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秋节习俗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
我国传统的节日很多: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在众多节日中,我最惦记的是中秋节。
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人们仰望天空如玉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我国人们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即祭拜月神。有些地方还有活动,还形成了烧斗香、放天灯、走月亮等特殊风俗。人们把酒问天,借此寄托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团圆。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农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这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信息。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就这样慢慢在民间传开了。
月饼是中秋节必食之物,外表与口味也算是色双美。款式层出不穷,有花边的、有水果月饼、冰皮月饼……抹茶月饼以新绿茶味主馅料,口感清淡微香。五颜六色的月饼,吃起来感觉也不一样。
中秋节不但月亮皎洁,花儿也舒展着身姿,尤其是桂花。人们在这一天除了赏月还赏桂花。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有句诗说的好:“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不正是赞美了桂花吗?
我喜欢中秋。花好月圆,共度良宵,浪漫温馨中秋节,只留祝福在心中。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2
“吃月饼,快点,来吃月饼!”妈妈的喊声使我对美味的月饼垂涎三尺。吃着月饼,我不禁好奇地问妈妈:“哎,妈,汉族原来的中秋节有什么习俗呢?”“这个,我也只知道一点,就是说在原来的中秋男人们不能祭奠月亮,女人们不能祭奠灶神。”“哦,那其它少数民族呢?”“这个你妈妈绝对不知道,让我来给你们讲吧!”爸爸接茬道。然后朝妈妈坏笑了一下,妈妈温柔地瞪了爸爸一下。
接着,爸爸给我们讲了一个傣族中秋时的习俗传说:
在云南的傣族,每到中秋节的时候,都要进行“拜月”,这是他们那么一个特有的风俗。
因为,根据傣族的传说,那天上的月亮是玉皇大帝的第三个儿子——岩变成的。岩是一位既坚强又勇猛地青年。就是他率领傣族人打败了侵略过他们的敌人,赢得了傣族人民的爱戴与敬佩。但是,后来他不幸去世了,他去世后,尸道升上天,变成了现在那皎洁的月亮,在天空中发出柔和的月光,给黑暗中的傣族人民带去光明。
所以,以后每逢中秋节这天,傣族的小伙子一大清早就扛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中秋佳节这天的野味。而姑娘、媳妇们则到湖边和池塘边来抓鱼,为月亮做出最美味、最可口的饭菜。他们都去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哩。家中的老妈妈她们也不闲着,她们忙着舂糯米,做一些大小不同的食物,四个桌子角上,各放一个圆形的糯米饼,再将每个饼上都插一炷香。等到月亮在天边徐徐升起的时候,就把香点燃,一家男女老少便开始“拜月”。之后,就要对着天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岩的敬意。最后,全家男女老少欢快地围坐在小方桌的四周,品尝可口的食物,谈笑赏月,一直尽兴方才归去。
我被这动听的故事感动了、迷住了。望着天空中那皎洁的月亮,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那英勇地努力拼搏地画面,我不由地对傣族的中秋节向往了……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3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4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
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
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
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
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嘻闹。
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业伙伴之间相互馈赠月饼,借此表示问候与祝愿。
