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阅读

2017-11-02 经验交流

创造性阅读1

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作文素材 > 写作经验交流


创造性阅读 创造性阅读是能提出某些新见解或论述某种新观点的一种阅读方式。它是阅读活动的最高级形式。以理解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的能力与技巧为前提,并与这几种水平的阅读同时得到发展。它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欲望的过程,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创造性阅读的过程大致是:①提出论题,详细地解释所要回答的问题;②列出所需阅读的书目;③对上述资料作一次掌握从观点的阅读,从中选出与论题最贴近的篇段,并不断提炼出自己的论题;④在综合阅读的基础上列出一些副论题,展开论题并进一步深入阅读;⑤从中搜寻有关论题的答案; ⑥分析各种答案,并推导结论;⑦在各种不同答案中创造某些新的见解,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创造性阅读2

  对于阅读者来说,阅读即时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发现与创造。

  写读书笔记时,由于边读边想,边想边记,就会加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更加活跃。

  经常读书学习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读书过程中,由于得到书中某种内容的“触发”而产生新的思考或在大脑中闪现出新的思想火花。有经验的读者或研究者会马上把它记录下来,否则,瞬息即逝,很快就会遗忘,有时候读书笔记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型阅读。

  爱因斯坦主张读书要发挥创造性,记那些书本上还没有的知识,道理就在于此。他一生中,记录了许多这种出色的想法。这种笔记积累多了,待重温这些笔记内容的时候,往往会得到新的启示,把平素闪过脑际的思想火花,经过去粗取精,逐渐孕育成一种独到的见解。这是,便产生了撰写论文、发表意见的愿望。正因如此,可以说科学发现的最早文字不是出版物上,而是在个人的笔记中。

  以上的读书笔记有助于激发我们的创造性阅读的全部内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创造性阅读3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应把阅读训练当作重点。

  阅读的过程,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思维的再创造。这种带有读者主观情感和意志的阅读,实际上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在创造性阅读中,首先必须借助于联想和想像,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地展开思维,由一个形象创造另一个形象。例如,周汝昌的《浅说一首<清明>绝句》,对“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句,作者抓住“纷纷”两字,从雨的特征,雨的精神,雨的境界,多层次进行剖析,指出还有一层被读者所忽略的意思,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不同的读者,会因为身份、地位、心境的不同而赋予“清明雨”不同的内涵,会联想到相关的人、事、物,于是山水草木,云气雨丝等都会在读者的脑海里作出新的诠释。而运用这些联想和想像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我们的阅读训练,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联想和想像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联想、去想像,海阔天空,甚至是异想天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当代的中学生们能欣赏其“沉鱼落雁”之美貌,但决不会认同其“小心眼”及病恹恹的娇态,他们会从现代明星中去寻找载体,比如周迅、徐静蕾等,从而形成一个现代版的林黛玉。那是因为同样的作品,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意义,新的见解。所以,阅读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是一种整体感知。阅读后所产生的心理感触,是个性化的、人格化的,教师无法用任何标准去统一,否则,就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其次,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未确定性,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开放的图式结构,它存在的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作品意义的实现是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即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其作品中的空白填充起来,即“排除或填补未定点,空白或文本中的图式化的环节”,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最终实现对作品的再创造。课内的阅读训练,就是在教师的带动、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独立或与他人共同实现阅读对象的开放性,并将文中的空白点加以具体化或明确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营造一种宽松的、和谐的、民主的气氛。同时,尽可能多留出时间、空间,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天地。

  众所周知,优秀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既是鲜明的,又是模糊的,富有张力,它往往能激发读者丰富的想像,而文学作品的魅力也常常就存在于读者的想像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理就这么简单。如果教师把那些优美的文章进行医学式的解剖,虽则是具体、细致,但却把“活体”分解成“死尸”,学生当然是索然寡味了。面对优秀的作品,教师任何自谓的“精妙”讲解,都是多余的、笨拙的,它不仅破坏了原作的意境,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僵化学生的思维,束缚他们的想像力。比如阅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点,着重于徐志摩短暂的人生经历与剑桥的关联。至于诗意,教师决不能用“1+1=2”去确定,可通过听录音和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感受“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去体味由“金柳”、“青荇”等组成的意像所蕴含的挚情深意。因为文章的意蕴常常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所以说,阅读教育中的“空白”不可缺少,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更多的则是让学生去“意会”。

