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1
时间彷佛停留在一个夏天的小巷里,茂密的绿叶就好像一道墙,把温暖的太阳公公隔离在另一个幸运的世界。在这个令人惧怕的昏暗小巷,有一幢被树荫隐没住的老旧房子,乳白的墙上,早已露出了一处红砖,令我不得不想起地震后的灾情。在那曾经闪亮动人的窗台上,也长出了令我害怕的褐色锈斑,就这样组成了一幢黑暗里的个体。
在这个小巷里,除了那茂密的树荫外,我看不到半点生机,希望上帝有空也能来眷顾这个地方。
老师评语:
作者专注地特写树荫与墙,把昏暗巷弄得慑人,气氛营造得很成功!
小巷2
大块小块的青石板随意地铺着,错落中又使人感到一种微妙的美。不知多少年的沉淀,不知多少次风雨冲刷,也不知几朝几代几双脚踏过,它们,被打磨得光光滑滑煞是好看。
石板路,青石板路,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雨来临时,积起一潭潭小水洼。偶有几片调皮彩云飘过,啪啪溅起亮晶晶的水花,连接一串咯咯的欢笑。
石板路两侧,是高墙。手抚上斑驳墙面,丝丝凉意传来,凉到内心。些许绿绿的,小小的苔藓呐喊着,奋力地从墙缝中钻出,探头探脑打量这个大千世界。墙面略歪斜,却无坍塌之危险——是赶路的人儿,累了倚在墙上,一代又一代的赶路人,将这墙倚斜的吧?
又忆起幼时的我。牙牙学语之际,应该就是用稚嫩的小手撑着墙,摆脱大人的禁锢,走出只属于自己的第一步的吧?我想,是的。那,又是不是一个又一个奶娃迈出第一步而将墙面撑斜的呢?
黛瓦白墙,虽不处江南水乡,但家乡的小巷总有种江南的浅浅韵味,挥之不去。
小巷是悠长的。步入小巷,随之蜿蜒曲折,走了许久,都不见尽头。好像个迷茫的旅者,不知前进的方向。可是又很突然的,你发现自己走出了小巷,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小巷是安逸的。它就像喧嚣闹市中的一方净土,将尘世的一切都挡在外面,只留下清静。哒哒,水从屋檐滴下,听得很清楚。底下那方大石,已有一凿小孔,这水,怕是滴了千百年罢。真彰显滴水穿石之魅力。
小巷是变幻莫测的。白日的小巷清静,黑夜的小巷神秘;晴天的小巷明媚,雨时的小巷缠绵在黑夜神秘的小巷中,那些人家听着它缜密均匀的呼吸沉沉入睡。
我爱家乡的小巷,更爱小巷的家乡!
小巷3
坐落在中国的西南,重庆小巷集结了西北汉子的豪迈与江南女子的温婉于一体,乍一看什么也不是,其实也什么都是。走近进每一条小巷,都必经一条约莫五六米的狭窄小道,那两边的石壁硬是被硬生生的掰成两半,硬是分开了能容一人通过的小道(写得非常生动),一依如故乡的人,硬是在西南的荒蛮之地,辟出了一座人尽皆知的大山城——重庆。踏进小巷,没有那种江南清新的气息,也不是那种北京胡同湿霉的感觉。
是那种青苔潮湿的人情味儿,是那种干燥瓦砾的生活味儿,是最原始的味道!周围的石壁上映满潮潮润润的青荇,地上的石板嵌进了一粒粒干燥的石子,踩在上面有点硌脚。却也有一种别样的舒适。还没来得及感受小道的魅力,就到头了,一头扎进了巷子。细细打量一下小巷,西北边塞的豪迈和江南水乡的温婉融合的恰到好处。轻轻的参差石板覆盖着地面,来来往往的人们磨平了石板,石板光滑,明亮,向小巷尽头延伸出去。与那窄窄的小道相比,巷子就宽敞了许多,虽不能与城里的街道比拟,却也有大约七八米宽。两边立着几排参差的房屋,有些未整理过,灰色的瓦上覆盖着厚厚的岁月,吱吱呀呀的老窗在半空摆动,发出凄怨的声音,门楣上生着锈迹斑斑,屋里的主人换了好几代,惨诉着一个多世纪的悲哀。还有些重新修筑了一遍,显得美轮美奂。
