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游记》1
网 址 ao ue《西游记》是写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那里钢筋铁骨,一身本领的孙悟空,好吃懒惰的猪八戒,水性超好的沙和尚,公平公正的唐僧。还有许多许多非常厉害的妖怪。
这一集电视讲的是孙悟空大战六耳弥猴的故事,这次唐僧师徒面对做恶多端,非常厉害的六耳弥猴,忐忑不安,六耳弥猴向孙悟空发出挑战,它说:‘我要向孙悟空挑战,其它人不能加入战争。战斗开始了,孙悟空和六耳弥猴大战了几百个回合,最后孙悟空,打赢了,他们师徒也取到了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困难是上帝给我们的,我们要象唐僧师徒这样去打败困难,克服困难。
看《西游记》2
2月10日是我的生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万达影城看了一部名叫《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的电影。
电影的内容是这样的:几千年前,魔族首领牛魔王想打败玉帝独自称王,结果被玉帝制服在火焰山上,女娲娘娘见天宫被摧毁的七零八乱,便变成五彩石修补天宫。,女娲娘娘的一滴眼泪变成了一块七彩石落到人间,过了不久,晶石里出现了一只小猴。这样又过了好多年,晶石裂开了,小猴子从晶石里蹦了出来,它随着菩提祖学习法术|、夺得定海神针、随见如雪········等事。后来,他又自称“齐天大圣;接着它听信恶棍牛魔王的谗言,使它恶性大发打死了许多天兵天将,还打晕了天帝之后又将天宫摧毁。后来,他见牛魔王杀了自己的师父菩提祖师,经过观音大师为他指点迷经,这时他才恍然大悟 自己是被牛魔王利用了。于是,他和牛魔王展开了激励的战斗,最终他赢了。但,此时的天宫已被摧毁··········看到这,我想到了我们现实中,有很多人就像这只小猴子。许多人从小到大一直被娇生惯养着,看待问题老是片面化,分析问题老是简单化,处理问题老是冲动化,做完才知后悔,已经迟了,就像那只猴子,他后来虽然觉悟了,但天宫已被摧毁。
我慢慢地走出万达影城,思考着什么。
看《西游记》3
7月1日,是《吴承恩与西游记》开播的日子。为了能够更好地观看这一部3D立体电视剧,我让奶奶买了一副红蓝立体眼镜。
晚上7点,《吴承恩与西游记》开播了,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时刻。我迫不及待的想看一看《吴承恩与西游记》的立体效果到底怎么样。终于,到了立体的时候,我马上戴上了立体眼镜。哇!好逼真呀!孙悟空好像向我走来;刺刀朝我飞了过来,还有很多这样的片段,我目不转睛的盯着电视屏幕,唯恐有没有看到的内容。
你猜,7月1日晚上,有多少山东人民在观看《吴承恩与西游记》吗?哈哈!告诉你们,山东有一半多的观众在观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电视上一报道这一条新闻,我就感到十分的惊讶!我怎么都不会想到,《吴承恩与西游记》第一天,竟然会有这么多人在观看。
《吴承恩与西游记》主要讲述了,吴承恩是怎样写《西游记》这一本书的,也写了吴家是怎样跟罗家斗智斗勇。吴承恩和孙悟空这两个角色都是由六小龄童扮演的,除了沙和尚是刘大刚扮演的之外,其他的都是原班人马。
看《西游记》4
我最喜欢看《西游记》了,最近听说又要演《西游记》续集,我心里格外高兴。有一天,我偶然打开电视,突然看见《西游记》续集刚刚开始。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立刻坐在电视前津津有味的看起来。每天8点5分,按照惯例我都会坐在电视前,我已经看七八集了,对这部电视剧感触非常深刻。我觉得这部续集和原来大有不同,比原来拍的好、拍得精彩。它以动听歌曲,好看的画面,曲折的情节,深深打动了我的心。取经路程波澜壮阔、千姿百态、生动有趣。让我们看了丰富了想象力,活跃了思想,使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暑假。
这部续集的主要优点是:增加了武打场面,打得精彩,打得开心。更多的是采用了科学现代化的手法,使用电脑程序设计出的三维动画场面更逼真,更具有立体感。比如我们看到的腾云驾雾,是人们把演员用绳子和钢丝绑起来,很多大个子用力向前拉。演员慢慢升起,看上去好像飞一样。说到这里,有的同学可能要问:“我们看电视的时候,为什么看不到钢丝和绳子呢?”这就是计算机的功劳。通过计算机编辑后,钢丝和绳子都被消掉了。这部戏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场面都是通过高科技原理制作出来的,比如变化、戏法、法术。通过看《西游记》续集我不但看到了许多精彩的画面,还知道了高科技的重要性。长大我要当科学家,用高科技为人民造福。
