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是一种境界1
现代人总是在追名逐利中不断前进,再累也不愿把手松开。其实放弃不意味着失败,而是等待再次成功的机会。放弃也是一种境界。
古西腊有一个寓言故事:两条河流汇聚到了一起,它们同向大海流去。在途中它们遇到了一片沙漠。甲河说:“现在怎么办,是继续走下去,还是回头等下次的机会。”乙河坚定地说:“我要继续走下去,过了这片沙漠就是大海,为何还要回头再去经历那些困难。”说完毅然向沙漠流去。甲再三斟酌决定放弃这次远行,重头来过。最终乙河在沙漠中干涸了,而甲河则流入了大海。
放弃赢得了下次的胜利,坚持毁灭了永远的下次。放弃不是对困难的畏缩,不是对压力的惧怕,而是对下次机会的寄托,对成功的期望。放弃不是失败,是等待下次的成功。失败也是一种境界。
步入秋天,树木都将树叶们狠狠地抛弃。它们对树叶放弃了希望,让它们自生自灭。这是大多数人的看法。其实不然,树木清楚地知道秋天它不可能再给予树叶充足的营养,不可能再给予树叶夏天的碧绿、生机。那么树木只有对树叶放弃,让它们化作养料去培育下一代树叶,让它们的灿烂换一种方式在别人的身上发光。
放弃赢得了生命的两次延伸。放弃不是对事物的冷漠、无情,而是用另一种方式来传递心灵间的爱意。放弃换来了来年的美好风光,换来了久转不逝的生机。放弃也是一种意境。
坚持固然可以体会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但放弃也可以遇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的惊喜。学会放弃,因为放弃也是一种境界。
上一页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放弃是一种境界2
“昨夜无眠,为了一个学生。”11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程代展陷入困惑,他在清华的学生博士萧杨(化名)突然放弃留校继续做科研的机会,与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签约做数学老师。程代展在博客上写下3000多字的长信,表达惋惜与困惑。
清华博士萧杨在老师和家长眼中,无疑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且不说在科研领域的天赋和已取得的成绩,仅就清华的博士头衔,就足以让人对其发展前景充满想象。作为人们看好的“优绩股”,导师、亲友和社会自然怀有期待。然而,就在这当口,“优绩股”突然宣布下市,退出社会既定的游戏,不玩了,寻找自己心中的“山水田园”,这一违背常理的举动,确实让人错愕和不解,难怪对其倾注大量心血的导师彻夜无眠,发出谁之错和钱学森老人的终极之问:为什么我们的科研界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作为个体,萧杨有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力,这点谁也无法干预和指摘。萧杨之所以放弃问鼎科学殿堂之路,自然有深思熟虑和理性的决择。对于导师的惋惜、痛心和挽留,萧杨给出的解释是搞科研太累,没兴趣。之所以选择去中学老师,是因为喜欢将知识传授给别人,觉得当中学老师很有成就感,凭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当中学老师很轻松快乐。说穿了,萧杨就是想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教育行业更适合自己。
由于导师程代展的“今夜无眠”和几千字的博文,以及对整个教育行业和科研现状的反思,萧杨的离去便具有了“公共事件”的意义。人们从个案的内核及背后,总想挖掘出某种具有社会价值的东西。加上萧杨本人对导师的回应文章,洋洋洒洒几千字,从中人们读出了萧杨的真诚,智慧,勇气与洒脱。正如萧杨自己所言,“只是我自己肯定不是科研界需要的人才,对科研没有兴趣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真正有意义的成果的,我希望自己可以是教育界需要的人才吧。”,这不是矫情,而是对自己的客观分析和理性判断。
人贵有自知之明。按照萧杨的天赋和现有的知识积累,在科研界混也许可以如鱼得水,但最后只有两种结果,一是迫于学校的压力,将自己沦为发文章的灌水机器,虽然可以混得不错,天天面对的是自责和对自己的鄙视;二是坚持不发水文,又因为能力不足难以做出有价值的成果,从而贻误终生而混得更惨。说到这,人们可以看出,萧杨对自己的前程,看得十分清醒,不带有半点的盲目和情绪化。萧杨反复解释说,对科研不感兴趣是因为心累,一方面是无休止的,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和价值的文章,同时对科研界的“灌水”行为充满了厌倦,说穿了,萧杨的离去,实际上是对当今科研环境的极端不适应。记得杨澜曾经说过,人之所以选择跳槽,是因为对周边环境的不适应,或自己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改变成了唯一的出路。
有人说,萧杨的离去是人才的浪费,是国家的巨大损失。从世俗的观点,一个博士生从事中学教育,是大材经济学的观点,衡量萧杨“出走”的得失与社会价值。其实质仍是反映了整个社会,对待基础教育的认识和价值标准。在社会的天秤上,科研与教育工作者熟优熟劣,拷问着社会与政府的认知与取向。如果说,萧杨当中学老师就是浪费,且不说是一种数典忘祖的行为,绝对是对基础教育行业的歧视,对中小学老师形象的贬损。试问,科学家是从哪里来的?科研界没有基础教育作后盾,是否成为海市蜃楼。万丈高楼脚下起,作为基本常识,为什么人们总是忽视或者根本忘却。这是教育的失败还是社会的悲哀。人们永远不该忘记,正是由于千千万万默默无闻的基础教育工作者,才有了社会各行各业所需的建设者和领军人物。
人们应该为萧杨的“出走”而喝彩。放弃需要勇气,更是一种智慧。在急功近利、浮躁不安的时代,放弃繁华选择平凡,注定走向思想的崇高。不为名利所累,做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不失为人生的最高境界。谁能保证萧杨不会成为下个赫尔巴特呢!也许萧杨的教鞭下,将出现无数的牛顿、爱迪生甚或比尔盖茨,兴趣所致,一切皆有可能!
