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幸遇见初中老师,我们习惯叫他“老陈”,他也乐得亲近,被其“谈话”长达三个小时,期间几次打盹,苦不堪言。不过今日一想,很多东西都是很受益的,其中就包括“爱”这个话题。
老陈认为,爱是分层次的。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拥有一颗博爱的心,愿对一切人都付出爱,这种想法是没有错的,但这种爱可以理解成爱的基层,即对人的友好、尊重。这种爱也就是狭义上的“大爱”。尽管是爱的基层,但范围广,所以能够做到这点是非常不易的。因为你很难把乞丐和富翁等同尊重。当然这样的理解未免有些极端,但对于指导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就足够了。
再深一个层次的爱是关心、爱护。应用到生活中就是朋友之间的爱。比如天冷了你会给朋友发送短信提醒加衣以防感冒,但不会给所有的地球人都发消息。这种爱比上一个层次的爱范围上小了很多,但深度上加深了。如果再次基础上再加深深度的话是疼惜、信赖。这样范围上有精小了一些,这是好朋友(或者说知音)之间的爱。你会因着他的痛苦而难过,也会因着他的幸福而快乐,他也会把所有的快乐与难过都分享给你,因为他对你有着信赖。这种关系换个词就是“兄弟”或者“姐妹”,当然也不排斥异性之间,更不限于骨肉情。
再往深一个层次的话是不求回报不计付出的爱,这种爱是亲情的爱。老陈谈到这个话题时举了个例子——有个小女孩在读高中时母亲从大老远地送来鸡汤,女孩感动不已。母亲告诉女孩:“孩子,你不必感动,更不必有压力。我对你付出不是为了让你考个好大学,也不是为了让你找个好工作来回报我,我对你付出只是因为我爱你,只是因为你是我女儿。”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顺此衍生出来的爱是感激与珍惜。但是我们的传统观念却总让这份爱套上了枷锁以至于父母对孩子越好孩子对父母越恨,孩子对父母的.爱也成了理所应当的回报。其实理想的亲情爱应该是这样,父母能够达到孩子犯错时依旧不求回报出地爱着他,孩子也能够在父母不能动弹时不计付出地爱着父母,没有原因只是因为他是我的儿女、他是我的父母。对此,我们有必要转变传统的亲情观念,尽管不能改变上一代却能影响下一代。
最后一个层次的话就是沟通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的共鸣佳境,这种爱就是男女爱情了。不过在爱情的高台下还有两个台阶,一个是性欲之爱,一个是情欲之爱,这是两个较低层次的爱,但是有区别于其他所有的爱,因为你不会把这两种爱分享给除她之外的人。不过这套爱情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却能映照出几种不成熟的爱。有人为了恋爱而恋爱,有人为了结婚而结婚——因为身边人都恋爱了所以我也恋爱,因为父母给我找好对象了所以我得结婚。在没有经过事情的磨难感情的沟通到达共鸣后,只是凭一时的好感就在一起了其结局不见得有多么美好,最终只会得出一个看似精准实则荒谬的结论“一不要跟好朋友作生意,二不要跟好朋友谈恋爱”。
都说爱情是自私的,但也不是意味着在一起就操控对方为己专属,更重要的是经历过欣赏、尊重、关心、爱护、疼惜、信赖、感激与珍惜的层层递进后,最终达到共鸣的最佳状态,以至于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却懂得给彼此空间以更好的发展,这大概是爱情的真谛吧。
老陈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不过被我重新加工后可能不太精准于原意,不过这套理论用于指导生活还是很受益的。圣人之所以为圣,是因为他把不求回报不计付出的爱应用到了所有的人;伟人之所以成伟,是因为关心疼惜的爱应用到了绝大多数人。因为你不是圣人不是伟人,所以不能拿这种爱对另一种人,更不能拿除了友好尊重的爱把其他的深层次的爱给所有的人。找准定位,因人施爱。
【爱】相关文章:
爱输给爱06-18
爱还要会爱05-29
爱,还要会爱02-28
爱04-09
爱11-17
爱09-14
爱03-21
爱06-03
爱11-28
爱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