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坚持问题导向是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中的重要原则,学生通过对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思考的过程取得成功来获得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得到提高,本文在阐述探究性阅读教学概念的情况下,从把握主要问题的角度方面浅谈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
一、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概念
对于小学语文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来说,语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教科书中给出的阅读材料进行自主思考,并在思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方法,锻炼阅读能力。因此在阅读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而教师在其中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课程编排上能够做到对学生的思维起引导作用,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保证课堂探究活动的高效性和计划性。通过探究性阅读这一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整合教学内容,通过问题把零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层次鲜明、浑然一体,同时也能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综合优势,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中深入探寻阅读内容,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习惯,从而摆脱传统的阅读方式,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中,不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方法策略
坚持问题导向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而一个恰当的主要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将一系列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也是学生是否能从问题中探究出结果、取得成功的关键,可以说问题的设置对课堂上进行探究J除阅读教学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性阅读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设置问题的角度有着必然联系,角度选好了往往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教师应当对不同题材的教学内容都能熟练地设置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考虑。
1读者角度。对于课文来说,教师和学生自然就是课堂上的主要读者,在课文中往往会存在一此容易被读者忽略的关键点,而这此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点,恰好就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设置问题的空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钊一对性地进行解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例如,在人教版教材《半截蜡烛》一文中,教师可以将课文与电影结合起来,从而设置问题:如果你是导演,想把它拍成一部电视剧,你觉得在这部电视剧中出现最多的镜头应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就直接引导学生去关注情节,从而围绕情节去对课文形成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作者角度、毋庸置疑,作者的写作活动是有一定写作意图的,因此教师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设置出问题,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教学难点进行突破,也能使学生体会到课文中语言表达方式的精妙之处。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作者用了大量的景物描写,语言精练用词优美,令人心驰神往。教师可以在此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如: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就引导学生去关注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发现作者的表达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这种表达方式形成更深刻的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历史的反差中产生更深刻的共鸣。
3作品角度。不同的作品在文体的运用、语言的表达、写作思路以及写作风格上都千差万别。诗歌注重抒情,小说重在刻画人物细节,戏剧揭示社会矛盾为主,教师可将作品构思作为切入点设置问题,例如反复的情节是否可以调换顺序等,从而使学生发现不同文体中不同语言的运用所产生的独特魅力。
4编者角度。教科书都有着严格的编写标准,编者按照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写出来的教材不仅成体系,而且具有编写特色。因此,教师应当在备课过程中仔细分析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研究作者为什么要将这篇课文写入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做可以为自身在课堂上设置问题提供帮助。例如,《送元二使安西》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篇古诗中都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的不舍之情,而李自在送别时用的是“西辞”,王维在送别好友时用的是“西出”,教师可以设想两首诗放在一起有什么作用,以这种思维设置问题,不仅能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也能在两首诗的对比中提升对于诗词的品鉴能力。
三、结语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若要使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提高,运用探究型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必不可少,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有熟练掌握利用课文设置问题的方法,才能使课堂在有序而高效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对教师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观念及方法论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2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12-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感悟10-2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反思范文06-17
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反思03-1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六法11-03
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方法5篇01-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01-19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通用16篇)04-08
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