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分享48群一位妈妈发来的喜报:
武汉-路路妈:早上好!昨天孩子在期末复习测试的试卷上写的作文被评为特等奖,要作为范文给班上每个同学发一份,呵呵。本学期第一次哦!在这个群里受益匪浅。谢谢大家!
这位新进群学习的妈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让孩子有这么大的进步,给我们新进群的朋友们一个莫大的鼓舞。孩子的进步和成长,就是这个群的最大收获。
今天讲一位二年级小朋友的作文——《春天出游》。今天的作文,不能叫讲评,而是叫展示。头一次讲评这位小朋友的作文,大约是在去年的十月份。这位小朋友写的《“新”学期开始了!》,也被录入了《作文多大点事——实战篇》。今天来对比一下这位小朋友去年写的作文与今年写的作文,来看看他的进步与成长。
先来看一下去年的作文(原文):
“新”学期开学了
今天,我们开学了,新的学期开始啦!一切都是新的。
我升上了新年级——二年级,我们换了新班主任老师、来了一名新同学、发了新课本、搬到了新教室,感觉也是全新的。
全班同学一起打扫了教室。擦桌子、擦椅子、擦窗台、擦玻璃,整理桌椅,很快,教室就焕然一新了。
为了明天的开学典礼,我们在操场上排练了很多遍。练队形、练坐姿、练敬队礼,因为明天要欢迎新入学的一年级同学们。
我希望我能在新学期更上一层楼!
看一下小作者妈妈的辅导背景:
妈妈辅导:最早是孩子同学的妈妈介绍我跟着非常老师学“功夫作文”的。我家孩子刚升二年级,虽然还没开始写作文,但我知道作文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经过几个月的熏习,我大概知道了该如何辅导孩子的作文,知道从哪里着手了。昨天开学,我说:我们来口说一篇,关于开学的。孩子很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有了这篇《开学了》。
时隔半年,来看这位小朋友的作文:
春天来了,我们一家三口去颐和园游玩。
园子里的树和小草都冒芽儿了。嫩嫩的,绿绿的,都很可爱。嫩绿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新绿的柳枝像春姑娘的头发,风儿吹过,春姑娘就甩着绿色的长发在地毯上随风起舞,让园子里显得生机勃勃。
昆明湖的冰全都融化了,鱼儿和小鸭子在湖面上游来游去。冬天的湖面大部分都被冰层覆盖,鱼儿们钻到水底、小鸭子们都到岸上找暖和的地方过冬了。冬天过去,在春姑娘的召唤下,鱼儿和小鸭子又在湖面相聚了,它们也想看看今年春天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园子里的游人也越来越多。进园的时候要排队了,游园的时候也有点拥挤了,拍照的时候也要等候了,西堤上的游人也连成串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春姑娘来了。
春天真美啊!我愿化作一粒希望的种子,在春天发芽,茁壮成长。
再来看学校老师的评语:
作为一位小学二年级的男孩子,竟然能灵活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细致、生动地描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实属不易。体现出小作者是一位好观察、善想象,又爱阅读、爱生活的阳光男孩。
来看妈妈的感言:
这篇作文依然是用非常老师的方法来写的。孩子把春天比喻成春姑娘,柳树比喻成春姑娘的头发,草地是地毯,风儿一吹春姑娘甩着头发在地毯上起舞,写得很生动;在写到昆明湖的部分,用到了“写春以冬”的方法,更显出春天的生机;脚用了“我愿化作一粒希望的种子”,是前不久植树节的誓词,在这里用上了。整篇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得到老师的肯定。
通过对比:去年的作文,还比较侧重于结构和基本功上;今年的作文,在生动性上更进了一层。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观点:作文的入门,首要的基本功在于结构、在于表达清淅。结构与表达清晰是什么?具体来讲,就是作文的“头身脚”、段落的“帽衣鞋”。有了这个基本功,再来强化生动性,就容易得多。换句话来讲,学习作文,首先要解决表达清晰的问题,再来解决表达生动的问题;首先要解决有章有法、不散不乱的问题,再来解决生动有趣的问题。
第二点,去年的作文还侧重在文字的表现力上,今年的作文更加突出在了情感的表达上;去年的作文文字上还显得生硬、僵化,今年的作文文字显得灵活了许多;去年的作文没有画面感,只是新、新、新地“新”下去,今年的作文能够用文字作画,有色法、意法、触法,把春天的春“画”了出来。而去年的作文,新学期的新,还仅限于文字上的新,没有体现在文字的画面上;去年的作文还集中在一天上(开学的当天),而今年的作文运用了“写春以冬”的技法,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写春天的时候还写了冬,写现在的时候还写到了过去。所以画面就立体、多样、生动、穿越。