新加坡是一个旅游国家,中秋佳节无疑是一个吸引游客的绝好机会。每年中秋临近时,当地著名的乌节路、新加坡河畔、牛车水及裕华园等地装饰一新。入夜时分,华灯初上,整个大街小巷一片红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动。
今年中秋节,在新加坡河畔矗立着一盏长300米、高4.5米,耗资7万美元制作的祥云巨型龙灯。每当夜幕降临,喷着水的巨型龙灯通身发光,将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红,场面十分壮观。在华人的传统聚居地牛车水,除了从尼泊尔、越南等国进口的巨型灯笼熠熠生辉之外,由1364盏小红灯笼组成的44条小龙更是令牛车水增色不少。在新加坡颇具中华古老园林风韵的御花园,目前正在举办规模宏大的梦幻彩灯会。这里既有令人们喜爱的迪斯尼系列灯饰,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坛和巨龙造型的灯饰,分外引人注目。
马来西亚、菲律宾:华侨华人不忘中秋
吃月饼、赏月、提灯笼游的行是马来西亚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中秋临近,马来西亚各地的老字号商家纷纷推出各色月饼。首都吉隆坡市内各大商场都设有月饼专柜,报纸、电视台的月饼广告铺天盖地,为喜迎中秋营造了节日气氛。吉隆坡一些地方的华人社团近日举行了提灯笼游的行庆中秋活动,除舞龙舞狮外,一辆辆载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车漫游其间,服饰鲜艳的艺人和青年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中秋节是生活在菲律宾的华侨华人非常重视的传统佳节。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唐人街27日热闹非凡,当地华侨华人举行为期两天的活动,欢度中秋节。华侨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商业街道张灯结彩,主要路口和进入唐人街的小桥上都挂上了彩幅,许多商店出售自制的或从中国进口的各式月饼。中中秋庆祝活动包括舞龙游的行、民族服装游的行、灯笼游的行和花车游的行等,活动吸引了大批观众,使历史悠久的唐人街充满了欢快的节日气氛。
韩国:回乡探亲
韩国人称中秋节为“秋夕”。向亲朋戚友送礼亦是韩国人过中秋节的习俗,所以他们亦叫中秋节做“感恩节”,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写成为“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中秋在韩国是一个大节日,会一连放3天假。民众都会利用这段日子回乡探亲,所以每逢中秋之前一个月,韩国各大公司都会大减价,以吸引民众购物互相赠送。韩国人在中秋节会吃松饼。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5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6
兴化在中秋节前十天就有节日气氛,已结婚的女子要备办礼物为父亲“佐秋”或称“做秋”。秋字寓千秋之意,即祝愿父亲长寿。说起做秋还有点讲究,刚出嫁的女儿头一年为父亲“佐秋”,要备一套衣裤、鞋袜帽子、带猪蹄的猪脚肉、公鸡、酒和兴化米粉等,用漆盘子盛着。这种盘子状似圆盒子,有盖,以细篾条编织,再油漆彩绘,相当精致,通常十个为一挑,每边各五个,大小依次相叠,用红绳子结成的网兜套住就可以挑起来,将礼物盛好后挑着送到娘家。
此后只要父亲健在,女儿即使是当了祖母也要为父亲佐秋。不过备办礼物不必像第一次那样丰盛,一般用一对精致的漆花篮装些礼物送去即可。不论礼物丰盛与否,兴化米粉是必不可少的。农历八月初,每逢双日,特别是初八、初十、十二日,在路上随时可以看到穿红衣服的妇女挑着担子回娘家,来来往往,好不热闹,那多是为其父做秋的。
中秋节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用猪肉,海蛏或虾仁、鸡蛋、香菇等炒兴化米粉作为节日餐。在农家,人们吃过节日餐,大多搬出凳子坐在晒谷场上“等月华”,或称“待月华”。传说月中的玉免一年不分昼夜在桂花树下捣药,到中秋晚上将捣成的药即“月华”投向人间,谁得到吃了会成仙,即使不成仙也能长寿。小孩子们希望得到“月华”,天真地伴随大人们在月下守候,大人们倒也并非都在等待奇迹出现,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农忙之后,借此良宵在月下打着扇子边聊天边赏月!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7
盼望已久的中秋节终于到了。我好奇的问妈妈什么是中秋节。妈妈打开电脑给我讲了,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因为秋季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为中秋节。又因此夜皓月当空,此夜合家团圆,又称团圆节。李白有首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的就是中秋节思念故乡之情。它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
