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渔家傲》

2017-11-02 文学常识

范仲淹《渔家傲》1

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作文素材 > 文学常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无归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先世邠人(今属陕西)人,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他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曾向仁宗赵祯上条 十事,要求改革当时弊政。他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其《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后世所传诵。他的词,有的写边塞生活,有的写羁旅情怀,或苍凉悲壮,或缠绵深婉,对后来的苏轼、王安石有一定的影响。

范仲淹《渔家傲》2

  1. 导入新课

  2.解意

  (1) 听范读,闭眼想象词中所写情景——想象画面之美。

  (2)自由诵读,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3)教师介绍〔衡阳雁去〕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

  〔燕然勒功〕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国境内;勒: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指平定边患、建功立业

  〔燕然未勒〕边患未平、壮志未酬

  展示“角”和“羌管”

  (4)齐读诗词。

  3、赏句

  (1)、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挖掘词语背后的丰富内涵——感受意境之美

  “衡阳雁去无留意",(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用秋天的大雁来表现空间的距离遥远。雁去的方向是南方,家园、故国,很遥远,对于这边塞一点没有留恋之意,这一点特别使诗人感慨。雁都没有留恋此地的意思,我却留在这里。"

  四面边声连角起",本来似乎应该是:"四面边角连声起",但是,那样一来,第二和第四个字都是仄声,就不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了,不协调了。汉语诗歌的语词顺序,可以比较自由的。

  要注意"风景异",异者,不同也,就是和其它地方不同和地域特色。首先是与家乡的距离感。这不是随便说说的套话,而是全诗的着眼点。

  4 创文————体会感情之浓

  想象训练:用第一人称描绘下阙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正面描写,也可以侧面烘托。

  (四) 揣摩读法————准确把握情感

  (五) 问题探究

  1.秋思中的“思”,都体现在哪些方面。

  2.假如你是画家,你将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表达。

  (六) 拓展延伸 阅读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比较阅读:

  修改稿:结合网友们的建议以及再次研读课文,对此设计做了一些修改,今天上课感觉还不错。

  1. 导入新课

  介绍写作背景和作者强调范仲淹家乡苏州吴县。

  2.解意

  (1) 听范读,闭眼想象词中所写情景——想象画面之美。

  (2)齐读,掌握生字词。

  (3)教师介绍〔衡阳雁去〕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

  〔燕然勒功〕燕然:山名,在今蒙古国境内;勒:刻石记功。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指平定边患、建功立业

  〔燕然未勒〕边患未平、壮志未酬

  展示“角”和“羌管”

  (4)齐读诗词。

  3、赏句

  (1)阅读上阙。思考“塞下秋来风景异” “异”在何处?(要求结合词中诗句,发挥想象回想家乡秋天的特色)

  边塞延州 家乡吴县

  “衡阳雁去无留意:寒冷 绿树成荫

  四面边声连角起:特色声音 莺歌燕舞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戒备森严,战事吃紧 华灯初上

  4 创文————体会感情之浓

  词中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浊酒一杯家万里 思乡想家

  5、拓展延伸 阅读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比较阅读:

范仲淹《渔家傲》3

  原文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情感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赏析

  宋名臣范仲淹的这首词,写在他率师西北边陲, 平定西夏叛乱的时候。这是一首评价上有争论的作品, 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揣度大意是说,作为主帅不 抒发雄豪慷慨之情,却去写塞外凄凉穷愁的景象与思归 之心,是不好的。

  瞿佑在《归田诗话》中一方面用自己的 生活经历证明这首词确实状写了塞外景色,一方面又说:“以总帅出此语,宜乎士气不振而无成功。”这都是从 政治教育角度着眼的评价。

  另一些评家却称道其,写得 “沉雄”,“有排荡之势”,“至今读之犹凛凛有生气”。夏承焘先生则盛赞这首词“情感浑厚,气概阔大”。

  笔者认为,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

  “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如此耿耿丹心,怎能视而不见?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蜂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为何思归,是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吗?不是。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何况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为什么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靖乱之,功未成,又何颜以上觐朝廷,下见百姓?“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