  当然,这种留有空白式的阅读教育,是需要一定基础的。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五个层次:认读能力→释义能力→解析能力→鉴赏能力→研究能力。这五种能力,既有其阶段性特点,又有其内在联系。从总体上考察,前三种能力侧重于理性的阅读能力,是一种接受性阅读,属于初级阶段。而后两种能力主要是想像中的情感与理性的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属于高级阶段。但如果没有“接受”,也就无从“创造”。接受性阅读是一种信息的搜集、积累的过程,是一处积淀,又是一种贮备,是创造性阅读的前提。否则,创造性阅读就会华而不实,甚至成为空中楼阁。任何文章都是人类认识世界万物的结果,它融合了各学科的知识,当我们阅读科技说明文时,就要借助于生物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当我们阅读朱自清的《威尼斯》时,就需要有地理的概念;当我们欣赏白居易的《琵琶行》时,音乐的旋律就会在我们心中澎湃……

  总之,要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关心其它学科,即广泛地阅读,并接受语文以外的知识积淀。语文是个大概念,其内涵极其丰富,其外延无限广阔。语文学习在课内,也在课外。正如余秋雨所讲:“时代的发展使每门专业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界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没有足够的整体视野,连专业都很难学好。”因此,这种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是一种积累,又是一种创造,它对学生个体良好素质和人格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创造性阅读4

  摘要:从2010年9月开始使用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是由中外专家合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材,和引进版教材相比,它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明确了中国学生外语学习的特点,重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难点。这一套教材“从内容安排、编排体系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练习的设计等方面都努力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性质和理念”。本文将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基于教材内容探索出教师对其的创造性使用方式。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创造性;阅读教学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精神,结合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目标体现了如下新的特点: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建立目标体系,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抓好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主题为线,语法其中”的教材编排体系。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

  1新人教版教材的特点

  新教材的结构合理,形式活泼,设计美观,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和欣赏需求。单元板块多,教学步骤也多。学生用书中的单元板块包括Goals,Warm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等十四个板块。如果教师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只会照本宣科的话,是无法实现高品质教学的。新课程倡导教师做课程的开发者和协调者,从教材的使用的角度讲,就是要求教师摆脱对教材和教参的过多依赖和附和,针对具体教学过程的突发情景和不期事件,合理地对教材的各种元素进行组合、整合和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素材组织和编排知识及技能。为此,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己的既定角色,放弃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技能的操练控制,通过教材培训和学习,结合具体教育情景和教学对象,在教材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和情感需求之间进行协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设计逐渐影响直至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习促进者的转变。以下内容将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四》第一单元Womenofachievement在B层次班级的阅读教学为例,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对新版教材的创造性使用。

  2新课标教材中本单元阅读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围绕“女性”这一中心话题,通过介绍几位生活在不同国家的杰出女性,探讨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价值和贡献,关注她们所面临的困难,颂扬她们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成就。“热身”部分要求学生评论课本中列出的六位女性;“读前”部分提出两个问题:简古道尔为什么不在大学里进行专业的生物学研究而要到非洲去研究黑猩猩,你同意她的这种做法吗?然后,要求学生看课文中的标题和插图预测课文内容;“阅读”部分以《非洲野生动物研究者》为题,描写了女主人公简与她的同事们在非洲原始森林里观察黑猩猩的一个片段,并阐释她从事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她所取得的成就;“理解”部分有四项练习,类型有选择题、归纳段落大意、填写表格和四个开放性问题。

