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情结1
中国结,把幸福与平安系在了一起;而读书这个“结”,却把我紧紧地吸附在了文学的殿堂上,让人难以割舍。
我从小就仿佛与书有不解之缘。记得孩提时,一到晚上,我总爱瞪大了眼,不肯去睡觉,哪怕是妈妈拿着糖果连哄带骗,也没有作用。而一旦妈妈拿起了那本烫着金黄色外壳的故事书,我便会乖乖地爬上小床,安静地等待着那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每当听到妈妈跟我讲起那时候的我,是如何地喜爱书时,心头便会涌上一阵喜悦。
我稍大了些时,便迷上了那带有有趣图画的小人书。从那时起,在屋外那棵高大的柳树下,便时常有一个小孩儿斜倚着树干,捧着小人书,看那上面的图画。依稀记得,那些书上的人物画得真是漂亮极了:有穿过云层的孙悟空,有斜卧病床的林黛玉,还有长了一脸胡子,模样吓人的张飞。可惜那棵柳树弄脏了我的小裤褂,每次都被奶奶生气地拖回家。
从小人书上,我多多少少认识了几个字。但真正开始认字,是从七岁时妈妈给我买的《红楼梦》开始的。在一个个有着五彩阳光的午后,我喜欢拿个小板凳,倚着屋门,托着腮,去琢磨那些难以弄懂的生字;而对于认识了的字,就高兴得一遍一遍地看。至今我依然记得那时微风吹过我的面颊,撩起我的头发,那种内心深处的惬意与自然。然而,由于我只沉浸于读书的喜悦中,却忘却了要善待那些书,以致于把他们都弄得面目全非……
在儿时的记忆里,仿佛那种对书的真切的渴望之情,是挥之不去的,它是那么深地刻在了我的心底里。
现在,我依然挚爱着书。有时,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新生的小蜜蜂,在书的芳香里尽情地成长,忘我地汲取营养,吸取精华。妈妈那可口的饭菜哺育了我的躯体;而书籍,却一点一滴地养育了我的灵魂。是书籍,在我最黑暗最无助时热情地接纳了我,使我不致于孤独;是书籍,在我最困惑最迷茫时帮助了我,使我不致于迷失方向;是书籍,在我人生的道路上,为我照亮了远方。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我的读书情结2
从懵懂的儿童到今天的我,书陪伴着我度过了快乐的时光,我也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读书情结。今天在这里盘点一下。
一、随心所欲
前一段时间,家里没买书柜,所以我的书就“泛滥成灾”:桌子上,椅子上,茶几上……能放的地方我都“疏而不漏”,满满地堆成了书山。
没有书柜,倒是给我提供了很好的读书机会,为什么这么说呢?想想,家里到处都是书,我吃饭看,睡前看,上厕所也看,正所谓“走到哪,独到哪”。为此,我还为由于家里没有时间买书柜而感到庆幸,如果要真的买了书柜,那我还会这样“随时随看”吗?
二、他山之石
我读的书多,范围广,有时也会“囫囵吞枣”,但是这种“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也不是毫无益处,这样的读书称之为“泛读”,泛读就是大致了解一下书的主要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泛读完了之后我会精读,精读就是把全书的内容了解的滚瓜烂熟。以便于今后的积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渐渐的,我发现这“一目十行”与“咬文嚼字”合起来的效果非常好,如果我把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读书方法合二为一,那真是一个利于写作与学习的金点子。
三、潜移默化
由于看书多,收获也颇多。我的作文常常居全班之首,这荣誉当然是读书的好习惯赠我的礼物。
三年级以前,我最怕的作业就是作文,我很羡慕别的小朋友能长篇大论,而我抓耳挠腮也想不出几句来。这与我的阅读量有着直接的关系,当时的老师只让我看作文方面的书,面对那些枯燥无味的书,我渐渐地开始厌恶阅读,甚至视它为“累赘”。
三年级时我转到了汝河路小学,遇见了亲爱的邱老师,是她,改变了我对阅读的看法,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慢慢地,我爱上了读书,成了“书虫”,那一两本书已不再满足我的需要了,我开始沉醉于中外历史名著中间。
后来,我发现了一个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现象,以前令我十分头疼的作文现在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四、牛刀小试
作文对我来说越来越简单了,举个例子,有一次我的舞蹈老师让我们每人给家人写一封感谢信,别的小朋友都在冥思苦想,而我提笔一会儿就写满了一张信纸,情真意切,侃侃而谈,令老师与同学大吃一惊!
