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始于孝作文

2021-07-31 初三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真情始于孝作文(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1

  孝也,是真情之本,不为孝者,何以为天下。

  知孝,必要之恩,有知恩的心,才会去行孝。

  是谁让你拥有了生命;是谁让你拥有了生活;是谁让你拥有了亲情……去感恩为你付出的人,他们就是你的父母,历经艰辛为你成长为人,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悉心的教导,用他们的爱温暖你的内心,可是现在得你,是那么的不懂事,不知感恩,不知孝顺,一次次地与他们争吵,难道真的要在年老之后方才知道孝顺吗?“子欲养而亲不在,”孝就要在现在的点滴开始,老年之后不留遗憾。

  知道那位恪守孝道的小孩吗?她就是——孟佩杰,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她在小时候父亲因车祸去世了,迫于生活压力她的母亲不得不把她送走,可命运是那么残忍,养母瘫痪在床,养父不堪重负,一走了之,她的养母在绝望中企图自杀,这被孟佩杰发现了,对她的养母说:“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在之后的日子里,她们母女相依为命,还是一个孩童的她担任起了家中的劳务,为配合医生的治疗,她每天帮养母做仰卧起坐、拉腿、捏脚。她的孝心让她的养母尤为感动,她的养母对她有三年养育之恩,她用一生的时间来孝顺她的养母。

  孝是每一个儿女应做的事,孟佩杰的孝感动了全国,本是应尽的义务,可看出,现今的孝道好像渐渐离我们远去了,想一想父母对你的爱,你是如何回报他们的。

  你的父母每天照顾你的起居,你为自己的生活不必忧虑,身为学生的你承受着学习的责任,而你的父母呢?他们承担着整个家的责任。照顾老人和孩子,为家里的繁琐事而操心,为你创造出去一个良好的氛围,你是否要知恩,知孝呢?我们正在渐渐地长大,也应该学会慢慢地为父母承担家中的责任,不再让他们的身躯那么劳累,他们的内心也会很宽慰

  作为子女,我们一定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他们除了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把他们的一切都给了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他们,做一个孝子呢?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2

  借古人的一句: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一语道破了孝的重要。是啊,如果我们对自己最亲的人不善,那么还能对谁好了?何况我们生活在这个以孝为名的城市,孝更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按照《弟子规》的说法,孝有如下几点:

  小孝孝身:从字面上解释就是在生活起居上孝敬父母。如:平时帮助整理家务,洗衣服,叠衣服等。这些听起来不难,可是真正能坚持下来的就很少了。对此,我有深刻的体会。小学时,老师布置过一项任务,回家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我就选择了帮母亲洗菜,淘米。虽说是简单,可是我洗出来的菜,淘出来的米多多少少还是有些杂志,人需母亲再干一般,可以说是帮了倒忙。渐渐地,我洗菜,淘米的技术越来越好,无需母亲再次费力,可是,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厌烦这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母亲也没有督促我,我也就停止了这些工作。时至今日,我还有些愧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重新将此事进行下去,不会止步!

  中孝孝心,就是让父母在心感到你是爱他们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总是总是处处为儿女着想,可到头来好心当成驴肝肺。一个陌生人的微笑,可能会让我们感动不已,而父母的一个微笑,我们却熟视无睹;朋友的一个帮助,可以使我们永生难忘,而父母的帮助,我们却认为是理所应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相交几个月的朋友,我们可以为他们两肋插刀,在所不辞;而与我们相伴十多年的父母,我们可以当黄牛使唤,毫无顾忌。在如此之大的反差面前,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将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应当。在物质生活质量猛增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向古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孝心。

  在最近很火热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这片子之所以口碑好,是因为其中有很多直击人心的镜头。比如女儿不满父亲的说教,将压抑心中以久的不满发泄在打斗之中,小时候我爸对我特别拐,叛逆的我没少挨打,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就不打我了,还才慢慢发现是他老了。与其毫无目的刷微信,赞朋友圈,不如放下手机多陪陪父母!生我爱我的人!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3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父母为我做任何的事都是应该的。这些应该的背后藏着父母多少无微不至的关心。所以我们应该孝敬父母,孝顺父母。

