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用

2017-07-13 初三作文

我曾经听到一个同学对生物老师问了个问题:“学习生物将来好不好找工作?”这件事引发了我的深思:我觉得,问学哪门科目有没有有用,不如问“读书有什么用”。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中华民族在隋唐时期创造了一种公正、公平、公开的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制。它诠释了当时读书的主要作用——当官。而当官有什么用?想一想这一句千百年来广为人传颂的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想一想《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范进中举后痴狂而又狼狈的描写;想一想归有光“大类女郎”般寒窗苦读的模样;想一想影视或书籍中状元郎被请出家门时英姿飒爽的形象,人们弹冠相庆的模样。这些都反映了在中国古代读书的作用,那就是为了追求名利。

可到了现在社会,一切看起来好像都被颠覆了:北大学子上街卖猪肉,清华才子“落魄”为小区保安,教授开出租车度日。而与此同时,包工头当上建筑公司老总;家具搬运工的月薪令无数白领羡慕。

难道真的是“读书无用”吗?当然不是。从古至今,从来没有过低文化水平的人做科研之类的事,纵使一些人像莫言一样没有高学历,没有官方认可的“文化水平”,但喜爱读书、乐于钻研,却一样会成为“草根大家”。这个实例,完全可以使“读书无用论”不攻自破。然而“读书无用说”出现的原因,我认为,这是因为这个时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同时是一个现实而又焦虑的时代,人们往往过分看重金钱,把成功与财富对等,不仅如此,人们还对成功的急切渴望,希望尽快获得财富,而读书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慢作用而又充满未知数的东西,这不得不使那些头脑发热的人选择了金钱而非内质。

尽管我们中学生目前正在读书,可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仍目标不明。这必然会导致一种状况:高中吃苦,大学玩乐。也就是只为一纸文凭忙活小半个青春,拿到之后再荒废半个青春。这直接导致了一些人毕业之后无所事事,成为社会的累赘。

当然,这些人中,也有不甘于成为社会负担的。他们走上社会后,发现了自己不足,于是就重返学海刻苦钻研。他们来到人才市场后,发现自己的所谓志向不过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感到自己头上“本科大学生的光环”被硬生生的扯去,感到自己好像从天堂的温房落到了地狱的烈焰中。于是,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不足,重返学海,在其中“迎浪而上”。他们就像“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少时不怎么样但后来发奋读书,得以成就事业。

我们中的少部分就是那些真正做学问、真正以读书为乐的人。他们在学海中自由翱翔,领略着书山的雄伟高耸。他们像苏格拉底一样爱思考;像马克思一样奋力前行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像伽利略一样敢于通过实践检验真理;像王羲之一样痴迷于学术而错把墨汁当蘸酱。他们是学魔,对学术已经痴狂而不能自拔;他们是隐士,已经不为工作而烦恼,将自己奉献给了学问的祭坛。而国家正需要这种人,所以,他们也不必为生活而发愁。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他们也是成功者。

对于为谋生而读书的人,我的建议是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期望,要时时刻刻有一颗谦虚的心,更要活在当下,对于为读书而谋生的人,除了谦虚与实干,还要有更长远的规划,有更宏伟的目标。

一种是现实的“读书之用”,一种是浪漫的“读书之用”。我比较欣赏第二种。尽管我仍不能完完全全的去除“杂念”,修得“正果”,但我知道自己应该向这方面努力。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为学术“量身打造”的,所以需要后天的“修剪”。

很多人将学习比作“敲门砖”——用一次就扔了,然而我不这样认为,高尔基说过:“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我们只有热爱读书,让我们的心灵接受洗礼,读书的作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

【读书之用】相关文章:

无用之用哲理故事11-14

读书乐读书作文05-22

读书05-30

读书11-02

读书03-13

读书09-13

读书名言或读书格言11-02

读书有感11-20

忆读书05-24

读书感悟05-23

厨娘的坚持 爸爸,我想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