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灯节1
真月里来是新春,家家户户挂红灯,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灯节,就是元宵节。按照民间的传统,在这个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总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我们家乡的灯节也很特别,每逢正月十三叫做“上灯”十八称做“落灯”,又是火把节。白天,老人们带着小孩来做灯。清秀的荷花灯,玲珑的兔子灯,活泼的狮子灯,精巧的飞机灯……应有尽有。孩子们高兴得蹦来跳去,像一只只喜鹊似的.,快乐的声音回荡在大街小巷,弥漫在村头田间,笑容绽放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
到了晚上,小孩们提着各色的灯笼,聚集在一起玩灯,大人们则把白天扎好的草龙点燃,于是房屋周围,大路上,田坝上,草龙上下飞舞,好热闹,这扎草龙可有讲究了,一般是每月一道,逢闰年扎13道,民谚说:正月半,炸麻团,抢个馒头称半斤,爷爷称了奶奶算,这炸麻团的意思就是农民对未来的期盼,就是点燃灯火照亮前程,希望有个好年景。
现在我长大了。爷爷也老了,爷爷扎好了草龙,我便学着他的样子在田间地头舞起来,我边舞边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爷爷则提着个篮子跟在我后面“拾麻团”,还时不时地提醒着我,可是不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这时,乡亲们的草龙也舞动起来了,它们向下翻腾,在夜色中形成了星星之火,照亮了黑夜,照在人们的脸上,也照亮了人们心头的希望……
这真是“万盏花灯映乡间,火树银花不夜天”啊!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家乡的灯节2
花灯节,是我的家乡小镇上,一年下来最隆重的节日。
每年的正月十五一过,各村就要开始准备活动的各项细节。
灯节的负责人是各村组员轮流来做,我们老家话称“作头”,意思是领头的。
首先,到每家每户去发灯钱,那是用来买纸、浆糊等。
其次,就是领头的准备在当天晚上要祭佛的食物。领头的要在一张大约有10米长、6米宽的板上准备食物。必须要准备的是,各类剪纸,五谷各一碗,鲜花,必须是山上的花才可以,也是五盘;各类的糖果几十盘,这可以自由发挥,是最麻烦,需要有新意;再有就是需要猪头一只,这在活动完了以后,每家每户都可以分到一小块。
再次,定日子。因为每年正月,是小镇的雨季,经常都是细雨飘飞。我所在的洋中村是正月的二十一这天。当天,祭坛的活动不受天气的影响,如果在晚上有雨,灯会就必须改期。
灯会,是为了祈求来年能风调雨顺、有个好兆头而举行的,所以各村都会比较重视这项活动。我家所在的村子,是小镇最大的村落,所以活动也是最引人注目。它有几个特色。其一就是在祭天快结束的时候,会有一个“道长”来念经。还有就是舞龙和舞狮。当然,我们村最大的看点,还是200多盏自制的花灯。每一盏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千奇百怪,应有尽有,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回味无穷。
类似于花灯节这样传统的节日,正在随着我的长大而慢慢的消失,或许现在已经没有了以前那种辉煌的气势了,但是却给了童年的我无数的美好与快乐。
【家乡的灯节】相关文章:
6.家乡的桥
7.家乡的花园
8.家乡的春节
9.家乡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