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学习
孔子是儒学的倡立者,是一生坚持学和问的典范。他不只在没有知识或知识不多的时候坚持学和问,即使是他学已大成,甚至被人称为“圣人”时,也坚持学和问;以至在老年,也学而“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孔子自己说他“非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他说,他穷和不被用时,所以有时间多学。他以学习为人生乐事,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他学习永不满足,“学无止境”,到了老年还在学,“发愤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他把学习寻求真理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治世需要学问
汉高祖刘邦是出身于流氓阶层的无赖,秦末乱世造就了他这个英雄‘他靠马上打天下,所以很看不起读书人,儒士经常遭他的侮辱,他甚至用儒士的高帽子来拉尿。他统一天下之后,尽管面临的是战后荒凉、凋敝、民不聊生的局面,他却是茫然而不在乎。他的左右有个儒生陆贾时常跟他谈论《诗经》、《尚书》,宣扬古代治国之道,而他却瞪着眼睛破口大骂:“我的天下是靠马上打来的,与诗书有什么相干?”陆贾反问他说:“你靠马上打天下,能靠马上治理天下吗?”刘邦无话可答。在陆贾的开导下,刘邦终于有所醒悟,他叫陆贾把秦朝为何灭亡,他自己为什么能得天下,以及古代成败的经验教训写成文章给他看,陆贾于是写成二十篇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文章,每上奏一篇,刘邦听了都大加赞赏,左右大臣也高呼万岁,并把这些文章装订成册,取名为《新语》。刘邦通过这些学习,才认识到古代治国之道对其巩固政权有用,他采纳了《无为》这篇文章作为治国的方针,一反秦朝的严刑峻法,让人民休养生息,从而使荒凉、凋敝的局面迅速得到改变,生产获得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汉朝日渐强盛。
列宁从不放过学习机会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是勤奋读书学习的典范。列宁的一生,从来不放过可以读书学习的机会。读书的时候,列宁对作文就非常认真。每次的作文题,老师都是在一两个星期以前就告诉同学们,好让大家做好准备。不少的同学都是等到要交作文的时候,才匆匆忙忙地写作文。而列宁却不这样,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之后,他就认真地准备起来,先是找参考书看,考虑文章的内容,然后列提纲,打草稿。打草稿的时候,总是在纸上留出一大片空白的地方,以后就在上面作补充、修改,或者写一些说明。因为列宁作文积极主动,准备充分,所以,每次都得高分。
参加革命以后,向图书馆借书读成了他生活中的习惯,甚至在他被流放和关监狱的日子里,也千方百计地借书,因为他的座右铭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据统计,苏联收藏的列宁文献达三万多件,以三十年时间计算,平均每夭近三件,并且还没有把遗失了的及无法考证的大量文献包括在内。
【勤奋读书-关于勤奋读书的论据实例(七)8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