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文网(www.T262.com)网友原创文章 > 高二作文
下面是我前几年给学生辅导高考作文时的一份讲义,是实用主义的产物,与最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有很大的距离,甚至有助纣为虐的嫌疑。但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有其功利的一面。今上传来,请各位指教。
备战高考作文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已经走过了20多个春秋。
1977年高考是各省、市、自治区自己命题。实际上,高考统一命题是从1978年开始,从恢复高考后,到目前为止,统一命题有20年的时间。
20年的高考统一命题,从作文题目的变化看,年年题不同,岁岁法相似。乍看起来,20年的高考作文,20个高考作文题目,神出鬼没,变化不定,让人难以捉摸,难以把握,好像是一个的“潘多拉盒子”,给考生一种神秘的感觉。
潘多拉(Pandora),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 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类后,主神宙斯图谋报复,命火神赫菲斯托斯用粘土做成美女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厄庇米修斯做妻子。潘多拉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让她带给厄庇米修斯的一只盒子,于是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们因此充满各种灾祸。“潘多拉的盒子”常用来比喻灾祸的来源。
当我们弄明白了“潘多拉盒子”的秘密后,不但不必恐惧,反而应该鼓足勇气,进入“潘多拉的盒子”,探索这神秘魔盒的规律,去寻找、捕获那盒底的希望,取得人与“神”斗争的胜利。
我们下面来谈谈如何备战高考作文。
一、高考作文的规律与特点
1、高考作文题目虽然千变万化,但高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目的是为国家选拔人才,因此,它的作文题目离不开主流,离不开我们的政治,我们的社会,大多与当前或一个时期以来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关,且这些焦点、热点问题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中进行过研讨、争论或阐述,不外乎歌颂祖国、人民和伟大的党、阐述哲学道理、反映时代精神、宣传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掌握正确的学习和处世方法,表达中学生的生活、思想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2、高考命题是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要求考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公平竞争,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照顾全局,让考生人人有话说。因此,高考作文题目就显得明白、易懂,人人看了,都觉得题目清楚、主题明白,绝少闷题、晕题,让人不知所云的现象。
但是,正因为高考作文题明白、易懂,人人都知道写什么,可写好却不易。就如萝卜、白菜谁都会炒,但炒好,炒得色、香、味俱全,炒得适合人的口味却难。
3、高考作文要求考生写读后感、评论、议论、书信、简讯、记人叙事、情景、外貌、动作、人物肖像描写、说明、规则、广播稿、演讲稿以及续写、改写、缩写……等等,但实质上不外乎中学语文课教学大纲中规定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
纵观20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有17次是材料作文,占85%的比率。而且从发展趋势看,以后的`高考作文,仍将以材料作文为主。因为这种方法能够综合考查出学生在阅读、分析、思维、判断及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能较好地避免猜题、押宝现象的出现。同时,它增强了考生作文的可比性,给阅卷老师在阅卷过程中提供可参考的参考依据,作到公平、公正判卷。
余秋雨先生在《十万进士》中就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乾隆年间有个考生在考试前外出游玩,在路边见到过两棵槐树之间一口井这样一种普通的景象,不知怎么就记住了。临到考试,他怨恨自己肚子里典故太少,写出文章来容易被人觉得自己没有学问,便决定杜撰出几个来,灵机一动写出“自两槐夹井以来”,如此等等。他写得那么从容,阅卷的考官紧张了,心想一定是我没读到的典故,为了掩饰,给予佳评,这位考生竟被评为解元。
无独有偶,我在平时的阅读中,曾看到一则名为《灯右观书》的笑话:
乾隆皇帝听很多人称彭元瑞为才子,就老想找个办法难倒他。
乾隆四十年(1775年)会试,钦定诗题为《灯右观书》四字。各位阅卷大臣都不知题目出自何处,于是请教皇上。恰巧彭元瑞在皇帝身后,乾隆的目光投向彭大学士,意思是让他回答。大学士连忙叩头答:“臣学识荒陋,亦不知诗题何出。”
乾隆立刻哈哈大笑,说:“那天晚上朕正在灯右看书,因此随口而出,实无出处。”
彭大学士这才松了口气,庆幸这次总算没有出丑。乾隆见他面有喜色,掉头跟左右大臣说:“今天,总算难倒了彭元瑞。”
正是这种原因,高考作文多采用命题或材料作文,以框定考生的写作范围及使用材料的范围,避免无法评比、评判的可能。
我们在弄清楚了高考作文题目的规律、特点之后,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指导我们的学习,提高我们的语文素质,练就适应高考作文的本领。
二、高考作文的应试对策
语文,具体地说,包含语言和文字两个方面,要求具有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目前,英语言文学中,已经将听力、口语列入了考试范围,而汉语言文学的考试尚未将听、说两项能力列入考察测试范围,只是对读、写两项进行考察、考核。而作文考试,不仅仅是考察考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考察了考生的阅读能力。
因此,我们在准备高考作文时,就不应该将作文,也就是语文课中文字、写作的一部分同语言、阅读部分分割开来,而应该对语言、阅读和文字、写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在进行语言学习、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写作方法、行文方式,为写作打下基础,作好准备;在写作时,要运用自己在学习语言、广泛阅读中学到的知识,精心安排,巧于布置,写出辞彩文理兼俱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准备作文呢?