朱门红柱,雕花木栏,镂纹窗棂,漆红碧瓦。一派古典大户之气,于众户青瓦灰墙的平房中显得格外瞩目,这便是那小巷中明清重臣的败落子弟的居所,也颇有历史的书卷气。巷子中,并不嘈杂,但也是七七八八的声音漂浮不定。最牵挂的,便是那一声一声的吆喝。天还未亮,鸡还未曾报晓,便听见轱辘在石子地上点过的嚓嚓声——是小贩推车来了。带小贩们摆好一摊车的货物,鸡开始报晓了。然后是一家一家拉开布帘,从窗里飘出煎蛋在锅里爆裂的油花生。不久,约摸半个时辰,便有妇女挎着菜篮推门出来,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孩子们也三三两两地出来了,手里拿着弹珠,呼朋引伴。一群一群地蹲在一起,传来嬉笑的声音。再不久,吆喝声就响起了——“卖菜勒,又轻又嫩的瓢儿白勒!”“茶蛋茶蛋,现煮的勒!”一声接着一声,一波接着一波。身影在本就不大的巷子里回荡了几下,便消散了。集市渐渐热闹起来,小巷里人不多,但一声一声地讨价还价仍是把小巷填充得丰盈充实。妇女们挎着装满菜的篮子回家叨唠中午饭了,小贩们也该散了。太阳骄傲地立在天上,从两边参差的房屋缝隙里,透下刺眼的光——小巷进入了最懒的天儿。
小巷的一天从吆喝声中苏醒,也在吆喝声里结束。只不过,这吆喝可不是小贩的吆喝,是母亲唤着孩子们回家里吃夜饭的吆喝。傍晚,炊烟袅袅,太阳挂在山上,摇摇欲坠。孩子们还没玩够,能再拖一会儿就再拖一会儿。不一会,各家灯火通明。母亲们撩开布帘,一声一声温情的呼唤——“小雨,回家吃饭了!”“姚姚,吃饭喽!”孩子们禁不住饭菜的诱惑,也结伴回家了。小巷此时只剩下炒菜的滋滋声,陷入了深深的宁静。晚饭过后,老太婆们一个接着一个搬着小板凳出来乘凉,一人一把小扇,闲话家常。待天全黑时,也就纷纷回家了。小巷深深的睡去……
忘不了小巷的深情牵挂,因为小巷的砖还是那么绿,小巷的瓦还是那么青,小巷的人还是那么善,小巷的情依旧那么暖……
小巷4
小巷的街很古朴,小巷的风很轻柔,小巷的人很坚持。不同于老北京的胡同,也不同于大上海的弄堂,风化斑驳的青砖,雕刻精美的照壁,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以古朴和久远的感受。这座城市第一缕阳光下,有提笼架鸟的闲人,有划过蓝天的鸽哨,有缓慢流淌的光阴,他们是这座城市最美的画卷,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底色和灵魂,营造出一种“慢”的生活状态,老扬州人的生活没有那么局促,岁月俨然精致起来。
《双城记》中有这么一段话: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人们因智慧而得到,也因愚蠢而失去。夜深人静时,我站在老城区不知名的一条小巷中,隐约听见某一隅传来:不要丢下我,不要忘记我。
漫步在东关街上,街头的桂花树因昨日的强风摧残,似是憔悴了不少,我轻叹着向小巷深处踱去。忽然一家小店吸引了我的目光,在众多装潢华美的店中,它显得有些古老,或许说它陈旧更为贴切,突兀地站在那个角落。我还是进去了,仿佛有种强大的力量将我牵引进去。
这是一家汤圆店,名字很特别,“四喜”汤圆。老板见有人进来,先是一愣,接着就笑着迎了上来:“要些什么?”“就你们店的招牌吧。”“好嘞!”说完老板就进了厨房。我抬头看看,果然,连菜单都是写在木板上,再钉在墙上的,显得很有岁月流逝的味道。闲暇之余,我透过玻璃看看老板,只见他将面粉从高处抛撒在事先醒好的面上,对折,再折,直至成一个面团,再撒,如此往复。面应该劲道多了吧,我心中想着,竟然期待又多了几分。
