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2017-07-05 读后感

【篇一:《童年》读后感800字】
童年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忆的……而高尔基的童年却那么的恐怖,悲惨,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我喜欢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种特殊的亲和力,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么爱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两个大坏蛋,她也并没有请求外祖父怎样严厉得处罚他们。一个善良的人,又怎会喜欢在家里发生战争呢?面对外祖父毫无人情的打骂,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尔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谊,没有什么再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要什么有什么,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哪能和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相提并论,年代的不同就是这差别,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我们现在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篇二:《童年》读后感800字】
童年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童年里有快乐,有幸福,童年时美妙的,童年是充满阳光的,值得回忆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却很悲惨。
外祖父很自私,很吝啬,在以前便常常殴打外婆等人,在分家时,甚至把所有的破盆破碗,瓶瓶罐罐都分给外婆,自己却拿了外婆所有的旧衣服,物件,狐皮大衣,他又把钱借给他的教子,用来生利息,为了赚钱,他完全失去了羞耻心,遍访一切老旧识,不断地诉苦,博取他人的同情心,利用他人对他的尊敬,他“成功地”获得了很多钱,然后又借给他人,以此生利息。
与对外公那类人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使小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跟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天差地别,一个充满阳光,一个到处黑暗。美好的童年来之不易啊!
我又默默的打开了书《童年》,看到一个“愚昧的民族”带有残酷性的阴暗生活,太多可怕的现象令人心生黯然,感受到高尔基笔下“这压抑,窒闷的环境,而这些正是许多普通俄罗斯人共同生活过的时代。黑暗的时代终将在历史前进的车轮下成为过去式,我们不能忘记这些普遍黑夜中爱的萤火,也应该做外婆一般的人物,用爱点燃自己,努力照亮身边的每一寸空间。

【篇三:《童年》读后感1000字】
暑假里,我读了《童年》这本书,里面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看到高尔基和我们那不一样的童年,又不禁为他的悲惨童年而感到悲伤(next88)。
《童年》讲的'是五岁的高尔基失去了父亲,而后又经历了母亲改嫁等一系列的变故。为了上学,他只能去捡废品卖了钱当学费,自己供自己上学。高尔基身上穿的破旧,在身边的富有同学面前,受到了不少屈辱,可是他并不在意,把这一切化为动力,促使自己努力学习,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陷入了深思。现在,我们的条件是多么的优越,不用担心没钱上学,更不用捡垃圾维持生活。身上穿的都是名牌的衣服,用的也是五花八门,色彩鲜艳的文具,各种样式的书包,还有许多不知名的东西,应有尽有。而高尔基呢?他是多么的悲惨啊!别说是文具了,就算是衣服也都破烂不堪,是补丁摞补丁,还受到外公的百般虐待。相比之下,我们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享受着小公主、小皇上之类的待遇,不愁吃,不愁喝。简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对于高尔基来说,这根本就是神仙般的,想也不敢想的奢侈生活呀!而他却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勤奋地学习;相比之下,我们这些过着幸福生活的人,却是那么的不争气,真是自叹不如呀。如果,我是高尔基,那一定会为自己的贫穷家境而自卑的对学习没有了信心,而他却把嘲笑化为了进步的阶梯,我真是佩服不已啊!
相比高尔基童年的生活,我们可以用——掉进了蜜糖罐一样形容现在的生活,可是,尽管这样有些人还是不满意现在的生活,挑这捡那。我也曾经做过一件这样的事。
那天,我考了全班第一,妈妈为了奖励我,做了我最喜欢的馅饼。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突然,一块刺鼻的东西被我吃了进去,我连忙吐了出来,问妈妈:“这是什么呀!”妈妈一看,不以为然的说:“是姜。”我一听,连忙把馅饼丢到垃圾桶里。要知道,我是最厌烦姜的,那刺鼻的味道让我闻了很不舒服,吃了更是恶心。妈妈见我把馅饼浪费了,十分生气,说:“今天只有这一种带姜的馅饼,你吃也要吃,不吃也要吃!”我听了妈妈的训斥后也耍起了性子,坐在那不理会妈妈。最后,妈妈实在是犟不过我,又给我重新做了馅饼,这才让我如愿以偿。现在想想,我真是不应该浪费馅饼,姜又不是对身体有害的东西,何况这馅饼没有了姜也是不好吃的呀!这馅饼如果在高尔基的眼中,那会是怎样珍贵的食物呀!以后,我一定不会再浪费食物,而是珍惜每一粒粮食。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深地感知到了我们和高尔基不一样的童年,看出了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不同。以后,我们也要学习高尔基那种不向困难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好好珍惜我们现在美好的童年。

