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
今天下午看了《少年的你》,一部讲述校园欺凌的影片。心里那种难言的窒息和揪心的难受,让我无法静心去做其他事情。
其中有个影评“我很庆幸在我没成为大人之前,头顶没有乌云”。是啊,他是中国23527万青少年中的一个,有多少孩子因为校园欺凌而伤痕累累,一生都活在阴霾之下,甚至有些孩子在乌云下痛不欲生,选择如剧中胡小蝶一般的结局,来结束自己的痛苦。没有人可以设身处地的考虑被欺凌孩子们的感受,他们如同下雨被冲出泥土的蚯蚓,随后,在太阳暴晒下无处可躲,当他们痛苦地扭动身体时,经过的路人却在嫌弃它们为什么不好好待在泥土中。
没有人应该怎么活,所有人的活法是自己定义的,但是请每一个家庭教给孩子“同情”,不要让他冒失地说出让其他孩子难过受伤的话,也不要让他做伤害其他孩子的举动。因为他的一句嘲笑,一个拉帮结派的行为,一个孤立的眼神,会让某个孩子的一生遭遇暴风雨般的袭击。
于教师这个职业之下,我最害怕的不是学生成绩不好,怕的是当他们身处阴影时,自己却浑然不知。我确实不能认识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孩子成为朋友,但我希望自己再敏感一些,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期盼太阳的孩子。每名教师都不忍心他们于最灿烂的年龄受到孤立,受到冷视。于教育面前,“教”要竭尽全力,“育”更要倾尽所能。
真心希望家长带孩子们去看看这部特别的影片,它能告诉孩子要心怀同情,告诉家长和学校最大的使命要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告诉社会要保护好每一个无助的孩子。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2
观看《少年的你》之前,大家都传这是一部关于校园欺凌的影片。看完之后,我觉得这部影片反映的不仅仅是校园欺凌,它hai反映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责任。
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心惊肉跳;看完之后,心情压抑到极限。影片里任何一个人物都折射了一个点,一个痛点,引发我们的思考。
胡小蝶因不堪压力,忍受不了同学的欺凌,选择了跳楼。跳楼之后,我们没有看同学们本该有的诧异、震惊、害怕、同情……相反,同学们都在围观、拍照。只有善良的陈念为她盖上了衣服,来遮挡她的不堪。胡小蝶连死亡都不惧怕,却被同学的欺凌吓倒,可知这欺凌有多深,有多恐惧,足以抹杀一个人生存的勇气。
陈念是继胡小蝶之后被欺凌的第二个对象。她,和胡小蝶不同的是:她有强烈的信念支撑她不惧欺凌,虽不敢反抗但追求光明。记得她在书本里写的一句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有人却仰望光明。她本着一种信念:我一定要努力学习,考出去,拯救世界。
她信念之强,让我们在她坚毅的眼神里看到了力量!终于有一天,面对欺凌,面对胡小蝶的死亡,她决定不再沉默。她报了警,却发现,事情没有她想象的那般美好,那么简单。她最终发现面对欺凌,警察保护不了她,家长保护不了她,孤独无助的她只能投向陌生少年——小北的怀抱。
小北在面对干净的陈念时,也保持了一颗少年的心,他竭尽全力保护陈念,爱护陈念。让面对欺凌的她,和面对生活窘迫的小北似乎都看到了阳光,希望。
然而,欺凌陈念的头儿魏莱触碰了陈念的底线,陈念无意中失手推魏莱下楼致其死亡。在他们纯真的感情里面,在纯净的世界里面,小北愿意替陈念去服刑,让陈念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在面对警察的质问时,两个孩子坚定的语气与信念,让我相信少年里是有那种炙热的超乎一切的情感的。
魏莱的死,似乎对所有人都是一种解脱。她的跟班,在同伴死的时候,居然笑了。警察问她为什么笑,虽然她嘴上没说什么,或许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我却看到了她的释然,只要魏莱还活着,她就永远受控制,受压抑,受摆布。
纵观整部影片,我看到的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要么孩子成了欺负别人的混混,欺凌者,要么成为了被欺凌的对象。
陈念,妈妈卖伪劣产品,每天被债主追债,不但保护不了女儿,还把希望寄托于女儿身上。当陈念受欺凌时,她不让妈妈担心,不告诉妈妈,hai发誓一定要考出去,带妈妈过好日子。所以她生命受到威胁时,找到了小北来保护她。
小北,从小没了爸爸,妈妈因为带着他无法再嫁出去,就经常打他,后来妈妈丢下他不管了。当他被小混混打得遍体鳞伤时,陈念简单的一句:“疼不疼?”,就让从小没得到过关爱的小北流下了眼泪。小北说:“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
魏莱,学习成绩优异,家庭条件优越。当警察去家里了解情况时,面对警察的询问,她的妈妈趾高气扬的质问警察:“我女儿不是这样的人,啥事都要讲究证据,你们有证据吗?”而此时,魏莱就在向警察做着得意的鬼脸。当她假惺惺的去跟陈念道歉时说:“我不能再复读了,我爸爸已经半年不跟我说话了。”
影片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魏莱死亡时间是5月30号,当发现她的尸体时是高考第一天6月7号。当时妈妈来了之后无法相信,我就想问这么多天女儿不回家,难道他们没有发现吗?这么多天没有报警,等着警察发现尸体他们才意识到女儿出事了吗?
魏莱的跟班,被学校停课之后,家长带着来学校求情未果。爸爸就当着那么多老师同学,对孩子拳打脚踢。
每一个孩子的身后,都有一个非正常的家庭。正因为他们心里没有爱,所以没有能力去爱。更不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如何与社会相处。
正好今天读到了一段话,感触颇深。与君共勉:
问: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感受过父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和美?