  3教师基于教材重构课程

  本研究中选择的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整堂课都能保持精神高度集中,并且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任务作出正确的反应。但是有一小部分同学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设置本次阅读教学任务时就特别注意任务本身的趣味性和难易结合,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热身部分。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和纳尔逊曼德拉相关的词语,接着把和他紧密相连的五个词展现在屏幕上:wisdom、optim-ism、modesty、achievement、nobility。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几个词的首字母恰好可以组成一个新的单词:woman。然后,给学生展示几幅学生非常熟悉的女性的图片:J.K.罗琳、武则天、奥普拉温弗瑞和撒切尔夫人,让学生辨认并分别谈论她们所知道的有关这四位女性的信息。接着学生不难发现这四位女性的共同点就是她们都是有成就的女性,如此一来,本单元的话题Womenofachievement就顺势引出了,然后宣布本节课的任务:Todaywearegoingtolearnoneofwomenofachievement,JaneGood-all。读前部分。给学生播放一个关于简古道尔的视频,该视频是对简古道尔的基本介绍。学生看完视频后,一方面对即将阅读的文章ASTUDENTOFAFRICANWILDLIFE的主人公JaneGoodall有了充分的背景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更激发了进一步了解JaneGoodall的欲望。阅读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训练学生略读、扫读、归纳内容等阅读技巧,把握篇章中心内容,获取关键信息,并且能针对阅读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具体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略读,把握JaneGoodall的基本信息;第二步扫读,分段阅读找出各段的关键字,然后以关键信息为线索,概括段落大意;第三步归纳内容。读后部分。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WhydoyouthinkJaneiscalledastudentofAfricanwildlife?(2)Doyouthinkitisimportanttostudychimpsinthewildratherthaninazoo?Givereasons.在小组讨论后,邀请几位同学分享他们的观点,之后教师和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启发他们努力奋斗,鼓励他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争取成为有价值的人。课后作业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后给那些对女性有偏见的人写一封150字左右的信,通过给他们讲述某位优秀女性的故事来证明其实女性可以和男性一样优秀。教材是服务于教学的材料和工具,教师要做的是根据学生需求和情景需要,创造性地研究教的内容和方法,对教材作改良的、批判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黄华穗.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适用性研究[J].英语教师,2015,(03):55-59.

  [2]韩静.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对策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6):148-149.

创造性阅读5

  阅读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不能脱离创造性语言训练;要在创造性语言训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以训练创造思维为主,发展学生语言的创造性;有时以创造性的语言训练为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总之,二者总是统一的。有人总是把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割裂开,那是不正确的。下面谈谈以发展创造思维为主的语言训练。

  (一)丰富表象与发展学生语言的形象性

  表象是形象思维的组成部分,是指人过去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运动等来获得,而视觉表象最具有鲜明、多样性和灵活性。表象是可以储存的,它是想象的材料。儿童的表象积累多了,就会促进其思维、尤其是形象思维的发展。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很重视儿童的观察活动,其目的就是为积累表象,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在方法上多引导儿童进行观察,尤其是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孩子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会获得大量的表象。如春天到了,引导儿童观察花草树木。要求把看到的说出来或写下来。有的老师引导孩子认识柳树:柳条长长的,是绿色的,在风中摇摆着。他就可以说一句话:“绿色的柳条在春风中摇摆。”或“柳树的长长的绿色柳条,在风中飘摇。”又如,儿童看见桃花,数数五个花瓣儿,一串串的,粉红色,有香味。这时在语言调节下,就会说出:“桃花开了,粉红色的,每朵有五个花瓣,一串串的,太美了,我还闻到一阵阵的香味呢。”这些观察结果的表述,会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二)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法国思想家狄镇罗普说过:“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了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有机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为人。”这句话看来似乎过分,但确实是真理。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差表现在阅读中,往往对课文的情景理解不具体。表现在说话、作文中就不会具体生动。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会浮想联翩,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

  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最初一般具有复制或再现的性质,逐步发展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创造性成分会日益增多。由于儿童的知识的限制,其想象的逻辑性和概括水平不会很高。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呢?儿童想象的发展主要靠生动如画的语言。口头语言通过声音传导意义,由听觉接受;书面语言通过文字传导意义由视觉接受。不论是由听觉还是由视觉接受的信息,对语言所体现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实现其具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才能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的一般做法:

  1.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会发展想象力。

  2.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3.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使学生听教师读、讲,如身临其境。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