首先,应把学习语文作为人生的一大乐事来看,全身心地投入,以愉快、享受的心情去学习。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当我们在父母的膝下时,就已经开始了汉语言的学习。经过十几年、二十几年的学习,我们学不好汉语言,运用不好汉语言,就无颜见列祖列宗。无论你的托福考多少分,GRE考多少分,那是别人的语言。
既然非要学好汉语言文学不可,我们就要以极大的热情,极大的乐趣投入进去,全心全意去学习,快快乐乐去学习。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人要适应环境,而不能要环境适应人。我们只能付出努力,学好汉语言文学,而不能要求汉语言文学变得简单、容易,让我们不学就会。所以我们应当以愉快的心情来学习汉语言文学,把学习当成快事和乐事。
当我们以学习汉语言文学为乐事、为快事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就变得不那么难了。爱因斯坦在解释《相对论》时说:你坐在一个烧得正热的炉子上时,觉得度日如年,时间过得那么慢;而当你坐在一美貌的姑娘旁边,又觉得时间过得那么快,简直如飞一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春宵苦短。
那么,大家会问,我们如何能把学习当成快事、乐事呢?事实上,世间的许多事,它快乐轻松与否,关键看我们,看我们的心情、心态。
我们平时说:心静自然凉,心安即是家。便如此。
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乍看起来,觉得不可思议。鲜花、鸟鸣在常人看来,都是美好的事物啊:鲜花,赏心悦目;鸟鸣,婉转动人,何以会溅泪惊心呢?事实上,杜甫从相反的角度给我们揭示了人心理、心态的作用。人心情变了,所处的环境、时代变了,带露的鲜花瞬间变得流泪哭泣,婉转的鸟鸣刹那惊人心魄。而唐朝金昌绪的诗:“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醒妾梦,不得到辽西”,说得更明白,让人容易懂一些。
而同样是布谷鸟“布谷、布谷”的鸣叫,给人的感觉也绝然不同。在江南的乡下,有这样的民谣:“布谷、布谷,光棍好苦!”抒发了王老五的怨苦:“年过二十五,衣服破了没人补。”而著名的《春天圆舞曲》同样是采用了布谷鸟的叫声起兴,却表达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人们欢乐”的快活心情。
通过以上的事例,说明同样的东西,因人的心情,它可以是快乐的,也可以是悲苦的。我们何不以愉快的心情来处理所有的事情,来学习我们的汉语言文学呢?
当我们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学习反而变得轻松、愉快,而且还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而当我们真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汉语言文学中去,又会发现,汉语言文学中确实有许许多多的乐趣和奥秘。宏篇巨制就不说了,悠悠历史、高深之处也不说了,单就是浅显的、皮毛的东西,说出来也够我们乐一阵子、研究一辈子的。
先说汉语言的双关语。中国的许多小笑话、小幽默就是从双关语引发出的。
一位领导抱歉说:我讲话吞吞吐吐的,像……像……像羊拉屎!也不知道合……合……合……合不合大家的口味?”
面对如此的礼貌话,你能领情吗?
