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湘西与黔东南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勤劳勇敢的苗侗人民,他们有一个奇特的风俗——赶歌场。而其中最著名的当首推岩湾歌场了。
传说,岩湾歌场开场于1918年,到如今有90多年的历史了。那年的七月十四,邻近各寨的人们聚集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他们用优美的山歌祈求神灵的护佑,传达他们对族人的祝福。活动举行了一整天,人们依然意犹未尽。于是决定把每年的七月十四日定为各寨聚会的日子。因为每年这个时节是农闲的日子,天气又明丽晴朗,这种习俗便一直沿袭下来。而山歌的内容也由原来单纯的祭祀和祝福发展成为一场歌才与智慧的角逐歌场正式形成了。
每年的那一天,附近各寨的人们穿戴一新。特别是苗侗两家的姑娘们,她们穿着美丽的传统的民族服装,用红毛线扎着大辫子,腰扎大板带,手戴梅花银手镯,喜笑颜开地一早就来到赶歌场的地方。如果你是外地客人,作梦也想不到在这偏僻的小村寨里,竟然会出现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景象。此时歌场的四周早已布满了小摊,各种货物琳琅满目。而潮水般的人流还在不断地涌来。他们成群结队,或步行、或乘车,在山冲、山坡、公路上交谈着,欢笑着不断地向歌场中心聚集。不多时,方圆一华里内都已挤得水泄不通。整个歌场开始沸腾了。www.t262.cOm
太阳刚刚升起,歌场正式开始了。当你还在人群中不知所以地走动时,忽然阵阵动听的歌声传来;你刚想朝歌声的方向挤去,另一边又传来嚎亮的'歌声;你刚定下神来准备迈步,背后又传来悠扬的歌声。这时歌声四起,由远及近,由小到大慢慢向你涌来,让你耳不暇闻。你瞧,那边一队歌手在一大群青年的簇拥下翩翩走来。他们有的打着花伞,有的戴着油光棕斗笠,一手摇着扇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唱着山歌,派头十足,精神得很呢。
这时的歌场可就热闹了。歌手们用歌声互致问候后,开始对歌比赛。他们谈古论今,或唱《盘古开天辟地》、《东周列国》,或唱《三国演义》、《说唐全传》。双方都尽量表现自己的学识和歌才,希望在这一年难得的一次机会中展现自己的智慧,在歌队中称个英雄好汉,也为本寨赢得无上的光荣,同时也赢得旁人的钦佩和赞扬。于是各队都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戏,寻找对手。当有几队唱得内容相同,又情投意合时,歌手们便围在了一起,或站或坐,这便是“围堂子”。真正的角逐开始了。歌手们开始还互相谦让,后来越唱越起劲,都想方设法难倒对手。于是歌场不时高潮迭起,妙语横飞。这时“堂子”周围里三层外三层围满了人。他们挤肩搭背;伸长脖子往里瞧,都想一睹歌手们的风采。你看那花白胡子的老歌手,英雄不减当年。他潇洒自如口若悬河,直唱得干鱼能眨眼,长江水倒流。那个年轻歌手则青筋鼓起,汗流波背,不时被追问得哑口无言、涨红了脸。观众爆发出一阵阵善意的哄笑。而当他妙语连珠,力挽狂澜的时候,观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就这样从清晨唱到中午,从中午又唱到黄昏。很多时候是旗鼓相当,难分胜负,歌声在欢乐的共勉与祝福声中结束。很多的歌手于是互相敬慕、用歌声架起了友谊的桥梁,结成了异姓异族的兄弟姊妹。
盛装的姑娘小伙们的兴趣却不在这里。姑娘小伙们各自三人一群,五人一伙地在山坡下的小树林里转悠。唱着悠长缠绵的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果双方有意,便慢慢唱到一块,歌声也显得更加亲近。从此,彼此心中种下了爱情的种子,许多秦晋之好便由此结成。
夜幕降临了,歌声渐渐消逝,沸腾的山寨寂静下来,偶尔几句情人们恋恋不舍的送别歌声更增添了这山寨的美丽。人们又在期待着另一个歌场的到来。
【赶歌场-关于描写家乡习俗的初中作文1000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