里有南方初春的田野,有铺展着生命的新绿,有阳光下的金色菜花,有水波粼粼的鱼塘,还有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涟漪……”[2]这样的导入,简洁而又层次分明,诗意而又与课文内容相关。也有老师由题目着手,也有老师放视频、猜谜语……这些都是较好的导入方式。

  2、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文本,思维还停留在浅层阶段,不宜进行深度解析,需要对文本有个初步感知。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大部分老师要么缺乏整体感知,要么问题模糊不清,要么提问过于简单。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反应常常不能令教师满意,又或者一两个学生的回答即“圆满解决”了老师的问题。

  笔者认为,初步感知,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动起来,在不游离文本的基础上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宁鸿彬老师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给本文拟一个副标题——一个什么样的皇帝。学生很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体验,课堂很活跃。宁老师由题目入手,巧妙地对文本进行了整体感知,很多学生在同一时间都经受了有效的训练。这样的设计是有效的,能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初读文章的真实感受。所以,我们询问学生文章“写了什么”时,不必那么死板,不妨换个方式,换个角度。

  3、朗读。

  语文课堂自然离不开朗读,有人认为最好的语文课堂就是三个声音:读书声、掌声、笑声。但朗读并非机械地让学生一遍遍重复,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而读的问题。是为熟悉文本?是为品读重点段落?是为体会作者情感?还是为了其他目的。余映潮老师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一个片段非常经典。上课不久,余老师先让大家按自己的感受来阅读这首诗,学生读第一遍。

  接着老师范读,要求学生读出深沉与明亮的语调,学生读第二遍。然后,老师交代诗歌的写作背景,要求学生用谈心的形式、说话的形式来读,学生读第三遍。第四遍,老师要求学生用内心独白的形式读。第五遍,自由背读。可以说,这样的朗读方式设计极其精巧,有对文本的熟悉,有对作品背景的了解,有个性化的朗读,更有在逐步熟悉文本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背诵积累。语文课堂的朗读,绝不是单调地让学生重复。怎样让学生有兴趣地去读?怎样让学生有收获地去读?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4、品味语言。

  有些老师,动辄要学生“选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谈一谈你的感受”。这样的做法表面上尊重学生,实际上让学生漫无头绪,不知从何下手。语言教学,还是要给学生一个抓手,让学生都能动起来。肖培东老师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要学生品析“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句。先问为何不用顿号,再问去掉所有的“与”如何,三问“云”与“天”互换可不可以,四问再多加个“与”可能是什么。(学生答“与我”)肖老师连用四个问题,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学生深深理解了天、云、山、水已经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此种情况下,人显得何其渺小。

  “实践证明,填空、仿写、概括、整合、复述、缩写、续写、扩写、造句、归纳、分解、转换、看图配文、影视配白等,都是阅读教学中语言训练的好形式。”[3]5。提问提问是语文课堂极其重要的一个细节,但目前很多老师的提问,要么自由随意,要么碎问碎答,要么成串成群,这样的提问常常效果低微。要改变这种现状,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设置“主问题”。但是,如何设置主问题呢?笔者认为,一篇课文可能有多种设置主问题的方式,但不管怎样,必须把学生带入文本进行深入研读。刘铁梅老师在教学《<世说新语>导读》时,她让学生从图片猜出荀巨伯、管凝、华歆等人后,设置了这样两个主问题:

  (1)若穿越到魏晋,你会选择与谁交朋友?拜谁为师?与谁为邻?做谁上司?

  (2)若再次赋予你超能力,你愿意扮演谁?为大家读一读他的话。这两个主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情绪高涨,发言积极,课堂效果较好。笔者认为,刘老师成功的原因,在于创设某种情境,让学生成为课文中的角色,从而激发学生深入文本的愿望,激发学生分享交流的愿望。除了用情境创设主问题外,通过开发标题、寻找高频词、抓住关键词、换词、添删词、选句成文、改变文体、命名、想象等方式设置主问题,都能有效吸引学生深入文本,也能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6、概括。

  概括能力是目前学生最为欠缺的能力之一,一方面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一方面还在于缺乏有效训练。笔者在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鼓励学生转换视角,以其他几个人物为第一人称进行概括。学生很感兴趣,在短暂思考后,纷纷举手想要分享。这样的概括方式有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小圣施威降大圣》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孙悟空或二郎神去概括文章,效果也很好。除了转换视角,提取中心句、关键词把课文串起来也是极好的做法。

  除了上面提到的六个教学细节外,还有很多教师需注意的课堂细节,但不管是课堂教学的哪个细节,都应该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语文实践活动不管怎么设置,归根到底还是让学生“活动”起来,让更多的学生“活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改变传统教学中一些陈旧、低效、无趣的方式,积极探求新颖、高效、有趣的课堂实践实践活动,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自觉的追求。

  三、语文实践活动与其他概念的联系。

  1、语文实践活动与人文性。

  语文具有人文性,但目前还有很多老师,在授课之中刻意强调文本的人文性。如,老师在教学《敬畏自然》时,讨论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在教学《马说》时,讨论伯乐重不重要。这就大可不必了,只要按照教学的规律去授课,人文性也就在其中了。并不需要刻意追求,也不必让“人文性”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附加。

  实际上,语文课堂实践活动就包含着非常丰富的人文性,语文课堂实践活动本身正是语文教学规律的体现。王君老师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问学生:“如果你就是菲利普夫妇,此刻你在船上遇到了于勒,你会如何选择?”你能说,王老师在引导孩子们走进文本时,没有温柔的人文关怀吗?某老师在教学郑振铎的《猫》时,课堂接近尾声,老师问“如果你是那第三只猫,死后面对上帝的审判,他给你一次辩诉的机会,你会说什么?请你写下来。”你能说,老师创设的这个情境中没有对弱者的同情吗?这两个老师的课堂实践活动,既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充满了人文的观照。

  2、语文实践活动与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是训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训练。一般意义上的训练可以理解为“练习”,就是做题,就是字、词、句、篇等的操练。而语文实践活动,可以看作是“以训练为主线”的“训练”,这是钱梦龙老师提出的观点,注重师生互动合作。

  这样的训练能培养具有较高语文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刷题的机器。黄厚江老师在教学《阿房宫赋》时,要学生填空:阿房宫其形可谓()矣,其制可谓()矣,宫中之女可谓()矣,宫中之宝可谓()矣,其费可谓()矣,其奢可谓()矣。其亡亦可谓()!嗟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可()矣!学生在充分阅读文章后,在黄老师的指导下,最后分别填了“雄”“大”“众”“多”“靡”“极”“速”“悲”八个字。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是有趣而又有效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其关键是语言,直指我们语文课堂的核心。

  3、语文实践活动与真。

  语文王旭明认为真语文的基本要求是“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4]贾志敏老师在教学《扩写作文》时,第一个环节让学生给一段没有句读的古文加上标点,并带领孩子弄清文意。第二个环节要求学生10分钟内把37字的短文扩写成400字的白话文。第三个环节让学生给短文加上一个标题。三个环节无一不体现出一个“真”字。真语文的理念,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呈现出来。语文实践活动也在不自觉地呼应真语文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设计形式丰富的课堂实践活动[J]。语文教学通讯,2014(27)。

  [2]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80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87—88。

  [3]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165。

  [4]王旭明。这个时代需要真语文[N]。光明日报,2014—05—13。

【初中阅读教学中语文实践例谈论文】相关文章:

心理描写例谈11-02

比较阅读题例谈11-03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9篇12-17

人物描写四忌例谈11-02

话题作文“三步曲”例谈11-02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01

语文阅读教学反思03-2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