我们接着讲解。先来画解一首古诗(在提高篇第45页)。
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从中,我们有什么启发与体会?远近、高近、黑白、浓淡。那么,我们在本文中,是不是可以再立体一些、再丰富一些、再把思维打开一些呢?来看第一个对称段:
园子里的树和小草都冒芽儿了。嫩嫩的,绿绿的,都很可爱。嫩绿的草地像绿色的地毯,新绿的柳枝像春姑娘的头发,风儿吹过,春姑娘就甩着绿色的长发在地毯上随风起舞,让园子里显得生机勃勃。
在本段中,小作者抓住了两个事物:一个是草,一个是树,写得相当不错了。大家是否记得一句诗:草色遥看近却无?春天的绿,特别是初春的绿,是不是近处看好像没有,远处看却又有?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春姑娘在起舞的`时候还拿起绿色的画笔,在远处的青山点上几点,在近处的长堤上抹上几片。春天的绿,是一种很神奇的绿,是一种变化的绿。远处看,绿是一点点的,是淡淡的;近处一走,点点的绿变成了片片的绿,淡淡的绿变成了浓浓的绿。
再来一个反向的思维:
近处的片片的绿、浓浓的绿,随着我们渐行渐远,又变成了点点的绿、淡淡的绿。
写作是一个思维的游戏。在此,除了写近的绿、远的绿,写淡的绿、浓的绿之外,还可以写动的绿、静的绿,可以写正面的绿、倒着的绿——映在水面中的绿。这样写,一方面可以增加字数,增加层次感、立体感,还可以增加生动性、趣味性。
我们再来看下一段:
昆明湖的冰全都融化了,鱼儿和小鸭子在湖面上游来游去。冬天的湖面大部分都被冰层覆盖,鱼儿们钻到水底、小鸭子们都到岸上找暖和的地方过冬了。冬天过去,在春姑娘的召唤下,鱼儿和小鸭子又在湖面相聚了,它们也想看看今年春天到底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在这一段中,小作者运用了一个“写春以冬”的技法,焦点是鱼儿与小鸭子。那么,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引导孩子用一个“相片相框”的技法呢?
我们再来复习一首诗,在《提高篇》第229页。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要体会诗的最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透过窗户看到了西岭千秋雪,透过门框看到了东吴万里船。这两句诗为什么会给人一种美感?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相片与相框的关系。窗是相框,门是相框,然后把“千秋雪、万里船”这样的美景尽收于相框之中。
回到本文。昆明湖是颐和园中一个很重要的景观,我们可以把昆明湖当成相片,把湖四周的长堤、湖岸当成是相框呢?是不是可以这样写:
昆明湖清澈透亮,像一面大大的镜子,把素白的十七孔桥、雄伟的佛香阁、别致的谐趣园,尽摄于镜中。蜿蜒的长堤又仿佛是镶在这镜子周边的框。框上,还点缀着翡翠一般的绿。
接着小朋友“写春以冬”、“写暖以冷”的技法,是不是还可以再突出一些,这样来写:
冬天的昆明湖结上了一层厚厚的冰。冰面单调、坚硬,还散发出一股股的寒意。春天来了,虽然还有些料峭,但昆明湖的冰面再也抵挡不住春日的温暖与明艳。湖面慢慢地变得柔软起来,慢慢地变得荡漾起来,慢慢地变得多姿多彩起来。在春姑娘的召唤下,鱼儿和小鸭子、小帆船和小游艇,都在湖面相聚了。
再来下一段原文:
园子里的游人也越来越多。进园的时候要排队了,游园的时候也有点拥挤了,拍照的时候也要等候了,西堤上的游人也连成串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春姑娘来了。
在这一段中,孩子写的是人。排队的人、拥挤的人、游玩的人,这样写得立体,能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一个事物,很不错,说明孩子具备了这个对称的作文观。那么,是不是还可以从生动性上再来提高一下呢?生动性的提高方法在哪里?在于六根六尘!可以通过意法来写:
园子里的游人也越来越多。进园的时候要排队了,游园的时候也有点拥挤了,拍照的时候也要等候了,西堤上的游人也连成串了。这一切都是因为春姑娘来了。他们的眼里似乎有绿的期盼,他们的脸上似乎有绿的暖意,他们的身上似乎披着绿的阳光。
春天真美啊!
今天就讲到这里,请大家跟着本文讲解的节奏,课后参考《提高篇》第四章“反差对比”的技法,还有第八章“相片相框”的技法。
【勤而行之的进步:《春天出游》】相关文章:
随心声而行03-16
寻香而行散文10-22
和苦难结伴而行作文06-21
说勤02-02
道勤05-18
文明出游的作文09-18
中国的进步作文08-09
智慧进步的阶梯06-08
科技的进步作文09-06
量力而行350字作文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