答:就是为了在孩子心中种下希望、光明和美好的种子。
当孩子遭遇人生低谷时,那颗被爱和美滋养过的心灵,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对生活有眷恋,对生命有敬畏,对人生有期待,确信人间值得,岁月可期。
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是安全感建构的基石,是自由的保障,是发自肺腑的快乐和无条件感知美好的源泉。
儿童从他人眼中看到自己是好的、是重要的、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被爱的,逐渐内化,继而相信自己是如此可爱、如此重要、如此有价值,再到相信每个人都和自己一样。经由这个过程——从他人对自己无条件的接纳变成了自己对自己的接纳与信任,最后建立了对世界的接纳与信任,这个人的“自我”开始逐渐长大和成熟。
任时光荏苒,任潮起潮落,任沧海桑田,只要有了这份深深的相信——相信爱与美好,就会有力量爱万事万物,致力于为这个美丽的世界做些什么,不管发生什么,这个人都不会绝望,不会崩溃,更不会放弃。
好的教育就是在孩子的心田种下一份信任,种下一份美好,种下爱的体验,悦见未来,未来可期。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3
一部电影,能够获得广泛的关注与认可,而且好评如潮,票房飙升。除了自身的艺术魅力,必定是与社会现实和社会的存在,有着密不可分的缘由,因而才能有力地拨动着千万人的心弦,触及着社会之神经。目前正在热映热议的《少年的你》,便是这样的一部优秀的上乘之作。
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催人泪下,发人深省的影片。催人泪下,是她的艺术架构和主演的精彩卓越。发人深省,是她“校园欺凌”主题所反映的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影片以简单的故事情节,简洁的语言和快捷的节奏,步步深入地揭示着一个敏感、沉重,而又现实的主题:“校园欺凌”。进而引人思考着我们的家庭,我们的校园和我们教育上的某些缺失。简单的故事情节,可谓简单,没有故弄悬殊和错综跌宕的陈述铺排,就像是你身边的自然真实。简洁的语言对白,则留给了镜头太多的意境与意蕴。尤其是影片的最后,当周冬雨饰演的好学生陈念和易烊千玺饰演的小混混小北在监狱隔着一层阔大的玻璃而久久相视的场面,可谓精彩绝伦:两张时而分离,时而交叉重叠着的脸,变幻演绎着各自的内心世界。希望、破灭、不甘和救赎……万千思绪,百般滋味。虽不曾一丝言表,却又彼此心照不宣,一切皆在不言中,可谓无声胜有声……
关于影片本身,已有诸多评述,无需赘言。我想说的只是她“校园欺凌”主题所带给人们的巨大冲击与沉重思考。这便是这部影片横空出世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之所在。
纯洁美丽的校园,本应是一方净土,聚集着万千蓬勃向上的美好未来。然而,由于家庭、社会和教育上的某些缺失,致使一些原本纯洁的灵魂,被扭曲成变态之恶魔,犹如一匹匹害群之马,制造出一出出原本不该发生的校园悲剧。其结果是害人害己,青春靓丽,亦毁于一旦,例如《少年的你》中的魏莱。
“校园欺凌”,无疑是一种怪胎,而且是一种原本不该诞生的怪胎。它之所以能够畸形出世,且频频而生,完全在于有其能够滋生与成长的土壤。这种土壤,首先存在于一些问题家庭,然后才是校园与社会。就家庭而言,它应该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所和天然的学校。然而许多家长却并没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而去尽职尽责。诸如关爱失当、教育不足和道德表率之不够,都直接影响着子女的身心发育。尤其是在子女的成长进入到到青春期这一拐点时,非但没能与时俱进,去悉心地关爱和适时地沟通疏导,反而一无所知和视而不见,甚至于不知所措。让靓丽的青春在骚动之中一步步地迷失与走向扭曲。无数的社会现实,已经千遍万遍地告诉过我们: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老师。大凡缺乏高尚情操和高尚人格的家长,播下的往往都是不幸的种子。从电影《少年的你》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好学生陈念,小混混小北和校园的欺凌者魏莱等,他们的问题之所在,都源自于他们的原生家庭。被欺凌者陈念不仅是单亲家庭,而且母亲长期躲债在外而自顾不暇,对于她在校园里所经历的一切,一无所知;而另一面的欺凌者魏莱,虽家境优越,父母高贵,但她在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变化与扭曲,同样是她父母的一个盲点。即便是逼人致死,其母非但浑然不觉,反而想当然地推诿因由,认为那个校园跳楼的胡小蝶是自身的玻璃心所致,与她自己的乖乖女魏莱绝无关联。小混混小北,其原生家庭更是极其不堪,尚在年幼之时,其父母便极其自私而又狠心地先后弃他而去,让他成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社会弃儿而饱受欺凌,并逐步地沦为一个欺凌和被欺凌着的社会混混……正是这些问题家庭中的关爱与教育的缺失,以及那些身为父母者,或因自身的道德沦丧,或因无知而茫然失责,才最终导致了一个个这样或那样的青春扭曲,从而导致了那一桩桩原不该发生的校园悲剧,就这样或那样地频频发生了。因此,我们在通过影片而发问校园、发问社会和发问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深刻地思考和警示我们的家庭和我们那些正身为青春期子女的父母者,将如何去修为表率,将如何去深切关爱、将如何及时而又有效地去沟通和陪伴自己青春期的子女,让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回到电影里的剧情,我亦如许多观众一样,被周冬雨扮演的陈念在练习本上写下的那一句话所深深打动:“我们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这无疑是在逆境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和梦想与希望。如果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都能够像影片中小北对陈念所言的那样:你在前面走,我必定在后面保护着你的话,那么,我们的“校园欺凌”、“校园暴力”和校园悲剧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吗?