真可惜,今年的中秋节阴雨绵绵没有看到圆圆的月亮。但是我还是过得很快乐。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8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一家人依次祭拜。
中秋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当每个节日的到来,各个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庆祝,在潮阳的节日里我比较喜欢中秋,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
在早上于中秋这段时间,我们就会开始筹备拜神的物品、晚上吃的食物,这一天里要拜两次神,有的人甚至到很多地方拜神。
午夜到晚上是最为热闹的时段了,在中秋也像过年一样早早就要洗澡穿新衣服。午夜时就要开始第一次拜神,这一次是拜晚上吃的食物,可以形容为“八菜一汤”一点也不比新年的时候差。
晚上最热闹的时候到了,家家户户把一个大圆桌摆到天台,大圆桌意喻着一家团团圆圆,并且在这一天不管在多远的亲人都要回来共度佳节,边吃团圆饭边赏月是何等的享受啊!吃过饭后,就要开始拜嫦娥了,再拜嫦娥里必须要有五果、月饼其他的则是小孩喜欢吃的,糖果、水果之类的。
大人在家拜,小孩在外玩,一般是潮州人的惯例,在公园或天台看,人人都在赏月吃月饼,有些小孩就会拿着灯笼到处游逛,有时候家乡里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拿猪、羊、牛祭拜,有时候还会有潮剧可以看,一些老人和小孩特别喜欢潮剧,并且边看便跟着唱,处处洋溢着快乐喜庆的气氛。
中秋佳节每每都会让我很开心,不仅仅家人庆祝,还能与亲戚朋友一起过节。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佳节。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0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1
记得小时侯最喜欢过中秋,在我心目中,中秋比春节还好玩,因为可以玩火球!从我记事开始这样的习俗就存在了,每到夜色开开来临,就会有很多的小伙伴出门了,在家门前的马路上把几天前就准备好的火球点着了,然后沿着马路,成群接队的出去玩,胆子大点的会去田野里!
不知道是现在已经是大人了,还是怎么了发现中秋没有小时侯好玩了,街上也没以前热闹,可能是现在孩子少了,马路宽了,玩火球的小孩也只是星星点点,记的小时侯,我家门前的马路一眼望去,是长长的火龙,排成”一“字行,依稀记得,我把中秋节的场景写成作文,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作文写的好。
我做过调查,只有我家的镇上有这个风俗哦!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了,因为老爸老妈小时侯就经常玩!不过他们那时穷,只是用干芦苇还是什么的扎成捆,点着了烧的,从我小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到火球了,因为火球轻巧。火球是用布包裹着棉花,在用铅丝把它扎起来,要裹的紧些,扎成球状,可大可小,然后把扎好的火球放在煤油或汽油里泡制,泡的久点,当然点着了火团也是最旺的,在用竹竿挑着铅丝,拿着竹竿火就烧不到人了。昨天晚上我还看见有的小孩拿的不是火球,像是装酒瓶的盒子,四面剪了,用透明的塑料的硬壳把剪掉的地方封上,在里面点上一支蜡烛,也用竹竿挑着,一般都是女孩子拿,因为她们胆子小而且也安全。
晚上家里还要祭拜月亮,在院中放一个桌子,对准月亮的方向。桌上放有水果,两到三样,月饼,还有家里做的饼,也要是圆行的,在放上酒,并倒在酒杯里。还要点上一束香。家里的每个成员依次的要对着月亮磕三个头,还要许愿哦!向月亮诉说美好的心愿!
小时侯为了玩火球都是没吃饭就出去了,玩了一圈回来草草的急冲冲的吃点,给月亮磕头(对于这个还是很慎重的),祭拜完就又拿了一个火球出去了,通常在那天晚上我们都会疯到十点才回家,而且不可以空手而归,即使在外面拿根稻草回来也可以,还有就是如果火球还是亮的也是不可以把它带回家的,好象这样不吉利,反正长辈让这么做,我们就听着,具体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清楚,也许这也是约定俗成的分俗吧!
可能这也是我们这里最具有特色的节日了,其他的节日都和别的地方差不多!希望这种习俗能够长久的存在!好怀恋小时侯的中秋!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2
中秋节在从前是个几乎与春节相当的大节,合家团圆,气氛非常热闹,现代都市版的中秋风俗。身处现代化的城市,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场景,中秋节“异化”到了只剩月饼,没有喜庆,甚是可惜。何不尝试过一个采纳传统习俗的现代版中秋节呢?