  有人说:“长大了有钱了就给父母买这买那”。我觉的这不算孝,孝要从小做起。

  一次,看见妈妈在打扫卫生,忙这忙那。脸上的汗都从脸颊流过,汗流浃背。我关切地问:“妈妈,你怎么了”?“我没事”,妈妈说。我就帮妈妈干了起来。我就干了一会,就腰酸背痛。叫苦连天,浑身没劲。我算是体会到了妈妈的辛苦。妈妈每天干这些,都没抱怨。

  终于,把活干完了。这时我已经累得站不起来。我真佩服老妈。我都已经累得不行了,她竟然还可以站起来。以后,我能帮妈妈分担一点就分担一点。

  在常人看来,孝就是给妈妈洗脚。其实,生活中父母不奢望我们为他们洗脚。也许在外的儿女也会给父母打电话,问候他们。对父母来说那就是快乐,儿女给父母做饭,对父母来说这也是快乐,能跟儿女过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也是快乐。父母看见我们快乐,那也是快乐。

  每天看着妈妈熟睡,我就安心。每天还要为我检查作业。这一切都是我的错,“妈妈,对不起”。

  我以后不会让您操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4

  昨天看一个法制电视节目。说的是一位母亲把儿子告上法庭,为的是讨要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的事。

  老母亲七十多岁,白发苍苍,膝下有四个儿子,被告的是大儿子和二儿子。大儿子在法官的劝说下,很快答应把托欠的赡养费补上。那个二儿子,说了很久,怎么都不同意。理由其一,母亲的财产我没拿到,凭什么得的时候没我份,拿钱就找上我?理由其二:母亲拿我们的钱,自己不舍得用,全贴给了三弟和四弟!我宁可把母亲接到自家,养老送终,也不愿意出这每月一百元的冤枉钱!

  原来老母亲的三儿子年到四十,刚成的家,小儿子三十多岁,到现在也还是单身。怜贫济弱之心,便是平常的人,也是有的。何况一个母亲?老母亲看三儿子四儿子可怜,平常或偏心一点,接兼一个两个,想来也是有的。

  咋一听那二儿子的话,似也是有道理的。他愿意把母亲接到自家,养老送终,可见并不是完全没有孝心,只是不愿意把钱白白送给那两个早已成年,早该自食其力的弟弟!

  可是回头一想,赡养老母亲,是一个儿子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一个母亲,有权力选择接受儿子赡养自己的方式,也有权自由支配自己所得到的赡养 费。且不说老母亲是把钱给自己的亲兄弟,哪怕她把这点钱捐给慈善机构,那也她的自己喜好。作儿子的,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好了。

  那个二儿子,却不明白这一点。任法官, 母亲怎么说,他只一句话:“给钱我不愿意,如果把母亲接到自己家养老就可以!”那一场庭审,是在一块农田里进行的,到后来僵持不下,天就下起雨来。可能天也听着动情落泪了吧,想想一位老母亲,十月怀胎,含辛茹苦,把儿子们一个一个拉扯大,到老了,却要为每月一百元的生活费,和亲儿子对薄法庭!