看《西游记》5
春节上演了很多不错电影,今天去看了春节档的《西游记女儿国》,我看电影的视角通常被朋友认为奇怪,但我认为是更加有不同的角度吧,别人通常不会想的角度。也许大部分人都在为女儿国国王与唐僧之间的感情感叹,或者为女儿过女演员的貌美感叹。
其实,这个里面有两段感情,另一段容易被人忽略的就是女国师的感情。唐僧和国师,同样是事业心很强的人,在爱情与事业冲突犹豫,最终的结果都是选择了事业,唐僧选择了继续取经,女国师选择了保护国王的事业。但为什么得到的结果却相差这么多。女儿国王爱上了唐僧,唐僧显然也动心了,旁边的人都看出来了,徒弟看出来了,观音也看出来了,女儿国的一些臣民也看出来了。他们点燃了爱情的火,他们遇到了事业的冲突,为国王不能离开,为取经不能留下。而另一个段感情呢,女国师年轻的时候就与河神相恋,他们彼此感受到,他们虽然相互看不到,但他们的灵魂相爱了。河神为爱而留步,他等了20年。20年后终于相见,他们认出了彼此,终于河神第一次可以亲吻到他爱的女孩。都是美好的两段故事,都是相爱相恋的人呀。
可是最后的结果呢,女儿国国王受伤,唐僧守在床边等待她醒来,观音卸下了他的袈裟。女儿国国王梦到了唐僧长了头发还俗归来。还梦到他们结婚了,但是唐僧不快乐,也许是取经大业但未完成而不快了吧。女儿国国王放手了,因为他不想不爱的人不快乐,她不想用个人感情耽误了一个男人的事业。她爱过但无恨,她也没有埋怨取经的事业耽误了他们的感情。唐僧也释然了,他也经历了情关,更加的成熟,修行上我想一定更进一层,因为有时候修行不是只是念经,需要在事件上磨砺。其实,唐僧与女儿国国王的感情是完形了,两人都走过了那个过程,并穿越了。女儿国国王还是国王,唐僧还是继续取经的僧人,但他们因对方而丰富了自己。
而河神和女国师呢,很显然,女国师是个事业型女强人,自己也有爱情,那是一段柏拉图的爱情,两人看不到对方却能感知到彼此,两人相隔千里又尽在咫尺,两人都是彼此心中的秘密,一场灵魂的爱恋。河神甚至留下来了20年。当苦海破除,河神可以现身进入女儿国的时候,他找到了20年相恋的女国师,他们相认了,终于可以吻到她,她也第一次可以看到他了。但是,女国师直接拒绝了他,因为她要为了自己的事业,保护国王的事业不能接受跟他的恋爱。河神怒了,他疯狂了,他苦等了20年的爱情,他觉得他的幸福一定是被女国师的事业毁了,被她要保护的国王毁了,他混怒的不顾一切,利用河神之力量,排山倒海,水漫女儿国,大水毁掉了女儿国,冲走了国王。河神要做什么,他也许不能接受女国师对他的拒绝,他要毁掉女国师所谓拒绝他的理由,就是那个国王,那个事业。 到底怎么了,女国师为了事业拒绝了他,他就如此报复,引起弥天大水,烦了逆天大罪,这是对爱情的报复。
我在想这段女国师的爱情怎么了,也是为了事业放弃了爱情,为何会得到这样的结果,为何跟同样选择了事业的唐僧差别那么大。其实,仔细思考这两段爱情,并不一样。唐僧与女儿国国王还在刚刚恋爱期,还是事业与感情的权衡犹豫期,最终相互理解,相互有爱,并很智慧的看开了。 而河神呢,他们相爱,但河神其实已经牺牲了很多,虽然女国师并没有看到他的牺牲。河神应该也有他的事业,至少按照他之前的事业的话,他不会停留,以为这份爱情,因为女国师,他停留在了女儿国,停留了20年,就等有一日能见到女国师,那个爱着的女孩,河神在这份爱情里是实实在在的牺牲了自己的一部分事业。他一定天天在想,见到女国师一定非常幸福了,女国师一定会跑来跟他在一起,毕竟他牺牲了那么多,等待了那么久,终于可以见面了。但他看到的结果是,女国师毫不留情的拒绝了他,因为她有她的事业,他愤怒了,要破坏掉女国师的事业。在这场爱情了,河神一定不甘心自己苦苦的'守候,多年的牺牲,换来的是无情的拒绝。我们假使唐僧放弃了所谓的取经大业留在了女儿国,但女儿国国王因为自己的国王地位不能跟他成亲,让唐僧等在女儿国二十年,唐僧会不会愤怒,也许不会吧,因为他有调节自己的能力。
当然河神和女国师的感情结果并不好, 但他们错在了那里?女国师粗暴的拒绝引起了愤怒大水。其实在这份感情里,有很多情绪没有被释放,情绪没有在双方之间释放,才产生这么大的对外伤害。女国师对待这份感情的结束过于粗暴,也并没有得到河神的认可,当年她说结束的时候只是在她那里完结了,因为她要完成她的事业,只能放弃这段爱情。而河神并没有放下,没有因为这一句话就停止了这段感情,他内心没有结束,而是放弃自己的事业留了下来,一直等着一天将来可以相见,河神并没有对这份感情进行完形,这是他20年来的牵挂,难怪佛祖最后说他执念太深,犯下大错。 没有完形的爱情终要完形。
而我们看唐僧和女儿国国王呢,唐僧也拒绝了女儿国国王,因为他有取经的事业,但拒绝的不是那么粗鲁,他也动心了,但是为了取经事业,他必须拒绝。女儿国国王也恋恋不舍,如果这个事情两个人都强行中断了,他们的感情也没有完形,虽然离开,但也会影响他们后续的生活,影响后续生活中的决策。是后来女儿国王醒来说到自己梦里梦到他们结婚了反而唐僧不开心,因为爱,因为不想唐僧因为失去事业而不开心,女儿国国王放弃了,她的放弃是自我的决定,是出于对唐僧的爱,当除去自我又因为保留了那份爱而放弃的时候,女儿国国王让这份感情完形了。这是份完整的爱情,彼此经历了,彼此理解了,彼此看到对方的付出,彼此珍视了这份爱情,完形了也就结局令人释然了,也美好了。 再看河神和女国师,女国师出于自己的事业利益拒绝了,河神没有接纳这个结果,单方面的结束,也没有再次沟通的机会。河神没有对这份爱完形。
