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独自一人,背着背包出门远行。没有提前准备,没有稍稍计划,人生第一次。但内心没有恐惧,欢快地冲出了家门……
但,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即便没有过出门远行的切身体验,至少也该听说过外出的不易,怎么可能像一个贪玩的小孩子,背起包兴高采烈就走了。所幸这是小说,不是传记,不然这捏造痕迹未免过于明显。那作者为什么选择“十八岁”出门远行?现实生活中,独自出门远行需要一定的年龄条件,我想这是第一个原因。更重要的,应该是十八岁所特有的含意。过了十八岁,就意味着成年。在它前面代表着本真、简单和青涩,这个分水岭后面就纷繁复杂多了。“十八岁”其实就是两片天空、两个世界交接转化的点。余华先生曾说:“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在作品中,作者所追求的真实是十八岁连接的两个事物,而有意远离了现实生活中已经懂得不少的十八岁。
一个未经世事的身子,带着一颗无邪的心,配着轻快的步子,向分水岭后的世界走去。途中有过的想法,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让我们有似曾相识之感。为了高兴,半路拦车失败后追着车跑直到汽车在眼前消失,然后停下来哈哈大笑,接着便兴致勃勃地继续前进。拦车不是他的目标,是想头,或者一个游戏。搭上了最好不过,没搭上也没什么关系。过程很有趣,好玩,也就值得高兴。后来当他意识到黄昏快来了,得抓紧找旅馆时,也会后悔自己第一次拦车的“潇洒”,自觉认真起来。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儿捣蛋了,自己不亦乐乎,但知道妈妈真的生气时,也会觉得不安,然后自动安静下来。贪玩,孩子气,但自有分寸,不至于过分。(中国作文网 www.sanwen.com)
后来他说,如果再拦车,准能拦住,他会直接躺在马路中央。如果我们将《十八岁出门远行》换成《十八岁出门拦车》,那这准备直接躺在马路中央的拦车就不再是第一次拦车了,而是“十八岁”后的拦车。那个时候,我们的智慧早已教我们吸取经验:拦车就得想办法成功上车。这样,拦车就真只是拦车,而且是力求成功的拦车。不评论哪种选择更好,因为它们分属两个世界,由各自环境决定。
一路上车少得可怜。错过一辆车后,他终于看见了第二辆。那车停在路上正被司机修理。一开始他理所当然认为司机“接过我的烟就该让我坐他的车”,但司机口手相加,让他明白事实并非如此。怎么办?前面的经历已经告诉他没有机会了,必须坐上这辆车。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钻进车。第一次想上这辆车,他简单地认为我帮你你必回助我;第二次,他则迫于无奈,豁了出去,抱着打架的准备强行上了车,结果却出乎意料的顺利。刚开始他的想法很率性,简单,以成年人的眼光看来甚至傻傻的。强行上车那片段也让人哭笑不得,看起来很有火药味,但他生气后的真实反应和倔强不服输更吸引我,非常可爱。但他毕竟选择了自己不想选的解决方式,而不是最初的自己。
以上三种拦车方式,以第一种最为悠闲自得,最不像拦车。但余华认为,人类自身的肤浅来自经验的局限和精神本质的疏远,只有脱离常识,背弃世界提供的秩序和逻辑,才能自由地接近真实。成人眼中最为不像的却最为真实。
返璞归真,“十八岁”以前,满满的自然味道。
【未熟的果子也甜作文】相关文章:
1.泥潭花开苦也甜
3.摘果子的作文
4.秋天的果子作文
5.甜作文
6.采摘果子作文
7.金果子作文
8.奇妙的果子