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

2024-09-14 历史典故

  古人讲信义,“仁、义、礼、智、信”被认为是一个人基本的五种道德,称为“五达德”。历史上有很多诚实守信的典故。一诺千金和季扎挂剑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一诺千金”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诺。”

  季布是秦朝末期人,他性情耿直,为人狭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都会设法办到,因此受到大家的赞扬。楚汉相争时,季布成为项羽的五虎将之一。正因为季布讲诚信,守诺言,所以在楚地流传“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千金易得,一诺难求。可见季布的承诺是多么的言而有信。

  同样“季扎挂剑”讲的也是做人守信的故事。季扎是春秋时吴国有名的公子,德才兼备,誉满天下。有一次他出使别国,路过徐国,与徐国国君会晤.席间,徐君看到季扎腰间的宝剑,欣赏不已。季扎考虑到自己还要出使别的国家,而佩剑是使者的必备之物,不能送人,当时就没表态。等他完成任务回国时,又经过徐国,他想把那把宝剑送给徐君。可是,徐君却去世了。季扎十分惋惜,他来到徐君的墓前,把宝剑挂在墓前的树上,完成了自己心中的约定。可见,做人一定要讲诚信。

  阅读延伸》》

  兵不厌诈:诚信并非灵丹妙药

  【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释义】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比喻在战争中要善于用计迷惑对方,也就是说,对敌人不能太讲诚信,要使敌人防不胜防。

  【历史典故】

  汉安帝在位期间,羌族部落经常侵扰汉朝边境,有一次竟然把汉朝的武都郡包围了起来,汉安帝忙任命虞诩率军抵抗羌军。虞诩率人连夜赶往武都郡,部队到达陈仓、崤谷一带时,被大批羌军阻挡。虞诩见此情形,忙下令部队停止前行,然后大造声势,说朝廷派的大军随后就到,到时就对羌军前后夹击。羌军不知是计,便兵分四路抢掠粮草。虞诩见羌军分散开来,就抓住时机,突破羌军的防线,继续向武都郡进发。

  虞诩命令军队全速前进,每天行军一百多里,命令各队士兵第一天挖两个灶坑,并且以后逐日增加一倍。将领不解其意,问他说:“孙膑领兵作战,每天减灶以迷惑敌军;兵法说每日行军三十里,可确保安全。我们每日加灶,一天行百里,都不合先人的规矩啊!”

  虞诩回答说:“用兵打仗要根据不同的形势,采取不同的策略。羌军人多势众,士气高昂,我们不能与之硬拼。如果我们行动缓慢,必会被羌军赶上。兵不厌诈,制造假象才能迷惑敌人,当年孙膑减灶,是为了佯装弱小;如今我们加灶,是为了佯装强大。”

  羌军见汉军每日加灶,以为汉军的兵力正在不断增加,就不敢继续紧追其后,虞诩的军队才能安全地进入武都郡。虞诩又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指挥作战,大败羌军,使动荡的武都郡最终安定下来。

  【成长心语】

  诚信是我们想要追求的最美好的人际关系状态,但我们也无法避免会遭遇诡诈。讨厌诡诈而平平实实行事,是君子的本色;但不识诡诈陷入别人的奸谋中,是要被人讥笑的,更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对自己产生威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不应该总是沉浸在诚信的“乌托邦”中,应认清现实,以一种冷眼旁观的态度看待世间的诡诈,自己固然不能成为实施诡诈的始作俑者,但最起码也要保证自己不沦为诡诈的牺牲品。

【有关诚信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09-14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09-14

牛郎织女的传说09-14

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09-14

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09-14

历史典故之年的传说09-14

历史典故 :一不做二不休09-14

伴随孩子成长的历史典故09-14

历史典故:门可罗雀09-14

姽婳将军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