一份没有完形的感情终究会寻求出口。也许是不甘,也许是愤怒,也许是怨恨。一份完形的感情,像唐僧和女儿国国王,更多的是感恩和美好。
看《西游记》6
企业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根本,是企业之道。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必须首先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并以这种价值来影响企业中的无数个小团队。企业文化所倡导的是一种价值观导向,但是企业中应该由不同性格的人组成,这与文化没有矛盾,反而能促进文化的形成。
在整个西天取经的过程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组成了这个团队。其中,唐僧是这个团队中的主管,孙悟空是技术核心骨干、猪八戒和沙和尚是普通团员,而这个团队的高层领导是观音。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的性格和特长都各有不同。唐僧作为部门主管,有很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不达目的不罢休,又很得上司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 既给袈裟,又给金碗;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沙和尚言语不多,任劳任怨,承担了团队中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
猪八戒这个成员,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最多牵下马,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其实,他的存在还是有很大用处的。因为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在项目组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最关键的还是孙悟空。由于孙悟空是这个取经团队里的核心,但是他性格极为放荡。回想他那大闹天空的历史,恐怕作为普通人来说没有人会让这种人呆在团队里,但是取经项目要想成功实在缺不了这个人,只好采用些手腕来收复他。这些手段是,首先,把他给弄得很惨(压在五指山下500年,整天喝铜汁铁水);在他绝望的时候,又让项目经理去解救他于水火之中以使他心存感激;当然光收买人心是不够的,还要给他许诺美好的愿景(取完经后高升为正牌仙人);当然,最主要的是为了让主管可以直接控制好他,给他戴个紧箍,不听话就念咒惩罚他。
完美团队源于不同功效的组成。我们看到师徒四人的人格特征各有不同,唐僧是完美型,孙悟空是力量型,猪八戒是活泼型,沙僧则是和平型。
唐僧,似乎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在整个取经的路上言语不多,常常处于一种超然于物的状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心思缜密,能注意到事物的细节,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就是他的固执和对西行取经的决然。唐僧是典型的粘液质的气质类型,安静稳定,寡言少语,注意力难转移而且很固执,但目标明确。
孙悟空呢,在这个团队里扮演了一个解决问题的专家。他基本上无所不能,办事也是雷厉风行,典型的业务骨干和精英,似乎这个团队有他就足够了。但是不要忘记了,胆汁质的孙悟空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容易冲动,这种性格的人和粘液质的唐僧刚好相反。一个喜静一个好动,一个慢一个快,组织冲突在所难免。
再来看看猪八戒,这个在网络上为大多数女生所青睐的人物热情奔放,总也闲不住,到处找乐子。是那种情感外露而善于交际的角色。多血质的猪八戒,走到哪里都是笑声一片,他就像组织中的开心果,而且也具有相当的业务技能,对保持团队的持续高效的运转不可或缺,但是这种性格的员工容易偏离目标,而且忠诚度不高,喜欢舒适安逸的氛围(动不动就嚷嚷着回高老庄)。
