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xx作文

2017-12-24 初三作文


  篇一:也谈读书
  生活里没有书箱,就好像大地上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箱,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题记
  小时候,我们摇头晃脑地背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大点后我们就热衷于各类童话而驰骋在梦的国度;现在我们已经会捧着厚厚的名著跟着爸爸探讨。
  那么我闪到底该如何读书呢?我认为:
  读书有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眼到”,是指我闪读书时要全神贯注。“口到”,就是指要大声读出来。古人就是这么摇头晃脑地大声念着“之乎者也”的。“心到”想必就是最重要的,只有用心读书才能领悟书中的精髓。
  子曰“温故而知新”。凡是我们学过的知识或是读过的书,时间一长,印象自然不深,毕竟它的保质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温习它。在温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原有知识的一种巩固,还能从中获得新的感受和得到不同的体会。
  五柳先生说“不求甚解”。我们在读书上可以广泛涉猎健康书箱,不需要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当然这里的“不求甚解”绝不是囫囵吞枣,要知道陶渊明可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哟。
  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时我们对某些作文的写作无从下笔,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积累太少了,只有在平时看书的过程中多一些好词好句的,多揣摩作者的语言技巧、构思和写作手法,从中让自己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这样写作便会如鱼得水,如有神仙相助般。
  培根告诉我们“盖天才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此话点明了读书的重要性。其实读一本好书就像是给自己灵魂的一次洗礼,让自己的思想有所提升,并且能从中学到原来所不知道的。当然这些前提一定都是有前面那些好的读书方法。
  好的读书方法是一把钥匙,为我闪打开智慧的大门;好的读书方法是一个航标,引领我们遨游书海;好的读书方法是一盏明灯,照亮我们未来的读书路。让我们拿起身旁的书本,大声地朗读吧!
  
  篇二:也谈中国式教育
  一直想写一篇分析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文章,可是没那个胆量,可能认为自己写议论文的功底还是“菜鸟”。在拟这个题目之前,我一直在犹豫,因为文章一旦涉及“国”,那将会很难下手。但是既然拟了这个题目,那我就会认真写。
  前几天看焦点访谈,节目中就提到了教育改革,上面说什么十年之后教育的春天将会来临,在那时考试与招生将会由两个部门来组织,实现“考招分离”。(中国作文网 www.t262.com)
  说实话看了之后真的很爽,因为十年啊,将有多少人才被应试教育所埋没,而如今的`我们怕是享受不到那美丽的春天了。
  在初二时上网,我就经常会上网查找什么热门话题。一天,在百度里找到了一点击率超高的贴子,帖子的名字叫《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目而我却不会做》,我好奇点击查看,文中就写道:在浙江省的高考试卷上,把我的文章作为题目出了一个深层阅读,这篇阅读总共有15分,而我却仅得一分。其中有一题是“在《寂寞钱钟书》一文中,这一句‘钱钟书先生那一生不羁的灵魂,也正是他一生的格调’中的‘格调’二字用得非常好,请问好在哪儿?”我看了这后顿时傻眼了,我当时也没想这么多,就顺手一写,我哪知道怎么回答啊!
  看了这个贴子,我感触颇多,也跟了一个两三百字的帖。
  是的,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公式化,越来越圆圈化,学生答题必须在指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公式,比如说像什么:“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什么东西。引出文章中心论题;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等等这样的话。试想这些真的是我们想出来的吗?答案是NO,老师教的必须这么答,才能得分。
  曾经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道德有了标准是值得庆喜的,可是考试有了标准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上次语文诗句默写中有一题:“站在高山之巅你会想到?”答案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可是我写的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却错了,我不禁想问改试卷的老师:“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写高山之巅的诗难道只有一个《望岳》这种公式化的中国教育必须改变!”
  我还记得老师在讲怎样写议论文的时候,说的是先提出论点,再举例论证,然后再总结。说实话我真的不想听,而且对议论文产生巨大反感,因为它很像明清时期的八股文。而且老师还强调在议论文中最好不要出现“我”,为什么不能有“我”?难道文章不是“我”自己的看法吗?
  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格式化,它在扼杀一代又一代学生的创造力。
  再谈中国教育的定式化。
  这一点广泛分布于理科学习方面,老师们总是注重讲定式、定理,却很少让我们自己动手去探究,这一点几乎导致所有中国学生最致命的一点——动手能力差。曾经有上海一所中学,老师让一位物理尖子生去换电灯泡,这个学生弄了半天也没有成功,最后急得大哭。我也不会换灯泡,我的物理电学也学得不够好。但我想连灯泡都不会换,那些公式又有何用?
  教育还一直在吵着改革,姓“考”还是姓“素”这谁也不好说。应试教育纵然有“公式化、格式化、定式化”的缺点,但终究也不是一无是处。如果中国式教育要改变,作为学生我更希望是介于应试与素质教育之间,就像治国一样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教育也要注上“中国特色”的商标。
  最后用一位教育家评论应试教育的话结尾:“我们都是坐在火车上的人,突然发现火车走错了方向,我们谁都不敢跳车。”不过我相信敢跳车的人大有人在,我就是其中一个,教育改革,我期待!
  