思考,是为着改变。只有改变,才有希望。只有改变,才能砥砺前行。
德国哲学家卢卡·雅斯贝尔斯曾在《什么是教育》中讲过:“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纵观现实,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和我们的教育,却往往一味地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而疏忽了教育的本质。但愿随着这部《少年的你》的闪亮登场和深刻演绎与警示,能引起我们全社会对于校园和教育的关注与思考,让我们的校园真正成其为校园,让我们的教育真正成其为教育,让我们的未来能够茁壮地成长为未来。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4
周五的上午场10:00,我这个中年妇女偷得浮生半日闲一个人去影院看了《少年的你》,整个场子连我一起大概五个人,说明像我这样的不务正业的游民还是少数的。我也不是游民,我其实有一份很严肃的职业——家庭妇女。
曾国祥导演真是不错,可以把故事拍的这么好看,演员也选的好,让人瞬间入戏,看完电影我也从路人甲变成四字弟弟的粉丝乙。
影片里有一句很让人无法忘记的台词,警察郑易告诉李念,变成大人就像跳水,你眼睛一闭往下跳就可以了。我事后想了一想,这部片子之所以好看,其实就是一部纪念我们跳水之前样子的纪录片。若干年后,我在水里回望跳台,忽然生出一句感叹,TMD,我是什么时候跳下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以下都是我对跳水之前的种种惆怅。
青春真好,纯粹。
青春好像和吃喝拉撒睡都没有关系。
青春就像一列火车,载着我们所有的澎湃、甜蜜、绝美……呼啸而过。
等我们下车的时候就变成了超市里买菜的路人甲,抱着手机半夜淘宝的失眠人,计算着账单想着要节省的上班族。
可是曾经我们也是像李念和小北那样,心里有一团火,有一个朦胧或清晰信念的少年,我们被这团火催逼着活得那么纯粹。
我们相信,我们就坚持,青春是铜墙铁壁,油盐不进。
永远不会被一路高涨的猪肉价格影响。
也许青春就是高强度分泌的荷尔蒙,在这个时期分泌的比较多人的,就能少年的时间长一点。分泌的少的就是稀里糊涂跳了水的人,不上岸了,畅游这条生活的河,忘了跳台,也忘了没跳之前的自己。
电影说的是一个被霸凌的少女李念遇到一个街头混混小北被保护的故事。虽然框架一般,但细节丰富,导演让两位主角特别丰满而有血有肉,影片后半段,小北设计了一个情节替李念背锅的时候,他们俩的坚持和信念让黄觉饰演的警察老杨偷笑了起来。那个场景真是美好啊,三个警察在办公室里加班,老杨在若有所思的时候笑了一下。郑易陷入沉思当中,怀孕的女警察已经相信了小北设计的情节,问郑易,你不是一直护着李念的吗?怎么现在那么想让她承认杀人了。
郑易是正义,也许是主旋律需求,也许是导演有意而为的“伟光正”,电影里青年警官郑易看出了端倪,在李念高考考出了632分的高分,和妈妈相拥而泣的时候,出现在她家大门外,用了不大正义的方法哄骗李念说“小北被判了死刑”,打蛇一下子打到了七寸,把周冬雨饰演的李念一下压垮了,当时她是背对着镜头,忽然一下子驼了下去,身上就像忽然压上了千金重担,少女孱弱的身板再也扛不住了,彻底交待了她和小北一直努力坚持的那个局。
电影的结局是李念因过失杀人做了四年牢,出狱后重新参加了高考,若干年后做了一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正义得到伸张以后,黄觉“夸”郑易说,你长大了成熟了。郑易不置可否……谁都不知道换个结局对于李念和小北是不是更好,好学生上了北大,小混混刑满释放以后和她一起走出了这个地方,在北京有了一个更好的开始。
老警察会不知道少年们幼稚的局吗?我觉得他知道,他选择了成全,因为一个是好学生一个是小混混,他成全了他们的局,成全了他们的选择。我特别喜欢导演安排的黄觉这个角色,他的沉默偷笑就像是中年人对于青春的一场祭奠。
特别喜欢两个少年被逼供时对望的眼神,纯净美好而坚定。那份信念和单纯也只有在少年,那个时候我们不想与高贵灵魂无关的琐事,我们仰望星空,即使身在泥坑也充满希望。
我好像又看到了那个跳水之前的我,《少年的你》让我从俗世之中又吸了一口能温暖灵魂的热气。骑车回家的路上我想,也许这个世界归根结底只有少年人是活着的,活得纯粹而短暂。但是打开家门以后我看到21个月大的女儿抱着毛绒玩具喊着妈妈冲向我的时候,我又觉得谢谢少年时的风花雪月,谢谢中年时的脚踏实地,人生百味,样样都好。
影片最后小北跟在李念身后,头不再低垂躲闪,仰着脸望着街头的监控摄像头,他们终于正大光明地一起走在大街上了。谢谢编剧和导演让一切圆满,既然人生不会样样完满,至少电影可以熨烫心灵,谢谢一切有信念的人,谢谢少年的你,谢谢中年的我。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5
最初想要看《少年的你》,是因为单纯的喜欢易烊千玺,想看看一个全能优质偶像的处女作电影。本以为《少年的你》讲述的是青春懵懂纯洁的爱情,却没想到电影讲述的却是一个如此沉重的话题——校园欺凌。
电影以“This is our playground。This is our playground。This used to be our playground。”台词开头,镜头给到了胡小蝶的跳楼自杀和胡小蝶自杀前喝酸奶的场景。对于胡小蝶的死来说,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作恶的不只是对胡小蝶进行人身攻击的人,还有旁观者的缄默不语。胡小蝶跳楼的时候,陈念听的英语听力翻译过来的大概意思就是“这会是一个新的世界平衡,弱肉强食的平衡”,而胡小蝶无非就是那块弱肉了。胡小蝶死后的第二天,大家还是能若无其事地走过那片仍然残留着淡淡血迹的地方。胡小蝶的死只是海上的一场雨,无论当时下的有多猛烈,但大海终究总会归于平静。
在首映过后的采访中,易烊千玺(小北饰演者)被问到怎么看待剧中小北和陈念的感情,易说“小北跟陈念之间不是爱,是救赎”。其实,陈念才是把小北从黑暗中挣脱出来的人。记得小北对陈念说,“陈念,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你太干净了,你不懂。”“我喜欢一个人,想要给她最好的结局。”“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陈念是小北的光。在剧中,郑易警官说“你和我或许不会,但是他们还是少年”。少年感情纯粹敢爱敢恨。
我没有受过校园欺凌带来的伤害,终究无法感同身受。希望世界无霸凌,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用自己最初的心拥抱世界。《少年的你》即使通篇感情色彩比较压抑,但却依然能让人相信,总有少年不会堕入深海,总有少年能肩并肩走向光明沐浴阳光。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6
提心吊胆地看完电影《少年的你》,为主人公陈念同学的命运担忧,如同担忧着自己的学生,这可能是作为老师看这部电影与其他人的不同。
这是一部反映校园欺凌的电影,里面的暴力场面不仅让人揪心,更令人气愤。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的大脑也在不停地运转。
校园欺凌令人深恶痛绝,这在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或重或轻地存在着。每个家长和老师都期待孩子们有个安全和谐的成长学习环境,国家和学校也已经在采取措施加大治理力度。
在此,我不再对如何治理校园欺凌的具体措施多做阐述,我在思考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那些让人感到可恶、可怕、可气的霸凌者,还未成年就有如此罪恶,是什么让他们变成了一个恶魔?