最后就是那敦厚老实的沙河尚了,沉默寡言,随和低调,低调得差点就忘记了他的存在,但是也就是他任劳任怨,这个团队里所有的琐碎而乏味的工作基本上都落在了他的肩头,而且当其它三人发生冲突时,也是他,从中斡旋。而浑身上下都透着抑郁质的沙僧自然是行动迟缓,孤僻,但善于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的细节。
其实,在一个团队中,应该充分注意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搭建合理的团队结构,实现优势互补,使团队减少内耗,发挥出应有的团队整合力量。这样才能达到精之所蓄,则锐之所出。锐之所出,则势不可挡。势不可挡,则功必成的效果。
企业是人的团队,企业的业绩就是人的业绩的向量和。团队必须建立在共同信念的基础上,必须体现其在共同原则中的凝聚力,否则它将丧失活力,不能行动。这里令我们想到三个不同的生物——狼羊虫。狼,有了狼才能开疆拓土,才能不断进步。 羊,吃草的羊群带来的是平和,繁荣与富饶。 虫,只有虫的存在才能使羊和狼和平共处。如何让企业中的“狼”与“羊”和谐共存,全力打造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那就是为企业引进具有卓越协调能力的“虫”,构建和谐统一。
看《西游记》7
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有趣又生动的古典名著,那就是《西游记》。
故事里,唐僧和他的三个徒弟一起去西天取经,路上力尽艰险,仙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说完故事的情景,就然我讲一下我的读后感吧!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的第一个人物。本领很大,虽然以前大闹天宫,可是自从被五指山压住后,它就改过自新做一个善良的人。还立下了许多功劳。
猪八戒本是天上的神仙,因为做错了事情,被赶下凡投错胎,成了猪妖。最后在观音菩萨的指导下,它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它虽然好吃懒做,可在战斗时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
沙僧和唐僧都很相信对方,除了唐僧有时是人是妖分不清老是责怪孙悟空无故伤人外,对三个徒弟还是教导有方的,同时沙僧忠心耿耿的品质很是令人敬佩。
去哦非常敬佩他们师徒四人,走了一万八千里,遭遇妖魔鬼怪的袭击,他们还是不放弃,坚持不懈。最后取得了正经,也算苦尽甘来,功德圆满了,他们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西游记》这本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内容形象生动,人物特点十分鲜明,从中也可学习很多知识,值得我们一看!
看《西游记》8
《西游记》我是百看不厌,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觉。小时候是看热闹,最佩服的就是孙悟空。觉得他真是厉害啊,有火眼金睛,会七十二变,敢大闹天宫,能降妖除魔,真真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常常梦想自己也能拥有他那样的神通,哪怕会一种变化也行啊。年长些再看,觉得这部名著貌似写神仙鬼怪,其实写的就是人间百态。到了不惑之年又看,忽然觉得整部《西游记》主人公不是唐僧是悟空,写的就是孙悟空由一个顽劣不堪全无修养的的石猴变成一个沉稳安静的斗战胜佛的修炼历程。放在现实生活中,孙悟空的成长史可不就是一个孤儿的成长奋斗史吗?
为啥这样说呢?你看,孙悟空是天地孕育的一个石猴,无父无母,无人教养,在山间自由跳跃,到世间随意闯荡,不像一个孤儿吗?好在“人之初,性本善”,这石猴蛮有向善之心,来到人间学穿衣,学说话,漂洋过海到菩提祖师哪儿学会了七十二变。这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孩子的小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小孩子普遍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敬畏,将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当作自己学习的榜样,能力得到迅猛的提高。这个阶段正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时期,学到的许多东西将奠定自己一生的能力。悟空不是这样吗?不过,正因为他是孤儿,很多东西都是自学得来的。这也可以给普天下的孤儿们做个榜样:就算是个孤儿,只要你自己有向学之心,还是可以学到本领的嘛,只要有悟空的那种乐观好学的精神,不畏艰难的劲头,什么本领学不会啊!
