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那明月1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明月,我便会想:在这个时候也有许多人在凭栏远眺这明月吗?”
巴金老人这句话说得好啊!当我从屋里走到屋外时,夜色已经黯然。抬头望天,灰褐色的一大片,遮盖在我的头顶。在远处的山上,那轮月静静地伫立着,通体橘黄,竟如同残阳一般。若非其周围的天幕一片漆黑,倒也真像个太阳了。
不舍啊!趁着这月色,我也要回家了,要再次离开老家,回到那个钢筋水泥林立的城市了。
在城市里,我的想象——那些清晰的、美丽的事物,早已被时间的利器割得支离破碎了,视觉也渐渐麻木。不用抬头,我自然知道,那片高高的、原本镶嵌了月亮与星星的浩淼天际,已不再属于我了。
月还是家乡的好啊!
想着想着,家乡的月亮褪去了橘黄的外衣,变得皎洁,没得亲切。村庄就像披上了一道乳白色的纱巾,漫山遍野的银白色。大地仿佛沐浴在牛奶中一般,凝脂般洁净。
每当身处学校,夜晚仰望那明月,我就好像看到了父亲。他正坐在沙发上,眼睛望着窗外的月光,心里也在牵挂着我呢。
每当仰望那明月,我就像看到了苏轼。他也在凭栏远眺着那轮明月,想着身处远方的弟弟是否一切安好呢。
巴老问:“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中秋夜赏月,月还是那个月,我仰望着那轮明月,可怜的嫦娥孤零零地呆在上面也正在凝视着我吗?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仰望那明月2
中秋节,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那些合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的'人们来说当然是幸福美满、其乐融融的,天上那轮明月自然也格外的圆满与迷人;而对于那些身在异乡为异客的人们来说天上那轮明月无疑代表着思乡与离愁。一样的明月不一样的心情,只因我们都是爱家和恋家的人。
亲爱的朋友们,今年的中秋节你会在哪里度过?你又会在何处仰望那轮明月?是在家中与亲人共赏明月还是在远方孤独一人举杯邀明月?明月寄托了我们对于亲情的无比眷恋,而佳节则让我们更多的想起了家中那白发苍苍的父母、温柔贤惠的妻子还有那可爱健康的孩子。
感谢有中秋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不管能否与家人团聚,至少在这一天里能让我们暂且忘掉生存的艰辛与世态的炎凉,而更多的关注平时忽略了的但却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情感——亲情。
生长在中国这样一个具有浓厚乡土情怀的国度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比的重视亲情与团圆。一年之中有这样两个节点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念家情结,一是春节,一是中秋。眨眼之间中秋近在眼前,人们在慨叹岁月匆匆的时候不知又有多少身在异乡的人开始遥望故乡的方向,垂泪唏嘘。
人,生而走四方。能够固守家园,陪伴父母左右当然幸福;在中秋佳节里与父母妻儿、兄弟姐妹欢聚一堂,小酌几杯,其乐融融,此乃人生之大幸。可是也有很多的人没有这样的条件或者说福分,为了生计或者为了事业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闯荡,在开阔了眼界,打拼出了一番天地的同时也牺牲掉了与父母在一起的机会。我想人生总是充满了遗憾,自古忠孝难两全,有时成全了事业就必须要牺牲亲情,很难兼顾。无奈,正是因为无奈才凸显了亲情的可贵。
当下的中国,空巢老人日渐增多是不争的事实,子女翅膀硬了展翅高飞,为了事业与梦想无暇回归。老人内心的孤寂可想而知。忽然想起了那首曾感动了无数人的歌曲《常回家看看》,其中有几句歌词正是老人内心真实的写照: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
我想一个具备正常情感的人在听到这首歌时很难不被感染,不被打动。可遗憾的是有时现实并不是按照歌词中描述的方向发展。对于那些游子来说常回家看看,谈何容易?不是不想,不是不愿,而是现实告诉他们,做不到。谁也不愿意看到“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伤结局,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我曾有一个同事,从东北黑龙江不远千里来山东济南打拼,有一年即将春节之时传来父亲病重的消息,他心急如焚连夜做火车回去,可是路程实在太远,就在火车上他听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谁也不是谁的错,有时候我们不得不听从于命运的安排。
在即将迎来中秋佳节之际本来是想写点祝福和高兴的话,可是想想在外打工者的辛酸与无助,写着写着就变得压抑与伤感了。如果非要祝福点什么的话,那就祝所有的人,是所有的人在中秋节都平安快乐。如果能回家就尽量回家,如果实在回不去,就千里明月寄相思吧。
【仰望那明月】相关文章:
1.仰望明月作文
3.明月
4.皎洁明月
5.仰望天空
6.仰望作文
7.仰望大树
8.仰望大树
9.仰望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