【篇四:《童年》读后感500字】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着作《童年》。《童年》它与《在人间》及《我的大学》被人们称为“自传体三步曲”。高尔基的童年悲惨,令人怜悯。书中阿廖沙父母双亡,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疼爱他。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他还经常受到外祖父的毒打。俩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勇敢的走了过来。这令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人心的丑陋。
相对于我的童年来说,那简直就是天差地别!我们的童年是如此的灿烂幸福又美好,如此的无忧无虑,没有烦恼没有多少苦痛。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得什么叫做“打”,因为他们从未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时候。他们丰衣足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姥姥姥爷的心肝宝贝,从来都是想要什么就可以有的。只是在父母的庇佑下不受风雨,从不受到飘荡,独立的滋味。而阿廖沙的童年却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沉重。
可是,阿廖沙在如此一个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而我们处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为什么都不能同他一样呢?
阿廖沙教会了我们,要珍惜眼前这美满幸福的生活,抓住我们无忧无虑的时刻,要努力学习是就要不断前进,要懂得身在福中要知福!
如今,眼看童年要流逝,迎来的是我们从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好好珍惜童年,让我们努力进取,让我们记住并永远留住我们的童年吧!

【篇五:童年读后感800字】
《童年》的作者高尔基,原名阿辽沙。彼什科夫。在他艰辛的生命历程中,完成了他举世闻名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其中最让我倾心的作品便是《童年》。在19世纪俄国黑暗的沙皇专制年代,弥漫着残酷和血腥,再现了俄国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现状。
童年生活应该是每个人最值得回忆、最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而大文豪高尔基的童年,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在他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幼小的他,还不懂死亡意味着什么,所以他只是注意着他所认为的有趣、奇怪的事情。失去丈夫和父亲的母亲和作者跟着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房主外祖父家里度日子。却经常无故遭受到没有亲情、残暴凶恶的外祖父的毒手,时常被他用树枝抽打的皮开肉绽。就连温柔善良的外祖母也难逃他的魔掌。两个舅舅也“子承父业”,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残忍而没有人性。就是他们毒打、折磨死了舅妈。还整天为着自己的私利争吵不休,还觊觎着可怜的寡妇---母亲的那点家产。所幸作者生命中有外祖母这一角色,是她将作者引领到光明的地方,给他无限的温暖和钟爱。故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让我们深感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的麻木与无助。以及年轻一代的反抗黑暗,追求自由和光明的路程。
比之高尔基的童年,我们简直幸福的像生活在天堂。我们的童年灿烂晶莹,容不得一丁点杂质,无忧无虑。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什么叫“打”,从小就被捧在手心里疼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高尔基的痛苦生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没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把一个无辜的人无端折磨至死的事情。
让人深感钦佩的是从小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高尔基,没有耳濡目染,而是从小有一颗善良的内心。在外祖母的悉心指导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不畏强暴、敢爱敢恨的灵魂,他利用艰苦的生活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意志刚强的人。正如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他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是他有理想有作为,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一片光明。也是他带领俄国劳动人民走向新生活的道路。
我们需以他为楷模,认真刻苦学习,汲取广博知识,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篇六:《童年》读后感1600字】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题记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童年》这本书中的阿廖沙用苦难的一生和用于拼搏的精神诠释了这个道理。
阿廖沙那悲惨、令人怜悯,令人感叹,令人同情的童年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掌管着家里的一切,脾气非常暴躁、视财如命,主人公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两个舅舅常为了分家而争吵、大打出手;家中的女人更是没有地位,任丈夫打骂,发泄。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肮脏和丑恶,那幼小的心灵因受到许多许多次沉重打击而深深震动。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甚至可以说成算是阿廖沙的亲人,保护和支持了阿廖沙……它向我们展示了那些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阿廖沙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和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苦难历程。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曾在许多地方打过杂,在这期间阿廖沙饱受欺辱,但他还是熬了过来。因为他被自己坚强、不屈服与困难的精神与信念一直支撑着。
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高尔基用真实优美的文笔描述了自已苦难而令人难以置信童年。
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我曾经想过,如果我当时是一个工人,我一定会像高尔基那样,用我这支锋利的笔给沙皇政府当头一棒。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和“珍惜时间是我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美好的环境,是非常难得的。这幸福生活都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鲜血换来的。我看了《童年》这本书后,我开始爱惜时间,我认识到了时间的重要性。所以,我开始认认真真地学好每一门课。俗话说的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滴水穿石”也是一天一天慢慢积累而来的。都是要一点一点地克服困难,才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和人生的灿烂。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并要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
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是:要执着求知、不怕困难、持之以恒、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时代在不断进步,但人们却越发变得懦弱了,遇到困难就想要退缩、逃避或者走捷径。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你首先要学会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得到。
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高尔基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黑暗中的光明。
高尔基用他充满苦难的童年向我们诠释着一个真理:只要不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光明总会来临。在人生中总会有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眼前的黑暗总会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光明必会到来。