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作文,叫《我的家乡美》,《向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全》投了稿,本来是玩玩的,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获得了一等奖,并被发表出书。这大大的增加了我写作的信心,说不定,我将来还能当个作家呢!
来日方长,相信我将来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好的作品的,同学们给我加油吧!
我的读书情结3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是的,从小书就伴随着我长大。
记得小时候,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那时的我,还不认识几个字,看见别人拿着书看,我也就学着别人的样子,拿着书,呆呆地看着书,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翻下一页。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儿时的我真是好笑。
渐渐地,我长大了,在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读一年级。我每个周末回家,都会看那本《安徒生童话》,我特别喜欢看《丑小鸭》的故事,在那个时候是因为里面有张插图很好看,到现在是因为这个故事很感人,丑小鸭经历了许多事情,坚持不放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我的小姑姑经常有事到我家来住,晚上,我就和小姑姑坐在床上一起读《安徒生童话》,那时的感觉真好啊!
现在,我认识的字多了,就开始读传记、动物小说等,每一本书都能让我受益匪浅,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能震撼我的心灵。我只要一有空,就拿出书来看,边看边在脑子里想象当时的画面。开学第一个星期,由于作业少,我又做得很快,剩下的时间除了做妈妈布置课外作业,就是捧着我心爱的书,仔仔细细地看。
我经常因为看书太入迷了,妈妈叫了我许多遍,我都没有听到。上个学期,劳动节和春假加起来一共放假七天,放假的一天晚上,我半夜醒来,偷偷走到客厅拿书,我拿的是《野犬女皇》,于是,我就在晚上把这本书看完了,这件事情爸爸妈妈都不知道。自从那次“窃读”成功,我就不停地找机会读书。
最近,我读的是《西游记》,我已经读过一遍了,但是经过《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的学习,我知道了“好书不厌百回读”,每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打算把书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记在脑子里,以后写作文就可以派上用场了。
我觉得书不仅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更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读书情结4
作为一位出生在七十年代,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小时候父母没有给我讲过童话故事,老师也没有引导我阅读过优秀的儿童文学和经典名著。小时候能看上几本连环画已很了不得了,上学了我们的镇上邮局旁边有一个小书摊,我总爱光顾,挑选一本喜欢的、又对学习有帮助的《作文通讯》就已够奢侈了;上初中后,我买的最多的书是《演讲与口才》和《辽宁青年》,薄薄的杂志让我爱不释手。学校让订报纸,我订了一份《语文报》,每一期发到手看完后,我都把报纸抓装订起来,最后定成厚厚的一沓,闲暇时随手翻翻,是一种享受。
上师范了,本应该有时间多读一些书,但我印象深刻的是学习小学教材教法和提高语言的技巧多一些。三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好书没有读多少,荒废了很多好时光。
毕业上班后,分到我们镇上的小学,然后又到初中。让孩子们读的最多的是作文书和一些杂志类的书,像我们的小镇上依然没有书店。教学靠的.是一本书和一本教学用书,给孩子们作文指导靠的是自己读一些作文书积累的经验。后来,报考了汉语语言专科,发了很多书如:《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和《外国文学》等,可以好好读一读,虽说对一些经典名著有了了解,更多的是断章取义,但已觉得知道的不少。
后来有机会来到郑州,发现书店特别多,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图书,让我眼花缭乱。跑书城、逛书店成了我的一大嗜好,隔三岔五总要买上一两本书来。有教育孩子的,有提高自己专业成长的书,也有儿童读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不但自己读书,而且和儿子一起读,和我带班的孩子们一起读。阅读不仅温暖孩子们的心灵,也温暖了我自己。在不断阅读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书的博大精深,感受到知识的力量,领略到读书带给我的欣喜和心灵上的满足。
