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沉睡了多久,睁开眼,四处漆黑一片,沉重的泥土压在我身上,一点儿也动弹不得。我呻吟,没有人理会我的呼喊。泪水从眼角滑下。(开头简洁,直写困境,由困境写到心理,非常自然引出第二段“妈妈的话语”,同时为下文写“破土而出”起到了铺垫作用。)
听妈妈说过,我们整个大家族都会经历这样的磨难。(以“妈妈的话语”作为本段开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第一段的“困境”,又引出自己对“困境”的认识)要么,勇敢地顶破这厚厚的土层,去见见五彩缤纷的世界,获得新生,那里阳光灿烂,充满温暖;要么,就永远被埋在这黑黑的土层里,过着不见天日的日子,孤独终生。泪水再一次从眼角流下,妈妈,没有您的陪伴,我该怎样去冲破这厚厚的土壤?(结尾处又以“内心独白”来表现自己孤独无助的心理,同时引出下文“妈妈的鼓励”,衔接非常紧密)
“孩子,要坚强,只有经过了磨炼,才能享受破土而出的喜悦,勇敢一点儿,妈妈一直都陪伴在你的身边。”临行时妈妈的话语在我耳边回荡。她说,我长大了,于是放开怀抱,让风儿带我去经历所谓的磨炼。(承接上文的自问,将“妈妈的鼓励”以插叙的形式置于文中,使得描叙生存困境、心理斗争及下文顽强生长的文字,能够紧密地串联起来,上下文衔接非常紧凑自然,更加突出了“精神力量”的作用)
于是,(用一连词承接上文,简洁而紧凑)我开始吃力地移动着脑袋,去顶那厚厚的地层。可那地层竟像是和我作对似的',越顶它就越往下塌。原来这只是疏松的土壤,妈妈说这样的土壤利于我们的生长。我翻了个身,用手撑在地上,拼命地直腰,可我越使劲,动作越大,土就向下掉得越厉害。终于,还是把我压趴下了。
稍微歇息一下,我又鼓起劲从头再来。我摇摇头,抖掉头上的泥土,再次直起腰,拼命往上顶。可是那厚厚的土层也再一次随着我的用力猛烈地塌洒下来……一次次地撑起,一次次地失败。(此处语句较之原文,描写更为细致,使得内容上的衔接更为突出)我太脆弱了,我已精疲力竭。静静地趴在黑黑的土层里,有些灰心。也许还是自己不够强大,再努力地汲取养分积蓄力量吧。不知过了多久,忽然,听到外面似乎有什么哗哗地响着;接着一道道水便流了下来。啊,原来是下雨了。妈妈说过,雨水能滋润我们的身心。于是,我使劲地吮吸……(以省略号作结更显意味)
两天过后,(以“时间”为标志划分段落,有根有据,顺时而成,段落层次更加分明)我又精力充沛了。哎,我的胳膊怎么变粗了,脚上好像也多了几根脚趾,抓地更稳了。我又试了一次,竟然很轻松地就站了起来。接下来便是破土。我用头顶,用手抓,一层层的土被我刨掉了。活动空间也大了,我的头上冒出了小苗,脚趾也越来越多。只剩最后一层了。我双手举起,纵身一跃,这封存我已久的土层终于裂开了。(原文分两段描述,文意有被割裂之嫌,此处改成一段后使得文意更加集中,突出叙写了“新的努力和尝试换来了崭新的世界”这一主要内容)
我,一粒瘦瘦弱弱的种子,终于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破土而出,看到了土层外的世界里的第一缕阳光。阳光照着我的脑袋,好温暖哦!(结尾段集中写“破土而出”之后的感受,文字简洁,语意丰厚,点明身份,解开悬念,又起到了点题的作用,使得文章结构更趋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