再后来,他就像处在青春期的少年,有了一点本领就不把他人放在眼里,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人情冷暖,一味的逞强好胜,大有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
他胆大妄为,想长生不老,就打到阴曹地府消去户籍;他贪慕虚荣,想到天上谋个差事;他天真热情,当个弼马温就以为自己得到了重用,尽心尽力饲养天马,将马儿们养的个个膘肥体壮;他自尊心超强,因为没接到参加蟠桃宴的入场券而大闹天宫;他争强好胜,弄杆“齐天大圣”的旗帜树在花果山,占山为王,自鸣得意。被招安到天上又得了个看蟠桃园的活,却不再尽心竭力了,天天蟠桃吃个饱,闹到最后战胜了十万天兵天将,诸多神仙,却没有跳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不得翻身。他取经前的这段经历不就活脱脱一个单纯懵懂遇事爱冲动做事不过脑的热血青年,锒铛入狱是必然的结局,这刑期还很长,一住就是五百年哪!
不知道这五百年悟空是不是悟出了点什么,反正多亏了观音的指点,悟空从此就改邪归正了,跟着唐僧开始了漫漫取经路。这不就是回头的浪子嘛!
这一路上悟空尽心竭力保护唐僧,遭遇了师傅的误会,八戒的捉弄,妖怪的伤害,神仙的试探,还有一遍遍紧箍咒的折磨。他也曾灰心丧气,也曾痛哭流涕,也曾上天入地,四处求人,但遭遇再痛苦难耐,道路再艰险曲折,他都没有偏离要去西天取经,修成正果的目标。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过程也是悟空心性修炼的过程。他不再目中无人,自高自大,唯我独尊,而是清楚地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不走正道是不行的,一味按照自己的心性行事是会吃大亏的,弄不好比五指山下的五百年还要痛苦。只有潜心修炼,虚心求教,自己的人生才会峰回路转,终成正果,自己的能力也才能得到神界的认可,生命才会有从妖到神的质的飞跃。取经道路的重重磨难磨去了他性格的棱角,终于将一个石猴打造成了一尊佛。
悟空的这一段生命的过程更像一个人由青年到中年的过程。纵观那些有成就的人,那一个不曾少年轻狂,碰的头破血流后埋头苦干,经过了痛苦的心路历程,最终赢得了人生的辉煌。所以,从悟空的身上不知你是否悟到,即便你生来是孤儿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丧失了奋斗的勇气,丧失了对生命至高境界的不懈追求。
看《西游记》9
这段时期一直在看浙版《西游记》,画面很唯美,故事很生动。身边的朋友不时在讨论该片,褒贬不一,各有各见解,各有各说法。而我对该片则情有独钟,也许故事唤醒我儿时的很多记忆,也许故事里没有参杂太多爱情的东西,也许故事里并没有关于爱情的警句,也许故事里对爱情的字眼只字不提,但我总能从中体会到爱情的存在。
在《西游记》里,唐僧总是美女妖怪最钟情的人物,这些女妖们都是有目的的把他抓去,最后却偏偏爱上了他。表面上看唐僧都拒绝了遇到的一次又一次的爱情。但我总能看出他眼睛里透露出的一丝渴望,一丝忧郁……
老版《西游记》在情感方面一带而过,不做多加描述。我想也许当时人们在对感情的表达上没有现在这样直白,这样坦荡,毕竟老版《西游记》拍摄的年代至今已有26年。26年的沧桑巨变,改变了一代人的思想观和爱情观,对于80年代的爱情,可以用墨守成规来形容,90年代的爱情,可以用轰轰烈烈来形容,20xx年后的爱情,物质远远大于情感,只能用现实来形容。不同年代的爱情观,造就了不同年代的爱情态度,正因如此,我想拍摄浙版《西游记》的导演大胆的在唐僧角色上加入了很多的感情色彩,丰富了原本平淡无奇的角色,也更人性化的刻画了这个嘴里念着经,肉眼凡胎的玉帝哥哥。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30个年头,回忆自己的故事也像《西游记》般历历在目。从刚落地的娃娃,成长为1.78米身高的大小伙需要多久呀!然而时间就是这么的飞快,让人来不及留住眼前的幸福。也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浪漫爱情,也有痛彻心扉的大侧大悟,到头来真正留给自己的只剩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真的很喜欢浙版《西游记》唐僧的这个角色,虽然外表很斯文,但内心却很坚定,只为了一个希望和信念,放弃了十多年的青春。试问我们这些80后的产物能做到吗?不敢确定……
