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阿兰·德波顿的作品,感觉这位英国作家确实很有才华。
《爱情笔记》是一本小说,还是爱情小说,关键讲的还是一个情节普通的爱情故事。但这本书出版后却为它的作者争得肯定和荣誉,这说明这本书肯定“没那么简单”。阿兰·德波顿的博学,他在书中对爱情各种“纠结”的描述以及他对此的思考,让这本小说变成一个惊喜。
悖论一:害怕回应?
一般来说,如果你对某人产生了爱意,自然也希望能得到对方爱的回应。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有这样的情况存在:当我们从单恋者的角度审视自己爱恋的人,想象和他们厮守在人间天堂的无限幸福时,我们易于忽视一个重大的危险,如果他们开始回应我们的爱,那么他们的'吸引力也许很快就褪色消逝。但是原因呢?
阿兰·德波顿在书中说道:西方思想中,爱只是一个方向,不是一个地点,达到目的,拥有被爱之人后则会自行销蚀”;由于我的阅读面实在有限的可怜,是不是这样我还真说不清楚。
我们会被所爱之人吸引,大概他们身上确实有些东西对我们来说是特别而且珍贵的,也就是说他们在我们眼里是“美好的”。如果一不小心轻而易举就得到心上人的回应,我们会被引向这样的疑问:他或她真的那么完美吗?(如果是)他或她怎么可能爱上我这样的人呢?问题又来了,我们的质疑又来自何方呢?
作者的回答:在绝大多数的男女关系中都经常会有马克斯兄弟式的思维,当爱明显得到回应时,如果自我痛恨占了上风,那么接受爱的一方就会断言心上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不适合自己;如果自我喜爱占了上风,那么双方都会接受这样一种看法:爱得到回应不是因为心上人低贱,而是自己原本值得爱恋。
从这回答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呢?它说明:爱别人和爱自己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势不两立”,不管你愿意与否,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也就是霍华德和迈克(《30天治愈一颗破碎的心》作者)所说:如果想要快乐地爱别人,就不得不同样爱和尊重自己。因为要做到以一种真正健康的方式去爱别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会爱真正的你。事实上,在很大的意义上爱自己是爱别人的基础。
悖论二:“拒绝”天长地久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向往天长地久的爱情的,但书中说道:我们有时被一种冲动攫取,想在我们的爱自然而然地走到终点之前就结果它。这又是为何?
根据作者在书中的论述,我总结出两点:一是自我对幸福易逝的焦虑,这也不难理解,如果你拥有了这份幸福但又充满怀疑没有安全感,实际上很折磨人的;在焦虑感的折磨下你可能想与其到时承受痛苦(其实你也不确定结果怎样),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二是对自己情感投入的“焦虑”,怕自己会爱到超出自己控制的地步,为了不陷入这样的局面你告诉自己:也许该踩刹车了。
当然,以上只是这本书的冰山一角,而且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因为各人关注的东西不同。无论如何,不要想当然得以为它是肤浅的爱情小说而错过一本好书。
【《爱情笔记》读后感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
4.务虚笔记读后感
5.山居笔记读后感
6.盗墓笔记读后感
8.培根笔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