我说他们是恶魔一点不为过,因为有些孩子就在他们的欺凌之下失去生命,或者被痛苦煎熬得生不如死。
影片中的魏莱,长相漂亮,却有着蛇蝎般的心肠。胡小蝶同学在他们几个持续的欺凌之下,不堪受辱跳楼自杀。
而魏莱在警察询问时,竟然冷漠地说:她死了,她的父母可以和学校要几十万啊,比供他上大学合算多了。
没有半点同情之心,没有负罪感、内疚感,更无半点悔悟,简直毫无人性可言。
这个人物的塑造并非完全虚构,现实中确有此类学生,把他人的受伤和痛苦甚至生命完全不当回事。
如此可怕的冷血、冷漠,从何而来?
影片后半段的一个细节,揭示了这个秘密。
魏莱怕小北报复她,在和陈念哀求时说了一句话“我不能再复读了,因为上次高考没考好,父亲一年都没有理我。”
一个父亲,因为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就采取这样极端的方式,我知道这并非个例。
很多家长传递给孩子的,就是有条件的爱——只爱优秀的孩子。虽然这并非本意,但是恶果已然结出。
也就是说,在坏孩子魏莱的内心,依然有着痛苦的挣扎。她欺凌陈念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源自自己心理的扭曲。
而这种扭曲,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警察调查魏莱母亲时,这位条件优越的妈妈竟然在为女儿开脱时说:现在孩子心理太脆弱,并且对底层家庭充满了鄙夷。她认为胡小蝶的自杀与她女儿毫无关系。
可以断定,魏莱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
一方面,母亲遇事偏袒孩子,掩盖孩子过错。另一方面,父亲没有承担起教养责任,只知道和孩子冷战,不去解决问题。
当一个孩子得不到该有的教育,或者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然,孩子长期感受不到来自父母师长的温暖,他的内心就渐渐变得又冷又硬。
这类学生没有了善意和同情,没有了怜悯和爱心,在一定条件下,他们就会用作恶来填补自身爱的缺失。
其实这类孩子内心深处也是痛苦的,尽管很多人包括他们自身都意识不到。况且,有些霸凌者本身也是被欺凌者。
因为爱的缺失,他们的痛苦都掩盖在表面的强悍里。
这种爱的缺失造成的痛苦到了一定程度,邪恶就会从潜意识中如豺狼般凶猛地窜出来。
他们想让自己缺爱的痛苦得到平衡。
这种平衡的结果就是,他们会结伴去欺凌弱者,让别人也陷入痛苦之中,用他人的痛苦来补偿自身痛苦形成的缺憾。
所以,我们会看到那些可怕的霸凌者,在他人被打得鲜血淋漓时,在他人恐惧害怕时,他们却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这扭曲的笑容的背后,是他们自己的痛苦得到了释放,他们的压抑得到了缓解,他们在虐待殴打他人时感到了满足,得到了快感。
这是怎样可怕的心理啊!
在这里,还有非常可怕的,老师或者家长会对被欺凌者盘问:“人家为什么不打别人,偏打你?”
确实,有些孩子是爱惹事,因此被打。但更多被欺凌者是无辜的,因为霸凌者的心理扭曲,很容易就会找一个他们看不顺眼的同学,或者是因为学习用功成绩好,或者天性懦弱,或者曾经无意中冒犯过他们。
很多时候,那些被欺凌的孩子就好像是被他们抽签抽中的。
所以,我们作为大人,不能简单粗暴地再往被欺凌者伤口上撒盐。
重新回到刚才的话题,霸凌者并非没有恐惧,魏莱也欺软怕硬。影片最后设计的是魏莱被陈念在情绪失控时推下台阶误杀。
其实,很多欺凌弱小者的所谓小霸王,最后都没有好结果,因为好多弱者一旦被逼到绝路,有的会绝望自杀,也有很大可能会绝地反击,让霸凌者付出血的代价。
我们当然反对以暴制暴,被欺凌者要拿起法律武器与他们斗争。只是,我们因此也可以这样说,那些可恶者,其实也是可怜虫。
一个内心感受不到爱的人,会变成一个冷血者,这既是可怕的,也是可怜的。因为如果长此下去,他们必定也会跌入痛苦的深渊,更何况随着法制的健全,也会得到法律的严惩。
我希望电影带给我们的,除去对校园欺凌的重视,还有就是,对霸凌者不只是痛恨,更要改善霸凌者产生的土壤。
借用一个心理学家的话:霸凌者用攻击他人,传递了一个信号,可惜没人能够读懂。
愿每个校园都能尽早消除霸凌,愿每个孩子都享有安全和谐的环境。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7
《少年的你》是真正意义上正视校园霸凌的电影,相比之下…《悲逆流》什么鬼(故事都讲不好的)……
初高中校园环境封闭,自成一个生态圈,意味着外界的干扰:家长,老师,甚至法律法规在这里都不是主导。
因此看这部电影会对被霸凌的无力感感同身受,警察,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最多就是简单关怀和说一些隔靴搔痒的话,而让被霸凌的局面稍微减缓的方式只有让一个人像影子一样随时护卫在侧。
解决问题,越界是解决不好的,这个道理成年人都明白,但在孩子遇到问题之后,就固执的以为自己成年人的力量可以干脆利落的解决孩子们的“小事”,这是明显的误判,往往会加剧霸凌。
看到陈念在下学路上被那群女生爆揍,我想起多年前我被学姐和一些人尾随咒骂的场景,那是我第一次对学校升起莫大的憎恶,陈念用超人般的意志力熬到了高考之后,而现实中因为被霸凌而三观一夜间转变的孩子有太多,一个好学生可以因此迅速堕落,求助无门,“自救”成自己的对立面。
初高中生霸凌一个人,往往不是因为有多大的仇恨,仅仅是出于无聊,找乐子,因此在一个强势者的带动下,三五个毫无判断力的乌合之众外加其他沉默者,就可以拧成一股“巨大”的势力向被霸凌者压过来。
如同魏莱一样,施暴者往往也有自己的精神障碍,出于博取关注,集中权力等目的再加上偏执的性格,对周围的人进行精神控制,便轻而易举的操纵起一股势力,犹如校园里的恶魔,触角延伸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学生的事很复杂,成年人不会因为经历了成长的过程就格外会处理这些矛盾,甚至往往因为觉得学生时代单纯(后期自己回忆的滤镜加重罢了)孩子的事不叫事儿,因此简单粗暴的处理,加剧矛盾。
用抽空人格的粗线条方式去质问活生生的灵魂(比如警察审讯期间的问话,实在令人无语,权当专业的谈话方式吧……)实在是无趣至极,特殊的事件有特殊的内在机制,用共相审判个例,不会对之后有建设性影响(特别赞同今天邱老师说的一句话,真正有价值的意见是包容之后的判断)。
人自有其特殊性,而多数人的确容易从众,在一个固化的群体中,高压让一群人变成羊群,那么领头羊的意见就格外有力,出现不服管教的个性者,这个群体的“主流”自然会“关照”这个特殊的个体,然而,什么是主流?这个群体里的主流去到另外的群体里,一定不是异类吗?