老板端着热腾腾的汤圆出了厨房,送到我面前。四个圆润的汤圆浮在冒着热气的汤中,看起来温润可爱,好似上好的白玉,透出诱人的光泽。难怪叫“四喜”汤圆呢。轻轻一口咬下去,竟然完全不粘牙,十分有嚼劲。肉的内汁四溢,芹菜的清香满口,桂花的入口即花,豆沙的甜而不腻,不一会儿,四个汤圆便下了肚。突然有些后悔,原来像四朵莲花般绽放的美丽景象,我还没来得及欣赏,就心急地解决了。老板见我吃完了,就坐下来与我交谈起来:“很久没人光顾了!房租还在涨,再这么下去,怕是真的撑不住了!”我婉惜地说到:“是呀,现在生意是不太景气,但是,这汤圆这么好吃,一定会好起来的。”“这是叠汤圆,可难学的呢!这门手艺恐怕以后要失传了哦!”老板脸上失落的表情,深深地刺痛了我。是呀,人们总是想追逐潮流,却逐渐淡忘了老祖宗留下的财富,这些文化是扬州人的灵魂,更是他们的根呀!“会好的吧”,我向老板道了别,离开了,对于未来,我又如何好确定?
几个月不见,竟已然是另一副景象,大概是因为近日古巷游兴起,不少人为了体验传统文化,都来到了这家汤圆店,老板见是我这个“老顾客”来了,笑着说:“是呀!都会好的。”这是家乡的变化,更是人心的变化,人们开始注重传统文化了,这是非常好的事,因为不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灵魂的一种归宿,对根的追求………
我想他们已经找到了吧,生活,要有文化才会变得丰富多彩,而人们不能一味追求创新,对于过去,我们也应当珍惜。同样的夜深人静,同样的一隅,却是不同的心境,小巷深处传来熟悉的声音:“谢谢你,扬州人!”这声音不是别人,正是每个扬州人的心的呼唤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扬州这座精致的城市,养育了一群坚持精致的扬州人,他们为历史悠久的扬州不断注入新鲜的活力,平凡的他们努力让自己发光发热,如同深夜里悄然开放的夜来香,在静默中绽放,为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珍贵的文化遗产默默地坚持,一代又一代。
家乡的变化,让我们可以说,这是愚蠢的时代,更是智慧的时代,我们因愚蠢而失去,却因智慧而获得了更多,因为人们听到了小巷深处的召唤。
—那便是,传承。
小巷5
斜阳古道接轮蹄,明月扶疏属柳西。 桥上行人桥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
——《二十四桥》
如今,扬州,在高楼的掩映之下,仿佛罩上了一层花花绿绿的面具,我说,那个摘下面具的扬州更美。我生于蜀冈,恋着那灵动曲折的巷。他们永远不会消失。现在,我的这种情结在我记忆中扎根,一种远古的思想慢慢填满我记忆的沟壑,扬州正用她的灵气慢慢的渗透我。
对于巷的回忆
我终于可以又一次走在青石板小巷中了,仿佛回到童年一般。穿过了扬城的喧嚣,避开了人情的纷扰,独自踯躅于扬州小巷,路边的野蒲公英不知道换了多少茬,我也不知道我待了这种情感多少年,墙角的苔藓绿了黄,黄了又绿,唯有小巷深处的那株桃树,一年又一年开着同样的花。
巷,拖着沉沉的夕阳变的赋有了韵味,一位对扬州巷很有研究的老人童嘉通(曾为其做了近百首诗歌)说:“ 每一个巷子都有文化”,我探访扬州巷也都是一些普通静谧的小巷,我报不上她那优雅的名字,但却像老朋友一样熟悉,也许只有一个扬州人才有如此情感吧。踏着铺在地上深陷入松软泥土的石块,感觉自己好像被清风给带走了。呵呵,或许吧,我与这条巷也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缘分呢。