  到后来 ,因下雨,庭审转移到了居民的家里。那一位不屑的儿子,甚至因一语不和,和自家的兄弟动起手来。老母亲到此时,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痛,在众人面前嚎啕大哭,让旁观者无不动容。

  我看到此时也是百感交集。记起以前看过的一个孝心故事:长大在城里买房成家的儿子,为了尽孝心,把年老的父母接到自己家享福。可是在乡下生活习惯了的父母却很不适应。再之与城里的儿媳各种生活习惯的不同,反而过得郁郁寡欢。后来父母回到乡下的家,有邻里唠嗑,种种菜,喝喝茶,反而过得更开心。后来儿子才忽然领悟到:孝心不是按自己的意愿让父母吃好穿好,而是儿女依照父母自己的意愿开心的活着。

  是啊,人只有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才会觉得开心。普通人是如此,老人家更是如此。 孝顺孝顺,只有顺从父母的意愿,才是真正的孝。又有多少儿女,真正领悟了这一点呢?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5

  儒家《孝经》开宗明义章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君,终於立身。自古以来“孝”便是 中华文化的传统,而孝顺父母只是孝道的开始。

  何谓孝?子夏曾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晚辈长保持恭敬和悦的神色是最难做到的。在古时,人们总是对父母言听计从,曰“孝”,而这种行为到了一定地步,便成了“愚孝”。

  何谓孝?在我看来。真心对待父母,多用行动表现出对父母的'关爱,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幸福的家庭,那样父母自然就会很开心了。而绝不仅仅是对父母的言听计从。不管你有多忙,都应该花时间去陪陪父母。有一种至深的悲怆,教子欲养而亲不待。

  现在的我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会吧时间花在朋友,很少,很少陪父母。而以后的我们,因为工作事业而忙碌,所以这一生真的没有多少陪着父母的时间了,时间是不会等人的,所以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多陪陪父母,毕竟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

  何谓孝?东汉有涌泉跃鲤的故事,还有我们熟悉的王祥卧冰求鲫,吴猛姿蚊饱血,杨香扼虎就父……这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来源于他们的孝心。“孝”包含了我们对父母的爱,父母不仅生育了我们,更吧我们抚养长大,给我们全部的爱。所以,我们队他们的爱要真挚,要把孝表现出来,让我们能够感受的到。

  何谓孝?《二十四孝图》上有一个“埋儿奉母”的故事;说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养母亲,对母亲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了一个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卖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幸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在我看来,这种“孝”为“愚孝”,并不值得提倡。一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陷于老母于不仁。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源。”孝,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正确的继承与发扬。让孝的文化源远流长。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6

  岁月的长河,源源流长,经无数次的奔流,翻腾,洗刷……流下的便是上下五千年的博大精髓。而孝无疑是其中一颗流光溢彩的明珠。但,何为孝?

  每个人对孝的看法都是不尽相同看法,因看法的迥异,便有无数种尽孝的方式。但孝的本质却是统一的。

  孝是一则加法,它等于爱加感恩。古时有一个人,家里一贫如洗。他以乞讨为生。人们就笑称他为杨乞儿。每一次他乞的饭菜都拿回家供奉父母。他忍着饥饿让父母先吃,而自己则在一边像小孩一样又蹦又跳,使父母高兴。是什么能让他抛却尊严做到如此地步?那便是一颗怀有爱和感恩的心。或许这便是孝。

  孝是一则减法,它等于理解减埋怨。小时候,父母在我们心中是一无所不能的存在。我们无所顾忌的崇拜着他们,依赖着他们。可渐渐的,我们长大了,与父母的战火便就此拉开序幕。我们埋怨他们的不理解,埋怨他们的落伍,他们的啰嗦?我们很难注意到他们的头发已不再乌黑,他们的背已不再高大,他们的皮肤已不在光滑……我们给陌生人尚能以耐心和理解,可唯独他们,我们却选择了忽视。因为爱来的太理所应当,我们便少了那去庄严对待的心。以庄严的态度去对待,加以理解和耐心,或许这便是孝。

  孝是一则乘法,它等于幸福乘满足。记忆犹新的是有朋友曾对我说:我从未惧怕过黑夜,因为我的心中始终有一股幸褔和满足。她总是迎着凛冽的冬风离家,踏着清冷的月光回去。几十分钟的山路,漆黑的夜,摇曳的孤独,她走出了一条孝道。因为她知道家里年迈的奶奶在等她,她是无所畏惧的。并非是一种包袱,而是能在其中收获一种幸福和满足。或许这便是孝。

  孝是一则除法,它等于真心除冷漠。有一个大学毕业生不愿抚养他的父母。他说:这一切都是我自己的努力,与他们无关,我为什么要抚养?