可惜我们一直呼吁大家有包容之心,这往往是对群体说的话,而个体对于外界的声音,吸收起来总是因人而异,或许包容对于狭隘的人来说,就是反了他的人性呢。
人与人的悲欢从不能真正相通,就像电影里,陈念他们在操场上百日宣誓,同样正值韶华的小北只能在赌场和人打架;胡小蝶跳楼前陈念他们作为沉默者也未能伸出援手,陈念被霸凌别人也不能感同身受,所以她那么孤独;甚至连令人反感(原谅我无法中性的评价)的魏莱都有自己的畏惧和苦痛。
这部电影反映出太多问题,国家也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条文,看各个学校大张旗鼓,也是下决心要保护学生,可惜,校园霸凌是针对个体的,是素日安静潜在的鬼,不是与学校和社会硬刚的组织。
不是每个施暴者在接受普法教育后就能在内心设置底线,不是每个老师都有水准处理这种复杂的问题,不是每个受害者都知道如何处理好麻烦,甚至……
可惜的是,我们看到这样的问题,但一茬茬新的人,他们还是会轮回同样的问题,真正遏制是不可能的,解决办法往往效果也不乐观,还是会有孩子面对校园霸凌。我们能做什么呢?
是有进步的,毕竟现在睁开眼了不是吗。
哎,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一个小北,那些忍到最后豁出去的人在沉默中爆发,也或许有人另辟蹊径“练就”了讨好型人格,有的人铭记痛苦,有的人选择忘却。
然而,真实不虚的过程骗不了人,于是肩负“自由”稀里糊涂的走过了人生性格塑造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岔路口。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8
买的最早的9点场,看完有点恍惚,不清楚这是不是想看到的《少年的你》。它很真实,又有点生硬。真实在于它对暴力、人性和迷茫最直观的呈现,生硬在于电影片头片尾求生欲极强的“和谐导语”,以及一看就是后配上去的美化教育和法律制度的台词。《少年的你》最终还是妥协了,我相信原来的版本会更加灰暗,更加令人心疼。陈念问小北:你可以保护我吗?同样的问题问自己,我们其实根本没能力保护这样一部电影,戏中从头至尾呈现的无力感也带到了戏外。我们没办法改变校园欺凌现象仍然存在的现实,甚至没办法完整看到一部讲述这个题材的电影。易烊千玺很好,他为小北赋予了一种在成熟与稚嫩间徘徊的少年感,而这正是这一角色最重要的特质。小北在成长,陈念在成长,易烊千玺在成长,曾国祥的创作在成长,我们也在成长。只要成长,就还有希望,不是吗?
这个题材,做成这样,真的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影片在影像上非常有特点,大量的特写镜头、跟拍、手持,以及碎片式剪辑,营造出强烈的恐慌与不安感。这种情绪,其实就是角色在片中的情绪,它以影像的方式,最直接延伸给观众。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的表现都很不错,起码,他们都经住了大银幕特写的考验,而且,又都有各自的变化。导演其实很多小野心,比如可以看看他是怎么处理校园空间和调度的。“只有你赢,我才不算输”,很伤感,也很中二。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9
前不久,我去看了《少年的你》,感动得一塌糊涂。
我本来是为了易烊千玺去看的。电影刚一开始,我便被它独特的故事吸引了,它讲述的是关于校园霸凌的主题。这个题材在我的学校也有发生过,所以我深有共鸣。我看得如醉如痴,眼睛就没有从屏幕上移动过。
当然最可圈可点的还是易烊千玺的演技。这个角色比较难,他既要有那种凶狠暴力的打戏,又要有比较温柔讲情义的戏份,所以对演员的演技是有高要求的,对演员的挑战也比较大。我原先以为千玺会把这部剧搞砸,毕竟他前面几部剧的演技都并不怎么突出,比较一般,我怕他会比较难驾驭这种角色。不过看了几分钟后,我便把这种顾虑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把刘北山演得入木三分,感觉他就像刘北山一样。面对魏莱的凶狠霸气;面对陈念的小心呵护;面对郑义时的冷漠疏远……各种情节各种情感都表现得完美无缺,把我完全带进这个故事里去,与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
让我觉得他演技爆发的一场是刘北山在监狱里看魏莱殴打陈念的视频时。这时,他脸上应该是不动声色的,因为不能让别人看出他的愤怒,但心里是愤怒至极,要把魏莱碎尸万段的感情。易烊千玺完美诠释了这一幕:虽然脸上是冷漠的,但握紧的拳头和愤怒的眼神还是出卖了他的内心。
易烊千玺,19岁,男,tfboys成员,13岁出道,经历过无数事情,公司即将倒闭,团队即将解散,他自己也面对公关危机,但他没有放弃,依旧努力打拼,才有了今天的名气,可以说,他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打拼来的,所以我佩服他小小年纪一身才华。易烊千玺,未来可期,我为你点赞。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0
今天,和朋友一起看了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主演的电影《少年的你》。
许多人观影后都在说这是一部反映校园暴力的影片。起初我也这样认为,但观影后感觉电影主题的还是在反映陈念认为靠一个好大学就可以改变一切糟糕的现状,为了自己走出去,不惜让小北替自己顶罪。殊不知即使顶罪成功,自己又何以享受的了那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换来的岁月,不论日子本身好坏,都将会被蒙上一层负罪感的阴影,难逃此生。
小北是一个从小缺少爱的孩子,十二三岁父母便不在身旁。从原生带来的痛苦使小北因为陈念的些许关心与善意的帮助,就对其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为了能让陈念走出去,走出现在的困境,他不顾一切为其顶罪。从理智的角度看是近乎愚蠢的做法,却在感情的荒原上开出来了一朵绚丽的花。