  (三)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1.鼓励质疑,激发求异思维和创造意识。有人说,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这话是千真万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若能发现和提出问题,说明他的思维是广阔的、灵活的,并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发问,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还要善于启发激疑,如教学《田忌赛马》一课,第二次比赛,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这时教师是否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这场比赛中,当田忌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胜了一场后,齐威王若改变对策,能取胜吗?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由此向广阔又引向深入。思维的广阔和深入还可以促进语言的重组,可以让学生把改变对策后的情况用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这样表达的语言即有创造因素。

  2.教师要善于设计多种形式、多层次、多答案的练习。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别人说了,你就不要重复。日久天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就会得到发展

创造性阅读6

  二十一世纪预示着国际竞争将是人才间的创造竞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需要具有大批创造型人才。中国要走在世界的前列,必须要开发人的智力,开发人们的创造力。因此,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创造性教学是关系到我国能否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大事。

  从目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看,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1.学生在学习方面显得思维不够活跃,课堂提问很少,提问的思路不开阔,答问人云亦云;

  2.教师教学方法机械死板。在教学中,往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去套教材,课课一种模式,显得机械死板。3.受教学参考资料的束缚太大,如考试都要以教学参考资料上的要求做标准,否则即给扣分,教师教学不敢有半点灵活。4.更主要的是缺乏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环境。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个人看法,有的老师不但不支持,反而批评好表现个人。这些做法都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从创造性的含义来看,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进行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所谓新即与前人的、已有的不同)。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有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对学生而言,只要不人云亦云,就有新意。创造性阅读也是众多阅读类型中的一种,是带着提出某些新见解的目的去发现以前未曾有过的发现,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创造性阅读的意义就在于:如何利用阅读材料进行创造。在对阅读材料探究、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引发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推论,提出新见解和阐述新观点。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又注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模式流程]

  创造性阅读教学的一般模式为:

  激趣质疑──探究──创造

  1、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影响教与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作为创造性教学的第一步。创设宽松民主的氛围,才会产生情感激荡,调动所有感官,达到教与学最高效率的融合。也可以挖掘阅读材料中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质疑(提出论点或产生新论点)

  只有对阅读材料不断质疑,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材料的探究力度。所以,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创造性教学的第二步。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不同教材的要求,学生提问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按一定的逻辑分类,将问题归纳整理后记载在预习本

  进行提问训练时,开始之初可在课堂内由教师指导进行,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鼓励学生提出的一切问题,并不断评估问题的质量,给学生指点,采用授之以渔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才能敢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思考、善于提问。

  3、探究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应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提问,可以是同组或跨小组交流,解决容易解决的问题。经筛选后的问题大多是课文的重难点,这也是学生自己确立的学习目标,也是学生的阅读期待效应。教师围绕这一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特点选准实施教学的切入点,以语言表达训练为主,以学生生活实践为辅,有目的、有重点、有层次、多形式地进行训练,努力构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自由交流阅读心得、疑问、看法,促使学生形成有共同探讨兴趣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有创意的阅读,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还要因势利导,促使课堂阅读探究纵深发展,高效高质。另在课堂中,也可以多讲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逐渐养成对某句话、某段话不同于今人,甚至不同于古人的独特见解和看法的习惯,久而久之,形成自己新颖独特的表达能力。

  4、创造

  如果前三步是对阅读材料的认识、理解、深入,那么这一步就是对阅读材料的升华。创造性阅读模式的核心就是创造。不论哪种类型的阅读教学都既是传授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创造性阅读教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质疑与探究,直接获得知识或掌握了技能;除此,还应使学生深入到问题研究中,甚至对问题进行课外探究,去读相关的书籍、体验有关的生活、调查他人的看法、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争论与众不同的观点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深入思考,领悟出新的学习方法,在不断积累众多的学法后,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中,自觉地总结、归纳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这就是创造的过程。

  [模式实例]

  1、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围绕课文内容,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的问题。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研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然后再综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也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除了自己创设外,还可以对课后的阅读思考题进行筛选使用。

  例如,教师在设计《西门豹》教学时,以课后的思考题西门豹用什么巧妙的办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中的巧妙的?学生围绕这一研读专题以充裕的时间个人钻研、小组合作讨论和全班交流研究,梳理处巧妙之一:借口新娘不漂亮