  是啊,为什么?孝是不需要理由的。它要以真心的种子种在我们的心地深处。不需要理由。或许这便是孝。

  在我心里孝便是以爱建成的一艘船,而我,便是撑船人,载他们渡过岁月的河。无关责任,只为真心。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7

  “百善孝为先”。华夏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孝就是在民族百花丛中绽放的一朵花朵。文帝,亲尝汤药是孝;子路,百里负米是孝;王祥,卧冰求鲤是孝;黄香,扇枕温裘是孝;木兰,替父从军是孝;岳飞,背负“精忠报国”是孝……“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人的素质,孝是做人的基本。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字,上面是“耂”,下面是“子”,意思是老人地位要高些,儿女要在下面。我们要文明用语,早上见到爸爸妈妈要说声“早安”,出门上学时要说一声“我出门啦”,放学回家时说一声“我回来啦”,入寝时要说“爸爸妈妈晚安”。孝是一种包容。长辈们都会有缺点,爷爷奶奶健忘,爸爸妈妈唠叨。爷爷奶奶健忘是因为岁数大了,记性不好;爸爸妈妈唠叨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的期望值高。我们身上也有缺点:考试马马虎虎,一些问题似懂非懂,做不到坚持不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在一天天长大,他们在一天天衰老。我们每个人都是善良的,长大以后要孝顺长辈,等我们事业有成时,一定要把我们的父母接过来享受晚年。事业有成时,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世了。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事业有成呢?事业没成难道就不尽孝道了?孝,从现在做起。爸爸妈妈是很容易满足的,一句问候会感觉到家庭的温馨;一支小花会让他们感觉到温暖。“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对最亲的人更适用。

  这是前几天热议的一条微博:陕西省靖边县马某宽把79岁的亲生母亲活埋了。我不知道这个不孝子是怎么想的,但是我知道他是怎么做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是母亲对孩子的牵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孩子对母亲的回报,而不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我想马某宽的子女一定是不孝顺的,因为马某宽自己没有给子女做好榜样。

  孟子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意思是爱自己家的老人,也爱别人家的老人;爱自己家的小孩子,也爱别人家的小孩子,这样的人可以掌控天下。“不扫一室,怎能扫天?只有孝顺的人,才能够做成大事。”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8

  也许所有人都会认为,父母为我们洗衣做饭都是理所当然的。总觉得父母十分轻松,真想快长大也能这样呀!这所谓的“轻松”只是我们自身片面的认识,这些“理所当然”的背后,藏着多少父母的爱啊!所以我们要孝敬他(她)们,不要因为一些小事而发火。但我们如何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经过了这些事才让我明白:父母做了一天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帮忙拖拖地,洗洗碗,扫扫地,在他们生病之时捧上一杯热茶,让他们好好养病。

  那是四年级的时候,我因喉咙发炎,一咳嗽就是那鲜红的血,妈妈为了我半夜1点时她到处找人问可以带我去医院,那是我的眼泪一滴一滴的流,心想妈妈为我做了这么多,我一定会回报的,当一位好心人将我送到医院后,妈妈整夜整日的照顾我,生怕我有哪个地方不舒服,在一天中妈妈为了我而发高烧,我十分难受,我压着痛苦,将眼泪撇走,因为妈妈说过无论怎么样都要坚强。

  经过这次,我终于知道妈妈对我是多么好,为了我不吃不喝,每忙干已大堆的活,从没有像谁抱怨过,我心中自然叫苦连天,我决定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好好孝敬母亲。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9