  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哩。“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绝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年轻时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不正是这种祟高精神的生动写照吗?欧阳修对这首词的负面评价,是很不公平的。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范仲淹《渔家傲》4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衡阳雁:塞下荒寒,连雁也不愿停留。借用湖南回峰雁不经过的传说。

  千嶂里:指像屏障一样陡峭高耸的山峰。

  解析

  《渔家傲》作于边塞军中,表达了将士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和思乡之情:上阕用一系列富有边塞特征的意象,勾勒出辽远萧瑟的边地秋日风光。下阕到由景转情,抒发思乡之情。“一杯"浊酒里,寄托着“万里"情思,对比兼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心里无法消解的愁。“人不寐"实际上是.人难寐",词人心中充满战乱悲情、思乡离情和报国激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把愁情之深写得极为感人。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授广德军司理参军。仁宗时,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康定元年(1040)以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庆历三年(1043)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上《答手诏条陈十事》、《再进前所陈十事》,要求原有法度的范围内,作一些改革,因遭到反对,主持“庆历新政”,次年出为河东陕西宣抚使,历知邓州、杭州。皇祐四年,徙知颖州,卒于途中,年六十四。谥文正。

  阅读题

  16.首句中的“异”字统领了上阕哪些景物?请用原词中的关键词语回答。(2分)

  “异”统领的景物有:

  17.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3分)

  答:

  16.衡阳雁、边声连角、千嶂、长烟、落日、孤城。(答出4个景物可得2分)

  17.(3分)参考示例: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意象正确,画面内容描述生动形象且语意通畅,可得3分,如直接翻译扣1 分)

范仲淹《渔家傲》5

  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

  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

  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唔呼

范仲淹《渔家傲》6

  原文: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赏析:

  提到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塞,虽则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下,却依然留有相同的印迹。

  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边患没有平息,那能谈得到归去?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在这里,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出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综观全词,词的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和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范仲淹《渔家傲》7

  渔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创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作于北宋与西夏战争对峙时期。宋仁宗年间,范仲淹被朝廷派往西北前线,承担起北宋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范仲淹《渔家傲》8

  yú jiā ào

  《渔 家 傲 》

  fàn zhòng yān

  范 仲 淹

  sā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 ,héng yáng yàn qù wú liú yì 。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 , 衡 阳 雁 去 无 留 意 。

  sì miàn biān shēng lián jiǎo qǐ ,qiān zhàng lǐ ,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 , 千 嶂 里 ,

  cháng yān luò rì gū chéng bì 。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

  zhuó jiǔ yī bēi jiā wàn lǐ ,yān rán wèi lè guī wú jì 。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

  qiāng guǎn yōu yōu shuāng mǎn dì ,rén bù mèi ,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人 不 寐 ,

  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

  赏析

  上部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与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部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部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说起范仲淹,人们很容易想到他那篇有名的《岳阳楼记》,而很少记起他的词作;同样,因为文章,人们大多认他作文官,而很少当他为武将。这首词,可以弥补这种认识的不足。

  1040年(宋康定元年)至1043年(庆历三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据史载,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并招徕诸将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范仲淹《渔家傲》一词开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极力渲染边塞秋季风景的独异,上部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表现了边塞地区的萧条寂寥。

  起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点明了延州的所在区域。它处在层层山岭的环抱之中;下句牵挽到对西夏的军事斗争。“长烟落日”,颇得王维名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神韵,写出了 塞外的壮阔风光。而在“长烟落日”之后,紧缀以“孤城闭”三字,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隐隐地透露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上部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秋来早往南飞的大雁,风吼马啸夹杂着号角的边声,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边塞,虽然经过了历史长河的淘洗,但在古诗人的笔触下,却依然留着相同的印迹。

  下部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数字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 一杯浊酒,消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皆因“燕然未勒归无计”而产生。燕然未勒也是《封燕然山铭》这个典故而来:东汉与帝永元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由班固执笔,颂汉威德,就是所谓“勒石燕然”。勒字此处是雕刻的意思。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总之下部抒情,将直抒胸臆与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与忧国的情怀。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将军与征夫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这种 情绪主要是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反映出作者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场景,表达了作者自己与戍边将士们的内心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