最终两个人经历了岁月的重重磨难,还是走到了一起。影片最后定格在了摄像头之中小北身影上。小北还是不顾一切的在保护着陈念,经历住了岁月的考验,回眸发现你依旧在我的后边,还是笑着说: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影片在这点套用了催泪爱情片普遍的情节。但又让我感觉有所不同的是,影片从“少年”这个名词入手,有一种让人顿悟其中的美好的感觉。只有少年才会有不顾一切的爱和纯纯的情。
诗鱼此时只想到唐伯虎的那句诗:人不轻狂枉少年。有时我们怀念的不止是少年的时光,更是那时的我们可以为自己所愿意的一切而奋不顾身,无所羁绊,肆意汪洋。而再看成年后的我们,谁又可以那样不计后果的勇敢,无所顾忌的`爱呢?我们为影片而流泪,除了可怜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更有怀念我们已故的少年时代吧。正所谓少年的你,如此美丽。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1
少年的你上映的第三天,突发奇想还是得去支持我的小黄鸭和四字,校园暴力的题材太过沉重,两个年轻演员实在太棒了,周冬雨的笑太治愈,易烊千玺的笑带着一种会感染的魔力,让我不由自主也想笑。
就我个人而言,我很幸运,没有遭受过校园暴力,只是这个词语离我们真的很近,以前我也想象过如果我被校园暴力,我会怎么做,是将一切深埋心底,还是武装起来捍卫自己。其实想这种问题的一定是弱者吧,勇敢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怕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旦发生,自然会奋起抵抗。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只是其中的主角是未成年的学生,如果和社会对等的话,校园暴力就是刑事案件了吧。仅仅是因为年龄的问题,“不懂事”的孩子依旧可以不懂事,老实的学生就算受了伤却要一再退让,并且原谅那些“施暴者只是个孩子”,为什么施暴者因为年龄就可以不对它所做的一切负责,而受害者却要承担这一切呢?听说未成年保护法将要大改动,当法律能够重新审视施暴者和受害者的立场,那这些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吧。
一个被迫屈服,一个勇敢反抗,反抗很痛,但那些痛只是暂时的,屈服也痛,更是一种折磨,并且长久,社会从不因谁懦弱而同情谁,只有勇敢的人才能主导自己的行为。
还是少年的你一定要勇敢。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2
上个学期末,我就听说过电影《少年的你》的消息,所以很期待。
电影讲的有关校园暴力的事,内容不多赘述,电影还算完整,美中不足就在于没有清清楚楚交代那三个欺凌他人的女孩,欺凌背后的真正原因。但整部电影看完后很震撼,带我陷入深思。
第一,很多学生对“校园欺凌”没有正确的认识。“我曾经审过一个案子,一群男生打一个男生,把那个男生打死了。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那样会打死的。”这是影片中一位警长说的话。很多校园欺凌的事情发生是因为欺凌者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觉得那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因为认识肤浅所以往往顾及不到后果。从这点来看,学校和家庭都应该给孩子加强对“校园欺凌”这一主题的普及,让孩子对校园欺凌有深刻的认识。不对他人进行欺凌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当自己受到他人欺凌时要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和老师。
第二,家长应该让孩子学会交朋友。电影中,三个欺凌者中有一人说自己也是被逼无奈。可能刚开始,她们三个人成了朋友。那个女生并不了解她所交的朋友是一群恶臭少年,在朋友的耳濡目染下成了和她们一样的人。现实中这并不少见,很多学生走向歧途都和他们交的朋友有关。从中告诉我们交朋友一定要选品行端正之人,家长也要教会自己的孩子识人。
第三,学生要有健康的心理,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影片中欺凌别人的老大,家里最有钱。看似本应有教养,但却带着同学欺凌他人。被告到警察局的时候,不仅她为自己开脱,连她的妈妈都为她开脱,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任何问题。她的父亲也因为这件事,一年不理她。从中可见,一个孩子的心理和家长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家长要做好的榜样,才能让孩子变得阳光。
电影中叙述的故事只是一个特例。我生活的地方很健康,体验不到,没有直观的感受,不过还是需要时刻提防,防范欺凌者,帮助被欺凌的人,但必须保护好自己,让自己能健康成长!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3
我忍不住把剧透看了,我妈跟我说这部片子像东野圭吾的《白夜行》,我好像想明白了。
着实形像,但神不完全像。同样是两个都受过创伤的人,一个在光明的边缘挣扎,一个在黑暗里游走,互相扶持。但是东野圭吾的力道比电影狠多了,角色的细节有很大的不同,而且涉及的题材不仅仅停留在校园暴力,更加广泛,涉及的历史也更有深度,例如日本经济泡沫时期整个社会的缩影,把人性解剖得更加赤裸裸,冷漠和无情。
而电影添加了很多必要的流量元素,例如感情线,电影放了很多美好的东西进去,希望是一根丝但也是存在的,而《白夜行》在三分之一内容之后就没有希望存在了,是不断蔓延和加深的堕落。总之:我想在大荧幕前看看。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4
周冬雨太灵了,各种情绪的表达游刃有余,比七月与安生更上了一层,在我这里以后她就是质量保证。小北哥太苦又太温暖了,他的出现给陈念带来了光,两个人的共生关系让人不禁感叹,他们是少年呀。关于影片的主题——校园霸凌。