登高揽月
大都市里现在最不缺的是高楼。住在高层的自然可邀约亲友对月玩赏,关了灯,让看得见月亮的房间撒满清辉。或者可去酒楼赏月。金茂大厦87层是上海离月亮最近的餐厅,差点就可以与月亮碰杯,而在和平饭店顶层的露天酒吧可邀月共饮,浪漫非凡。
月夜游江
月夜游江也是中秋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在外滩或浦东滨江大道闲坐品茗喝咖啡,看着江中之月与天上之月相互呼应,是情侣们约会的好时刻。中秋节那天,黄浦江上还将有彩船大巡游,不可错过。如果到水乡古镇夜游,乘着游船去追水中之月,岸上的人看到你们已在水月中,而你却觉得月亮总是离你那么一点点,也很有意趣。
中秋赏灯
豫园是老城厢传统中秋聚会的好去处。先在得月楼预订一桌中秋宴,寓意近水楼台先得月。经典的九曲桥湖心亭赏月是不成了,中秋节将成“浦江月·中华情”晚会会场,但豫园商业区的各色彩灯中,有许多古色古香的灯彩,还有原汁原味的江南民间艺术表演,热闹程度也同以前的灯会一样。当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人还习惯到南京路去看灯,那么,不妨再试一次中秋看商业区的辉煌灯火,或许心境会不一样。
月夜行街
在上海的月夜,结伴漫步街头,看一年之中最大最圆的月亮,看商业楼的剪影,看快乐的人群,走累了在公共绿地小坐,饿了按旧俗分吃块月饼,或走进小店吃碗桂花糖芋艿,还可以给朋友发个“节日快乐,我正在街头乐着呢”的短信,将传统习俗进行到底。
阿细跳月
现在的城市青年晚上也喜欢跳舞,跳迪斯科、拍拉拍拉、街舞,趁中秋圆月之夜,走出迪厅,约几个年轻男女朋友,学苗族“阿细跳月”,到人民广场或绿地广场跳月光舞,真正释放心情,相信这夜将会创出新的时尚。
月下赏桂
中秋月下赏桂是古代文人的风雅之举。桂林公园04年中秋夜曾再现盛唐赏桂风俗,但要全盘唐装,而且限额1000人。大观园的桂花园和东方绿舟的桂花可以白天观赏,晚上只适合有车族。桂树最多的是上海植物园,有一万多株,交通也方便,中秋还将开赏桂游园会。住进松江花桥的青青旅游世界里,可以闻到许多百年老桂弥久的馨香,不过消费水平较高。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3
中秋节是我国一个古老、传统的节日。每当此时,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其说法很多,且又多有趣味。
夏商周时“秋暮夕月”
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通常有许多人讲,中秋节源自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
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
嫦娥自已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
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唐代时成为固定节日
有人则认为,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是由唐明皇赏月开始的。
唐代《开元遗事》一书中记载:中秋夜,唐明皇偕杨贵妃在月下游玩儿,游到兴处,二人径自登入月宫,唐明皇还在月宫学得半部《霓裳羽衣曲》,后来补充完整,成为传世之作。唐明皇念念不忘这月宫之行,每年到此时刻,必要赏月一番。百姓也来效仿,月圆之时欢聚一堂,享受人间美景。久而久之,成了一种传统沿袭下来。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盛于宋朝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南宋时,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
而有人提出,中秋节原本是推翻元朝统治的一次起义纪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统治,在中秋季节,把写有“杀鞑子、灭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齐动手”的字条藏在铬好的小圆饼内相互传递。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户户齐动手,一举推翻了元朝统治。后来,每逢中秋节,都吃月饼来纪念这次历史性的胜利。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4
几天前,我们怀着一颗期待的心盼望着中秋节的来临,而几天后,中秋节就在我们手心的月饼上走了出来。
中秋团圆节,这一天,月饼是少不了的一种食物,不仅家里会买一些,家里的亲戚们也都会买上一些,月饼仿佛成了中秋的一种象征,同样月饼也是这一天里走亲送礼的最好选择。
有了月饼,那吃月饼就成一件大事了,在如今众多口味的月饼中,其中五仁月饼是我的最爱,五仁月饼有独特的口感,五种口味混合成一种,既有核桃的松脆,又带有瓜子的芳香……
在我看来,中秋节这天吃月饼,也是要看准时辰的,白日里吃月饼,月饼就好像只是一种制作手法特异的饼,说不上特别,瞧着也极为普通,可是当太阳落下,中秋的圆月缓缓升起,等到那一轮银盘般的圆月升至半空的时候,月饼在月辉的照耀下宛若带入了一种魔力,月饼的口感掺杂了月光的清凉,在月下吃月饼,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中秋节。中秋的月是圆的,挥洒的光如水般将我们的周身围绕,中秋的饼也是圆的,甜腻的口感将我们的心包裹,中秋的人也是圆的,团团圆圆欢聚一堂,一起沐浴着月辉。
我们手拿着月饼,一口咬下,尝出来的不仅是月饼甜的滋味,更有一种暖心,温心,还有一种欢心。中秋节吃月饼,吃的是一种团圆。
