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为其将来能独立面对世界打好基础。这是教育教学深入改革的要求,是学校全面实施教育功能的需要,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阅读本领,是语文教学这一工具学科的教学任务。学生只有学会读书,才能掌握日后全面发展的基础工具。因此,近年来我们从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入手,以自主学读为课题,探索培养小学生读书能力、促其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两年来,这项研究的实践效果明显,深受一线语文教师欢迎。下面谈谈我们的基本认识和做法。
一、为了一个目的──掌握工具,打好基础
(一)要掌握语文这一基础工具,就要学会阅读
小学生学习的首要任务是掌握读、写、算这些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便为进一步掌握人类的知识经验打下初步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小学生只有掌握了这种工具,学会了读写的基本技能,才可能为完成全面发展的任务打好基础。
(二)只有亲历阅读过程,才能学会阅读
学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才能掌握阅读的基本知识、技能,也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发展书面语言能力,发展思维。正如田本娜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论》中所说:语言文字这一工具,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掌握。阅读教学过程应该以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为主。
(三)要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就得改革阅读教学现状
目前阅读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突出的问题是不能让学生经历阅读过程。如:在阅读教学的开始,往往忽略了让学生经历读顺这一阅读感知的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读懂过程,成了教师把自己阅读活动的结果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变成学生思想的过程;在阅读教学的结尾还往往省略了使学生读会这一环节。因而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潜能受到了抑制,难以掌握这一语言文字工具。
自主学读就是要使学生亲历阅读过程。
自主学读阅读教学模式研究就是针对这种现状,力图运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把阅读学习过程中被教师忽略、代替、省略了的内容还给学生。以读顺、读懂、读会为阶段目标,指导学生亲历感知、理解、运用的学习过程。在听、说、读、写的活动过程中学会读书,掌握工具,为发展自主潜能,打好全面发展的基础。
二、遵循两条规律──顺应儿童心理发展过程
(一)遵循学生阅读过程中主体的认识规律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过程。它的结果主要是使学生获得关于自然和社会各种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并提高认识能力。这个认识过程体现在阅读过程中是学生从感知到理解,再由理解到运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习主体的实践过程。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个过程,才能使其思维完成由具体形象到初步逻辑抽象的转化,才能使学生在无数次领会和掌握的过程中完成智力、心理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自主学读阅读教学模式坚持遵循学生阅读认识的规律,重视充分调动儿童积极情感,指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它强调读顺,打好感知的`基础;强调读懂,要求学生经历体会、归纳进而达到理解;强调读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记忆、操作运用的环节得到落实。
(二)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阶段的儿童,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处于均匀和平稳时期,这使他们心理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可塑性强,是发展思维、智力,培养个性、品德习惯的大好时机。我们要顺应这一发展规律,使学生在领会阅读知识、掌握阅读本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心理发展。
自主学读模式提出的读顺、读懂、读会阶段目标,是把阅读学习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以促使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循序渐进产生新的需要,产生不断努力的动力。因为这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构成了明确而具体的学习目的,成为激励学生不断探索的力量,是一种递进的动机强化点。它们会使学生在亲历阅读过程中学会自主读书,尽快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
三、形成三个阶段──读顺、读懂、读会
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吸取前人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以读顺、读懂、读会为阶段目标的阅读课堂结构,以达到使学生最终会读的目的。
(一)第一阶段:读顺
读顺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准备、了解阶段。它以充分感知语言文字为特征。
基本标准:低年级学生对阅读材料要达到把每句话读通顺。中高年级学生则还要调动已有的读段、读篇的基本知识、方法,去了解阅读材料,熟悉所读材料的内容。
学习行为: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能力去了解能了解的东西,去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地方。找到新旧知识的冲突处,进入新的学习准备状态。
指导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读顺。首先,由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通过念、说、读、问把自己初读文章的情况向大家汇报。接着同学之间展开评议,交流心得,充分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或纠错,或补充,或解疑其间老师就学生存在的一些普遍性的疑难,以范读、设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听、说、读,达到了解。即明白作者意思、情感,不误会,不缺漏,知道作者在表达什么。
(二)第二阶段:读懂
读懂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归纳阶段。它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为特征。
基本标准:学生读懂阅读材料的内容,懂作者的思想感情,懂文章所传之道,懂得自己的学习过程。
学习行为:学生把语言文字变成生动的形象,把感知的东西形象化。经过判断、推理,逐步达到能逻辑抽象的思考过程。获得作者用词造句的规律和方法,获得思维方式的启发。从这些获得中领悟一些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和有效方法。
指导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读懂。引导学生在读、议、思、说的过程中,借助语言知识、生活经验,抓住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弄清作者的思路;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知道句与句之间是怎么联系的;紧扣重点句段,努力使词句内涵具体化──使语言文字形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情景。深入理解所读材料在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标点格式上的特点,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还要回顾自己这一理解过程,领悟读书的正确方法。
(三)第三阶段:读会
读会属于阅读学习过程中的保持、运用阶段。以记忆练习为特征。
基本标准:学生对重点字词能熟记,会造句。对精彩的重要的段篇能美读。能按要求完成说写任务。能学习运用新的知识、方法进行新的阅读学习。
学习行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文字进行积累吸收,在保持、记忆和迁移运用的过程中基本掌握。能把获得的阅读知识、方法与以前掌握的加以区别、归类,使读书本领有一个深化过程。
指导方法: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使学生读会。通过朗读、背诵、复述、造句、说话、写话等形式使所学的阅读方法逐渐强化为读书的能力。
四、做好四点准备──更新备课策略
围绕着如何教的备课策略已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思想,新的课堂结构,为适合自主学读的教学模式,必须更新备课策略。在熟悉大纲要求,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把研究学生学习现状放在第一位,要做好如下四点准备。
(一)明确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
这是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获得什么。它不是笼统的学习本课生字词或理解文章内容之类的叙述。它的表述必须明确这节课学习应认清哪些字的形,了解哪些词的义;或是了解这章所写的什么事什么物;或是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讲清某件事;或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这个物教师有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就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任务。这些具体的要求是从教参上找不到的,必须下功夫从学生学的角度去研究教材。
(二)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
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就要对学生目前的学习现状进行实地调查,要与学生个别交谈。分析学生当中有多少人具备完成这项学习任务的基础,还有哪些人存在什么困难等等。
(三)确定指导方法及步骤
这是指在明确学生学习任务,掌握学生学习特点之后,应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指导步骤。
(四)学习结果的检测
这是指对读顺、读懂、读会各个阶段中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解,以便及时矫正、补充。主要采取随意抽查的方式,或提问,或点名测读,或问卷,或交谈。检测目的是为了掌握学生情况,以便调控,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小学语文自主学读阅读模式经验谈】相关文章:
读学弈有感07-27
“学读”向上作文04-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
《“读薄”与“读厚”》阅读答案04-14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12-05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知识点08-30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07-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范文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