曾经的我是参与者,在当时看来只是“随大流”不和他做朋友。我很抱歉当时不懂换位思考,同时也很难过当时没有人说那种做法的错误的,家长、老师、同学,所有人都觉得这种做法是正常的,别人怎么愿意和其他同学交朋友,就不愿意和他,肯定是他自己的原因。现在再看,当时我们的做法肯定给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对不起,真的对不起。
大人应该及时引导孩子,让他们从小学会换位思考,让他们意识到一些“随大流”的“玩笑”、行为是校园霸凌,是会给别人带来伤害的行为。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5
好多年前看了玖月晞的原著,当时就被小北保护陈念的力量折服了,无法想象两个都是未成年的孩子,居然能为对方抵抗这个世界的暴力到这种程度。看完四字弟弟的演技,再一次在电影院爆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两句台词是“我喜欢一个人,就想给她最好的结局”,“从来没有一节课教我们如何变成大人”。
每个人都说高考完你就是大人了,可是到底该怎么去做大人,在我们每个人都还没准备好的时候,你就已经是大人了。每个人都应该抵制校园欺凌,因为这种创伤一旦在心里留下,以后想起青春,就都是灰色的。不是每个人都是陈念,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小北。做一个善良的人吧!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6
这是我第一次观看有关校园暴力的电影。这部电影名叫《少年的你》,由易烊千玺和周冬雨领衔主演。剧情跌宕起伏,主人公的经历已经无数次让我倒吸凉气。
剧中一位文静的学霸陈念,生活在一个不平凡的时代,她的好友胡小蝶因被校园暴力而承受不住压力,最终跳楼自杀。胡小蝶走后,陈念却面临着同样的难题。陈念没有父亲,母亲又因欠下了债而逃到别处,长时间来都是她一个人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一个平平常常的晚上,陈念看到一个人在路边被暴力殴打,她想报警,却不料被当场抓到。一群小混混威胁陈念救这个遍体鳞伤的人。善良的陈念又急又怕,被迫无奈只好救了那个小混混。
那个小混混叫小北,他不上学,每天都只是赌博,打架。小北被救后,对陈念表示感谢,并守护陈念到家。第二天晚上,小北还了陈念昨天被抢的50元钱,还给陈念修了被弄坏的手机。但是陈念的厄运并没有结束,魏莱三人对她实施的暴力,导致陈念非常害怕。又是一天的晚上,陈念去到了小北家,请求小北保护她。小北同意了。
之后小北尽心尽力的当好了一位“守护神”每天跟在陈念后面,陪她上学,下学,给她调灯,洗衣服,做饭。还陪着陈念玩。
但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结束了。魏莱逝世了,而且被抛尸在土壤里。小北和陈念被请去警察局审问。惊奇的是二人竟然出奇的默契。小北坚持说是自己杀了人。警察们审清后,把小北关进了监狱。
看到这儿,我不禁感叹道年少时的美好,纯真。虽然这部剧想表达的是反对校园暴力,但我却从里面看到小北对陈念的保护,关爱,温情满满。小北虽然是个小混混,但他也有自己温暖,人性的一面。其实这世界上并没有坏人,这些我们口中坏人只是在等待,在等待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温柔。
不久后,陈念自首了。那天晚上,是她,是她失手把魏莱推下了楼梯,导致了魏莱的死。
几年后,陈念和小北出狱。陈念当了英语老师,下课了,陈念和自己的学生走在回家的路上。陈念知道,自己不需要回头,因为他说过,她回头时,他一定在她身后守护她。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陈念和小北坐着聊天。
“你长大想做什么呀?”
“我想考上一座好大学,如果能的话,保护世界!”
“能做到吗?”
“嗯,试试吧。”
“那就说好了。你保护世界,我保护你。”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7
根据玖月晞小说改编的电影《少年的你》今日正式上映,这部影片由曾国祥执导,周冬雨、易烊千玺、尹昉、黄觉、吴越等人联袂出演,预测日票房可破亿元,总票房可达12.26亿。
《少年的你》讲述了高考前夕,被一场校园意外改变命运的两个少年,如何守护彼此成为想成为的成年人的故事。这部影片采用了《七月与安生》的原班制作团队,2018年7月份开机,同年9月10日杀青。导演曾国祥希望可以通过这部影片展现少年与这个社会的互动,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他选用了与女主角气质非常相像的实力派演员周冬雨,与少年力爆棚的易烊千玺。不得不说曾国祥的作品口碑与品质十分优秀。2016年他执导的青春爱情电影《七月与安生》上映,影片不仅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提名等多个奖项,入围了百花奖最佳影片,还让马思纯和周冬雨摘得金马影后的桂冠,曾国祥对青春电影的成熟把控功力可见一斑。这次执导《少年的你》他依然选择青春校园类型,将“校园霸凌”“高考”“家庭教育”等元素加入到影片当中,通过电影的形式反映一些社会问题。
这部影片在上映前就取得了不菲的成绩,2019年1月成功入围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新生代单元旨在鼓励业界创作更多适合青少年观看的优质影片,《少年的你》能够入围显然是受到圈内的肯定。2019年6月还获得2019年微博电影之夜最受期待青春电影奖项。在影片官宣三小时,预售总票房破1200万,八小时破3200万,可见观众对这部影片的期待值还是非常高的。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8