放弃是一种境界3
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永远拥有最新、最强的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放弃不是认输,而是为了争取更好的机会。
遇到一个难题时,戈登·摩尔可能会有五六种解决方案,很多人可能都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把这些方案一一试验探索,再淘汰那些可行性比较差的办法,而戈登·摩尔却仿佛拥有一种奇异的淘汰直觉,他会毅然放弃其余方案,只选定一种解决途径,而最终结果总是证明他所使用的方法是效果最佳的。
也许因为具有这种才能,他精彩的.一生都是用不断地淘汰所点缀起来的。
在获得了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后,戈登·摩尔先是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工作。虽然发表的研究论文能有每个单词5美元的稿费,但又有多少人会认真地研读他费尽心血研究出来的理论呢?为了让自己的研究能体现出应用价值,戈登·摩尔把自己从实验室“淘汰”了出来,应邀到诺贝尔奖获得者、晶体管的合作发明者威廉·肖克利的半导体公司工作。
肖克利虽然是个天才科学家,却不善经营,所以尽管他的实验室网罗了罗伯特·诺伊斯、布兰克、拉斯特以及戈登·摩尔等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可是一年过去了,居然没有研制出一件像样的产品。于是,在诺伊斯的提议下,戈登·摩尔与他带着另外六个志趣相投的年轻人集体递交辞呈。他们就是肖克利后来口中的“八个天才的叛逆”。
1957年9月,“八叛逆”在被35家公司拒绝了35次后,终于被费尔柴尔德老先生赏识,为他们提供了3600美元的种子基金,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虽然仅用了10年时间,他们的营业额已经接近2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但因为母公司的总经理总是把他们的利润转移到东海岸,用以支持总公司的盈亏平衡,1968年,戈登·摩尔又果断地和诺伊斯带着当时还默默无闻的格罗夫脱离了仙童公司,创立了“英特尔”(Intel)公司。很快,他们就在存储器芯片上做出了大名堂。1974年,他们推出了被专家赞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微处理器之一的“8080”,从8080开始,个人电脑渐渐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起来。
1974年,诺伊斯卸任英特尔公司总裁,原任副总裁的戈登·摩尔接替他的职位,成了英特尔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因为技术出身的优势,使他十分注重技术的转化,英特尔在他的带领下飞速地发展起来,很快就确立了其市场巨人的地位。
谁知,就在他们以为找不到对手而洋洋自得时,日本最大的5家电气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研究所,仅用4年时间就取得了非凡的成绩。1980年3月,惠普公司总经理安德森在华盛顿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份日美两国芯片质量的比较报告上,报告显示:美国最好的产品的次品率竟要比日本最差的产品高出5倍。这简直让硅谷狠狠地震动了一下。这还没完,1981年12月,英特尔刚自信地拿出8087芯片时,日本松下马上推出了3200芯片。虽然英特尔的这个64K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包含了65536个元件,不仅能读,而且能够像黑板一样擦写。但日本的64K芯片,却倚仗着低成本和高可靠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挤占了美国市场,英特尔的单个芯片价格因此在一年内就从28美元惨跌至6美元。大象竟被蚂蚁劈断了腿,英特尔简直成了硅谷的笑话,更令整个美国一片哗然。
在这个时候,戈登·摩尔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策:进行战略转移,专攻微型计算机的“心脏”部件——CPU。因为他敏锐地预测到,个人电脑在未来的成功,所以决心冒险全盘放弃存储芯片市场,只对准微处理器(控制芯片)市场。这个决定让全公司的员工人心惶惶。有很多人说他疯了,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存储芯片,那不是把江山乖乖地送给对手吗?而且失去了这个优势,英特尔又将如何立足?但戈登·摩尔却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后来的事实证明,就是他这个果敢的决策,确立了英特尔现在在全球微处理器市场上的霸主地位。而英特尔的辉煌背后,戈登·摩尔是最大的推动者和胜利者。
早在1965年,戈登·摩尔就曾预言:集成电路上能被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会以每18个月翻一番的速度稳定增长,并在今后数十年内保持着这种势头。这个预言后来得到了证实,而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保持了有效性,被誉为“摩尔定律”,并成为新兴电子产业的“第一定律”。
“摩尔定律”的核心其实就是不断淘汰。而这种淘汰就是放弃,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永远拥有最新、最强的自己,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放弃不是认输,而是为了争取更好的机会。放弃,并不意味着失去,因为只有放弃才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机会,也许今天的放弃,就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是懂得放弃的人。放弃,是一种境界,一个入学会了放弃,也便迎来了成熟。会,也许今天的放弃,就是为了明天的得到。干大事业者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他们都是懂得放弃的人。
【放弃是一种境界】相关文章:
1.倾听是一种境界
2.乒乓是一种境界
3.母爱是一种境界
4.宽容是一种境界
5.守望是一种境界
6.坚守是一种境界
7.阅读是一种境界
8.是一种境界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