  救了新娘;巧妙之二:借口巫婆跟河伯说一声,把巫婆投进漳河;巧妙之三:借口官绅头子去催促巫婆,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本课文的阅读教学活动都是紧紧围绕问题情境展开的。其中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形式运用了多次,教师也适时运用了文中的插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人人参与阅读与交流讨论,学生通过阅读和交流讨论逐步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与口头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除了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问题,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这是创造性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能根据课文提出问题,说明他深入思考了,问题提的越有价值,说明学生对课文理解越深刻。

  学生所提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来自于对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的探索。例如:第八册《陶罐和铁罐》,学生提出疑问: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它哪去了?一名平时喜欢百科的同学解释说:铁罐被水和垃圾腐蚀,被泥土吸收了。教师及时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就会懂得许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学到更多的知识。另一类是是对事物、事理的不同看法,反映学生的价值观。例如:学习第七册积累运用《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学生提出:课文有一点不太合理,如果一直往北走,地球是圆形的,终有一天,也会到达南方,而且还会欣赏到许多沿途的风景。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同学们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那样费时又费钱;有的说所有的道路不可能是直的,万一多拐几个弯,迷失方向怎么办;还有的则画出了示意图来说明在争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对这个人的做法的利弊以及寓言的寓意理解更加透彻了。

  3、鼓励多样化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学反馈的一致性和唯一性,排斥创新和多样性。学生回答要符合标准答案,否则就算错。这样一来,造成许多学生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严重压抑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分析和思考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不同的看法。例如:在学习《翠鸟》时,教师请学生说一说

  翠鸟捕鱼的过程?

  [片段]

  师:想知道翠鸟怎么捕鱼的孩子,现在可以来精神了。自由读2、3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

  (出示板书)

  过程:

  (等待)→()→()

  (生读后,作答如下):

  (等待)→(叼鱼)→(飞走)

  师:有不同的填法吗?(生继续作答):

  (等待)→(捕鱼)→(飞远)

  (等待)→(疾飞叼鱼)→(贴着水面飞走)

  (一生突然举手):老师,我觉得题目应该是四个空才对,因为还有蹬开苇秆这个过程。

  (师停顿了几秒):说说你的答案。

  生:(等待)→(蹬开苇秆)→(似箭叼鱼)→(贴着水面飞走)

  师:你的建议很及时也很有说服力,不得不令我佩服,我用最真诚的掌声感谢你,感谢你的勤于思考。(众生也鼓掌)

  这个片段中,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挑战众口一词,挑战权威(教师),的确难能可贵;教师敢于放下权威的架子,对学生的见解作出客观的评价,不武断地搪塞,也实属不易。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还认识到自己思考的价值,真是受益匪浅。

  [片段]

  (教室里充满轻柔的音乐)

  师:这么美的荷花让我陶醉了,我仿佛觉得自己(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生情不自禁地跟读后再齐读)

  师:你们读的真美,让我觉得自己是一朵穿着雪白衣裳的荷花仙子,站在阳光下翩翩起舞,小荷花们,你们又是一朵什么样的荷花呢?

  生:我是一朵害羞的小荷花,躲在绿色的荷叶下面,偶尔透过荷叶缝看看那满脸笑容的太阳公公,他看的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生:我觉得自己是一朵穿着钻石衣服的荷花卫士。瞧,我身上的钻石还在闪闪发亮呢!我挺直了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守卫着我美丽的家园,保卫着荷花仙子们!

  生:我是一朵快乐的荷花,微风姐姐真好,让我左看右顾。瞧,那边的几个荷花仙子妹妹在跳舞呢!我看累了,一动不动的躺在荷叶上睡觉!

  这个片段中孩子的预言真丰富啊,他们富有童趣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教师范读具有十分强的煽情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地情况下进入了想达到的情感境界,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活跃了,达到了创造性阅读的预期效果。

  4、在说与写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语文创造性阅读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是阅读教学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学生从阅读活动中了解词义、认识与掌握各种句式,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并通过说和写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遣词造句,有条理地、流畅地与他人进行交流、进行创造性的写作,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钓鱼的启示》一课教学时,教师为了弥补断层,让学生能体会到:父亲让我放鱼回湖的用意是为了培养我从小就遵守社会公德。设计了新颖的练习说话、写话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续说对话

  (投影出示):

  父亲为什么要求我把鱼放回湖里?