这部影片由曾国祥指导,易烊千玺,周冬雨主演,反映了校园霸凌的种种社会问题,总时长135分钟,易烊千玺和周冬雨皆是素颜出镜,成长的过程虽然很难,但是结局却暖得想哭。导演曾国祥堪称一位“情绪大师”,从电影第一个镜头开始就始终抓住观众的内心,前半段剧情看得让人心情紧张,后半段又让人感同身受,没有一个镜头是多余的,看完之后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牛逼”。这是易烊千玺首次担当大任出演的第一部电影,大家一开始对他的态度都是出于好奇心理,想着一个歌手出道的小伙子,第一部电影会诠释成什么样,结果是大快人心,四字弟弟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惊喜,看完的感觉就是小北这号人物只有易烊千玺能演,他值得被夸上一百遍!影片中,小北一直守护着陈念,陈念上学,小北每天都跟在身后默默保护她,陈念想让小北和她一起走,小北却担心因为自己的缘故影响到别人对陈念的看法,还是选择远远地跟在陈念的身后,这样温柔又贴心的男孩子也正是最戳人心悬的一个设定,这样的小北也是叫人心疼。
一直知道易烊千玺的人气很高,所以在外人看来,他就是属于流量那一边的小鲜肉,会唱会跳长得好看又年轻,未来的发展前景风光无限好,不过看了《少年的你》之后,相信大家对于易烊千玺又会有一个新的认知,也一定会打破大众对于流量明星演技的肯定,这一次,千玺卸掉了所有的偶像光环,变身一个混混,看不到未来,人生一片黑暗,陈念的出现,才导致他的人生出现了一点点的光芒,他拼命抓住了这一缕亮光,不曾放手!而周冬雨,一袭寸头,也是灰头土脸的大有突破,演技依然很稳,把一个高中生该有的胆怯,害怕,羞涩,勇敢诠释的淋漓尽致,小小的身躯和无助的眼神,别说是小北了,就算是一个路人也想要去保护这样的一个女孩子,这就是周冬雨的发光之处,影后不是说说而已的!第一天上映,就有不少影迷一大早跑到电影院一看究竟,结果大家的观后感都一样,那就是要为这部电影点赞,要为易烊千玺和周冬雨鼓掌,目前这部影片的评分大多数都是五星好评,易烊千玺这次的口碑也爆了,《少年的你》真的应该要去影院支持一下。看到大家的影评,就知道易烊千玺这次成功了,他看上去一点也不稚嫩,虽然和周冬雨相差了八岁,但是千玺用演技平衡了这一点,小北和陈念这对CP看上去也是毫无违和感,有网友表示:这是国产电影的巅峰之作了。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19
电影刚上映,就看了首映。整部影片的基调是压抑的,镜头转换很快,节奏很紧张。甚至于整部影片的台词并不多,简单但是又句句诛心。我一直很喜欢眼睛会说话的演员,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一开始,我很难想象在现实生活中白净的男孩,眼睛充满温柔的男孩,如何演绎出一个生来就生活在淤泥中的小混混。但是影片开始后,我的顾虑都被打消了。易烊千玺的眼睛是会说话的,不,应该说那就是小北的眼睛。在面对质疑与不公时,眼里有属于小北的倔强,和小北的狠劲,他的愤怒,没有大吼,但我却感受到了他的愤怒,特别是他在看陈念视频的时候,愤怒,痛苦但又心疼。
我记得千玺以前说过,自己不是一个经常生气的人,甚至连想挥手的想法都没有。但这部影片却恰恰相反,小北从不掩饰自己的愤怒,愤怒了就挥拳,哪怕最后遍体鳞伤,也要使劲挥拳。唯一的掩饰,就只有想保护陈念的时候,因为想保护,所以不能愤怒。一个眼睛会说话的人,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好演员,期待易烊千玺以后的电影作品。很感谢易烊千玺带来了小北,也呼吁这个社会能够真正的去关注到校园霸凌事件,每一个施暴者都是未成年,每一个受害者也是未成年,未成年不是犯罪的借口,每一个人都第一次生而为人,那为何要受他人欺负。就像电影中,看似正义的警察,一样会质问为什么你受伤害时不报警,为什么你不找大人,老师会质问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为什么不欺负别人只欺负你。好像到了最后,做错的反而是被欺负的我们。这又何尝不是来自成年人的霸凌与伤害。
一次霸凌,对于施暴者只是一个游戏,就像施暴三人组中最懦弱的那一个,对外说自己是因为害怕所以不得不,但其实不过是想别人转移注意力到另外的受害者上。起初我以为她是唯一一个施暴者中仍心存善良的人,但最后发现,她从未有过怜悯,事情过去后,她依旧花着心思纹着眉毛打扮的光鲜亮丽。而悲伤却一直留在了受害的人心中一辈子。陈念是幸运的,哪怕遭遇了霸凌,但至少她有小北,有小北保护着她,小北也是幸运的,因为陈念就是希望,就是光芒,把他从以往的污泥生活中拯救了出来,光明正大的走在大街上。希望世界能够再善良一点,希望每一个遭遇不幸的人都能遇到自己的光明。我们生活在污泥中,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 篇20
从陈念为了救小北,轻轻的亲小北的时候,我想,这个从小就孤单的男孩就记住在眼前害怕还要亲他的女孩了吧!陈念是善良的,坚强的,也是这份善良,让她开始了和小北的故事。
少年的爱情是炙热的,当陈念要小北保护她的时候,小北就这样默默地每天跟在她的身后。“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身后”,每天的上下学,陈念的抬首、回头就有了安心之处。高考雨中小北坚定盼望的眼神,是他们两个的希望啊。少年的爱情是温暖的,怕给陈念带来不好的影响,小北从不靠近陈念,你在这边,我在那边。你看风景,我看你,就好。出了事,你安心高考,我没法送你,有那一路的小雏菊陪你。少年的爱情竟然也是坚持的,白天的课堂,小北的日常,镜头穿梭,小北从没错过上下学路上的陪伴。从警察局出来打电话的时候,小北的手是抖的,一晚,足以发生很多事。少年的爱情还有牺牲,“只有你赢了,我才不算输”,两个人咬了牙,拼死不承认,熬过了囚徒困境,却败给了“小北,死刑”这么一句谎话。审讯室的两人坚定的眼神,到会面室的释然,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笑了。原来,想要的爱情不仅仅是,我为了你做什么,你为我去牺牲什么,不是你在天堂,我为你下地狱。而是,你在哪里,我去哪里,你在天堂,我陪你天堂;你若在地狱,我陪你在地狱。说什么“想和你牵手在白天里行走”,哪怕是黑夜,有你,我也要牵手和你一起行走。
小北付出的有温暖,陈念也给了小北不曾有过的温柔,“你是第一个问我疼不疼的人”,陈念是小北黑夜的太阳,也是照亮小北心里的那个人。几年后,陈念走在前面,小北走在后面,相视的那一笑,真美。
【《少年的你》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相关文章:
4.少年杨家将观后感
7.电影姜子牙观后感
8.英语电影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