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也许是世上最最平凡的男人了,一名小公务员,低眉顺眼了二十几年,在家里却有一点大男子主义的倾向,颇有一点固执的坏毛病。他在我心中极具有长辈的威严,我怕他,也敬他,原因是他在两个方面深深影响了我。
第一个,他很嗜学,颇有一种狠劲。他四十岁起说要发愤学习,到今天已积攒一点小小的学问了。我一直所欠缺的一点是没有潜心学习的那种意识,父亲为我做了榜样。
在众书里,《中华汉语词典》应是父亲看的最认真仔细的一本罢。母亲曾劝他道:什么书都不看,去钻研工具书有什么用?父亲在这点上很是表现出他的固执:就是要读!工具书里反而有最广博的知识。父亲读书是很精益求精的,还放了纸,把字与读音、含义乃至组词在纸上反复抄写,黑压压写满一纸,再反到背面去写。
可是父亲的学习“手稿”不加保存,大部分都遗失了,大概每回只能看到他正在写的那一张。倘若把其一张张存储起来,那么有多少震撼啊。
读罢书,父亲就开始埋怨起我的学习态度,他看不惯我这种浅浅的涉猎。觉得我这样只是作势,学不进去的。有回我在车上抱怨说,古文不就是那几种语法?没什么好学的。父亲却在意起来了,他便问:“你说‘浅尝辄止’什么意思?”
我一愣,随即说了三个字的意义,留下“辄”字不会。他叹了一口气,转而严肃地说,这是“就”,你说你觉得古文无聊是么?我这便考你,你连这成语都答不上来,还轻视古文?你读书大概也是“浅尝辄止”罢!
父亲好学,自然容不得他儿子浅薄。我后来读书就看得很慢,也较以前仔细了很多,这得归功于父亲。
另一个方面影响我的是父亲的严谨。父亲是一个很会质问的人,凡是那些看似很对的'事情,他偏要好好思考一番,时而眼睛一亮,就提出几个问题,可以说是爱诘问,那些实质上漏洞百出的便自然显形了。他的确有这功力。
有一回,他看我读罢了《水浒传》,还意犹未尽地沉浸在宋江的仁,卢俊义的义中,于是他又发问了。
“你说梁山共有多少人马?”
这可是书上所没有的,也很难算,我暂且把八寨设为各500人,随口说:“共四千左右罢。”
“那你说四千人一年可吃多少粮食?”
“这……”,我扼腕并结巴起来,想来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大致有万来吨的罢。父亲见我茫然,便又追问:
“那么周边人民如何养活他们?这其中难道没有剥削吗?那么还是否有‘替天行道’?”
他见我沉默不语,又长叹一声。
那一次对话,令我难以忘怀,他的诘问至今让我无法回答。这种严谨与冷静,除却他天生的一部分之外,也得益于他的公务员生活与他的学习生涯。那以后,我也就不再敢妄发些牛论,语出时都要思考一下。因为若大意失言,便会有父亲的频频追问,被驳得难以对答。
久而久之,父亲这两个方面的特质渐深入到自己的心里,也渐渐晓得父亲的用意。呜呼!父亲虽不是一个大学者,没有那种天赋才华,可是他有做大学者的两个必备的素质。父亲影响了我改变了我,我的学习也渐渐走上正路。
【父亲改变了我】相关文章:
1.我变了
2.我变了
3.我变了
4.庆典改变了我
5.知识改变了我
6.知识改变了我
7.知识改变了我
8.我变了周记
9.庆典改变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