  孩子,你把鱼放回湖里去。爸爸说。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

  爸爸

  地说。(严厉、耐心、和蔼、语重心长、和颜悦色)

  要求:

  1、语句通顺,符合题目要求;

  2、口头回答时,感情要与选项相一致。

  3、书面回答时,注意句末的标点的选择。

  [片断]

  生1:如果我们不放鱼就违反规定了。爸爸严厉地说。

  生2:我们不放鱼。就做了对不起良心的事。爸爸和蔼地说。

  生3:你难道想做违背道德的事吗?爸爸不客气地说。

  生4:你从小就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贪小便宜。爸爸严厉地说。

  此对话的设计可以填补文本空白,使学生对父亲要求我放鱼的举动的真实用意进行另外一个层面上的挖掘,为理解下一难点作了铺垫。并契机进行了提示语和说话内容语气、感情相一致的口语表达练习,使得表达能力与想象力都得以锤炼。这样由课内到课外,由课文引发的积极的思考,使学生在动脑、动口的积极参与中发散了思维,感受到自身精力的存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欢乐。

  总而言之,要提高阅读教学创造性,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设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的创造能力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1、《教学建模:理念操作化》查有梁

  四川社科院

  《四川教育》20xx年第7-8期.

  2、《教学模式生成》

  查有梁

  四川社科院

  《教育科研培训》

  内部资料

  20xx年7月

  3、《创造的儿童教育》陶行知

  《陶行知全集》第一卷

  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

  4、《荷花》片段教学设计

创造性阅读7

  ①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④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⑤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 命。

  ⑥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⑦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⑧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⑨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创造性思维必须有哪些必需的要素?(3分)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④段和第⑤段的事例。(4分)

  3.第⑥段在文章结构中起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有渊博的知识;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的毅力(或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意思对即可)

  2.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2分) 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2分)

  3.承上启下(承接、过渡)(2分),使文章结构紧密,条理清楚。(1分)

创造性阅读8

  有人这样回答:“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知识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等于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有一天,他突然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联系起来,因为葡萄压榨机是用来压榨葡萄取汁的,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面积上打出印花来。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 就这样,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所以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随时进行知识的组合,形成新的创意。《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1.请简要概括出文段的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是这样来论证论点的,首先作_________论证,然后再作_________论证,最后得出结论: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不能删去。为什么?

  ①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是

  ②有渊博知识

  ③并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

  2.①道理论证

  ②事实论证

  ③“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并随时进行知识的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3.①“总是”强调了“富有创造性的人”都这样“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无一例外,如删去则无强调意味,表示的范围也不明确。

  ②“真正关键”强调了“如何运用知识”是发挥创造力的最重要的必需要素,如删去,则表明该要素是一般的,无突出和强调作用。(意思对即可)

创造性阅读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甚至一些以创新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的口号在企业中响起。时代呼唤创造性人才,他们也受到企业的青睐。你到底是不是一名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人具有什么特质?要想成为创造性人才,应当在职业规划中如何塑造自己呢?

  职业规划专家发现,创造性人才比起他们不那么具有创造性的同事,在智力和人格特征方面有差异。通常,创造性人才的思想比其他人的更为灵活,使他们可以超越传统的看待问题的方式。这种灵活性常常表现在开玩笑或其他娱乐中,比如:给公司的营销活动想一个点子。总体上,创造性人才的特质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知识、智力能力、人格。

  创造性思维需要广阔的信息背景,包括已知事实和观察。知识是产生和整合想法的基石。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按照某些专家的观点,创造力总是源自于将事物以新颖而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例如,苹果电脑开发的网上视频聊天,就是将美国在线服务公司的在线消息系统与视频进行了整合。这一系统使用户可以实时传送图像和消息。