夜幕中的圆月将天空照亮了一大半,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夜都在为月让步,夜空中的星光也在月辉的光耀下悄然退出了舞台,此刻的夜空上,唯有那一轮皓月,皓月下是围坐一团的欢笑人,众人手心拿着的是中秋月饼,吃下一口月饼,回上心来的是一团绵绵的乐意。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5
八月十五正是那中秋节,正是那一年最快乐,也是凉爽的一天了,一年辛苦劳动结出的果实,最后终于可以品尝果实的甜美,欢度佳节。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
吃月饼
“中秋佳节吃月饼,”这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每当风清月朗,桂花钻入人心之际,家家吃月饼,赏月亮,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别有一番滋味。我记得苏东坡的诗句中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的美味糕点。有的地方过中秋节,比如江南过中秋就有点与众不同,比如有钱人家吃月饼,贫苦人家吃南瓜的风俗。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的风俗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名叫黄花,黄花美丽,善良,聪明。由于那年大旱,黄花的父母年老多病,经常躺在床上,后来,黄花在南山的草丛里发现了两个扁圆的野瓜,于是就把他带回家,煮给父母吃,没想到这瓜香喷喷,甜津津的,两位老人吃了后食欲大增,慢慢的病就好了。黄花把瓜种子种在地里,后来长出许多瓜来,因为他是从南山采来的,所以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就流传着吃南瓜的习俗。
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看着月中桂花,闻着一阵阵的桂香,喝上一杯桂花酒,全家人坐在一起甜甜蜜蜜,和和美美,欢聚一堂,以成为节日的一种享受。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6
今天是八月十五日,是什么日子呢?是中秋节!
中秋节可是我国传统节日呢!我要好好地过这个象征着团圆的佳节。
夜幕降临,在黑幕中一轮玉盘渐渐升起。啊!多么明亮的月亮,月亮映着一家团圆。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在中秋节里吃着月饼是多么甜蜜,滋润人的心田,月饼也像月亮一样,在中秋节里,是象征团圆。我们坐在桌边上吃着饭,这样真得很高兴,平时父母都是早出晚归,吃一顿饭要吃得很快,没有能一起说说话,聊一聊天。可今天不一样,平时不太搞笑的爸爸今天也开起了玩笑,还说笑话。吃完饭,我本想去赏月,但是妈妈说;“你还是先待会去吧,姥姥在家里,很孤独,你去打个电话,和姥姥说说话。”我和姥姥在聊天中,我听到姥姥笑得很高兴,如收到最好的礼物。
我和爸爸妈妈一起看月亮。今天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出国的满月更亮更圆。许多诗人给这明月作诗,里面都含有对家人、对亲人的思念。对啊,每次见到这圆圆的月亮,都会想起亲人和家人,又想起自己的孤独,一种缺少爱的滋味,多么不好受。我觉得我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许多人因为工作忙,不能和家人团聚,只能仰望天上的'明月。更可怜的是没有父母的孤儿,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秋节我就不能与家人团聚。
这个团圆的中秋,给多少人带来幸福、美满的回忆,我真想把时间永远地停在那一刻。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7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贴上一张纸的由来。
我国的灯谜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廋词”和“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8
月光纸,又称为“月光祃”、“兔儿祃”、“兔爷祃”,是木刻版水彩印制的神像,是中秋节必备的月神像。
祭月时拜月神像(月光纸)的风俗起源于明代,明刘侗、于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载:“纸肆市月光纸,绩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偏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续纷。”另据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旧时,每到中秋节,北京城中的南纸店的月光纸便会热销。旧时扬州刻印木刻月光纸的除清代小东门的会文堂纸店外,后来砖桥上的“松竹斋”、大东门街的“莲青斋”、缺口街的“生记”等十余家纸店也纷纷刻版印制月光纸售卖。月光纸是糊在秫秸架子上的,周围还有腊花低镶的边,被人们“请”回家去祭祀,然后焚毁。
月光纸中形象最初为道教形像,是一整张毛边纸印刷的,是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上面有“太阴星君”的形象,后慢慢变为佛教形象和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画面上呈现一轮满月的圆轮,月轮内则有一尊女菩萨端坐于莲花之上,太阴星君被菩萨的形象所取代,民间信仰中称其为“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或“月光娘娘”。在菩萨之下还绘有广寒宫的仙阁殿影以及玉兔捣药的形象。