读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随着阅读的积累和不断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我多了一方思索的空间,遇到问题能以辩证的思维去考虑,对待学生能以发展变化的眼光评判,知道孩子们的内心需求而去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和家长沟通时,能将心比心,明白了家校沟通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读书多了,方法多了,底气足了,工作起来也比较得心应手,工作中的困扰相应少了,这样可以调整好心态,让自己沉静下来。
现在,我不会再因为工作忙而说没有时间读书,我有自己的读书时间和方法。办公室一本书,可以忙里偷闲小看一会儿,调节一下紧张的工作节奏;周末陪儿子去上课,包里装上一本书,可以集中时间读;床头一本书,晚上睡前可以随机翻阅翻阅。把读书看得像呼吸一样自然,让书的琼浆玉液浸润心灵。兴致所至,可以写一写读书感悟和做一些读书笔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我读书,我快乐;我读书,我收获。
我的读书情结5
袁宏道曾说:“余观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皆无癖之人耳。”张岱的话更为惊世骇俗,他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初读这些话我吓了一跳,因为我正是无甚癖好之人,琴棋书画样样不通。但将自己划入“不可与交”且“可憎”之人实在心有不甘。在我苦思冥想后,终于惊喜地发现:其实我也是有癖好的,那就是——读书。
提起我的读书情结要追溯到二十几年前初上小学的时候。我的读书是从听书开始的,给我们读书的是教数学的我的启蒙老师。可惜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一般的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就退休了,连她的名字我都不曾知晓。但正是她将我领进了一个神秘迷人的世界。
刚踏进小学门槛的我敏感不安,我像个小刺猬常用我的哭闹抗拒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是数学老师娓娓的读书声让我安静下来,并渐渐沉迷其中。那时“1像铅笔2像小鸭、”的数学学习很轻松,每当我们做完课堂练习,她就会读书给我们听。那个时候教室里是如此的安静,只有她那美妙的天籁般的声音在回荡。微胖的她坐在一把小椅子上给我们读寓言、童话、歌谣、有时夕阳忍不住洒进几缕金色,恰好落在她的白发上,竟给她罩上一圈神奇的光环。也就是从那时起,一粒小小的种子悄悄地埋在了我的心底。上学变成了一件有趣的事,而读书更是带给我一次又一次惊喜。
后来,书一直伴我成长。不过通常是默默地读。默读的时候,一个人欢喜着或悲伤着,总觉得有点缺憾。
等我也像我当年的老师一样读书给学生听时,我才又一次体会到幸福的眩晕。
我的教学生涯是从小学开始的,我初为人师的兴奋与新鲜感很快消耗殆尽,因为那些小鬼无休止的吵闹和他们身上旺盛的精力。我苦恼而郁闷。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给孩子们读了文章,就在那时我突然被孩子们那份专注和投入所打动,包括最淘气的孩子都睁大双眼那么安静地听着。我如获至宝,从此我的课堂上就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读书给他们听。而孩子们为了能听我读书表现得也越来越乖,也许因为受到故事的熏陶他们在悄悄地变化着。
有一次,我生病了。几天后我去上课,孩子们看见我,老远就喊:“老师来啰!老师来啰!我们可以听故事啰!”那份期盼与喜悦又一次打动了我。我真的庆幸自己送给了这些幼小的孩子一件礼物——读书。也许多年以后,他们会记起听故事的美好时光,也许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会常常与书为伴,那样的人生不是又多了一份幸福吗?
再后来,有了儿子,儿子便成了我最忠实的听众。无论他在干什么只有一听到读书就会停下来。常常在他哭闹的时候,我说:“来,我给你讲故事吧!”他的哭闹声会立即小下来,我自顾自地读起来。过了一会,你看!那小家伙脸上还挂着泪花,但眼睛忽闪忽闪地听得正投入,全然忘了刚才的哭闹。读书成了我们家必不可少的内容,从最初的童谣、故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宾逊漂流记》、《三国演义》等,儿子都听得津津有味。睡前的那段时光因为有读书声而变得温馨美好。其实,不是因为孩子看不懂需要读书才读书给他听,孩子能看懂的书他依然喜欢听大人读给他听。也许是多了一份情感的共鸣吧!常读到动情出,我泪水潸然,儿子的眼睛里也亮亮的。读书真的让我们的心灵走得更近。
不光是读书给儿子听,我还喜欢常常读文章给我的学生们听。我发现不管是那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喜欢听读书。听时的那份专注,随着内容或喜或悲的表情,以及每次听完后热烈的掌声都让我感动。我知道一定会有些什么飘进他们的心里,一定会有些什么留下痕迹。
就在刚刚过去的周五,我花了整整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读林彦的《钟声回荡》。一种情愫在我的心里升腾,我感觉得到也在他们的心里升腾。放学的铃声响了,还有一点内容没读完,学生恳求说:“老师,接着读!接着读!”窗外已很喧闹,我的教室里却依然只有我的声音在回荡。那个时候虽然我很累嗓子疼痛,但我很幸福。
读书,也许不能带来什么物质上的东西,但它带给了我和我的孩子们快乐和充实。读书的人的是幸福的人!
【我的读书情结】相关文章:
1.我和我的魔方情结
2.我的藏族情结
6.篮球情结
8.雨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