另外,像“做女人挺好”,“挺起胸,才能昂起头”,“咳不容缓”,“有口皆杯”,“有痔之士”都是小把戏、小九九。
外语中也有双关语。像英语中的“贝德先生”、“格林先生”,意译或硬译过来,即“鸟先生”、“绿先生”,只不过语种不同,双关之处不同罢了。
尽管西语中也有双关语,但翻译时对中国的双关语尤其头痛。例如翻译《红楼梦》的“贾宝玉”、“甄宝玉”、“贾雨村”、“甄士隐”、“元迎探惜”四姊妹、“琴棋书画”四丫头……等等,而刚刚上演的43集电视剧《水浒传》,英译为《三个女人和一百零五个男人的故事》。
董桥在《不是书话(之二)》中也讲过,一个英国人问他:你知道一本名叫《绿色波浪上的回忆》吗?董桥摇摇头。后来才悟出这应该是中国的《清波杂记》。他说出,两人都不禁大笑。
双关语大多时候又表现为谐音。用得巧妙,让人感到趣味无穷。
汉语言不同于西语的地方是由一个个方块字组成,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而许多字组织在一起,有时只能是一个词组。
比如:谁。是一个字,又是一个词。
谁?
我!
咋(干啥?)
尿!
一个字就是一个句子。
又如:“在这个教室里,所有的,来自各个学校的,大大小小的,男女同学”,尽管长,也只能是一个短语,或叫词组。
从上面例子看,一个“咋”(干啥)字,又说明汉语言中的急切,即两个字注一个音,反切,两个字音急促地碰在一起,读出另一字的语音。
又如:不用,甭;之于、之乎,诸。等等。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言文字的文字符号,它具有一音一字,一字一意的特点,因此在汉语言文字中存在着特有的文字方式——对联。
众所周知,世界共有八大语族:印支语族、阿尔泰语族、马来语族、印欧语族、闪含语族、中非洲语族、印南语族、亚美利亚语族。
汉语属于印支语族。
在所有的语族中,除了汉语言,都是拼音文字,是用字母连缀而成的。在拼音文字中,只有字母、单词,而没有单字。每个单词的字母多少、发音长短都不相同,因此,不能构成两个字形、字义、字音都完全相同、相关、整齐优美的对偶句。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对联极为工整,金木水火土,五个字的偏旁都一一相对,可谓妙极了。英文中也有 Couplet,虽然也有人把它译为“对句”、“对联”,但英文的 Couplet与汉文的对联不同,只是两行谐韵的诗句。
对联起源,一般都认为始自五代十国。后蜀国王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称为第一幅春联。春联、门联(楹联)到明清盛行起来,至今不衰。
对联因其短小,技巧性强,所以会对对子被看作是有学问的标志。也因其短小,朗朗上口,用在口语中很有气势。在对联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有趣的典故,今举其一,以娱各位:
清代贵州著名诗人周渔璜(1665-1714),名起渭,号桐野,贵阳青岩人,年轻时常在某寺挑灯苦读,有时彻夜不眠。此处长老很喜爱他,二人相处十分融洽。一天,长老想试他胸中才学,便以腊梅含苞未放为题出了一联: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周渔璜会心而笑,立即对到: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长老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更加看重渔璜。
一天,周渔璜任浙江主考初到杭州。一群考生听说他是贵州“蛮子”,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就将他围住,借“狂欢”为名,故意为难他。其中一位考生高声问道:
洞庭八百里,波涛涛,浪滚滚,宗师由何而来?
周渔璜凛然答到:
巫山十二峰,云重重,雾霭霭,本院从天而降!
这群考生听了顿时目瞪口呆,为他们莽撞的行为后悔不迭。
周渔璜奉旨阅兵江淮,来到江苏镇江。一日闲瑕,便往古刹金山寺游览。金山寺长老听说他生于“蛮荒之邦”,就有点鄙夷他。这时暴雨骤至淋打着江边沙滩,长老故作谦逊地道:贫僧偶尔想到一副对子的上联,苦于不知下联如何对,请大人赐教。上联是: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周洞察其意,指着祭坛上摇曳的烛光答到: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长老十分惊异,连声称赞周渔璜“奇才”!
总之,汉语言中,有趣的东西很多。
态度端正了,问题明白了,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学习汉语言文字,如何准备高考作文。
【备战高考作文】相关文章:
2.备战运动会作文
6.高考作文
7.高考作文
8.高考作文
9.高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