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夜游宫》

2017-11-02 文学常识

周邦彦:《夜游宫》1

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作文素材 > 文学常识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  桥上酸风射眸子。  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  不恋单衾再三起。  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周邦彦:《夜游宫》2

  夜游宫

  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①书一纸?

  注:①萧娘:对所爱女子的泛称。杨臣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1)词的上阕中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答:

  (2)结合全词,列举词中主人公的两个反常举动。词的下阕中,主人公“不恋单衾再三起”的原因是什么?

  答:

  (1)【答案】上阕第一句描写了一幅树叶飘落、夕阳西下、水浪轻卷,秋江千里的图景。营造了一种悲秋离愁(或沉郁、浓重的离恨愁情,或愁长千里之遥,心萦千里之外等)的孤寂与幽冷的意境。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意境。答题时应找出诗中的表达意象的关键词,抓住特征概括为“描写……画面”的形式;意境的概括要能表现出诗歌给读者的主观感受。

  (2)【答案】反常举动:立多时,再三起。原因是:为萧娘书一纸。(答: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或用自己的话答也可)

  【解析】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应联系全诗分析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诗歌鉴赏】

  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

  前两句写斜阳照水、水流千里的江景。“斜阳照水”四字给人以水天空阔的印象,而从“叶下”二字写起,说斜阳从叶下照向江水,便使人如见岸上”官柳萧疏“一类秋天景象。这里虽未写到人,写景物却是从人的所处看出去。由树下日照的局部水面,到卷浪前行的一派江水,到奔驰所向的沉沉远方,词人目之所注,心之所思,亦有“千里随波去”之势。

  紧接“桥上酸风射眸子”一句,则把上面隐于句下的人映出,他站小桥上。风寒刺目,“酸”与“射”这两个奇特的炼字,给人以刺激的感觉,用来写难耐的寒风,比“寒”字“刺”字表现力强得多。

  换头三句,是深夜,陋室。“古屋寒窗”,破旧而简陋的居处,是隔不断屋外风声的,连水井旁的桐叶飞坠的声音也听得极清楚。这是纯景语,其中夹有轻微的叹息。这一连串的写景,恰如其分地摹状出一个愁绪满怀、无可排遣客子的心境,为下文作了铺叙。

  “不恋单衾再三起”,“再三”,则是起而又卧,卧而又起。“单衾”之“单”,兼有单薄与孤单之意。这个惶惶不可终日之人,为何又惶惶不可终“夜”呢?结尾三个短句“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方予点醒。原来一切都是由一封书信引起的。全词到此一点即止,余味甚长。

  此词所表现的虽是思念情人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主题,写法上却颇有特色。词之上下两片描写由傍晚斜阳到黄昏灯火,由桥上酸风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时空依次推移,景物随时变换,感情随之深化,最后揭出“为萧娘,书一纸”的底蕴,写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周邦彦:《夜游宫》3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

  宋代:周邦彦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译文

  一抹斜阳透过树叶照在水面,江水翻卷着细细的浪花,深沉地流向千里之外。桥上的寒风刺人眼目,令人神伤。我伫立已久,眼看着黄昏将尽,街市上亮起了灯火点点。

  陈旧的小屋里,我卧在寒窗之下,听到了井边几片梧桐落地的声响。不贪恋这薄薄的被子,几次三番起身下床。有谁知道我如此心神不安,辗转难寐,全是因为她的'一封书信。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注释

  夜游宫:词牌名。《清真集》入“般涉调”。双调五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叶下:叶落。

  轻浪:微波。

  沉沉:形容流水不断的样子。

  酸风射眸子:指冷风刺眼使酸鼻。酸风,指刺人的寒风。

  单衾(qīn):薄被。

  萧娘:唐代对女子的泛称。此指词人的情侣。唐杨巨源《崔娘》诗:“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赏析

  前人评清真词,多认为其词之风格为富艳、典丽,细密多变,但这首词作却写得颇为明快晓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把相思之情叙写得相当动人。此词为伤离怀旧之作。词的结构采用新巧的“悬念法”,先层层加重读者的疑惑,最后一语道破意蕴,读来跌宕顿挫,波澜起伏,委婉凄绝。

  “叶下斜阳照水,卷轻浪、沉沉千里”,首二句,词人描述眼中所见之情景,西下的夕阳,余晖透过树叶,把斑驳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再往前看,江水翻卷着细浪缓缓地迤逦而去。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为思念之情缠身的词人,恰逢薄暮时分,更觉愁思难耐,悠悠不尽的愁思,亦如眼下流淌不绝的江水。后四句:“桥上酸风射眸子。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原来此时词人是伫立在桥上。词人目光迎着刺眼的秋风,凭栏远眺,疑望着黄昏时分华灯初上的闹市,久久没有离去。词作上片,词人的笔触侧重描绘室外,以粗细结合、浓淡相宜的笔墨勾勒出一幅黄昏夕阳之下,一位为相思所苦者,久久伫立桥头,迎着萧瑟秋风,疑神远眺的情景。第三句中“酸风射眸子”,系借用唐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句子:“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李诗是叙写金铜仙人离汉宫之凄婉情态,词人借用此句,不无借此表露自己思念的悲苦之情。

  词作下片,词人的笔触转而叙写室内情景。“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此时已是夜阑人静,词人也已回到屋中,伴随他的是古屋寒窗,他辗转反侧,为思念之情所困扰,无法入眠,井栏上坠落下的梧桐叶声,不时地传入耳际。词人描述眼中幽凄的环境和卧听萧萧落叶,正映衬了自己的孤寂与思慕之苦。后四句:“不恋单衾再三起。有谁知,为萧娘,书一纸”,这四句是说,夜不成寐,辗转反侧,都是为了思念心上之人。思念至极,不顾天寒,起而挥笔倾泻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再三”二字,极言天寒犹不能阻拦自己。

  词所表现的虽是思念情人这样一种司空见惯的主题,写法上却颇有特色。词之上下两片描写由傍晚斜阳到黄昏灯火,由桥上酸风到古屋寒窗的情景,时空依次推移,景物随时变换,感情随之深化,最后揭出“为萧娘,书一纸”的底蕴,写来层层深入,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创作背景

  此词为即景抒情之作。写接到情人(萧娘)一封信后的沉痛情绪。

  《夜游宫·叶下斜阳照水》作者介绍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夜游宫》】相关文章:

1.周邦彦:《蝶恋花》

2.周邦彦:《蝶恋花》

3.周邦彦:《瑞龙吟》

4.周邦彦:《拜星月》

5.周邦彦:《尉迟杯》

6.周邦彦:《浪淘沙》

7.周邦彦:《解连环》

8.周邦彦:《应天长》

晏殊:《木兰花》3 欧阳修:《诉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