  篇三:也谈“学而时习之”
  《伦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见,复习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和班里的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交流时都认为:“学会了复习,就掌握了考试成功的一半。”总的来说,复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在学习生活中,我把复习分为“小复习”“中复习”“大复习”三个阶段。
  先说“小复习”。小复习就是每节课,每天进行的复习,课后复习,即每上完一节课后立即进行的复习,这种复习有“趁热打铁”的效果。每次老师宣布下课后,我总要大体浏览一下老师上一节课所廛的内容,精略地复习一遍,有时把易混、易错、易忘的知识抄到我们经常在跑操、排队、打饭时看的那个小本子上,以便“温故而知新”,还有,每天晚上休铃后,可以大体想一下今天老师讲了什么内容,讲了几个概念、几种解题方法,第二天自习时可以先大体翻阅一下,这样一来,在零零碎碎的时间内就进行了三次复习,一般来说,学到的新知识在我们的脑海中已经“生根发芽”了。
  要使“生根发芽”的知识更加牢固,就需要用水来浇灌,这水就是“中复习”。“中复习”就是在某一单元结束后进行的复习。这里的单元不一定就是指课本上的单元。可以比课本的单元略大,也可以比课本上的单元略小,完全依据对知识的掌握来定,如果觉得课本上的单元略大,复习起来复担过重,完全可以将课本上的单元拆成两个单元。反之,如果感觉书上的某个单元内容不多,也不妨与下一个单元合并到一起,进行复习,在具体操作时,我采用的是“吃大灶+吃小灶”的方法,即跟着老师走,同时自己找资料看。在跟着老师走时,一定要把知识中易错易忘之处整理下来,建立自己的“数据库”,这样,我们便可以使知新之树“常新常绿”。
  “常新常绿”之树更需要我们精心地苛护――这正是它结果的时候,这就是让我们搞好“大复习”,搞好大复习,最重要的是跟上老师的步伐,打牢自己的基础。我从来不在考试前期漫无边际地做题,只要把老师讲给我们的弄明白就行了,就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还有一点,就是张金道老师讲给我们的要笔不离手,勾画出自己的生疏,疑记的知识点或随时写一写,以求加深记忆,这样,复习的目标就可以很容易达到了。
  以上就是我复习的方法,但“学无定法”,希望给大家一点有益的启示。
  
  篇四:也谈沙僧
  《西游记》电视剧我很喜欢看,至今为止看了有10遍了吧,看了这么多,感受很深。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加,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沙僧同志看师傅,师傅丢,看行李,行李没。
  不懂大家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为此我要求妈妈开电脑给我百度了一下,还真是这样。而且网上还说沙僧是一个表面很乖,很老实很勤恳,而且他似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的人。但沙僧可曾干过任何功劳呢?他经常说的几句话就是这样的:第一句话,大师兄师傅丢了;第二句话二师兄师傅丢了;第三句话更经典,大师兄二师兄也丢了。
  本来没有上网查资料前我挺喜欢沙僧的,可没有想到是这样的人。他每天都挑行李,很辛苦啊!但是他就只会干点体力活,师傅每次丢了都是大师兄和二师兄营救的多,大概是因为他的武功不行吧。由此我想到我自己,假如我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的大学,没有过硬的本领,我也只能是干所谓蓝领的活。脑力是最值钱的,老师上课一直强调这点,最辛苦最没有前途就是体力活。而且干体力活总有一天你老了就干不动了。
  哎,说来说去还是要听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篇五:以退为进——也谈舍弃
  “舍弃”这一字眼,并不是愚蠢者的举动,更不是懦夫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智慧,亦是成全与大爱,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
  对于艰难犹豫的“抉择”来说,干脆果断的“舍弃”,不是更好一些么?就像古人庄子所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更何况我面前摆的不一定是蛇胆与大闸蟹,有可能是令人垂涎三尺的满汉全席。在众多“可口菜肴”面前,我也要如战士即将赴战场一般,用“舍弃”这一做法,将所有的东西一票否决。
  我想,用这么悲观的意义来诠释舍弃的话,那么历史上那些选择了舍弃的人一定不满意。但是,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呢?我想那是一种聪明人的智慧做法,但我却不能理解,亦不能做到。这种舍弃事例屡见不鲜,每天都在上演:
  亲情——一幢楼房起火,一家人准备逃生,可火势迅猛,最后逃生的地方只剩下一个小小的窗口。于是父母二人先将三个儿女一一推出去,轮到他们了,他们却互相争执着,都让对方先出去。眼看二人都要被火吞没,父亲奋力将母亲推出窗外……
  友情——两个朋友去探险。但当他们到悬崖边时,一个朋友不小心失足摔了下去,另一个死死抓住他……两人坚持了很久很久,最后,掉下去的那个朋友毅然松开了手……
  ……
  一刹那,我瞬间领悟到了“舍弃”的含义,就像是沉默着的迷途羔羊找到了方向——舍弃,表面上看起来是抛弃、舍下,实际上是舍己为人,以退为进,在懦弱的伪装下,实质上是一颗美好善良、熠熠生辉的金子般的心灵,多么奇妙!
  以退为进,我想,它是“舍弃”最完美的诠释。

【也谈xx作文】相关文章:

1.也谈互评作文

2.也谈书籍

3.也谈“效颦”作文700字

4.也谈幸福作文2000字

5.也谈幸福作文1500字

6.也谈“写作”作文1000字

7.我也“谈”恋爱作文800字

8.也谈竞争作文450字

9.也谈品味生活作文900字

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作文 以书为友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