巷子两边各种老宅,走进某家老宅,不算太明亮的房间,花格窗中仅透出了的几道光线,甚至可以看到空气中的浮尘,略带霉味的气息,笨拙的橱柜,平静而又唠叨的`台钟,还是那个样,还是那个陌生熟悉感觉,还是扬州独特的风味。桌上一杯清茶,映着淡淡的光线,显出黄绿,干瘪的茶叶在水的滋润下,膨胀扩展,水流茶转,上下浮沉,幽幽间有那么一丝茶香。有点活力的,该是那主人的一缸金鱼,安静而又低调的游动着。
我不禁思索起来,我有的时候真羡慕它们,没有遗憾与抱怨,只需要矜持的活着。可是,宁愿做一个人,去感受绿扬风味。
巷因家而美,人因巷而生……
蜀冈——永久的情结
生在邗江蜀冈,即为这里的魂,对于这刚刚百米出头的小山,让我不得不想起“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里确实出过神仙,唐代鉴真东渡,是日本律宗的开山祖师,仙风道骨,闻名遐迩;北宋的欧阳修居大明寺平山堂,居处称“仙人旧馆”,苏东坡词言,“三过平山堂下”,“十年不见老仙翁”,欧公确实是北宋文仙。
旧蜀冈,对于我也许只能从那些泛着微黄的老书中才能了解。我无法融入东坡抑或是欧公那个年代,领略到旧蜀冈风致,但恰恰是这一份无法倒流的梦呓给了我永久的情结。
酷暑的午后,我蹬着一双布鞋漫步在扬州北郊,也会发现那城里的高楼掩盖不了蜀冈的蜿蜒绵亘。蜀冈之上,平山堂西,则是西花园,亦称“御园”。步入园中,园中的景色本已十分迷人,再加上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堆叠修正,形成非常精致的人文景观。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湖面东南角,堆叠着一座黄石假山,临水而起,下依池波,四面堆叠成险壁峭岩,底部好似若干年流水冲击而成,登山巅鸟瞰全御苑,绕道欣赏池小汀,我顿时感到无比惬意。
这儿的景真美,空气真好,然而当我又想起了我曾经看过的济南的老泉,过去的良辰美景如今都成了虚设,那种极致又有如图片一般的美丽永远变为了回忆或者挂在了博物馆的墙壁上……这也仅仅是无谓的担心,我美丽的蜀冈一定会保住她的风情,并用她那不同于济南老泉的方法铭刻在每一个人心中。
我时常会陷入深深的思考,对于现代人和过去的人他们在看到这一情景时,情感是一样的吗?城市在不断的进化着,也终将由那质朴的模样变得成熟而有魅力,这唯一不变的也是扬州人们,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留在心底的那生生不息的蜀冈风韵吧……
巷,四方纵横,能够编制好我对她的梦想;蜀冈,崭露头角,可以引发我奇特的思考,或许闭上眼,我不会忘了一切,或许他们也休想从我脑袋里溜走了,恩,但愿扬州她可以在侵蚀我一点,好让我再加深对她的爱。
亲爱的巷。
亲爱的蜀冈。
亲爱的扬州。
小巷6
从小,幽静的小巷给我一个美妙的世界,灰尘漂浮在空气中,婉转,优雅,静谧。
小巷是由布满着青苔的青石板组成的,我在青石板下埋藏了很多东西,我的快乐,忧伤,成功,失败,这条青石板小路给了我很多很多的东西,包括了斗志,坚强、
——那天似乎有冬雨霏霏,悲伤的云霭漂浮在空气中,看不到天空的一丝微亮。风雨淋湿了行囊,我独坐在青石板上,孤单,安详,有一个东西在我眼前一闪,我放弃了很多顾虑,发现那是一簇迎风盎然开放的花儿。我不知道,它为何出现在这里,,我只知道,它的出现在我眼中只是无意中才冒出地面,它的出现并没有给我多少斗志,突然我发现,它的生长地并不是一块肥沃的方土,只是一块青石板,我诧异,它竟可以从青石板中钻出,变成一簇迎风盎然开放的花儿,我甩掉灰尘,背起被风雨淋湿的行囊,在青石板上刻下我的目标,我不服输!