人生本来就是一部《西游记》,都为了自己的目标,前进着,奋斗着,尽管过程不是想象中的一帆风顺,尽管结果总是那么不尽如人意,但经历的过程则是我们一辈子的财富。人生也像爬树一般,每一个枝丫都是一个人生的转折点,爬累了歇一歇继续爬,爬得越高风景越美,收获的果实也是最大最甘甜的,所以我们必须好好珍惜余下的青春岁月,不要让时间继续蹉跎,不要让爱情迷失了自我。
看《西游记》10
一部《西游记》,在唐僧师徒四人聚齐之前的故事都不是特别好看。收服了沙僧之后,四个人一起奔赴西天,战胜一个个妖魔鬼怪,度过一道道艰难险阻,精彩的故事才一一展现。其实真正的取经,乃是唐僧一人的辛苦,三们徒弟都是作者的杜撰和想象。作者为什么安排了三位徒弟呢?一方面是因为故事的需要,毕竟是魔幻小说。九九八十一难哪,一个唐僧怎么能应付得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恰恰说明,唐僧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一个人的四种精神状态。他们加在一块,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这四种状态,分别是:唐僧代表的执着,悟空代表的勇敢,八戒代表的欲望,沙僧代表的平庸。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离不开这种状态。只不过在某个阶段会是某种状态占据着上风和主流。
最终能从西天取得真经,始终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唐僧的这颗执着之心。所以唐僧经常告诫徒弟们:赶路要紧。在唐僧的精神里,只有向前的动力,他的视野里没有路旁的风景。但只有唐僧是取不到真经的,所以他的口头禅只能是:“悟空,你在哪里?”
师徒四人里,只有唐僧是有目标的,他的目标还具有唯一性,那就是去西天取经。孙悟空是没有目标的。他跟着唐僧之前有,但得到了“齐天大圣”的称号之后就没有目标了。他跟着唐僧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这是因为,唐僧尽管执着,却缺少一颗勇敢无畏的心。
从本质上讲,唐僧去西天取经,只带悟空一个徒弟就够了。为什么后来还非要收降八戒、沙僧呢?因为一张弓不可能永远都是绷紧待发的状态。对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欲望是本能,欲望是人生的很需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安于现状就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人的惰性会不时地接纳平庸。
八戒也没有目标,但是他有欲望。在师徒四人里,他是唯一娶过亲的。所以,在取经的路上,他会时常想起他的高老庄和他一日夫妻百日恩的女人。
八戒的欲望还表现为贪欲。八戒毫不掩饰他对美女及所有他奢望的东西的占有欲。这其实也是人正常的状态。唐僧是禁欲的,但禁欲和纵欲一样不是正常的状态。所以唐僧身边,需要有八戒来中和。在悟空被逼走的那段时间里,八戒总是第一个提出散伙,因为人一旦不再勇敢,那颗脆弱的心灵里,最先进发的将是个人的私欲。
而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始终是一帆风顺的。在面对艰难困苦之时,有时会感到倦怠,进取之心不是那么强烈,我们开始用“坐看云起”来安慰自己,试着接受平庸。这就是沙僧同样不可或缺的原因。人会在一些特殊时期,总感觉自己是错误的,总感觉自己处处碰壁,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放弃原来的立场,学会冷静观察,然后在对别人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对比后,会像沙僧一样发现:二师兄,大师兄说的对”或“大师兄,师傅说的对”。
作为取经路上的主心骨,唐僧的心是执着而坚定的。作为实现目标中最不缺少的心理元素,悟空代表的勇敢始终伴随左右。有这两点,才确保了取经目标的实现。而间或有点私欲苗头的滋生或平庸思想的闪现,都是很正常的。悟空几次被赶走,但又几次被请回来。因为仅靠后两位,是完不成取经大业的。只要最关键的东西,始终是你具备的,不管多么艰险和遥远,你都将获得最终的胜利。对那些属于本能的售价或平庸,既然它的存在是必然,就不妨试着学会克制。打盹也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当你知道了“赶路要紧”。
【看《西游记》】相关文章:
1.看西游记读后感
2.看西游记的读后感
4.看云
5.看牡丹
6.看牡丹
7.看日出
8.看雪
9.看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