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梦想成真——《论语》
中华文化渊博广远,绵绵延延流传至今,其厚重而沧桑的历史足以让世界为之侧目。其中对我们中国人影响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儒家经典《论语》了。
论语是孔子弟子极其再传弟子为之编纂的语录体散文集,既然记录的是平时的言行,自然涉及到广泛的内容,里面包含着“仁”、“义”、“礼”、“智”、“信”的核心内涵,则是需要我们谨慎遵循的。
初读《论语》,那几句耳熟能详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等的这类言辞都可作为短小精悍的警语来告诫自己,然而,警语有一定道理,但对自己生活的作用力其实是很温柔的。真正让我对《论语》这本书产生深刻认识的是2则小故事,在此分享这两则与君共勉吧。
第一则是《论语》中风乎舞雩的故事。孔子曾问弟子们今后的志向,曾点回答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说他的抱负并不远大,不求治理国家,不求飞黄腾达,只希望在晚春时节,带上朋友小孩结伴出游,吹吹微风,共度美景,仅此而已。
孔子本是倡导积极入仕的,而这里态度却近乎老庄的无为与淡薄。他并非真的厌倦了那条从政的道路,其实此时孔子为了心中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奔波了大半生,他并没有放弃那个“礼乐文明”的梦,因为他放不下,只是他深刻的`知道那个梦太遥远太迷幻。于是他把这份情感深深埋藏,付诸现世的谈笑之中。
这是一种简单而不可求的向往,我想很多人内心都有那种朴素的向往,它有种被囚禁的忧伤,也有逃离的渴望。求之不得,掩涕叹息,如同困兽。
感动是因为理解,理解是基于共鸣。我们的生活总被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拘束住,比如我想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被金钱和时间牵绊。比如我小心翼翼地怀揣着成功的梦想,却被现实一个巴掌打醒。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我们就像生活中的困兽,困在笼子里,望着外面纷纭的色彩,终其一生,只发现逃脱太难。这个时候,至少在精神层面,我们跟千年以前的孔子是有共鸣的。同样处于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中,同样的失意与落寞。然而,他的淡然与洒脱是那么的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又谈到梦想,不觉想起《老男孩》这首歌,“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 ,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 ,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看那满天飘零的花朵,在最美丽的时刻凋谢,有谁会记得这世界它曾经来过。当初的愿望实现了吗,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吗 ,任岁月风干理想再也找不回真的我。”对于实现不了的梦,我们说的时候总是这么的遗憾惋惜而又略带伤感与颓废,其实大可不必。因为梦,永远都是美好圣洁的。即使遥不可及,但你并非一无所有。有人说“爱是追逐,而非占有。”如果你有幸占有了那份梦想,你能拥有得到后的满足感,倘若求之不得,但至少你追逐的时候是快乐的,爱本该如此。拼搏后,努力后,就别说你后悔。学着孔子一样,把那颗摘不到的星星长埋心底,但要永远坚定自己最初的信念,把握当下,梦想可以远的不着边际,也可以近在咫尺,或许某一天阳光刚好,你穿着一件白衬衫,就能感受到梦想照耀下的快乐。
从孔子对理想的态度中我学会了坚强与踏实。现在的我会把心态放平和,每做一件事,想着“胜固欣然,败也从容”,得失心不要太重,快乐、简单地对待生活。
另一则故事就是著名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了。子路在鲁国都城的外门过夜。早晨开城门的人问:“你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氏那里来。”早晨开城门的人说:“就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是要做的人吗?”
孔子是个有毅力并且十分坚定的人。这一点子路非常了解孔子,他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君子做官,只是为了实行君臣之义的。至于道的行不通,早就知道了。因为他身上有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必须背负起这礼乐文明的大治理想,并且孜孜不倦地付诸实施。不断地坚持,不断地挑战,并没有换来一丝成功。这本来就不可能成功,结局早就了然,可贵之处是他还是不变初衷地坚持着。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个观点,但如果知其不可为就不为呢?那就等于承认凡事无须坚持,遇到困难只管放弃,听天由命,随遇而安。这样就不会有力挽狂澜、扭转乾坤、逢凶化吉等等情况的发生。英语里有一句谚语:自助者天助,就是这个道理。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孔子的梦想化为一种精神,在我们迷茫只是时刻鼓动我们前行。
《论语》,包含着万千的哲理与力量,能在我们的梦想之旅中画上绚烂的一笔,我因为孔子而坚守着最初的信念,这些坚守,终会为我们的梦想画上绝美的翅膀,助我们翱翔。
读书,让梦想靠近。读好书,让梦想成真。《论语》一书伴随我踏过几年春秋,领悟了些许道理,感谢《论语》,让我在那条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再孤单。
【读书,让梦想成真-《论语》】相关文章:
1.让梦想成真
2.让梦想成真
6.让梦想成真的作文
8.《论语》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