那条小路是美妙的,是优雅的,它有波澜不惊的笑,深藏不露的美,它是温柔的,它给过我快乐与温暖,冬天,人们裹棉衣,抱住那份唯一的温暖,我也不例外,走过小巷,冬天的小巷人烟稀少,变得更加寒冷,但每次,小巷的路灯都会打开,橘黄色的灯光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静谧,安详,那份温暖,是谁都不能给的。
华灯初上,小镇笼罩在刺耳的声音中,我来到小巷,追求一份久违的安静,夜晚的小巷似乎更美,青苔不是单调而俗气的绿色,在灯光的笼罩之下,变得绚丽多姿,他随着角度的变化而变化,时而红的灿烂,红的无法回首,时而是忧郁的蓝,时而是妖娆的紫,它仿佛不再是一块光滑的青石板,而是一块美的夺目的宝石。
华灯初上,小巷里有点滴的亮点,矮小的杨柳,墙角斑斓的小水池,这些点滴的亮点串起璀璨的夜。
这条小巷是生机勃勃的,看,乌黑的蚂蚁快速而有力度地搬动着他们的劳动果实,蝴蝶偶尔停留在这里,立起她们美丽的翅膀,高雅,纯净,轻捷的燕子在这树间筑巢,轻捷而美丽地从树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这里没有高雅的玫瑰,没有洁净的出泥而不染的荷花,却有那一簇簇迎风盎然开放的小黄花,可是在我看来,它们是最美的。
这条小巷是平凡的,它不宏伟,也不是什么建筑物,它只是出自大自然之手,它承载着我的童年,我的微笑与我的光荣。
小巷7
近日来,我读陈根生的《巷韵·乡情》,这本书开篇便描写如皋的小巷。说实话,我对巷子的认识并没有多少,亲临过小巷,也只有那一次。
五月,暖洋洋的阳光温柔地撒下来,不轻不重,我浑身上下每一个细巷子活跃起来了。老师们带领我们参观烈士陵园,顺便到巷子里走了一圈。小巷子,青砖青瓦,低矮的屋檐上长了几株绿植,青青的石板路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我们的欢声笑语打破了小巷的宁静与安适,几只常见的小麻雀正悠闲地立在屋角,被我们的笑声一惊,它们敏捷地拍着翅膀飞走了,转眼又停在了另一处屋檐上。看来,连麻雀也舍不得这小巷呢。
巷子向远处延伸,仿佛永远没有尽头。小巷里有人开了间小店,店内木架上陈列着一些古玩及笔墨纸砚之类的东西,木架旁还挂着一支质地圆润的笛子。忽然,一阵悠扬的古筝优雅地传入我的耳朵,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抚弄着琴弦。她长发飘飘,微微侧着头,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中。
还有一间屋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年过古稀,他们都头顶一层薄霜,衣着干净利落。老爷爷拿了一篮子青菜,在门旁的小水池上洗着,一边洗,一边和老伴说笑,显得很硬朗。而那老奶奶,边和老伴说话,边看着我们这些“稀客”,脸上不禁泛起一朵花,身旁的八仙桌上摆着几只苹果和一个台历。生活在这里,虽然简朴,但可以拥有一方宁静的天地,想必他们应该是很满足的。我忽然有些羡慕这对老夫妻了。
忽地,一阵香味飘过来,原来小巷尽头有一家烧饼店。店主是一位四十左右的男人,粗粗的眉毛下是一双一笑就眯起的眼睛。他忙活着,几块刚出炉的烧饼搁在烤炉上,金黄的表皮上撒着些许黑芝麻,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不禁想想里面的馅儿是甜的还是咸的了。
我们的笑声过后,悠悠小巷又恢复了之前的模样,宁静祥和,几盆绿植正尽情地晒着太阳,一只小黄狗闪着一双可爱的眼睛,调皮地捉着翩飞的蝴蝶……
【小巷】相关文章:
1.小巷散文
2.小巷深深
3.小巷童年作文
4.小巷阅读答案
5.小巷的味道
6.小巷的记忆作文
7.小巷作文800字
8.小巷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