还有以一张整幅顺红纸印制的,上端是“关圣帝君”、“增福财神”,是给铺户用的。店主希望自己可以财源广进。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19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习俗则多种多样,并且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节时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宫嫦娥。金门人中秋拜月之前要先拜天公。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主要是妇女和小孩,且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设案,桌上摆满佳果和饼食,银烛高燃,香烟缭绕,然后拜月。
中秋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约1至3公尺,多用碎瓦片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之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焰熊熊,极为壮观。
还有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如今中秋习俗,远不如旧时盛行,祭月拜月活动已经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唯独吃月饼,仍很盛行,把酒问明月,庆贺美好生活,为远方的亲人祝福,“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20
今天是中秋节了,我和爸爸妈妈去了姥爷家,我打了一会游戏,大家一起吃完晚饭后,我就和妈妈去看中秋节的月亮,我发现月亮非常亮,也非常的圆,我还发现月亮上有陨石碰撞形成的小黑点。
等我们看完月亮回来,姨妈打开了一盒月饼,我吃了一个,觉得月饼太甜了,都有点腻了,然后我把剩下的一点给妈妈了。后来又和哥哥下了一盘象棋,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今天是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中秋节的夜晚,我和姥姥妈妈来到了楼下,看见了有人提着大包小包匆匆忙忙的赶路,我想他们可能要回去跟亲人团圆。我抬头一望,看见了月亮,它像一个明镜,也像一个大月饼,还像一个大玉盘,金黄金黄的。这使我想到了嫦娥,玉兔,嫦娥正在梳妆,玉兔正在追它的影子呢。我们走着走着,发现月亮也跟着我走,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月亮不见了,于是我东张西望地看,忽然他又从两个树的中间冒出来,原来他是跟我们玩儿捉迷藏呀!今天是中秋节是大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我们家没有团圆,因为爸爸没有回家,他在外地没有回来,可是月亮只有一个,我和爸爸都看着那轮明月就会想到对方的。诗中有一句话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现在我明白她的意思了。虽然我见不到爸爸,可是我想爸爸正在望着那轮明月思念我们,我也望着那轮明月思念爸爸。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21
威海人过中秋最讲究两个字团聚,无论平时怎样的忙小辈们都会到长辈家里团聚。一家人凑在一起你说说公司的发展,我说说将来的构想,这就是中秋节就是团聚。通常在晚餐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品尝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22
在广东东莞有乞月照月爬月,以求早生贵子,除了月饼以外,杨桃、芋头仔都是常见的食品。由于菱角现在比较难买,已经比较少见。祭月,即拜祭太阴娘娘,在香港,会有人到公园燃烧蜡烛;此外,亦有些地方的习俗会向长者或后辈送赠猪仔饼或长寿面。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浙江东部:此地风俗全国其他地方略有不同,中秋节是在八月十六,而非八月十五,并且传统上名称也是直接叫“八月十六”,与端午、重阳、冬至不同。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23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後,便以其头祭月,後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24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中秋节习俗作文 篇25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
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
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节习俗作文(通用25篇)】相关文章:
6.中秋节习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