范仲淹《渔家傲》9

  简介:

  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范仲淹的《渔家傲》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雄放之声,把有关国家、社会的重大问题反映到词里,可谓大手笔。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原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范仲淹《渔家傲》10

  【原文】

  渔家傲——[宋]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陽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仄韵。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塞下:边界险要地方,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倒文,意思是雁儿向衡陽飞去。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湖南衡陽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

  留意:留连之意。

  四面边声:四面八方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一声。

  连角:紧随着军中的号角。连,紧随。

  千嶂里:在重重高山环抱中。嶂,像屏障一般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未勒:指未彻底击溃敌军,取得全面胜利。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在石头刻字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无计:没有办法。

  羌管悠悠霜满地:笛声悠扬,寒霜满地。羌管,笛子出自于羌(古代少数民族)地,故称羌管。

  不寐:睡不着。

  【翻译】

  边境上的秋天风景与内地完全不一样,向衡陽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紧随着号角响起。在重重高山的环抱中,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年老酒,思念远隔千山万水的家乡,可是燕然山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想回家也毫无办法。夜里,羌人的笛声忧怨绵长,寒霜像月光一样的撒满大地,令人不能入眠,一年又一年,将军的头发白了,战士泪流干了。

  【赏析】

  范仲淹(980——1053),字希文,谥号“文正”,祖籍陕西,后迁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词、文皆好,词作现存虽仅5首,但情感深沉,风格豪迈,从内容以至艺术手法上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仁宗时期,辽国从北边入侵中原,西夏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山西省延安市),达四年之久,这首词就是他在军中所作。

  词的上阙写塞外秋天风光。作品运用词的传统结构方式,上阙以写景为主,抓住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事物,粗略几笔勾勒出边地秋天的风光,用以反衬人物的内心世界沉重、苍劲、含蓄、蕴藉。

  作品开篇首先点名了地点和时间:“塞下秋来风景异”,清秋的边地,奇异的风光。一个“异”字,揭示出了作品中人物不平静的心态。句中的“异”字“异”在哪里呢?“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内地不同,“异”在边地的秋日与当地的往常也不同。

  “衡陽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衡陽那里有座回雁峰,传说大雁飞到那里便停住了。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雁北来南归,这原本是很正常的事,说不上“留意”的有无,因此这里主要是写人的感受。目睹北雁南飞,而人却长期困守边疆不能回归故里,故而产生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边声”,边地特有的声音,再加上军中不绝的号角声,给人的感受是既凄凉又悲壮,特别是它打破了清秋的寂静,更增添了某种悲凉的气氛。最后两句是写在重峦叠嶂之间,长烟落日,孤城紧闭,渲染出战局之紧张。

  词的下阙,作者宕开自认景物的描写,笔锋一转,集中笔墨重点写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离家万里,身居异地,孑然一身,只好借酒消愁。然而李白诗中所云 “一抽一刀断水水更流,以酒消愁愁更愁。”一杯浊酒,万端思绪更难平。深层次分析,思乡之愁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作者要抒写主要还是内心的痛苦。自己已经年过半百,面对强敌,却不能杀敌建功,了却心愿,这就是“燕然未勒归无计”,到这里,作品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最后几句重在写霜满地,军营中飘荡着凄凉悲苦的笛声,将军和战士们彻夜难眠,忧国思乡,悲从中来。结尾激动人心,令人难以忘怀!至此,作者的那种抗击外敌,极想报国杀敌的爱过雄心真真切切地溢于言表。

  在作品中,作者善于使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精心选择归雁、边声、号角、长烟、落日、孤城、羌管、冰霜等景物,构成苍凉悲壮的气氛,切合人物心境,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范仲淹《渔家傲》】相关文章:

1.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

2.《渔家傲》阅读答案

3.范仲淹,我想对你说作文750字

4.渔家傲·记江钰源丰田杯作文100字

范仲淹《苏幕遮 怀旧》 苏轼《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