  说起孝,在根本上讲就是回报父母和其他长辈。

  一天早上,我急匆匆的跑到外婆家去,因为她刚从云梦取完钢板回来,生活还不能自理。所以我必须给她做饭。我做了一碗饺子,当我把饺子拿进外婆房间时,外婆的眼睛里仿佛闪着泪光,这泪又好像是为我而流的。我疑惑不解——她为什么要为我流泪呢?是我做错了什么吗?突然,一声亲切的叫唤将我从深思中拉了出来。于是,我就和外婆聊起天来……后来,我明白了,这是孝的回应,每个人都应该有孝心。

  第三天,妈妈和我一起去看望外婆,可母亲见到外婆后吭都不吭一声,就去做外婆爱吃的东西。我又疑惑不解——如果口头都不问候一声,怎么能表达出自己的心意呢?于是,我对妈妈说出了我的想法。而妈妈并没有给我一个确切的答案。只是说:“只要有诚意就行,长大后你自然就会明白的。”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孝不仅在外表,还要在心里。

  总之,我会在长大后好好孝敬父母和其他长辈,用心去孝敬他们。

  接着,我把我理解到的孝告诉了我的伙伴们,他们也把他们的感受告诉了我,我和朋友们也发誓要把孝从孝感发扬出去,让孝传遍世界。

  真情始于孝作文 篇10

  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孤单的父母,相伴的为孝;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患病的父母,照顾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孝”的方式也在日也更新。如今,随着“微信”等聊天平台普及各家各户,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在这上面逐渐展现出来。

  例如,母亲节这天,很多人们在上面晒出自己送给母亲的礼物和祝福。虽然,这看似满满的孝,却引来许多褒贬不一的评论。有人说,要为这浓浓的亲情点赞;有人说,各种晒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很多父母并不玩微信;还有人说,发朋友圈的功夫还不如给妈捶背洗脚实在。如此巨大的反差效应,让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难道把祝福发到朋友圈母亲就一定感受到了孝了吗?反之,如果既发了朋友圈,母亲又感受到了孝了呢?

  其实都不然。就拿我的母亲来举个例子吧。我的母亲算是一个紧跟时代步伐的人,时不时的也会发个朋友圈来让网友们点赞。母亲节这天更是如此,母亲也像别人一样发了一句祝福给我的外婆,句子很朴素,但却直接地表达了对外婆多年来的养育之恩。虽然这一句小小的祝福显得如此平常,但也在自己的心灵上得到了慰藉。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也是如此每到工作假期,母亲都会去外婆家一趟看望她。每当外婆身体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母亲也会第一时间问候。我想“孝”就仅仅如此简单罢了。

  孝,在字典中为社会学意义的名词,是指对父母绝对权威的顺从,目的是繁衍后代。中国自西周就开始有孝道。“孝”只是一个代号,关键在于你是否做了,是否只是表面动作,而不是真心的!北魏孝文帝,以孝治国,才会使人们安定下来,正因为是他孝敬母亲,才会如此。人若无孝,为何要说他是人?因为这个人连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了,那从哪里说德,说他为别人着想更不可能!什么是德?自古以来,人以孝为先。既然不孝,何谈以德?只有孝敬父母,尊重老师,才会懂得为他人着想。所以,我认世界上的弟一美德,是孝。可见,孝在中国有多么的重大的深远影响。

  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

  孝,说简单也简单,就像开头说的那样,孝,不需要所有方面的满足,更不需要花言巧语,需要的,只是一颗真诚的心。漫漫人生路,孝,在悠然的午后阳光中感动,在静谧的午夜时光中品读,在微明的晨曦中彻悟,不失为美丽。

【真情始于孝作文(通用10篇)】相关文章:

1.夫孝,始于事亲也初一作文

2.天才始于勤奋作文

3.热爱始于谎言作文

4.中华孝作文(通用13篇)

5.孝为先作文(通用24篇)

6.成功始于行动

7.人间真情作文(通用32篇)

8.真情温暖作文(通用11篇)

上一篇:何为孝,孝为何 下一篇:你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