  通常创造性人才是聪明而非才华横溢的人。创造并不要求超乎寻常的智力水平,但是,创造性人才擅长在短期内就某一问题想出多种解决方法。根据对智力特别有研究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的观点,创造性智力的关键在于洞察力,即发现相关信息、发现新与旧之间的联系、将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以及看到全局的能力。创造性人才还会毕生保持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而且这种好奇心不局限于他们自己所专长的领域。相反,他们的兴趣广泛,希望涉足多个知识领域,而且他们会对几乎所有未解之谜产生热情。心理学家观察到,创造性人才会对他们周围的世界再现出开放的态度,并且做出感受和情绪上的反应。 创造性人才可以用发散式思维进行思考,他们可以扩充问题解决方案的数量,从而避免固定式思维。同时,他们知道何时应当进行收敛式思考,即收窄有用解决方案的数量。例如,一位发散式思考的创造性人才,可能会为一家出售流行饰品的网站想出27种名字,并在适当的时候,将想法汇集成最佳的选择。

  一个人的情绪和其它非智力因素,也会影响他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人才通常具有积极的自我印象,但不盲目自信。因以,他们可以应对思想上的危机。创造性人才能够忍受产生新思想所必须经历的孤独。与他人交谈,的确有利于发散思考,但是,有些时候,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必须独自和专心地工作。创造性人才常常是反传统主义者,对来自群体的认同并不十分渴求。他们是智力或实践上的刺激寻求者,把形成对问题的富有想象力的解决方法作为刺激的一个来源。创造性的个体通常很有韧性,这对于一个新想法付诸实施特别重要。将新想法推销给合适的人选需要大量的工作。

  1.下列关于创造性人才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创造性人才是相对而言的,从特质上看,他们和那些不那么具有创造性的同事相比,在智力和人格特征方面存在着差异。

  B.创造性智力的关键在于洞察力,洞察力强,就能够发现相关信息、发现新与旧之间的联系,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见效快。

  C.创造性人才既可以用发散式思维进行思考,扩充问题解决方案的数量,又可以通过收敛式思考,收窄有用解决方案的数量。

  D.创造性人才能够忍受产生新思想所必须经历的孤独。有些时候要想解决问题,创造性的问题解决者必须独自和专心地工作。

  2.下列说法,不属于创造性人才智力能力的一项是

  A.创造性人才应该是聪明的。创造并不要求超乎寻常的智力水平,但他们擅长在短期内就某一问题想出多种解决方法。

  B.创造性人才兴趣广泛,无论在自己专长的领域还是其他多个领域,创造性人才都会毕生保持一种年轻人特有的好奇心。

  C.对创造性人才来说,发散性思维很重要,通过发散式思考,一位创造性人才能为一家出售流行饰品的网站想出27种名字。

  D.创造性人才通常可以应对思想上的危机,排除影响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不利因素,具有积极的自我印象,但不盲目自信。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创造性人才的特质之一是知识,,包括已知事实和观察。它是产生和整合想法的基石。

  B.创造性人才的思想比其他人的更为灵活,在开玩笑或其他娱乐中常常有所表现。

  C.创造性人才常常是反传统主义者,他们不很合群,不易获得来自群体的认同。

  D.让创造性的想法付诸实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所以创造性的个体通常都很有韧性。

  答案:

  1.B

  1.D

  1.C 答案解析: 1.见效快的说法没有依据。

  1.此项内容属于人格方面,不属于智力能力方面。

  1.不易获得来自群体的认同错,而是对来自群体的认同并不十分渴求主观意愿侧重不同。

创造性阅读10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播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犍,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1.选段论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选段中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

  3.第二段中画线词语“这种情况”指什么?

  4.作者认为发挥创造力,运用知识有哪些需注意的问题?

  5.请从生活中再搜集一例,证明有了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尝试,就会有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

  1.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2.道理论证、事实论证。

  3.渊博的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4.先要有渊博的学识,再要有灵活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并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5.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是这方面的例子均可。

  答案示例:被称为“现代毕升”的我国激光排版发明者王选,把别人认为不可能做的事做好了,把古老的汉字和现代科技技术结合了起来,使我国的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汉字印刷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创造性阅读】相关文章:

1.《创造性执行》观后感

2.创造性执行读后感

3.阅读

4.喜欢阅读

5.爱上阅读

6.阅读母亲

7.邂逅阅读

8.阅读语文

协同记忆法 话题作文演练-话题16: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