【篇七:《童年》读后感400字】
《童年》是一本值得后人品味的文学巨着。它讲述了高尔基童年时的悲惨生活。
书中,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有些事甚至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四岁丧父,跟随母亲和外祖母到专横的外公家,却经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朴实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竟被十字架活活压死了。
当我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为高尔基伤心、难过,甚至想替他熬过那火辣辣的鞭子;当我再次品读时,我感受到了大人们的自私正好和老祖母的宽容、慈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我再次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便深刻的体会到了正处在战争中的苏联人民的生活之艰辛和不易。人们在这种环境中,变得自私和贪婪。
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爱与恨,早已在高尔基的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印记。
高尔基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并成为一代文豪,不仅归功于在这种环境中依然保护他的外祖母,更归功于高尔基自己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而我们生活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应该拥有这样良好的品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篇八:《童年》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这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的是主人翁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自幼丧父,随着父亲和外祖母来到外祖父家。这一切只是主人公阿廖沙艰苦命运的开始。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外祖父暴力、贪婪、霸道,他掌管着家里的一切,阿廖沙时常因为犯错而被痛打这一切在阿廖沙幼小的心灵留下了阴影。他的两个舅舅因为钱财而互相残杀,雅可夫舅舅还因为生气而把自己的妻子连头带脚的兜住打死了,这可见当时的女人是多么的不起眼。米哈伊尔舅舅把大十字架放到小茨冈,导致他背负过重摔死了。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当时的社会多么黑暗,而这黑暗也深深地印在了阿廖沙的心里,可是每个人的黑暗中还是有一丝丝的阳光,他的外祖母就是他的阳光,她用她那圣母般的行动感化了阿廖沙,让他明白他的童年还有开心的记忆。
这个故事描述的家庭: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而她的外祖母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廖沙的爱,给予了阿廖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廖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她经常给阿廖沙讲神话故事让他了解更多的事情也为了他长大后不做一个心里阴暗的人。
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我想,高尔基要告诉我们的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让我们永远以那种积极,勇于拼搏的态度对待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童年读后感】相关文章:

童年 读后感08-10

童年读后感03-13

童年读后感08-12

童年读后感08-12

《童年》读后感10-26

《童年读后感09-16

童年读后感03-26

童年读后感06-14

童年读后感06-15

《童年》读后感12-14

读后感400字 童年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